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嘉庆皇帝一上台,就把富得流油的和珅给宰了,俗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要是和珅手里头没那么多票子,嘉庆还真的懒得动和珅。

那么同时期的名臣中,纪晓岚的下场又是如何的呢?他真的像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是跟和珅斗了一辈子的铁齿铜牙吗?


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不敢招惹和珅。

电视剧里纪晓岚铁齿铜牙,是个敢于跟和珅争不平的人。而且他们俩几乎平辈,跟乾隆也是一般大小的样子。

事实上这三个人还是有一定年龄差的。首先岁数最大的是乾隆,他出生于公元1711年,而纪晓岚比乾隆小了13岁,出生于公元1724年。

年纪最小的那就是和珅了,他出生于公元1750年,比纪晓岚小了26岁,比乾隆小了39岁。乾隆做和珅的爷爷也差不多了。

由此可见,这跟我们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既然纪晓岚和和珅相差了这么大岁数,那么他们的故事还会发生吗?

很可惜的是,纪晓岚从来都不敢得罪和珅。纪晓岚虽然聪明,但是他的聪明主要用在了编书上,他这辈子基本上只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编纂四库全书,第二则是主持科举考试,帮助清王朝选拔人才。


除此之外,朝中的争权夺利,纪晓岚是真的不敢瞎掺和,他也没有那个本事去跟和珅斗,毕竟和珅是乾隆晚年非常宠幸的大臣。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授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以昀学问优,加四品衔,留庶子。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清史稿》

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总编纂官其实不是纪晓岚,而是和珅。而纪晓岚是实际干活的,拍板的人还是和珅。为什么?因为和珅博学多才,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通晓满、汉、蒙、藏等四种语言。

在文化水平上,纪晓岚也常常向和珅竖起大拇指,可见和珅的崛起,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善于溜须拍马。只不过他贪官的形象深入人心了罢了。


跟和珅斗法的纪晓岚,原型应该是刘墉。

既然纪晓岚一辈子都不敢得罪和珅,甚至由衷地佩服和珅,那么为什么后世会把纪晓岚描绘成一个专门跟和珅对着干的纪大烟袋呢?

其实这些故事当中,很多的原型应该是另外一位重臣刘墉才对。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本身就是著名的干吏宰相,刘墉本人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

而且刘墉和乾隆的年纪相仿,出生于公元1720年,只比乾隆小了9岁,比和珅大了30岁。乾隆对刘墉那是知根知底的,自然是有别于纪晓岚的。

纪晓岚不敢得罪和珅,但是刘墉是敢的。只不过刘墉的能力比不上和珅,所以乾隆在位期间,和珅一直打压着刘墉。

和珅对刘墉也算是比较厚道了,明知道对方总是针对自己,可他还是没有下狠手。这说明和珅还是有点底线的。

  1. 可是刘墉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一直在暗中憋着一股气。因为刘墉联合大将军阿桂、军机大臣董诰等人,也斗不过和珅一个人,你说气人不气人?
  2. 等到阿桂等人去世以后,刘墉更显得形单影只了。好在嘉庆皇帝跟刘墉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刘墉要的是和珅倒台,嘉庆要的是和珅兜里的钞票。
  3. 为此两人一拍即合,乾隆刚死没几天,嘉庆就让刘墉主办和珅的案子,和珅的家就是刘墉抄的,和珅的罪名也是刘墉定的,据说抄家抄到了8亿两白银,是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

而和珅本人才做了27年的官,成为乾隆的心腹,也才不过20年左右。这相当于每年和珅的收入,就达到了半个国库的收入。


纪晓岚是帮助嘉庆坐实皇位的重要人物。

相比较于和珅,纪晓岚的结局就好太多了。纪晓岚虽然没有跟和珅正面对抗,甚至曾经屈服于和珅的膝下。但是纪晓岚做了一件大事,使得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信任。

乾隆老爷子只想做60年皇帝,因为他不想超过他爷爷康熙,康熙做了61年皇帝,算是史上最长了。

可问题是乾隆当时还没死,这可咋整?总不能把自己弄死吧?所以乾隆就打算主动退位,自己跑去做太上皇了,把儿子嘉庆提前扶植为皇帝。

虽然这么做了,但是乾隆对皇权却依旧念念不忘,他跟和珅一合计,决定暂时不把玉玺传给嘉庆,这就是说权力还在乾隆这里。


这么一搞嘉庆脸上可挂不住啊,这权力嘉庆当然是夺不走的,可是玉玺是皇帝的象征,既然不给他玉玺,为什么还要让他提前登基呢?

这个时候纪晓岚是负责禅让仪式的主持人,他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向乾隆说明了事情的利害关系。主要就是说权力还是太上皇的,玉玺是皇帝的象征,收着玉玺,对新皇帝来说打击太大了。

嘉庆元年,移兵部尚书。复移左都御史。二年,复迁礼部尚书。疏请妇女遇强暴,虽受污,仍量予旌表。十年,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达。---《清史稿》

为此乾隆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所以在禅让仪式上,将玉玺传给了嘉庆。嘉庆因为这件事非常感激纪晓岚,在他亲政以后,自然不会亏待纪晓岚。


总结:纪晓岚安享晚年,和他的睿智脱不了干系。

从历史角度来说,纪晓岚应该就是和珅一党的人,至少曾经多次臣服于和珅。虽然两人没有多少利益纠葛,但是在当时人来看,的确是这样的关系。

可是和珅跌倒以后,纪晓岚却安然无恙,这跟他的睿智是脱离不了干系的。和珅强大的时候,纪晓岚不招惹他,但是也不刻意加入他的阵营。同时,在嘉庆地位不稳的时候,纪晓岚能够主动伸出橄榄枝。做好这两件事对他来说就够了。

纪晓岚这辈子不太会说话,是个结巴,所以没有铁齿铜牙这一说。和珅被赐死后,纪晓岚还做了6年大官,81岁才去世。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最佳贡献者
2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做了六十年皇帝、三年四个月的太上皇、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于紫禁城养心殿去世,享年89岁!

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共抄得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廷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正月十八,和珅被赐白绫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和珅,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是乾隆后期权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先后担任诸多朝廷要职,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位极人臣!

我们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纪大烟袋与和二经常斗智斗勇,可能会以为纪晓岚与和珅一样,都是乾隆帝的宠臣。事实上,纪晓岚比和珅年长26岁,不是一辈人。纪晓岚在朝廷中只是乾隆帝的御用文人,地位也是远远比不得“权臣”和珅,不可能跟和珅扳手腕,只是没有同流合污罢了。当时敢于跟和珅唱反调的也不是刘墉,而是军机大臣、大学士王杰。嘉庆帝初期,王杰为内阁首辅,和珅被查后主审官即是王杰。

此外纪晓岚也算不上乾隆帝的宠臣,历史上纪晓岚实际“貌寝短视”,就是长的比较丑陋还是个近视眼,外加有口吃的毛病,注定了即使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得到“外貌协会”乾隆帝的宠信。一次,纪晓岚为内阁学士尹壮图求情时,被乾隆帝当众斥责:“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谈到纪晓岚的结局,跟和珅的“不得善终”比起来,要显得“殊荣备至”了!

清嘉庆元年(1796年),纪晓岚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庆二年(1797年),任礼部尚书。嘉庆九年(1804年)六月,纪晓岚八十寿辰,嘉庆帝派人颁赐珍品,为之祝寿。嘉庆十年(1805年),纪晓岚加封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纪晓岚病逝,享年八十一岁。嘉庆帝赐白金五百两治丧,亲自给纪晓岚作祭文、碑文,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3

坐落于乌鲁木齐人民公园鉴湖的阅微草堂前有一段讲解,阅微草堂曾经是乾隆朝被罢免的纪昀流放之地。纪昀就是纪晓岚,文学作品中和珅的死对头,乾隆皇帝的大宠臣。笔者一直在寻思一件事情,在文学作品中乾隆的宠臣纪晓岚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被流放到塞外边疆了呢?后来经过学习和了解之后,笔者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纪晓岚在乾隆心中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风流书生纪晓岚始终只是御用文人,乾隆也并没有将纪晓岚当作核心人物来对待。

在乾隆朝,纪晓岚充其量就是一个笔杆子。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与和珅智斗的戏码、与乾隆交好的情节,基本上都是杜撰。纪晓岚本人要比和珅年长二十多岁,和珅进入政治中心的时候,纪晓岚已经有一把年纪了。与艺术作品恰恰相反的是,和珅与纪晓岚关系还不错,时常互有帮扶。原因很简单,纪晓岚是文人,和珅是政客,他们二人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乾隆对纪晓岚的评价并不高,有史实为证:

“高宗谓刘墉、纪昀、彭元瑞三人皆资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检获愆,昀读书多而不明理,惟诰在直勤勉,超拜东阁大学士,明诏宣示,俾三人加愧励焉”。——《清史稿》

史书中乾隆对纪晓岚的评价很到位,总结起来就七个字“老资历的书呆子”。纵观纪晓岚在雍正朝的一生履历,他基本上都是在从事文职工作,没有掌握过实权。乾隆之所以不重用纪晓岚,是因为纪晓岚从政能力有限,而且本身有污点。



  • 第一污点:徇私枉法

纪晓岚亲家卢见曾因为被人揭发贪赃枉法而被朝廷下秘令彻查,近水楼台的纪晓岚竟然提前给自己的亲家通风报信。彻查之后,卢见曾见罪证坐实,自杀于狱中,纪晓岚徇私情的事实也被坐实,乾隆大怒,将其夺职罢官,流放乌鲁木齐。彼时的乌鲁木齐可没有现在诱人,一个文弱书生被直接发配气候恶劣的边疆,乾隆连一点同情都没有,这也是纪晓岚不太重要的体现。



  • 第二污点:作风问题

纪晓岚好色是远近闻名的。

“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虫鸣漫录》

三餐只吃肉,不吃饭,一天要和好几个女的同房:破晓一次、回家一次、中午一次、午后一次、睡前一次。这么多次,纪先生真的不累嘛?这就是他一天到晚只吃肉的原因?

纪晓岚的仕途巅峰产生于嘉庆朝,嘉庆帝比起乾隆来,对纪晓岚算是格外重用了!



嘉庆即位之后,纪晓岚直接从虚权人物转变为实权任务,升任为兵部尚书,掌握了天下兵马;一年后又回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这也是纪昀不通政事的体现。嘉庆十年,纪晓岚病逝,嘉庆赏银五百两用于治丧,而且亲自为其撰写碑文,谥号文达。

涂舟说




纪晓岚虽然不是乾隆的宠臣,但是地位也不见得卑贱。因为纪晓岚文采卓越,乾隆也很欣赏他这个人才。乾隆朝时期是文字狱最巅峰的时候,而纪晓岚又是《四库全书》编裁。在此期间,编纂工作中就爆发文字狱五十多起,被波及的文臣几乎没有善终,唯有纪晓岚寿终正寝,乾隆对他关于“文字狱事件”的惩罚也只是记过,没有实际性的惩罚。

乾隆对待纪晓岚,不是宠臣也不是依赖,但决不是边缘大臣,纪晓岚之于乾隆就好像是年三十的凉菜,有他锦上添花,没他也无关紧要。鉴于乾隆偶尔也“附庸风雅”,所以纪晓岚这道“凉菜”还是很有滋味的。

4

嘉庆掌权后,对德高望重的大儒纪晓岚十分敬重。不过他也知道,纪晓岚虽然有大学问,但要说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中后者却并不出众,因为骨子里的文人的局限性很强。因此,嘉庆并没有把纪晓岚放在核心岗位,当然给的职位也不差,让他做了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纪晓岚跟和珅都是乾隆帝的宠臣,相比之下军机大臣和珅却被嘉庆赐死并没收家产,造成这种天差地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和珅与纪晓岚其实是两种类型的朝臣:和珅一心为政,深得乾隆的喜欢;纪晓岚一心为学,乾隆十分欣赏他的学识。

和珅为政,深得乾隆的心,但却无意中得罪了嘉庆帝

很多认都说乾隆下了好棋,把和珅当成猪一样养肥了,等嘉庆上台后就能宰杀。因为和珅是满清第一贪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杀了和珅,就意味着有了大把的银子,难道真的是这个原因,才使嘉庆一上台就磨刀霍霍向和珅?其实不然,主要还是因为嘉庆对和珅的仇恨深入骨髓,而两人真正结下梁子,主要是两件事:

一、和珅给乾隆出谋划策,“退位不退大宝”。1795年,乾隆已经在位60年了,然而身体还很硬朗,但是避讳康熙爷在位61年,乾隆不得已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永琰。然而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自然是知道乾隆心里的算盘:虽然口上说着把皇帝位让出来,但并不舍得放下皇权。

于是他便突发奇想,给乾隆出了个主意:退位不退大宝。所谓“大宝”,就是玉玺。我们都知道,玉玺在手,天下尽在掌握,就是这个方方正正的东西,代表着权利,代表着一切。乾隆一听和珅这个主意,顿时大喜,两眼放光,所以在1796年正月禅位大典时,待进行到新旧皇帝权力交接程序时,和珅突然宣读了乾隆“退位不退大宝“的圣旨,也就说乾隆可以退位,但是玉玺还得拿在手上。从古至今,禅让帝位的事有过,但禅让却不交权,还从来没听说过。

不过,最后嘉庆还是得到玉玺了但没能马上亲政。乾隆在做太上皇后,还继续把持了4年朝政,才走完了他的人生。这件事情后让嘉庆做了四年的傀儡皇帝,他十分憋屈,或许很多个夜晚,都在画圈圈诅咒和珅出的这个“馊主意”。

二、限制嘉庆的权利,给嘉庆穿小鞋。话说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时任广东巡抚的朱珪调回北京。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嘉庆开始在布局自己的势力。和珅不想让嘉庆做大,于是到乾隆面前告状,拿着嘉庆写给老师表示祝贺的诗稿,说嘉庆在收买人心。这句话真的很歹毒,因为乾隆疑心很重,对权力看的很重,这句话击中了他的要害。最后朱珪肯定是调不了了。嘉庆不但事没办成,差点受到牵连,甚至让乾隆要对自己下手。

不仅如此,和珅还把他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帮助整理诗稿,其实为了监视嘉庆的言行。当然和珅这只是在恐惧下的一种自保之举,毕竟乾隆总有去的一天,到时候自己的下场就不清楚了。

上述两件事,嘉庆认为和珅这是对自己的皇权的挑衅,自然而然和珅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也就导致乾隆刚走,嘉庆就办了和珅,可见他对和珅是有多么仇恨。

从嘉庆帝处理和珅这件事情上来看,他搞政治还是有两把手段。特别是对待不同的人,他处理的方法很不同。这里就得说说同为乾隆宠臣的纪晓岚了,毫不夸张的说,嘉庆帝对纪晓岚还带着感激之情。

纪晓岚的文人底线,让嘉庆感激

上文说道,和珅给乾隆出了个“退位不退大宝”的馊主意,让嘉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处于对整个禅让大典合乎礼仪制度,经过纪晓岚和刘墉的劝说,才使得乾隆拿出已经掌管60年的玉玺,所以嘉庆帝对纪晓岚还是十分感激的。

因为乾隆疑心病很重,如果由嘉庆自己跟乾隆提玉玺的事情,估计乾隆会觉得嘉庆迫不及待想赶他下台,说不定皇位就泡汤了。但如果由别人去说,特别是纪晓岚的身份,他是大学士,他熟知礼仪的文人底线,因此如果借着礼仪这种“老祖宗的规矩”,外加自己表面假意推辞的话,给乾隆的感觉就像嘉庆帝对皇位没有很强的功利性,这事情也就妥了。不过话说回来试问又有谁对皇位不心动呢!

所以嘉庆登基四年,掌握实权后,纪晓岚因本身的品性,还有之前帮嘉庆争取过玉玺,两者相加,深得嘉庆帝心中对其保有感激。

六年后,纪晓岚做了协办大学士,并授予太子少保,令其掌管国子监。也同样是在这一年,纪晓岚逝世,时年81岁,可以说得上是寿终正寝。

5

纪晓岚跟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很相似,都是皇帝的宠臣,一生嬉笑怒骂,行为乖张。他们面对的君主,都以冷酷好杀著称,俩人侍奉在猛虎身边,都能做到寿终正寝,也算是个不大不小奇迹。

不过,要论人生的高度,纪晓岚远不及东方朔,虽然他的成就要远高于东方朔。


提到纪晓岚,人们就想到《四库全书》,这部中华文化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其总纂就是纪晓岚。能承担类似工作的,都是才高八斗的学术巨子,纪晓岚不逞多让。

在《铁嘴铜牙纪晓岚》中,被和珅称作“老纪”的纪晓岚,在他还是小纪的时候,就是恃才傲物,鼻孔朝天的大牛。他六岁参加童子试,被誉为“神童”,院试科考又是第一名,乡试再夺魁首,因此小纪年轻时很“拽”。

因为“拽”过了头,24岁那年的会试栽了个跟头,直到30岁“回炉补考”,才以第二十二名中了进士,又以殿试第四名,错过了三甲的荣耀。

是金子总能发光,纪晓岚虽然没捧回“奖状”,但是他的才华最终还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一生作为御用文人,不离乾隆左右,恩宠无限。


在影视剧中,纪晓岚扮演着“国之重臣”的角色,把和珅耍得团团转,好像离开了纪晓岚,大清王朝就要塌了似的。其实很扯淡,纪晓岚在乾隆一朝最高的职务才是个兵部侍郎,嘉庆年间,临近退休才被提拔为尚书。在清朝的官场上,侍郎、尚书其实算不上高官,更没多少实权。

所以,本质上说,纪晓岚只是乾隆皇帝的妆点门面的花瓶!

古代的科举取士,形成一个独特的现象,官员们大多都是学术高手,因此即便仕途上不能春风得意,也可以具备成为学术大师的条件。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总该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吧?


很可惜,除了总纂《四库全书》外,他的个人著作非常寒酸,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就是他全部的作品。无论是文学还是思想成就,都与“家”相去甚远。他的这点著作,绝大多数儒家仕子都可以做得到。

有人猜测,纪晓岚之所以不潜心于著书立说,原因就一个——被文字狱吓破了胆!

满清是中国文字狱最盛行的时期,尤其是乾隆在位期间。有人统计,乾隆年间,共计发生文字狱一百三十多起,基本都是捕风捉影。翰林学士胡中藻,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灭族;徐述夔的“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导致他被开馆戮尸,他的孙子主动自首也被处斩,他的族兄徐首发和徐成濯,被乾隆认为,他们的名字是讽刺本朝剃发制度,以大逆不道罪处死。


让纪晓岚心惊肉跳的是,与他一同编撰《四库全书》的总纂和总校们,居然全部都卷入莫名其妙的文字狱。这些人轻则被罚光家财,重则罢官丟职,更有甚者被活活吓死。

如何躲避文字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封笔。纪晓岚为了掩饰自己的内心,还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要写的古人都写遍了,怎么写都不会超过古人,所以干脆不写。

这就是纪晓岚的圆滑之处,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面临的环境,懂得如何自我保全:生命最可贵,余者皆可抛。

皇帝不就是喜欢拿自己当门面嘛,那就当好门面就行了,何必自找麻烦!这就是纪晓岚远不如东方朔的地方。


东方朔的处境其实不必纪晓岚好,他被汉武帝视为弄臣,逗乐子的时候拿东方朔耍活宝,政事没他的份。所以东方朔一生无所建树,无非靠智慧斗心眼,跟汉武帝骗点钱财,过富家翁的生活而已。那么,东方朔的高度何在?

首先东方朔其实很有追求,很有骨鲠之气,他曾经多次给汉武帝上疏建言,甚至搅黄汉武帝与佞幸的聚会,其参政欲望非常强。只可惜汉武帝丝毫不给他机会,那不是东方朔的错。

当东方朔意识到自己的尴尬境地后,他退而求其次。一方面他把自己的谏言,糅合在诙谐不羁的语言中,试图潜移默化侧面影响汉武帝。另一方面,他甘做隐于朝的“大隐”,这种格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我们读东方朔,他的诙谐滑稽里,渗透着智慧和孤傲的气质。纪晓岚同样也诙谐,也行为乖张,比如他喜欢捉弄同僚,好抽大烟带,一辈子光吃肉不吃米饭,每天行房事五次以上。可是这些除了夺人眼球,什么也不是。

纪晓岚这种“自甘沉沦”的方式,虽然让他的成就黯然失色,却能“平安着陆”。乾隆驾崩后,比纪晓岚小二十六岁的和珅,被一道白绫送上西天,而纪晓岚则受到嘉庆优待,不光继续升官,一直活到81岁,还享受了皇帝亲自赐祭文,和赠“文达”谥号的殊荣。

6

乾隆死后,嘉庆帝马上赐死了他老爸的好基友和珅;相反的是,纪晓岚继续受宠,一度做到了兵部尚书,后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截然不同的命运,原因是什么?


一、和珅是真受宠,纪晓岚只不过是个玩物。

不论是真实历史,还是演绎的电视剧,和珅都是乾隆眼里的大红人,纪晓岚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并没有大权,乾隆也没有真的信任他,重大国事基本上没让他参与。纪晓岚曾向乾隆进谏国事,乾隆勃然大怒,明确指出他不过是一个书生,禁止随意参政。


看纪晓岚的履历表也能看出:乾隆52年,纪晓岚才升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进入国家高干行列;反观和珅,那可是坐着直升机进步啊。

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看上去风光,实际上可做的事有限,务虚多于务实。

二、纪晓岚能力有限,对嘉庆形成不了威胁

嘉庆继位的前几年,管事的还是乾隆,和珅为了巴结乾隆,对嘉庆颇为不敬,嘉庆气得牙痒痒;纪晓岚在乾隆那里不受宠,估计是暗中投靠了嘉庆,在诛灭和珅的行动中出力甚多。


嘉庆掌权后,重用纪晓岚,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步兵尚书可比礼部尚书风光多了。可惜的是,纪晓岚能力有限,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干不下去了,只好继续转任礼部尚书、左都御史。

既没有野心,能力还有限,还忠心与己,嘉庆实在是没理由杀他啊;纪晓岚名声不错,故交满天下,也许是出于鼓励后辈,晚年还得到了嘉庆重奖——加太子少保。

7

纪晓岚的真名叫纪昀,晓岚是他的字,他与和珅岁在乾隆时期同朝为官,但纪晓岚无论年龄还是资历都比和珅高的多,两人远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相爱相杀”。与和珅因为贪腐问题遭抄家赐自尽不同,纪晓岚的结局很好,不仅以81岁的高龄去世,还得到了嘉庆皇帝的高度评价,赐谥号“文达”。

(乾隆年间三大臣:和珅、纪晓岚、刘墉)

纪晓岚与和珅都是乾隆年间最得宠的大臣,但与和珅年轻时期便平步青云一路升迁不同,纪晓岚不管在年龄上,还是当官的资历上都要比和珅高的多。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而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纪晓岚比和珅整整26岁,算是和珅的父辈了。纪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但官职升迁比较慢,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才升为三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而和珅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父荫入职,仕途顺利,深得乾隆宠信,身居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可谓是权倾朝野、权势熏天,他的长子丰绅殷德还娶了乾隆十公主,摇身成为皇亲国戚。

与影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相爱相杀”的关系不同,历史上两人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和珅初入仕途,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行事外向泼辣,而资历深厚,老谋沉稳的纪晓岚总会善意的提醒和珅,教他官场之道。当然,两人也会有政见不同带来鳄争吵,但同朝为官更多的还是默契的配合。于工作上,身居高位的和珅对纪晓岚多有关照,在人际关系上,又有持长而居的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另外,和珅在治国理财上是一把好手,而这正是纪晓岚的不足之处,纪晓岚文学上的造诣很高,算是乾隆的主要御用文人,因此,纪晓岚与和珅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纪晓岚与和珅同为乾隆年间的大红人,但命运却走向了两极,和珅身兼数十职,位高权重下却不思匡君辅国,而是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和珅最后也栽在其贪婪无度上,据说嘉庆后来派人抄和府,共抄得白银达八亿两年,而乾隆年间一年的税收也不过七千万两,和珅的巨额贪墨已经占到了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难怪民间会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死后十五天,和珅被嘉庆帝赐在狱中自裁,时年四十九岁。

相比于和珅在乾隆年间红的发紫,本来就长袖善舞的纪晓岚仕途就比他黯淡多了,纪晓岚在乾隆年间多出任文职,如国史馆总纂、《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六次陪伴乾隆南巡,可见当时受宠之盛,只是因为纪晓岚文人气质太突出,以至于影响了他的仕途。乾隆年间累官至二品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嘉庆年间又先后出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纪晓岚的仕途很顺利,他在乾隆年间以出众的文才深得乾隆帝宠信。乾隆帝退位嘉庆帝即位后,纪晓岚因是太上皇近臣,一生谨小慎微服侍得体,嘉庆帝对他同样颇为重用。嘉庆九年(1804年)六月,纪晓岚八十寿辰,嘉庆帝特派人以宫廷珍品颁赐,亲朋故交齐聚一堂为他热闹祝寿。

嘉庆十年(1805年),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的纪晓岚依然得嘉庆帝委任为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同年二月,纪晓岚因喘病发作病逝于自家府邸,嘉庆帝为此赐白金五百治丧,并亲自为他作祭文、碑文,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以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赠谥号“文达”。可以说纪晓岚的结局是非常的好,能得两代皇帝宠信,一生顺风顺水,还以八十一岁的高寿安详去世,纪晓岚这一生也是值了。

8

后世看来,和珅与纪晓岚同为乾隆朝的名臣,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两人无论是颜值、出身、地位、还是能力,都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同为乾隆帝宠臣更是谈不上。

和珅作为出身满洲贵族的美男子,才华横溢,精通多门语言,善于体察圣心,办事能力一流,从政二十余年,位极人臣,敛财巨万乾隆帝都舍不得动他,直到嘉庆帝掌权后才被抄家倒台,是货真价实的乾隆宠臣。而汉人出身的纪晓岚虽同样才华横溢,但似乎也只有这一个闪光点,长相不佳,视力不佳,口齿不佳,为政能力不佳,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文职工作,没有什么实权,还曾经被乾隆皇帝流放过,可见也不能算什么宠臣。

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大大不同。和珅因受乾隆帝宠信而处高位、享荣华,同样,他的富贵权位最终也随着乾隆帝的驾鹤西去而烟消云散,在嘉庆帝掌权后不久,四十九岁的和珅就被抄家处死了。反观纪晓岚的一生,虽谈不上多么显贵,但也算善始善终。纪晓岚没有什么完美人设,但他就是靠自己“才华”这一个闪光点,在官场上立足数十年,度过安稳的一生。

纪晓岚人生最低谷时,莫过于流放新疆的那段日子了。当年,纪晓岚因给自己贪赃枉法的亲家卢见通风报信,惹的皇帝大怒,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新疆。当时的新疆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纪晓岚一介书生发配到如此遥远之地,大概率是万一翻身了。然而,老天眷顾,偏偏赶上皇帝决心要搞个修书的大工程,原来选定的主要负责人刘统勋因上了年纪体弱多病,难以胜任,因此他就向皇帝推荐了纪晓岚。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此次四库全书的修纂工作,本着惜才的原则,就把纪晓岚召回了北京,纪晓岚果然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见,纪晓岚这一次能遇难呈祥,靠的就是自己超群的才华。

之后,纪晓岚在乾隆帝“退位不退大宝”的事件中,凭借自己的才华,对乾隆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成功劝得乾隆同意将玉玺交给嘉庆皇帝,这使得嘉庆帝颇为感念,对他十分敬重。

嘉庆十年,82岁的纪晓岚被拜为协办大学士,授太子少保衔,掌国子监。然而,不久之后便不幸病逝,嘉庆帝得知后,亲赐谥号“文达”,以示对他学问和功绩的肯定。

9

相比和珅,纪晓岚在嘉庆走马上任后,那真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乾隆时期,纪晓岚最大的贡献是修《四库全书》,虽然也曾官拜礼部尚书,但也因为姻家、儿子的获罪而被牵连,不但戍乌鲁木齐赎罪,还曾被降职调任。

乾隆用他,就是用他的一腔学问,修书、南巡、办千叟宴,这些虚头巴脑的事,乾隆一定会带着纪晓岚。但若是执内政、办皇差,乾隆就对纪晓岚选择性失明了。



可嘉庆即位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1796年嘉庆元年,纪晓岚就被调任兵部尚书,后移任左都御史,第二年,又移任礼部尚书。嘉庆十年,纪晓岚又被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作为从一品的大员,纪晓岚能得的,都是当时汉人的最高官阶,且都是实权。

此外,纪晓岚八十大寿,嘉庆还专门派人“颁赐珍品”,纪晓岚去世,嘉庆更是赏赐白金五百治丧,并且亲作祭文、碑文,予谥“文达”。

相比和珅,这可不是一般的皇恩浩荡了。



题主提问和珅与纪晓岚,还是看电视剧中,此二人常伴乾隆身边所致,其实在正史上,和珅和纪晓岚的交集并不太多。

正史中,纪晓岚1754年考中进士入翰林后,就一直修书编史。而和珅在1773年,年仅23岁时就任管库大臣,26岁就做了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而纪晓岚虽然大和珅26岁,但在仕途上悬殊较大,地位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不但掐不起来,反而还是不错的忘年交。

也许和珅到死也没料到,两百多年后,后人会把他和那个丧眉耷眼、纵欲过度的老学究绑成一对CP吧。


【姥爷原创内容 以你关注为荣】


10

人称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得以安享晚年。

题中问的是和珅和纪晓岚两个人物的最终归属。一个是大贪官,一个是大忠臣,两人结局也应了那句话:坏人终将是要受到惩罚的!

和珅在乾隆时期,由于自己能力加上对乾隆的献媚得以在朝廷官场游刃有余。其利用权势贪污腐败,积累的何止万贯家财也被乾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嘉庆时期,估计嘉庆早就看和珅不顺眼,所以即位之初立即拿下和珅,从而得到了多于国库数十倍之多的不义之财。和珅也以身败名裂而终。

纪晓岚就不一样了,工作中勤勤恳恳,虽不得和珅那样在皇帝面前大红大紫,但也没坏到哪里去。时不时的朝廷还是会委以重任的。

不过中后期的纪晓岚也不少犯错误,犯了错误自然少不了皇帝的冷眼,不过纪晓岚最终还是能够勤恳工作的。

正式纪晓岚的勤恳工作,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所以他最终得以善终,享年八十一岁。

纪晓岚在历史上的名人之列中,可以说得到善终还是众望所归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