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朱元璋空降到明末,我想会是另一番景象:

朱元璋不会逼死魏公公。魏公公虽然对东林党比较狠毒,但对大明还是比较忠心的。所以以英明神武的老朱没有杀他的需要。

既然不杀魏公公,哪么大殿上高高坐着动不动就剥人皮的老朱,朝堂也时常走动也喜欢动酷刑的魏公公,我想满朝文武必定噤若寒蝉,谁还敢贪赃枉法?哪么朝政必定一派清明、政通人和。东林党大概也不会得势……

有人说明亡起始于万历,有点道理。说万历时的三大战役把国之府库耗尽,以致前线抗清、内部征寇无半丝纹银。但如果有后期老朱和魏公公在,两个剥人皮的魔鬼在上面,朝庭会没银子么?要知道李自成打下北京时追赃就达七千万两白银,还有江南富庶之地在南明时都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会没银子么?

再来说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起因于明末小冰河时期大西北多年天灾人祸,而为政之官吏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横征暴敛、变本加厉。但你们要知道,小冰河时期只是影响大西北贫瘠之地,而富庶之江南私毫没有影响,可以说钱粮多多。试想,如果老朱和魏公公在,他俩出身下层,会不施粥赈灾于大西北么?而广大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天灾年头,上层政权给他们饭吃和粥喝,他们谁还想到造反?即使李自成和张献忠想造反,但没有人,大概也只好喝喝粥、吹吹牛皮……

再来说关外之满清。满清还只是刚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农业一切什么的还只是刚起步。部落内竟还有父死子继其母、兄死弟继其嫂的习俗。落后中原汉文明二千年之久。广大人们也更

是食不果腹……虽有野猪皮驰骋疆场、征战一生。但其一生之辉煌也只是雄霸东北,而没有遇到朱元璋都一命呜呼,再到其子皇太极。皇太极看看大明,再看看自己部落内……你想:他还有觊觎之野心么?……

我想,皇太极不但不敢,老朱也更不耐烦他。老朱会说:老子征服蒙元,蒙元也只得望风而逃。你这一小小的皇太极、野猪皮的狗崽子竟然也想染指我大明。众将听令……

于是,大明三军齐出,围皇太极于盛京。多尔衮、豪格不甘坐以待毙,带兵冲阵,最后高喊:

皇兄,皇弟尽力了!

皇父,皇儿尽力了!

二人最后力竭,战死。首级被明士兵提着,互相庆贺。

在深宫的皇太极如丧考妣,嘶喊:狗日的朱元璋,你早死了两三百年了,为何今日还在?父汗,儿臣随你来了!

于是,挂一白绫皇太极把自己悬于宫梁上……

皇太极已死,大清大势已去,范文程、索尼、鳌拜只得开城门跪降。内宫的大小玉儿姐妹花也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老朱可不是曹阿瞒。老朱好妙龄少女,对半老徐娘没有半点兴趣,最后,这对姐妹花赏赐给了劳苦功高的魏公公。

晚上魏公公府里、灯火通明。魏公公头枕在大玉儿怀里,脚平摊在小玉儿双膝。大小玉儿齐唱: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宁无一个是男儿

……

最佳贡献者
2

在明末农民军之间的碾压和明军军阀的镇压,比元末的混乱有过不为,而起义军核心的西北地区,物质条件的缺乏只能出现一个大型的农民军势力,才能威胁明帝国的统治。

朱元璋很难有条件去和高迎祥的继承人李自成竞争,李自成自己不死,很难和韩宋一样被朱元璋拿去大义。

要么朱元璋和张献忠一样离开李自成,自行寻找根据地,要么继续在李自成部下辅佐,等待时机,还要么和罗汝才一样不服管理被杀,不过我觉得他不会犯这种错误。

只有甘陕农民军集团才能推翻明帝国的统治,帝国的其他地区,不说“金陵歌舞何时休?”至少是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农民起义军的,民变很快会被官军镇压。

朱元璋如果没有在甘陕农民军集团中成为重要的军事领导人,大顺政权很可能会和历史上一样,只有来自中原的政权能够击败清军,清军才不会南下,历史才会被彻底改变。

如果南明政权和历史上一样作死,玩联虏平寇,在明军和清军的联合剿杀下,稍微强大的农民军势力都会被重点打击,能活到联合抗清的时期,朱元璋的体量也会被严重削弱,可能是一个加强版李定国。

人这一生不能光看个人奋斗,还要看历史进程。

3

1644年,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大明亡国,明亡,天下亡。

我们在哀叹明朝的灭亡以及随后的时代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时,也曾多次想过,如果换一个人来,或是换一个朝代来会怎样,中国,还会是哪个样子么?

我们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却能想象。如果是明太祖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大明王朝还会灭亡吗?

那么答案很明显,不会。

朱元璋起兵反元时,面对三大劲敌。一是陈友谅,二是张士诚,三是元朝统治者。

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是从乱世中杀出的一代枭雄,兵多将广,比李自成和张献忠强了不知多少。而元朝统治者是著名的蒙古“黄金家族”,其统治的领域幅员辽阔,横跨亚洲、欧洲。元朝只是其庞大帝国的一部分。此外,元朝统治者兵多将广,能人辈出,武将如王保保,文臣如脱脱,都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然而,这些人在朱元璋的面前全部都一败涂地,征服了世界的蒙古铁骑们被撵的屁滚尿流,张士诚和陈友谅也被彻底消灭。

而崇祯帝也面对三大劲敌,一是李自成,二是张献忠,三是后金政权(清朝)。

这时候就看看后金和元朝的差别了。

后金在当时还是一个以抢劫为主的劫掠集团,其土地面积狭小,吃饭都成问题,还不得不去抢劫朝鲜。如果不是明朝两次抗倭援朝,国力消耗巨大,无暇顾及东北,根本就没有后金崛起的机会。

及至后来,后金威胁到明朝的生存时,也不过才有几万兵力,直到1644年入关时,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也仅仅只有10万人。处于奴隶社会的后金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根本就支撑不了长期战争。而他们的幸运就是遇到了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和毁家毁国的东林党,天灾和内患都帮了他们的大忙。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想,如果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凭着其高超的用人水平和执政以及军事能力,后金还可能崛起么?恐怕连后金建国都不可能有。

其实,崇祯帝手下从来不缺乏精明能干的文臣武将。如祖大寿、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周延儒、徐光启等,如果运用得当,或能力挽狂澜,延绵国祚。可是,偏偏崇祯帝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如果换了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就算仅仅是用这些人,都不会出现崇祯搞出来的局面。


可惜,这只是如果。

4

谨以此歌献给重返明末的朱元璋: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如今重又走进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只为了最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5

朱元璋空降到明末能被气死

看看他这些不争气的后代,朱元璋会后悔,生这些儿子干啥 ,别的朝代还能出几个明君,就大明朝,基本上都是出的昏君,有好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从小腿脚不利索,当上皇帝,开始痴迷练丹,玩长生不老药,还有木匠皇帝朱由校,那小木匠活做的,跟鲁班徒弟是的 ,大明朝木匠活第一人

这朱元璋要是到了大明末也是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明朝

明末的官场黑暗,贪腐成风,早都忘记了 啥忠臣啊 ,从上到下贪图享乐,文官爱财,武官怕死,这个时候的明末就象是烂透了的大树,朱元璋真要空降到明末,也起不了啥作用,手底下早以没了明朝开国之初的忠臣猛将了 ,明末好不容易有个猛将袁崇焕,还被崇祯这昏君给杀了 ,袁崇焕一死,清军长驱直入,崇祯被赶下了皇帝宝座

崇祯皇帝一时想不开 ,觉得国也没了,家也没了,估计自己将来吃饭都成问题,想想找个树,找根绳子,自己上吊了

这朱元璋要真是空降明末!也只能看着自己一手打下的大明朝,灰飞烟灭

6

朱元璋是猛人,而且是军事谋略方面的天才,又是底层出身。他一旦掌权会迅速瓦解文官势力,安抚起义军,回过头来再粉碎清军的企图,接着扩大战果直至灭清。明末还是有很多将才可用,军事实力不弱,如果不是废柴朱由检完全没有治国的能力,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7

时也,势也,换成谁也于事无补了,比如一个癌症晚期的人,谁能治好,明亡之兆始于万历,如同一个毒痈到崇祯出头了,溃烂了,也就是亡国了,如果说谁能挽江山之既倒,那都是荒谬的说法,我认为是时势造英雄,生逢其时才能英雄辈出,而非英雄造时势,难道说现在就没有那些英雄豪杰吗,只不过未逢其时耳,生逢盛世规矩法则都己形成,是虎也得卧着,是龙也得盘着,稍一逾矩自有人管你。一个新的朝代的形势形成是诸多原因造成的,风云际会,时也命也,一个朝代的衰亡也是缘由诸多因素,崇祯並不是一个荒淫无道贪图享乐的人,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大势所趋,气数尽也,不要说换成朱元璋,就是天王老子也无济于事了。谢谢。

8

元末的社会比明末更糟,朱元璋在缔造大明之时,可是白手起家的,因此,以朱元璋的眼界与魄力,他依然可以做到力挽狂澜,再铸辉煌!

9

其实朱元璋救世流早有人在走了,那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其实和朱元璋经历挺像的,都是微末出身,都是由无到有,都是做到了一国之主(伪)。但不同的是,李自成没能守住本心,没能约束住手下,导致后金趁虚而入,夺走了胜利的果实。

李自成自然是不如朱元璋的,但不如的地方只有三点,甚至能说,这导致朱元璋救世流失败的三点原因几乎难以避免。

第一,个人能力和格局大小,李自成的起点比朱元璋高一点,好歹也是驿卒,比起吃百家饭长大的朱元璋身世算好的了。但是朱元璋在打仗过程中,还不断地读书学习,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寻访贤人,对于各路来投的文人谋士也相当重视,而虽然没有记载李自成的文化见识,但是他对待读书人就没有朱元璋那么重视。当然,来投靠他的读书人多是落魄书生,肯定也没有那些投靠朱元璋的那么厉害。李自成能力也不差,身为农民军中的王牌将领,他的军事能力极强。但是在约束下属和未来规划方面就比朱元璋差多了。不过,我觉得这个也不能单纯地归咎成性格原因。

第二,朱元璋比李自成多了份势,天下大势的势。朱元璋面临的是蒙汉矛盾爆发的社会,不推倒蒙古人统治,所有汉人都会遭受压迫,反抗蒙古统治,是所有职业和阶层的汉人的心愿。甚至说,越是能力出众、见识广博的汉人,越有推翻元朝统治的热情。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朱元璋能够保持军事实力在诸多起义军中占优势,甚至是只需表现得有潜力,自然不缺有优秀的谋士文臣加入队伍。事实上,在朱元璋发展的过程中,有过许多高质量文人投靠献策的情况,甚至还招募到了刘伯温这种可称“帝王师”的谋士。实力与运气名声自然是决定性因素,但若不是世道这么烂,平日里有富家翁做的话,读书人们犯得着这么辛苦拼搏?

李自成也有势,明末体制糜烂,贫富悬殊,诸多农民们活不下去,这就是他的势。但比起朱元璋那种顺应天命的势,简直是云泥之别。他是农民起义当家做主。队伍一开始就是一帮子农民活不下去,要靠造反生存。但是那个时代,文人们可活得倍儿滋润呐!明朝本来就优待文人,商人阶层又勾结文人阶层逃避商业税,导致农民们的苛税越来越重。在天灾不断之下,农民不起义就活不下去。但作为从农民手中抢口粮的同谋之一,文人阶层又有何理由加入农民军?更何况,早期的农民军都是苦哈哈,更是被人团灭诏安了两三次,怎么看也不像是份有前途的工作。即便是后期加入农民军的逃兵、溃兵、山贼土匪和落魄读书人之流,多是走投无路才入伙的,哪来的大才贤人?在这片人才荒漠,即便李自成真的跟朱元璋那么英明神武,他又能招得来谁?

第三,阶层的对立。

朱元璋灭元朝,消灭了蒙汉的阶层差。天下所有汉人美滋滋地坐下打个高下,干出了个首领来就完事了。大家都好。

李自成灭了明朝,但是明朝国库能跑耗子,名义上取得了江山的农民军们还都是穷逼,而京城的达官贵人们却富得流油。咋整?劝捐?每个官员文人们都喊穷。死抠硬扣才漏出一点来。(打发叫花子)就算朱元璋来,估计除了干死他们也没别的法子了。

作为明朝社会毒瘤之一,商人阶层和官僚阶层(多是文人)是必须清除的。沿用这套文人,那就重蹈覆辙了。而不从这些毒瘤嘴里扣食的,那社会的财富还是集中在那些人手里,穷人依旧穷,富者依旧富。即便李自成能忍,他手下的穷哈哈将领们可不能忍,尤其是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吃喝拉撒也要有钱。

把官僚们抄家了之后,就得罪了文人阶层,即便这些文人本来就跟屎一样臭不可闻,但没有文人约束的军队——尤其是本来就鱼龙混杂,普遍文化不高的农民军,很容易迷失方向。李自成攻下京城之后,军队将领们就迅速腐化堕落了。固然有李自成约束不力的原因,但军官们低“学历”低素质的人数比例太大也是重要因素。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咦,好像历史书科普一样呀。)

总结:既难以招募到文人,又缺乏成长环境——农民军们只要在对抗军官中活下来就行了,受灾惨重的农民们就会源源不断地加入大军。并不像元末群雄一样要争取人心。李自成的成功是纯军事的成功。朱元璋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做得比李自成好,但也难以逃脱局势的束缚——毕竟源源不断来投靠的文人们,不仅丰富朱元璋的队伍实力,同时也是在不断地为朱元璋灌输各种优秀的谋略知识。明君也不是一天练成的。把朱元璋代入李自成的时代,最终的成就也必定不如元末的那位那么英明神武。我在第一点说的,李自成性格格局不如朱元璋,但未必只是纯粹个人原因,就是这个道理。

缺乏名师良友,大半生的军事历程就是被人撵着到处跑,军队成员又全员恶人。在这么多恶性条件加持之下,朱元璋再英明神武也无法救世。

10

旁观者清。在地下踅了二百多年,如有再度出山的可能,他已经准备充足,把明末的问题已经掌握的八九不离十。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朱元璋首先会把保护自家利益放在首位,对堆满黄库穿钱绳已经腐朽的金钱银锭不会去想动它,但对灾荒下的民间他会大刀阔斧地去斩杀一大批贪官污吏,收缴赃款赃银赈济灾荒流民。根据其发迹时的做法会重新选用一批武将谋臣辅佐,以对付民间此起彼伏的起义暴动。剿与抚并用,相对于崇祯的刻薄寡恩做法会有所改进。但二三百年的腐朽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了,朱重八也只能是比崇祯多延续几年明朝朱姓的国祚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