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模式是什么?作为历史领域作者,必须要用一些历史知识来解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很快得到了苏联的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互派大使。这时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美国并没有断决与蒋介石政府的关系,也没说不承认新中国,是个战略模糊期,双方在言语上有些交锋和对立,可都想再看一看,形式会如何发展,美仍表态不介入中国的内战,我们也全力准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彻底消灭蒋介石政府。
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本是朝鲜内战,而美国插手参战,在仁川登陆后,不顾我方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兵锋直逼中朝边境,威胁到我东北安全。并且美国违反不介入中国事务的承诺,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声明将保护台湾。在此前提下,中国志愿军开始入朝作战,抗击美军,中美间进入战争状态。
虽然朝鲜战场上最终签订了停战协议,可这停战协议,即不是终战协议,更不是和平协议,两国间实际持续保持的仍是敌对状态直至70年代。
至尼克松上台,苏联一直是美国的头号敌人,而中苏关系交恶多年,美战略家们为专心对付苏联,开始考虑与中国尝试接触,而中国也正考虑调整与美关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息传递,包括乒乓球外交,这才有了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以及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中美关系坚冰融化。
所谓尼克松模式,在美国称为“对华接触模式”,其内容核心不只是与华接触,建交以及人文经济往来,甚至军事往来与合作,这都是表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接触,力图用和平的方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体制、价值关等诸多根本性方面,使我们变成如西方一般的所谓“民主国家”,后来我们总结他们的意图,就是“和平演变”。
自“对华接触模式”开启至今,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这个核心是从尼克松时期就确定的。了解这段历史内容,也就大可不必为尼克松叫好称赞,历届美国总统奉行的都这个核心,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蓬佩奥提出尼克松模式结束,实际表述的是通过保持接触来改变中国已经失败,必须发动新的,更加强硬,甚至不接触、封锁中国,来达到他们让中国改变的目的。也可以说,要改变中国体制、制度的核心没有变,可方法要变了。而“十国联盟”就是新办法的具体体现。
大家知道,国与国之间,是利益优先,并不是所谓的价值关优先。当然,不止是经济利益,还有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等诸多方面综合考量。
自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拥抱世界之始,通过40年的努力,已完全融入了世界。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不仅自己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带来了发展动力。别的不说,仅是14亿基本摆脱贫困,逐渐富庶起来的中国人,就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可带动无数国家经济发展,这使各国与中国间的利益往来频繁,相互依靠及合作加深。
特朗普、蓬佩奥在此时改变对华策略,是出于对美国会失去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失落和恐惧,考虑的更多还是美国国家利益。但西方其余国家,并不是都有这样的忧虑。他们本就不是世界第一,在与华交往过程中,很多是更有利于其本国发展和国家利益的,与中国断开反而有损其国家利益。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强调“美国优先”,从不顾及盟友利益,跟随美国不仅得不到美国在利益上的输送,连补偿都不会有。美国这样的作派,还想一呼百应吗?基本是不可能的,只会在一些小的项目内容上,可能会有些呼应,可都会小心地把握着一定的平衡,不与中国产生重大的伤害,保住自己的国家利益。
当然不排除极少数国家会全面靠向美国,但一定是极少数,不要说十国联盟,能凑出五个都不错,而且其中还会有两三个是份量不大的小国。
只要我们自身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应对得当,要搞对抗的,主要就是美国。对抗不止我们有损失,美国同样也会有损失,美国的耐受力要比我们差很多,当他觉得痛的时候,就会改弦易张,重新调整策略。
最为关键的,不是美国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拉多少盟友,而是国人必须团结,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壮大自己、发展自己,那样才会不惧任何对手,最终取得胜利。
有时间好好读读《论持久战》,当会心明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