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官员上任,也有相应的凭证——告身,告身就是古代授官的凭证,类似现在的任命状,因此也不是随便冒充的。

不过在《虞初新志》收录的《雷州盗记》里也记载了一个成功冒充的案例,说的是崇祯二年,一个金陵人去雷州当知府的人半路遇到强盗,和随从人员一起被害了。强盗们只留下了他的妻女,然后选了一个最狡猾的强盗冒充知府,拿着公文去上任了。

假知府在雷州做了两年,居然官声不错,所以得到了上司的表扬,下属也都很敬服。后来直到真知府的儿子来雷州,发现堂上坐的不是自己父亲,去告发,此事才告败露。

虽然《虞初新志》只是一本小说集,不过此事据说《雷州志》里也有记载,所以还真的有可能发生过,只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最佳贡献者
2

你好,我觉得有可能。

在清初徐芳写的《雷州盗记》中,就有这么一例冒名顶替当官案。

崇祯初年,有个金陵人由京官到雷州出任太守,一行人坐船行至江中,遇到了盗贼,除了老婆女儿其余全被盗贼杀了,这伙盗贼也是胆大包天,就让其中最狡猾的人冒名顶替出任雷州太守,其余盗贼伪装成仆人,负责接洽的官员竟然毫无察觉。

这个伪太守还挺廉洁能干,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当地百姓都庆幸来个一个好官,他的下属和监司都敬重他。



为防止穿帮,伪太守贴出告示,属地拒不接待金陵人,违反者即使是亲戚也要重罚,结果当地人更加信服他了,认为他公正无私。后来,真太守儿子前来投亲,当地没人敢留宿他,这才知道还有这么奇怪的禁令。第二天在路边看到了伪太守,心里明白原来这是贼啊,于是密报监司,抓住了七成盗贼。


事情的经过大抵如此,这个故事中的金陵人竟然与《西游记》中唐僧父亲陈光蕊的遭遇非常相似,也不知道是不是互有借鉴,姜文的大作《让子弹飞》中也是以麻匪杀人替官为故事主线。古代官员赴任都有行文书信,各类证明材料,但是没有本人照片,所以以假乱真倒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如今,假的终归是假的,撒下一个谎言就要不断用新的谎言去掩盖,是不是也挺累的。

3

古代官员上任首先会有朝廷的旨意或者任令到达所就任的地方。这如果是县令当然从升一级到县地方衙门都会知道新到官员的名讳甚至事迹。而新官上任所有的会有朝廷的任命书或者证明身份的鱼符、告身。这些东西证明并记载这个人的职位和部分籍贯简历。像《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在上任途中被杀顶替,对于这样的事到底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虽然古代没有照片,各级衙门也没有新官的照片,那为什么史书中却记载的很少呢,其实用常识中的想法就可以明白。首先冒名顶替朝廷命官是要杀头的,又有多少人会铤而走险去做这种杀头的是呢,估计很少,除非做了万全准备,要把顶替的官员给熟悉透了。第二,古代除了武将上任的人多少都是状元、进士、榜眼、探花之类的读书人,试想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强盗有多少是读书认字的,但凡有一点文化就不会去做强盗了。第三,即使顶替上任之后那么官员不可能就只在自己府衙内了,总有机会会见到自己的上下级,而且上任官员的履历学问他的上级肯定是了解的,到时见面一聊就有可能露馅。第四,就是上任的官员乡邻肯定会有找上门求帮助的,那时候很难说不露馅。第五,门派党派的问题,科考时是哪一年哪一位考官,这些考生官员有自己的同门,所以官员难免不会叙旧,这也会露馅。第六,就是强盗作案是第一次,不然衙门早就被老百姓往来客商报案了,哪还会自投罗网去衙门,脑袋被驴踢了也没这么大胆子。最后就是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上任后难免会有政务问题,那时候一担心露馅估计早跑路了。

综上我觉得被顶替就是能顶替了,也不会顶替很长时间。

4

或者有,但极少能够维持。

正常官员上任有身份证明——告身。记录了官员籍贯、学历、经历、职务、外貌。

此外官员还要办理公事,容易出现漏洞比如表、令等公文。还有笔迹这些。

哪怕以上全部都能模仿,任期届满还要调任他处,被假冒官员在官场上的同事同学同年老师这些熟悉者,能不揭发?

5

据《雷州志》记载,崇祯年间,一位来雷州赴任知府的官员,在半路被山贼打劫,官员和他的家人被杀害。比较离奇的却是,这伙山贼的首领利用这官员留下的文牒和委任状大摇大摆的赴任雷州,接替了前任知府,正儿八经地做起了知府。一直坐了二年,风评还很好。直到原官员的儿子来到雷州投靠时,发现了山贼的身份,到当地锦衣卫举报。最后锦衣卫安排了一场宴席,把山贼骗到了埋伏地点一举拿货,最后这个冒名顶替的山贼被正法。

如果说《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故事是小说杜撰的,电影《让子弹飞》中麻匪冒充县长上任是电影虚构的,那《雷州志》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发生的。

所以说,古代官员上任途中被土匪截杀又被冒名顶替的事件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发生的机会却是很小很小的,基本上都是个案!

比如上述个案,山贼在打劫他们之前估计不知道他们是干啥的,等杀过之后看到文牒才知道,于是一不做不二休才敢冒名顶替。

冒名顶替官员风险极大

冒用官员身份可以一步升天,获利极大,同时古代又没有照片、身份证这些先进的技术,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那么对于这种行为,古代人是怎样预防的呢?

第一,文化知识水平难以冒充。古代的官员都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他们经过了秀才、举人和进士数场科举考试。不管实务能力如何,其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必然是极高的。因此哪怕有人铤而走险冒充官员,也很难冒充官员的文化水平,极易被同僚或下属识破。

第二,古代官员是流官制。任职期满后,需向上司或进京述职。届时会遇见大量的科举同年或曾经认识他的同僚、上司。这种情况下,冒充的人很难躲过熟人。

第三,任何一个赴任的官员,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家族宗亲。家族宗亲中会有很多人前往投靠或者拜访、祝贺。如有人冒充,他的亲属们不可能认不出来。

第四,古代虽然没有照片、身份证这些先进措施,但也有类似身份证的防伪手段。如唐朝有鱼符,而明朝时,普通百姓出门都需要路引,详细记录他的个人体征、籍贯和目的地。而作为官员,自然也会有类似的手段,详细记录官员的个人信息,以防止冒充。

第五,犯罪代价高。冒充官员在封建社会是杀头的大罪,甚至会株连家族。如此高昂的犯罪成本,使大多数人会打消这个邪念。

6

可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发生,这在历代古书中屡见不鲜。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呢?这主要是古代落后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所致。

古代官员上任,凭的是官方文书,即官印,吏部证明。上任者只要有这两样即可上任,其他人是无法确认身份真假的。官员上任多是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十分辛苦倒也罢了。关键是路途凶险,危机重重。家里富裕的聘上武师保镖,长期陪护左右。确保上任路途中的安全及在官任上的平安。出自寒门者,没条件聘保镖,只能带上家人轻车简从去上任,运气好的会有江湖义士自愿为其保镖,但大多是没有这个好运气的。

由于古代的环境条件,给盗匪和不法之徒带来可乘之机,一些官员上任路途中被害,官方文书被不发之徒获得,从而冒名顶替。这种冒名顶替的现象只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才会发生。

7

谢谢邀请!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旧时代冒充官员,冒充新郎,冒充新娘这些现象都有,不过这些现象太少太少,一但露出马脚怎么得了啊!一是要有惊人的胆量,还要有圆滑应变的口才,对该官员的来龙去脉,必须了解得非常清楚,才敢迈出这一步。清朝官员于成龙就遭劫过,官印也没了,朝廷命官丢官印也是大罪,不过于成龙有才华,又遇仁义之士,双双因祸得福,电视上大家都看过。正常一个县令上任,都有保镖的,清朝就有吃保镖饭的,要把官员送到任上。一般做官的都有关系网,上下级的官员都认识,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对官员都有来往,顶替估计极少,不少土匪图了钱财,就算了,还想好事,大都不敢。曾经有个说书艺人,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双喜临门的官员,第一次上任,途中遭劫,被扣土匪山寨,寨主儿子冒充官员上任,一个月之内风平浪静,当地也没有遭到土匪抢劫,结婚那天,新娘子一下轿,发现新郎不对,赶紧逃跑,新郎也跑了,土匪头子只得把新官员放了。这是说书艺人讲的,不一定真实,我把他借过来回答问题,意思是说这种现象是有的,不过确实少!

8

可能性比较小,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

首先,这个冒名顶替的土匪,面对官场要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最难实现的一点儿就是,这个土匪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否则,如何瞒得过上下级,如何瞒得过乡绅?

要知道古代的官员体系里,尤其是下级官员中需要养很多的幕僚来处理实际事物。即便是最小的县令,下面也还有县丞等小吏。而且,每一个官员要把官员当稳当,首先得把乡绅搞定,那是时候皇权是不下乡的。也就是说,官员体系很难管理到乡村中去,依靠的都是宗族形成的乡绅。

如果一个土匪拥有这样的学识,干什么不行?非得去干这杀他的买卖?要知道,在古代即便是寒门的读书人,也是有地位的。

所以,可能性极小。在古代当官,除开被朝廷处理的以外,还是非常安全的。千万千万不要把武侠小说给套进来。

9

首先 是有这个可能的

就拿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来说,唐僧的老爸陈光蕊考中状元游街,为当朝丞相的女儿殷温娇抛绣球选为如意郎君。两人当天就结婚拜了堂,第二天陈光蕊携妻赴江州上任。不料遭遇强盗刘洪谋害,被扔进江里。紧接着,强盗刘洪拿着陈光蕊的官凭文书去了江州赴任,这官整整当了十八年才被揭穿。

其次 历史上的确有这种事情的记载

而在《雷州假太守》一书也有所记载,在明朝崇祯年间,有一人被派往雷州任职太守。前往雷州要行水路坐船,不巧那时强盗盛行,这人就被强盗杀了。强盗不仅杀了此人,更是心生歹念抢走了此人的妻女,派手下装作仆人与太守,拿着委任状前往雷州。直到后来因与真太守儿子相遇对峙才得以真相大白。

同样在清朝康熙初年,池州知府郭某领取了委任状后前去上任,中途忽遭强盗袭击,知府本人及其家人随从共60余人全部被杀,只有妻子和一个幼子被留下来,强盗首领将他们据为己有。这强盗也是个大胆的,一不做二不休拿着郭某的委任状,顶替他的名字去了省城去报到,参见上司。最厉害的是此人能力不俗,处理政务紧紧有条,整个衙门上下无不叹服,真到后来真知府的亲戚寻来才发现其是假冒。

但总的来说,这种事情毕竟少数,而且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是在乱世或边陲、穷乡僻壤之地做官,官员被杀害后,冒名顶替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尤其是在当时的官场上,几乎每一个官员都有着自己的派系,盘根错节。大多数的官员在官场上都还有自己老师来给自己提携,如果一个劫匪对这些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自己截杀之人的身份都不了解,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同僚发现。

10

古时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那时候没有照片,通讯也不发达,很多事情无法搞清楚,浑水摸鱼的事很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