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为三国的爱好者,其实以前也回答过同类问题,我也来讨论一下。

一、马云在一次节目访谈中说过:“刘关张这样的团队组合是千年一遇,而更多的是《西游记》师徒四个那样的组合。有人有坚定的目标。有人武艺很好,但总出事故。有人勤劳肯干少有怨言......。”。本来团队组合还蛮强的,但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一段时间投奔在这,又一段时间投奔在那,是后来与卧龙先生交流互动才把总个战略调整过来,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二、刘备集团当时有卧龙之后, 凤雏庞统后来来找刘时,只是给了一个县令让庞统做,后来才让他做谋士,有人说是他的长像问题,可能也有点关系。之后入川,又不久就被射杀了, 一生展现才华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前后也就三年左右。 一个人有能力,有本事是很重要的,但还要有相应的展现才华的时间,比如:齐白石七十多岁时做的画才慢慢出精品,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也有二十年左右才华流露的时间。又比如郭子仪五十多岁才有机会带数量比较多的兵,但后来还有二三十年可以有机会展现才华。

三、到了三国的未期,全国在战争中人才紧缺, 姜维(号幼麒)本来是曹魏那边的人,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才把幼麒拉到蜀汉这边来,当然姜维也是很有品德的,为蜀汉也是坚守到底和全力以赴,最终以死相报。但这样的人才在未期全国总数太少,培养也来不及,有人也比较过卧龙与曾国藩的区别,曾国藩在后续人才的推荐上和培育上是做的较好的。

四、荆州和关羽一失,同时当时三兄弟结拜时又约定:“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所以刘备一下子没有想到其它可以暂缓报私仇的方法,即使孔明逼刘备进皇位,刘备做为第一领导人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暂时放下私仇。如果打曹魏,最起码正当性要充足一些,最终因私害公。

五、再后来又与吴和好之后,六出祁山的战斗行动中,碰到了曹魏兵员和粮草较充足,及司马懿(冢虎)这样很强的对手,司马懿吸取了周瑜失败的教训,多次坚持不与蜀军对战,而且以守待攻,让只能速战的蜀军多次受阻。

以上是我的回答,望大家共同讨论。

更多职场(可以发您需要的内推公司信息给我)与生活干货欢迎关注坚持出干货的工程师“他说历史与生活”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写出生活的道理,也过好现实的生活(职场、家常或者溜狗、实现人生价值),搜索就能找到我哟~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姜维四人才,蜀国得到三个,最后还是灭亡,到底原因是什么?1.最主要的原因是蜀国国力薄弱,灭亡是必然。魏蜀吴三个国家,蜀国地盘最小,人数最少;曹魏地大物博,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孙权占据江东,自古富庶,兵精粮足。这些条件,蜀汉都不具备,拿什么和人家抗衡的。益川人认为蜀汉政权是外来政权,蜀汉贵族大都不支持兴兵打仗,征粮征草阳奉阴违,哪次也不是非常及时的。后主刘禅,也不是什么好皇帝,只知道安逸享受。诸葛亮的两次“出师表”,也未能使刘禅真正心动。诸葛亮的每次出征都是因为粮草跟不上而撤兵。司马懿是个善于用兵的全才,以守为攻,来拖垮诸葛亮的军队。2.三个人才也不能挽救灭亡,刘备夺取益州,是刘关张的全盛时期。虽然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可在入川时凤雏就死在落凤坡,未能为蜀汉政权发挥多大作用。庞统一死,担子都放在诸葛亮一人身上。关羽的死是蜀汉走向衰亡的转折点,从此,蜀国就一蹶不振了,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究没有伐魏成功,诸葛亮死后,姜维任统帅,刘禅中了反间计,最后姜维战死。蜀国再想生存,已是不可能的了。

3

谢邀。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麟姜维,此三人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人才。当世高人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而当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时候,他又慨叹,孔明得其主,而未得其时也。

未得其时,是蜀汉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当蜀汉建立的时候,曹魏已经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其势已不可动摇。江东孙权,三世虎踞,也已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诸葛亮辅助刘备,开辟,建立蜀汉政权,在当时已经是奇迹。若要再发展,可谓困难重重。

然而,事有转机。刘备北取汉中,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关羽荆卅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当此之时,蜀汉达到鼎盛时期,如果不犯错误,在此基础上,励精图治,以诸葛亮之才能,积以时日,统一中原是大有希望的。可惜,先是关羽破坏了吴蜀联盟,致被东吴偷袭擒杀。继而刘备义气用事,不顾大局,轻率伐吴,导致夷陵惨败,将多年积攒起来的精锐一古脑丧尽。这哥俩儿的一番折腾,硬是把大好形势生生断送掉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刘备死后,蜀汉的全部重担都落到了诸葛亮身上。他一方面收拾国内的残局,一方面及时地修复了和东吴的联盟

关系(此关系一直延续到蜀汉灭亡),使大局稳定下来。这是非常英明的举措。试想,当时如果魏吴联合,乘势攻蜀,诸葛亮纵有通天本事,也无法挽救蜀汉的被歼灭的命运。

关于北伐战争。当时的形势,蜀汉基本上没有条件击败曹魏,统一中原。这一点,诸葛亮心中有底,并在其前后出师表中表述的十分清楚。他的北伐,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以攻为守。他的这一策略,今天看来是英明的。他的出击,虽终无全胜,却每次都有斩获,每次都给曹魏政权以震动,使其忙于应付,无瑕他顾。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最大收获,是收降了一个叫姜维的年青人。以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收获比其他任何战场胜利的意义都要大的多。

姜维,字伯约,号幼麟。本魏人,在天水之战中被诸葛亮收降。诸葛以之为徒,他亦甘心拜诸葛为师。诸葛亮殁后,他肩起了北伐的大任,先后九伐中原,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活剧。如果闭上眼晴,我们面前就会浮现出一位英武的年轻的将军,跃马挥戈,叱咤风云,带领千军万马,与强大若干倍的敌军英勇奋战的场景。姜维是赤胆忠心,死而后已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未能撼动曹魏。:而曹魏一出兵,蜀汉政权便顷刻瓦解。彼此实力相差之悬殊,可见一斑。如果诸葛亮和姜维之前不采取主动出击之策略,蜀汉焉能坚持如此多年,此应是不言而喻。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实乃侥幸。倘诸葛尚在,必至复灭。而刘禅不顾姜维尚率大军在前方抗战,而竟举国投降。有如此庸主,蜀汉焉能不亡。

据说,现在竞有人为刘禅说好话,说什么投降是为了顾全百姓,“乐不思蜀"是大智若愚。照这种理论,将来再有英法联军,或者八国联军,或者日本鬼子打进来,我们就举国投降好了,再在敌国的庆功宴上大唱"乐不思华"好了。真是那样,这个世界上还有中华民族吗!

三国成为历史了。蜀汉灭亡了。但是姜维,尤其是诸葛亮的英名却还留存于世,光照人间。凤雏庞统虽与诸葛亮齐名,但一出师便死于流矢。连自已的性命尚且算计不周,又焉能他顾。冢虎司马懿亦一时人杰,但每与诸葛交兵便败,以至最后不敢出战,能力当在诸葛之下。举凡三国时期,能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惟曹操一人而已。蜀汉之所以灭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出了一个曹操,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魏国。

4

卧龙、凤雏、幼麟三人为蜀国所用是蜀国之幸,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比如,卧龙在一国,凤雏在另一国,两人所在的国都得天下,那不就两个天下了吗。

当然,这句话是说两人之才可谓绝代双骄,只可惜,凤雏早早死于落凤坡,不然一人守荆州,一人伐魏,张飞、关羽、刘备不死,也许能得到天下。

幼麟姜维之才俊不输于诸葛亮,诸葛亮也很器重姜维,只可惜,诸葛亮54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早离开人世。只有姜维一人肩负起北伐大业。

只可惜他扶的是扶不起的刘阿斗,此时的蜀国人才缺乏,“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面对魏国,虎狼之师,姜维也是九伐中原,胜多输少,牢牢将战争主动权掌握在手。但是独木难支,独树难成林啊。

5

蜀汉得到四位大才中的三位,居然难免灭亡,这背后原因是什么?今天丹水君给你讲一讲。

一,昏君当道,小人得志。

这是所有人第一反应的结论。

庞统献上中下三策,让刘备取西川,刘备选了下策。这个下策最终害死庞统。

诸葛亮隆中对,孙刘联盟是基础。但刘备执意东征被火烧连营,兵败身死。

姜维多次北伐,因小人排挤,刘禅不能重用,只能屯田避祸。

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水镜先生对卧龙凤雏的评价,基本可以断定是虚假宣传。

一个人可以影响王朝兴替吗?当然不能!

曹操没有得到荀彧郭嘉时,重用戏志才,毛介在兖州站稳脚跟,才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袁绍的谋士武将比其他诸侯都强大的多,但最终也是兵败身死。

有人说,如果xxx在,x朝不会灭亡。但是,某一两人,根本无法改变历史方向。

袁崇焕在,明朝就不会灭亡吗?照样会灭!

岳飞死了,南宋不也是照样活了100多年吗?

卧龙凤雏,本来就是智谋较高的人而已,根本无法决定王朝兴衰。

三,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卧龙凤雏冢虎幼麒,这本来就是后人对着四个人物的基本评价。而且,这个评价还很不公允。

庞统在历史上戏份很少,基本上几乎是个打酱油的。

诸葛亮的大部分奇谋战例都是后人编造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这些事都不存在。

司马懿的两个战例,一个平定辽东公孙度,一个消灭新城孟达。这两个战例都展现了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冢虎,名不虚传,但当时并没有人那样叫他。

姜维最可笑,对魏战争基本胜负各半,没有取得一寸土地。这样的战绩叫幼麒,这不是恶心人嘛!

有人说,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人年龄相仿的是周瑜,所以幼麒是周瑜,还比较公允。

我说的这三种理由,你喜欢哪一种,请在评论区说说吧!

6

这些名称前二个还能见于史书,卧龙,凤雏为庞德公所起,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至于后面的,可能见于网络小说之类的吧。



庞德公与卧龙凤雏的关系很可笑,有为其做广告之嫌,卧龙诸葛亮之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而凤雏庞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为了两位至亲,庞德公不仅为他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还亲手为他们做了一则广告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了推广这两个人,就让水镜先生出马,把二人推广出去,这才有了后来刘备偶遇水镜的情节,其实都是排练好的,并非偶遇。



卧龙凤雏二人是有才,但广告却是虚假广告,可安天下纯属是夸大之言,再说天下的争夺,并不在于人才的取向,还在于天意的归属,天不授之,再努力也没有。



至于幼鳞应该是姜维吧,也有说是周瑜的,至于冢虎应该就是司马懿了,这些人物都是小说里的,更没有什么根据了,听听罢了,别当真。

7

刘备军团的人才在刘备时期灭亡太快了

刘备时期

庞统

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法正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张飞

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

马超

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

黄忠

(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

刘备打东吴的时候,四个顶尖武将,两个军事谋略专家都已经死了。

刘备死后,蜀汉没有明君,人才稀缺

剩下诸葛亮,赵云,魏延怎么打,姜维还是诸葛亮北伐时期收的。

刘备军团的人才全在的情况下,刘备可是很轻松的拿下了刘璋的地盘,但是刘备军团的人又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到诸葛亮时期,诸葛亮看看自己手上的牌,欲哭无泪啊

诸葛亮死后

魏延杨仪死于内斗,剩下蒋琬,姜维,马岱

你认为还有的打吗?

8

天命难违啊,拿三国演义来看,就知道天意不让蜀国走到最后。

凤雏庞统在落凤坡就陨落,这波血亏,也让看客蒙圈,凤雏除了连环计就没有什么故事展示这个名号。如果当初孔明应该留庞统守荆州,也就可能不会有关羽失荆州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势力就有颓势,张飞被刺杀,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托孤白帝城,蜀国气运在这里基本上大势已去一半。死了五虎中的两名,火烧连营也是将领死伤很多。

卧龙想力挽狂澜,七战中原,好几次都有机会获取大胜,都被天命阻碍了。到了胆大包天的姜维,蜀国几乎没有什么人才了,再遇上魏国邓艾钟会,九伐中原终究也被掏了胆。

刘备的后代和曹操也是没得比,刘禅是个拖后腿的,曹丕或者曹植都有前途多了。

司马懿这个冢虎是诸葛孔明没有想到的,卧龙不惧怕他的才智,但是在寿命上终究敌不过。

就基于三国演义来看,蜀国其实在失荆州之后,已成败势。

9

从战略层面来说,就是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诸葛亮自己打了六次,姜维大大小小打了十一次,哪有这么多国力可以虚耗?况且巴蜀的割据本来就是战略思维的错误,因为巴蜀当时开发程度很低,人口基数不大,就像日本跟中国在武器技术水平一样的情况下绝对是中国必胜,农耕社会人口就等于国力,税收,资源产出,人才,可动员兵力全部可以用人口换算的,所以钟会邓艾进川时,蜀中已无可用之兵,是国力耗尽的体现!

其次,诸葛亮是被两个人过分抬高了,一个是举荐人司马徽,谬称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得天下,第二是罗贯中。其实诸葛亮自我评价相当中肯,就管仲乐毅的水平,管仲乐毅就是称霸一方的料!其他二人水平更低了!

再者,诸葛亮太能干,又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死后国中无人可承继其衣钵。司马懿派使臣问候诸葛亮,得出诸葛将死,国之不存的结论,理据如下,丞相辛劳,少吃,为表象,廷杖十需要丞相亲批,无放权,下吏慵懒不作为是直接导致他死后无人的罪魁祸首。

综合上述,战争虚耗国力,后继无人文官不能内治,武将不能将兵,蜀国必亡!

10

蜀汉最终灭亡,主要原因是初始条件太差造成的实力垫底,不是一个两个贤人就能必然挽回的。何况蜀汉灭亡时也只剩个姜维了。

题主的问题非常有趣,他列出了四个三国人物的绰号: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幼麟(姜维),然后问,这四个人有三个都在蜀汉,为何蜀汉灭亡。

按照这种模式,我也可以回答啊,因为曹魏还有吊主(荀彧)、赋主(郭嘉)、大个(程昱)、鬼才(贾诩)、虎痴(许褚)、完体(夏侯惇)、财迷(曹洪)……这些人啊。这个名单我能列出几百个呢。

不开玩笑说,两个国家胜败存亡,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实力。在其他方面差距不太大的前提下,实力决定最终结果。蜀汉实力在三国中垫底。三国按照三分天下格局时,魏蜀吴比例大概是4:1:2,而从未来的发展潜力,大概是8:1:2。蜀汉弱国被强国攻灭,再正常不过了。即使有些出色的人才,只要对方水平不算太差,要翻盘也是很困难的。

而蜀汉为何实力这么弱,主要是前期基础太差。207年的时候,曹操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东吴也有江东之地,刘备只有区区新野一郡和万余人马。这时候魏蜀吴三方实力基本上应该是30:1:8。诸葛亮通过三分天下的战略,帮助刘备在十余年中节节攀升,先占荆南,再取西川,219年在汉中打败曹操,三家实力基本达到2:1:1,已经是很不容易。可惜随后东吴背刺,关羽败亡,刘备又在东征中被火烧连营,蜀汉实力瞬间暴跌,接下来的路也就很难走了。

其实,尽管蜀汉最弱,又在三国中最早灭亡,但从实质统治来说,蜀汉内部矛盾一直较轻,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始终掌权直到亡国。这一点,比曹魏和孙吴好得多。曹魏在249年大权就完全落入司马氏手中,东吴在孙权死后也是权臣当道,皇帝孙亮被废。相比之下,蜀汉虽然形式上最早灭亡,实质上却是坚持得最久的一国。

再说文中提到的这三个蜀汉的人才,其中诸葛亮确实是后汉三国第一等的军政人才,曹魏阵营找不到能与之完全相当的(当然,并不是说诸葛亮就是全能。战场和计谋比他强的不少),而庞统、姜维相对就差一些,魏国和他俩相当甚至更强的人两只手数不过来。再说庞统也死的很早。至于说蜀汉灭亡时,庞统已经死了五十年了,诸葛亮也死了三十年了,甚至诸葛亮提拔的继承人费祎、蒋琬也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姜维,才能和敌对方的邓艾也就是差不多而已,这时候蜀国要不亡也很难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