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精忠岳飞》电视剧中,岳飞死后,赵构说出了这样的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他也明白岳飞的忠诚,但也不能怪他这个皇帝没有知人之明。

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定要杀死岳飞,大概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岳飞手中的兵权太大,大到让他们恐惧的程度。不杀死岳飞不足以消除他们心中的恐惧,不足以让他们晚上睡个好觉。

“匹夫罪,怀璧其罪”,岳飞同样如此。在南宋初期,苗刘叛乱差一点杀死宋高宗赵构,这件事在赵构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本身在宋朝建国初期,宋太宗赵匡胤和前边的很多任皇帝都是靠从他人的手中夺取了皇位。因此宋朝的历任皇帝都在防范武将从自己手中夺取皇位,并且从制度上进行了多种设计。

岳飞当时掌握的兵占到了南宋总兵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可以说他就是当时的军阀。和唐朝的节度使一样,拥有军政财大权。南宋朝廷没有力量发放军队的军费,一切全靠他们自己去筹措。政府没有办法牵制军队,这就是宋高宗赵构非常忌惮岳飞的关键所在。

当然当时想让岳飞死的人很多,宋高宗是一个,秦桧和满朝的文武官员同样如此。岳飞曾经说过关于良臣猛将标准的话: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

岳飞的情操过于高尚,就衬托的其他人过于卑劣。那些人都把岳飞当成了另类,眼中钉,肉中刺,必先除之而后快。在处死岳飞这件事上,秦桧只不过是一个替罪羊。

南宋中兴四大将,其他的人都没有死,顶多不过被解除兵权罢了,只有岳飞死了。也就是说岳飞死于南宋君臣合谋,他们都不希望看到一个活着的岳飞。只有给岳飞扣上一顶脏帽子,泼一盆脏水,才能让岳飞看上去跟他们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好人。

在岳飞死后,赵构说过另外一句话: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江山也在这里。言外之意赵构的意义就是说,在你的公道和朕的江山之中做一个选择,我当然选自己的江山。为了我的江山,可以牺牲一切,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岳飞。

因此在岳飞被处死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人帮岳飞说话,尤其是中高级的官员。只有韩世忠看不过去,替岳飞说话,质疑了秦桧。但大抵也只能如此,改变不了结果。

岳飞之所以会被处死,宋高宗赵构当然是最重要的决策者。其根本最深层的原因在于两个人对国家理解上的差异,赵构认为国家是他一个人的,岳飞则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也有发言权。

赵构认为他是国家的主人,可以收复失地、直捣黄龙,但必须保证南宋的政权和军事实力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如果不能,他宁肯偏安一域,直把杭州作汴州。

岳飞则是一个死心眼儿,总是梦想着收复失地,打回自己的老家,重新恢复南宋的首都汴京。这个目标赵构不是不同意,他只是担心岳飞将来功劳太大,朝廷没有办法再封赏他,岳飞就有可能兴兵作乱。在杀死岳飞之后,忠于岳飞的部下也遭到了清算。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当年曹操的这句话,从秦桧的口中说出来,却反映了赵构的心思。如果我感觉你会对我不利,那我就首先杀死你,这就是宋高宗赵构杀死岳飞的心理阴暗之处,最终也丧失了南宋恢复故土的最佳机会。

南宋词人陆游的那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终就成了空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化成了无数的热泪和悲愤无奈的酒。

最佳贡献者
2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不得不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相当有政治手段的政治家。岳飞的死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情商太低。他不知道皇上杀人从来不是以忠奸为区分,而是以需不需要为理由。如果对自己的地位有任何威胁,不论是否忠诚都会毫不犹豫的杀掉。

在历史上被以“莫须有”罪名杀死的功勋卓著的将领太多了,像汉景帝的周亚夫,雍正帝的年羹尧等等。所以宋高宗赵构的这句话实际的意思就是:不是你不忠诚,不是你要谋反,只是为了我的天下,我必须要杀你。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赵构要杀岳飞?

功高盖主情商低

而像岳飞这样的将领,早已功高盖主,而且还又有荆楚富庶之地作为根据地。他退可割据称帝,进可逼宫造反。对没有什么权势的赵构来说,其实是最大的威胁。当时南宋所有的精兵,几乎都被岳飞所掌握,而且他们一心一意都效忠于岳飞。

岳家军一路北伐名镇中原,让所有金兵闻风丧胆,也大涨了汉族人的气势。当时在南宋所有的起义军几乎都打着岳家军的名号,这些军队俨然看起来就是岳飞一个人的军队。这样一个掌握军队,而且又有影响力的人。对于皇上赵构来说,怎么可能留下?

宋朝的天下本来就是如此而来,宋太祖赵匡胤不愿造反,只是奈何部下黄袍加身不得不称帝。岳飞不仅功高盖主,而且他甚至还什么都不图。在赵构的眼中,岳飞就是一个毫无把柄的人。立了功之后,朝廷的任何赏赐他都会分给自己的下属。

不仅如此,就连皇帝赏赐给他的美女,他都会悉数退还,一个也不肯要。你既不贪财又不贪色,那么你想要的可能就是朕的江山了,自然留你不得。而当时得以明哲保身的韩世忠和张俊在立功之后就赶紧买房买地纳妾,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贪财贪色。而是他们想让皇上放心,得以保存性命罢了。

迎回二圣的口号

要说岳飞与赵构最大的威胁,就在于岳飞北伐时所喊的口号是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收复失地,对于赵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事情,作为一名皇帝,谁不想流传千古,守护住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但迎回二圣,你让赵构怎么想,赵构的哥哥和爸爸回来之后,一国三圣,你让赵构情何以堪?在赵构的心里,他只想着岳飞能够收复失地,并不想让岳飞将二圣收回。

北伐目的性的不同

靖康之耻当中,金国人掳走二圣,还有许多的皇亲国戚和贵族,宋高宗赵构属于一个幸运儿。但金人从来没有放过抓赵构,他们一路向南追,想要抓住赵构。赵构也是一路逃跑,甚至有传说他还逃到了海上。

所以赵构让岳飞和金国人打仗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不让他被金国人抓去。而岳飞的目的是却是要将二圣赢回收复失地。所以从一开始宋高宗与岳飞之间的目的性就不一样。

北伐的必要性问题

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即使北伐打赢了金国,那么我还是要退出自己的皇位。如果打不赢,我也要赔款割地,损耗大量的人力兵力和财力不说,说不定自己还有可能被捉去,那么大宋的江山就真的覆灭了。

所以对于赵构来说,这场战无论是打赢还是打输,都没有什么好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继续让岳飞北伐呢?而且岳飞在北伐时不愿撤回时,赵构连下12道金牌,他才肯撤军。在赵构的眼中,这个将领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管理,已经到了不得不杀的境地。

3

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的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这句话其实是现代人的观点,也就是说岳飞是忠臣,这个大家都是公认的,赵构这个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也知道,而赵构杀岳飞并不代表他是昏君,赵构是为了自己的天下才这样做的,大宋的江山就是赵构的江山,这也就是君臣间的矛盾,岳飞的忠是忠于国家,所以赵构不得不杀岳飞。

北宋被金国吊打后,国破家亡,堂堂的一国之君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宋徽宗虽然为了躲掉亡国之君的名号而当了太上皇,金国的人也没放过他,金国掳走徽钦二宗,还有文武百官、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大约三千多人都被掳到北方受苦,还抢走了东京城内图书典籍、金银珠宝、技艺工匠,北宋都城被金人洗劫一空,北宋也就此灭亡。

北宋虽然亡了,但赵宋的火种还在,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靖康元年冬奉命出使去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宗泽劝阻留下,因而逃过一劫,在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被受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想让他带着河北兵马救援京城,赵构得到兵权却带着兵马先躲到河北大名,觉得离金军不够远,又带着兵马躲到山东去了。

在金兵俘虏徽钦二宗北上后,赵构在南京即位,成了南宋第一位皇帝,没多久就从南京逃到扬州去,而金人对这位南宋皇帝也是毫不客气,对他进行追杀,宋高宗赵构不断向金国乞求不要追杀他,金国鸟都不鸟他,狼狈的赵构被打的不断搬地方,带着臣僚一路南逃,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才算是躲过了金国的追杀。

赵构是在被逼的没办法的情况下,才转而支持主战派,然而他支持主战派的目的并非是要收复失地,只不过是争取和金国求和的资格,所以他对从金国回来的秦桧予以重用,就是想着秦桧可以和金国搭话,在自己跟金国谈判的时候可以帮上忙。

没想到弱宋却出了岳飞这种猛人,宋朝在被金国打的崩溃、主力基本被打垮的情况下,岳飞带着他的岳家军对不可一世的金军进行了反击,举行了几次北伐,收复了大量失地,大破完颜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让完颜兀术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而岳飞在大河南北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与部属豪言道:“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再与诸君痛饮!”

岳飞在朱仙镇大败完颜兀术后,完颜兀术准备渡河北遁,放弃开封府,这时候有人提醒完颜兀术别忙着渡河,可以启用留在南宋的秦桧了,于是在秦桧一番说辞下,宋高宗赵构立即降召,命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上书争辩:“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然而接着是宋高宗一日之内给岳飞发了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即刻班师,岳飞接道如此荒唐的命令,只能哀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在回朝后,再三请求解甲归田,赵构却不肯,没多久金国与南宋议和,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信中写道:“必杀飞,始可和。”宋高宗为了向金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让秦桧给岳飞罗织罪名,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和张宪三人杀害。

对于赵构这个皇帝来说,岳飞有必须死的几个理由,第一个是功高震主,对于皇帝来说,武将太厉害功劳太大,都是一个威胁,岳飞组织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这个绝对让他如芒在背,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基本上都会遭到皇帝的忌惮。

第二个就是岳飞想“迎回二圣”,这个口号是赵构喊的,不过赵构这个小人只不过是喊着玩,并不是真心想要把徽钦二宗迎回来,虽然宋徽宗已经死了,不过钦宗还在,在他心里想的是岳飞你收复中原就好了,你别真的把二圣迎回来啊,而岳飞却是真心实意这样想的,自然也是让赵构很不爽,这真要让钦宗这个前皇帝回来,赵构还是有点尴尬的。

第三个就是劝赵构立嗣,其实有很多大臣也上书让赵构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早点立个皇储,岳飞也是出于忠心,几次上书提议立皇储,然而岳飞的身份是功勋卓越的武将,这个让赵构就很有想法,所以岳飞提议这事的时候,遭到赵构的呵斥。

在赵构心里,大宋是他的,如果岳飞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的话,钦宗是他老爹徽宗钦定的,而他则是自立,这名义上就不一样,所以为了自己的帝位,他不得不杀了岳飞这个可以收复中原的中兴之将,以阻止其北伐,而赵构也知道自己是冤杀岳飞,所以在岳飞灵前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为了我的半璧江山,只好委屈你了!

4

岳飞作为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夺去生命,这让不少人意难平。除佞臣秦桧的挑拨离间外,赵构的昏庸不明也一向被人诟病,认为他被蒙蔽视听以致错杀忠臣。但是,赵构在岳飞灵前曾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作为南宋的杰出统帅,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对保卫大宋的江山确实功不可没。岳飞曾先后收复襄阳六郡、商州以及郑州等地,以其赫赫战功践行了“精忠报国”四字。赵构不可能不明白岳飞之忠义,他和岳家军的存在是大宋抗击金军的屏障。那么,他既然知道岳飞忠义,又为何甘愿冒骂名也要置他于死地呢?

其实,这句话表明赵构心里清楚得很,岳飞是大宋朝的忠臣,更没有谋反之心。可是赵构最终还是杀掉了岳飞,这主要还是因为岳飞的立场和皇帝不一致。对于岳飞来说,他想只打败金国,收拾旧河山。可岳飞却提什么迎回二圣,直接犯了赵构的忌讳。金国人掳走二圣和很多皇亲国戚,只有赵构极为幸运的逃走,在南方称帝。岳飞如果把二圣接回来,让赵构如何自处,一国三圣,谁愿意手上的蛋糕被别人分走呢,即使是亲爹也不行。赵构还要用岳飞抗金。金人想灭南宋,没有岳飞,赵构早完蛋了。可岳飞的迎回二圣,让赵构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

还有一点,岳飞功劳太高了,掌握军权,控制荆楚,这在宋朝是皇族大忌。在赵构看来,岳家军固然抗金,但这支军队首先听岳飞的,那我这个皇帝算干嘛的?如果这支军队听岳飞的命令,进攻自己,自己还有几条活路? 你看韩世忠和张俊就聪明,立功后赶紧买房买地娶小妾,就是为了自污,让皇帝放心。可岳飞太完美了,朝廷的赏赐全部分给将士,皇帝赏的美女也完璧归赵。赵构送岳飞这些,就是想拿住岳飞的把柄。其他将军都明白,甘心让皇帝抓住自己把柄,岳飞竟然不接招!你说赵构能不心疑?

综上。

5

岳飞父子归天之时,忽然狂风大作,灯火皆灭,黑雾漫天,飞沙走石。有诗曰:遗恨高宗不鉴忠,感斯墓木撼天风。赤心为国遭馋没,青史徒修百战功!

一日,宋高宗忽然扮做客商模样,叫秦桧改装作伴,往临安城内私行闲耍。二人见一拆字先生,正替人拆字。高宗看了一回,觉得有文有理,遂上前随手写了一个“春”字,先生道:春字好!常言道,春为一岁首,足下决非常人。况万物皆春,包藏四时八节。所问何事?高宗道:终身好否?先生道:好,好,好!大富大贵,总不可言。但有一言,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若有秦姓的人,切不可相与他,恐害在他手内!牢记,牢记。高宗摸出一块银子,谢了先生,拱手立起,悄悄对秦桧道:贤卿也试拆一字。秦桧无奈,随手写了一个“幽”字,先生道:所问何事?秦桧道:也是终身。先生道:幽字虽有泰山之安,但中间两个丝字缠住,只叫做,双龙锁骨,尸体无存。目下虽好,恐后来年老齿坏,遇硬则衰,须要早寻退步方好。秦桧送了谢金,同着高宗去了。

那高宗,心里明镜似的,丞相虽主通和,将军必争用武。不思二帝埋没于沙漠,乃纵幸臣弄权于庙廊。

那岳飞,东连海岛,学李勣跨海东征;南及滇池,仿诸葛渡泸深入。正欲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平吞鸭绿,一统中原。昔者群雄并起,寇盗纵横,区区奋身田野,注籍戎行。戚方本国家大盗,鞭指狼烟自息;王善乃太行巨寇,旗挥即剿灭。除刘豫一贼之功;缚苗刘二将之力;收杨虎、何元庆军中之助;服曹成、杨再兴帐下之雄。斩杨么于洞庭湖;败兀术于黄天荡。牛头山杀贼,尸积如山;汴水河创金,血深似海。北方闻飞进兵,人人胆破;南岭见飞旗至,个个心寒。朱仙镇上,百千铁甲奔逃;虎将麾前,十二金牌召转。前则遵旨屯兵,今乃奉征见帝。呜呼!唯飞生义烈,死矣忠良。高宗岂有不知岳飞之忠。

可叹: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山川戎马异,涕泪古今同。凄绝封丘草,苍苍落照中!

6

赵构在岳飞灵前说过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先查查宋高宗赵构在岳飞被冤杀后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 《宋史·岳飞传》、《宋史·高宗纪》、《建炎以来纪年要录》、《鄂国金佗粹编》等史料中均无此记载。假如宋高宗真的在岳飞的灵前说过“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这句话,说明他对岳飞的忠心从无怀疑,但他又必须置岳飞于死地,也就是说岳飞必须死!在彼时金强宋弱的局势下,杀忠臣岳飞就等于自毁长城,那么赵构为什么要这样干呢?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后幕后真凶赵构为什么又会发出如此自相矛盾的喟叹呢?

假如赵构真的说过这句话,或许和岳飞在之前的一些言行大有关系。

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前后,岳飞指挥岳家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一再重挫金军主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直打到距被金人占据的北宋故都汴京(今开封)只有45里路的朱仙镇,此时的岳飞,血脉贲张,意气飞扬,看来他以前说过的“收复旧山河,直捣黄龙府”并非大话,最终的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兴奋得难以自抑的岳飞给宋高宗赵构上了一份奏疏,他在这份奏疏的结尾这样写道:“......异时迎回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棺材),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

赵构看完这份奏疏后,当即批示道:“有臣如此,故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意思是有你这样忠勇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在收复故土的战斗中,你只管大胆、尽情去干,我不会掣肘、束缚你的手脚。

可以看得出来,这段时间赵构、岳飞君臣相处的特别融洽、默契,甚至可以说是同心同德的。这段时间也是岳飞生命中最鼎盛的黄金岁月。此时的岳飞,志得意满,自我感觉非常好,乃至于把帝王看成了拥有正常情感的普通人,于是把“士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与信仰,用在了宋高宗赵构的身上,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岳飞非常天真,他把平常人的情感应用到帝王的身上,犯了无法挽回的大错。

《建炎以来纪年要录》记载 ,某日,赵构、岳飞对坐闲谈。君臣二人话语投机,气氛甚是融洽。岳飞谈得兴起,突然愣头愣脑地提出,希望皇上尽快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话音刚落,赵构脸色大变,谈话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此时的岳飞,屡建奇功,声望如日中天、是最受宠信的重臣,但赵构仍然丝毫不给面子的厉声呵斥道:“你说这番话虽然出于忠心,但是,你手握重兵在外,这种立嗣之事不是你所应当干预的(外臣不得问内事)”。

岳飞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原来,几年前,在金军契而不舍的追杀下,赵构因惊恐过度,“那话儿”失灵了,丧失了生殖能力。

不过他才30出头,经过积极治疗,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又因为宫人不小心碰翻一个铜鼎,小儿被惊吓抽搐致死。这两件事是他内心最深的隐痛,平时都不愿触及,今天被岳飞给莽撞的勾了起来,赵构恼羞成怒也是可以想见的。

说赵构无嗣也便罢了,更要命的是,岳飞口无遮拦,触犯了皇帝的最大忌讳:身为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却对皇位继承权如此感兴趣。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靠兵变三下五除二将后周收拾成大宋的。赵匡胤登基称帝后,深知武夫干政的弊病,于是“杯酒释兵权”削夺了功臣们的军权,随后又提倡文教,实施偃武修文的国策。皇位继承权是一个异常敏感的核心话题,历朝历代为此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史不绝书。而且,人们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和手握重兵的武臣有政治野心联系在一起。


谁知不久后,岳飞在一封密奏中,又一次提到了这个问题,劝皇帝尽快确定过继一个皇子,再立其为太子。对此,赵构内心自然是非常不快的。

岳飞的提议,是从抗金斗争的现实出发的,显然是出于好意。至于但这种善意能否被皇帝接受,对赵构忠心耿耿的他却没想那么多。

赵构不是什么雄才大略、气度恢廓之君。他对岳飞动不动就劝自己尽快立太子一事非常反感,同时对他动不动就叫嚣“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更是惊恐异常。老爹宋徽宗已死,哥哥宋钦宗赵桓还在,假如岳飞真的北伐成功,攻下黄龙府,接回宋钦宗,他是徽宗钦定的合法皇帝,他回来意味着什么还真不好说。除此之外,赵构宁愿固守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一隅,也不愿再冒武将功高震主、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风险。

赵构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在内心深处对军人拥兵自重、干预朝政充满恐惧。于是,赵构放弃了金国内乱、以及岳飞已经打到汴京城边上的大好时机, 一心一意与金议和,同时还不忘裁抑自家武将。

彼时岳飞已下决心乘胜渡黄河收复河北,他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下令“岳飞暂且班师”,诸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赵构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日连发12道金牌,催促岳飞撤军。岳飞涕泪交加,痛心疾首,恸哭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被迫撤军。回到临安后,岳飞立即陷入到高宗、秦桧等人早已设置好的罗网中。

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万俟卨等人竟以“抗旨不尊”、“临军征讨稽期” 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部将张宪、子岳云亦被斩首,岳飞死时年仅39岁。

抗金英雄岳飞惨遭杀害后,百姓无不垂泪,上至白发老者下至三尺孩童无不切齿痛恨秦桧等奸贼。这其中似乎漏掉了一个元凶——赵构。

至于赵构在岳飞灵前说什么“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我知道你忠心耿耿,我也不是昏庸的糊涂蛋,但我若成全你的忠义,我的江山恐怕就会不保。 和朕的江山社稷比,只能委屈你了。或许在赵构的潜意识里,更害怕岳飞“匡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亦或是畏惧岳飞拥兵自重,功高震主,来和自己争夺江山,和手握数十万能征善战精兵的岳飞比,自己毫无胜算。因此,岳飞必须死!在中国传统的帝制文化之下,任何人只要将普通人的情感加诸于皇帝的行为,就会被视为对至高无上皇权的冒犯,不论这人多么忠心,多么有才干,立下多大的功劳,都难逃一死。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辛苦 请勿搬运】

7

意思就是,你所做的我都明白,我也相信你的忠心,可是我还是得杀了你。

岳飞出身草莽,凭借一身本事创下辉煌事业,杀的金人狼狈逃窜。金人喊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足以说明岳元帅威名远镇,闻之令金人丧胆。以一军之力保的南宋小朝廷偏安。

但如此一代强人,在朱仙镇大捷,收复中原有望的时候,被宋高宗赵构叫停,进而杀了岳飞,自断臂膀,南宋北伐大业就此终结。此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再也无力收复中原,并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千年以降,都把杀岳飞的责任推在秦桧的身上,四奸臣跪在岳王庙至今不得起身。也有说法,是岳飞“直捣黄龙,迎接徽钦二宗”的口号,逆了赵构的龙鳞,最终导致杀身之祸。但我认为,上述原因只是一方面,要想分析岳飞遇害的原因,还是要放到宋朝大环境之下。有宋一朝,文官集团势大,皇帝就是抗雷的,有功是大臣的,有过就是皇帝的。所以,宋朝后几代皇帝宁愿花钱买太平,也不愿意打仗。对辽、西夏、金都是这个态度,徽钦二帝时期尤甚,战场上稍微有点转机,立刻就要议和。

到了赵构这里,既然已经在临安安定下来了,帝位也做稳了,金人也打回中原,那就这样吧,过过太平日子,也不指望皇图霸业,文臣杀不得,武将地位也没那么高,杀了也就杀了。所以,赵构才说出这番话,也是其心声的真实表现。

8

岳飞作为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夺去生命,这让不少人意难平。除佞臣秦桧的挑拨离间外,赵构的昏庸不明也一向被人诟病,认为他被蒙蔽视听以致错杀忠臣。但是,赵构在岳飞灵前曾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作为南宋的杰出统帅,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对保卫大宋的江山确实功不可没。岳飞曾先后收复襄阳六郡、商州以及郑州等地,以其赫赫战功践行了“精忠报国”四字。赵构不可能不明白岳飞之忠义,他和岳家军的存在是大宋抗击金军的屏障。那么,他既然知道岳飞忠义,又为何甘愿冒骂名也要置他于死地呢?

赵构并非生来就是帝王,他乃韦贤妃之子,不受重视。但也因祸得福,在金兵攻取东京,发动靖康之变时,他正任河北的兵马大元帅,因为暂避金兵锋芒而躲过一劫。由于徽、钦二宗皆被掠走,大宋群臣六神无主,这才将赵构扶上皇位。可以说,赵构成为九五之尊实属偶然。但是他一旦就任帝王,就不愿再弃权,他在南京安然无恙时,他的生母以及兄长都在金营中备受折磨。其实赎回他们并非没有可能,但是赵构却迟迟没有行动,主要原因就是怕父兄对其帝位构成威胁。

岳飞的能征善战让赵构胆战心惊,随着岳飞收复失地越来越快,也就意味着徽、钦二宗回京指日可待。到时又是一场轩然大波,若是赵构不让位,不仅会被天下人耻笑,还有可能被群臣拉下马。因而赵构宁愿杀掉岳飞落得昏庸之名,也不愿丢掉刚刚到手的皇位。

宋朝一向重文轻武,对于对外征战一事毫无兴趣,宁愿破财免灾,也要求得安宁,赵构也是如此。赵构在位期间,虽然任用了一些抗金名将,但那也是形势所迫,民心所逼。他心中更看重求和派,他所重用的王伦、秦桧等人都是一味求和,而韩世忠这类主战大臣则被罢免。由此可见,赵构更倾向于主和派,而岳飞则是其求和的最大障碍,岳飞在民间呼声极高,百姓拥戴。只要他一日不死,百姓抗金之心一日不亡,只有将岳飞杀死,赵构才能实现求和。果然,岳飞死后不久以后宋就与金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以求安稳。

岳飞之死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功高震主。宋绍兴十年(1140)时,岳飞北伐,当时两河人民皆奔走相告,有志之士都纷纷响应,可谓是一呼百应。岳飞之名已是威震天下,以至于当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岳飞爱国自然无罪,但他的罪过就在于手握重兵,德高望重。这样的人一旦有谋逆之心,赵构几乎无法应对。要知道,当初他的祖先赵匡胤也是这样黄袍加身的,宋朝历代皇帝都防着边关将领,就像唐朝历代皇帝都在防着皇子一样。

极为讽刺的是,赵构曾赐御书“精忠岳飞”的锦旗给岳飞以示看重,转头却将其送上断头台。又在岳飞灵位前感叹:“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即使他不是元凶,也在其中做了推手,可悲可叹啊!

9

赵构说

老岳啊,不是你不忠,也不是朕不明白,不光明,朕啊,心理是透亮的很啊。

而是:

你啊,岳飞啊。你不识大体,没有政治智慧啊。

第一,能打仗就能打仗呗,为啥叫[岳家军]啊,叫什么家军的,什么家将的都没啥好下场。为啥?你们都是俺赵构的军队才是啊,都像你这样叫法,以后我咋管啊?!

第二,我当皇帝当的好好的,岳飞啊,你为啥非要把我哥哥接回来,那我咋办——听你的吧,我得下台,不听你的吧,大家怎么看我?!你说你,啥叨叨啥呀,我不说话,就得了,你还是叨叨叨叨没完没了,哎!

第三,你说你,非要给我上书,说:立谁谁为太子。你说你是不是傻啊?!你竟然干涉我们帝王家的事儿。你说,我立了太子,你不喜欢的话,你手里有兵权,新皇帝能做得稳吗?

这三条,那一条都让我尴尬难堪啊,我已经忍你很久了,你就是不开窍。

假如我不杀你,你战绩越来越好,威望越来越高,你说!那么朝野上下不都得听你的?!那时,我赵构不就更难办了?!

所以,老岳啊,你是忠臣,也是光明正大的人。但是啊,你也太没有政治智慧了。

哎!我不得不杀你啊!你不要恨朕啊。

所以,就让秦桧背这个骂名吧。

10

应当是:并不是你不够忠心,也不是我不够贤明。千不该万不该你要迎回二圣,换作你又如何呢?江山是我的,任何人都不可拿去。刚愎自用,尾大不调,我说的话你都不听,是否过分了。所以不要怪我,因我什么都懂。(胡谄几句,当作笑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