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明白这个问题,必须说清三点:
第一,历史上并没有孔明与王朗这次对骂,纯属罗贯中杜撰而来;
第二,就这段对骂而言,王朗说得有道理,孔明直接是在强词夺理、胡搅蛮缠;
第三,老罗本想是提升一下孔明雄辩的能力,结果把孔明搞成了不讲道理、巧舌如簧的奸佞之人。
01
王朗其人,除了病逝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一年之外,与诸葛亮没有任何相关联的地方。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 ,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师。早年跟随徐州牧陶谦,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进攻会稽,王朗逃走,被孙策擒获,受到孙策礼遇。之后应丞相曹操辟命,到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曹丕继位后,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后改任司空,封乐平乡侯。曹睿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
恰恰就在228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史料证明,由于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这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还在祁山,大军未出,马谡就败了。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同曹军直接接触,也就根本不存在诸葛亮与王朗对骂一事。
罗贯中老先生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本事,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抓住王朗在这一年病逝的机会,硬生生把王朗之死凑合成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相隔千里就能把王朗骂死,咋不把近在眼前的司马懿弄死呢?
其实,诸葛亮这次北伐败得很惨,斩杀马谡,自贬三级。
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让罗贯中这一折腾,把诸葛亮弄成了只图口舌之快的人,实际上有损诸葛亮的形象。
02
抛开虚构的情节不说,就说诸葛亮的对骂,并不在道义上。
这个桥段,演义说得非常清楚,豹眼就不再啰嗦啦,仅仅说一下双方的论点吧。
王朗认为: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 自然之理也。这话没毛病,曹魏能不能长久,那是曹魏的事。既然汉室已经腐败透顶,那就该灭亡。其意是说天道循环,总归有德之人。天下又不是固定为姓刘一家的,顺应历史潮流,这是自然法则。
而诸葛亮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在胡搅蛮缠,在车上大笑而言道: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 言,诸军静听: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 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孔明长篇大论,无非就是说,汉朝并未失德,都是你们这些奸佞小人在作祟,导致了民不聊生。有你们这些狼心狗肺之徒残暴生灵,就天无宁日。
也就是满朝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这个朝廷还要他干嘛呢?
诸葛亮的确在《出师表》中提到出师的目的是剿除汉贼、匡扶汉室。但历史史实已经证明,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维系蜀汉政权的存在,匡扶汉室就是一句空话。孔明没能力也没打算去匡扶汉室。
这个话题,豹眼说过多次,也就不再啰嗦了。
03
孔明骂死王朗,有损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与王朗这次对骂,听起来很过瘾,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看出诸葛亮并不站在道义一边。
如果曹魏篡夺了汉室江山,被称作汉贼的话,刘备自立为王、自立为帝也是背叛汉室,跟曹操一样,都是汉贼无二。
难道你家主子姓刘,就是正统的汉室江山继承者吗?说不过去,没有道理哦。
历史不是罗贯中认为谁是正统谁就是正统,诸葛亮也并没有认为刘备的蜀汉就是唯一正统的政权继承者。
罗贯中无中生有的虚构了这么一个故事,是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孔明,看似是在说明诸葛亮的智慧和超人的雄辩能力。而且不允许王朗说话,直接被气死算了。如果让王朗继续开口的话,被骂死的可能就是孔明。
献帝活得好好的,就被刘备、诸葛亮宣布了死亡,尽管追悼会开得比较隆重,但毕竟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王朗问一句,谁封的刘备为汉中王?起码当时献帝还没被宣布死亡吧?刘备自己上个表,不管献帝同不同意,刘备就算称王了?
曹操再不济,起码献帝还下了个招呼,都清楚是咋回事,但形式上还是献帝封的。
曹丕接受禅让,不管是否逼迫,起码形式还有。刘备自立为帝,这与袁术称帝有何区别?
孔明也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这个道理应该懂吧?
在豹眼看来,孔明骂死王朗看似很热闹,但不是一个好故事,有损诸葛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