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期发生了持续10年的黄巢起义,虽然最终被剿灭,但是由此带来的战乱和动荡,已经给国家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导致唐朝的国力大衰。唐朝在勉强苟延残喘了23年后,终于灭亡了。
公元907年,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所谓五代,是指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定都在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史学界习惯于将位于中原的这五个王朝视为正统的政权。
说起来是五个朝代,其实前后总共才53年。其中后梁算是延续时间最长了,也不过16年,最为短命的是后汉,只存续了4年还不到。
而十国,则是指这个时期在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先后建立的十几个大小割据政权。南方的十国中,南唐算是延续年代较长,国力强盛,国土疆域最大的一个,也是最有故事的一个。
南唐的前身是南吴。南吴的源头很早,唐代末期藩镇割据,各路军阀并起。据守江淮地区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城略地,势力日益强大。被唐朝廷加封为吴王之后,他坐镇广陵(扬州),占据淮南二十八州,成为独霸江淮的统治者。
杨行密去世后,吴王在他的三个儿子中先后传了三任。927年,吴王杨溥被文武大臣拥立,当上了南吴国的皇帝。这时候,在中国北方,后梁已经被后唐灭亡。
杨行密
如同南北朝一样,五代时期动荡不断的短命王朝,往往是被掌握朝政大权的权臣篡权,继而自立为王,改朝换代。
02
南吴国的终结者是齐王徐知诰。徐知诰原本姓李,是彭城(徐州)人,出生在社会低层,因为战乱之中父亲失踪,母亲离世,小小年纪便成了流浪儿,后来被吴国大将徐温收为养子,也就随之改姓了徐。
徐知诰长大成人后,仪表堂堂,加上他聪明好学,武功出众。当时连杨行密也夸赞:“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徐知诰自然备受重用,他因功不断升迁,当过升州刺史、润州团练史等职,政绩颇佳。
吴王杨行密在庐州(合肥)起事,割据江淮一方时,徐温就是他的部下“三十六英雄”之一。此后因为才能出众,屡屡建功,最终成为执掌朝政的首要大臣。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更是权力膨胀,先是杀了继位的吴王杨渥,另立新王,后来又除掉同掌朝政的对手,开始大权独揽。
徐温被吴王封为齐国公,统辖升州(南京)、润州(镇江)、常州、宣州、歙州、池州等六州为领地。他在升州设立大都督府,建起了一个国中之国。
当时,徐温派长子徐知训到都城扬州辅佐吴王,掌握南吴朝政,自己住在升州遥控指挥。徐知训一贯骄横恣肆,吴王都常受他侮弄。大将朱瑾在受辱后将他斩杀了,徐知诰从润州渡江到扬州平息变乱,随后就留在扬州接替了徐知训的职权。
徐知诰着力减轻赋税,奖励农桑,使得国家得以修生养息,遂渐富强起来。而且他为人宽厚谦恭,生活俭朴不事张扬,赢得了人心所向。
徐温病逝后,徐知诰得以放开手脚,剪除异己,逐渐揽过朝政大权。徐温的亲儿子徐知询企图跟他争权,也被他设计诱捕,软禁起来,夺去军权。南吴皇帝杨溥加封徐知诰大丞相、大元帅和齐王,齐国的地盘占据了升州、润州等10州富庶之地。
937年,徐知诰索性废掉南吴,自己称帝,建立了齐国。不过,他依然礼待被推翻的南吴皇帝杨溥,尊他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还追尊养父徐温为太祖皇帝。
过了两年,徐知诰恢复自己原本的李姓,改名为李昪(音biàn)。为了表示自己是皇室正统,他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将国号改为唐,定都金陵,史称南唐。
他还一本正经地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立庙,并追尊自己的父祖四代为皇帝。养父徐温则被改称“义祖”,对徐氏子弟也都加以封赏。
03
南唐建立后,李昪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对外坚持停息战争,保境安民。对内将国家的重心放在兴利除弊,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上。使得南唐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南方的强国。
李昪因为固守吴国旧地,无意开拓疆土,被大臣讥笑为“田舍翁”。相邻的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主张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昪却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肯开战,反而派使者去慰问吴越。
李昪崇文重教,他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都城的“建业书房”中,俨然建起一个国家图书馆。他还在秦淮河畔设国子监,大力兴办教育。
李昪
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昪本人不仅会打仗,也有文才,在全唐诗中还收有他的诗作《咏灯》一首: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这首诗是当初写给徐温看的,借灯火向他表明心迹。将自己比喻为有价值的弱小灯火,需要照拂才能生存,你多关照,我一定会竭诚报答。写得倒也十分贴切。
李昪晚年迷信道术,因服用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加重,54岁就病逝了,在位共7年。接着,李昪的长子李璟继位,是为南唐元宗。
04
李璟即位后,开始频频对外用兵。这一时期,南唐与吴越之间战祸频起,而吴越国始终对中原政权称臣,军事行动也往往与其互相呼应。
为了对付吴越,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灭亡了位于福建地区的闽国。不久又出兵灭掉湖南地区的楚国。李璟在位期间,取得南唐最大的疆土。不过他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加上连连战事,国力开始下降衰败。
公元951年,北方的朝代更迭,后汉被灭,进入后周时代。几年后,后周便不断向南唐入侵,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
李璟
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攻占夺取淮南江北之间的泗、濠、楚等州。唐军大败,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李璟上表后周柴荣,献出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请求划江为界。同时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还将国都南迁到南昌,以躲避后周的锋芒。从此南唐国力大损,失去了往日的强盛。
上世纪5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发掘了位于南郊祖堂山麓的李昪、李璟父子“南唐二陵”。
李昪的钦陵,分前中后三个墓室,墓门和墓室壁上有倚柱、斗栱等装饰,并绘制有彩画。中室壁上有青石横额,浮雕双龙戏珠和石刻浮雕武士像。后室顶部绘彩色天象图,地面石板上凿刻着江河大地。
而李璟的顺陵,虽然规模和布局与钦陵差不多,但是简朴寒酸了许多。这也反映了在李璟执政时期南唐由盛变衰的境况。
李璟961年逝世于南昌,随后即位的就是他的儿子李煜。都知道李煜是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其实李璟的文学功底也不差,他喜好读书,多才多艺,书法也很不错。李璟有数首诗词存世,他写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个流芳千古的名句就出自他的作品。
05
后主李煜登基时,北方已经是北宋的天下。就在前一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江山。所以李煜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
李煜是个多才多艺的君王,他不仅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君主,却是中国词坛无可争议的一代霸主,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提起李煜,常常被说成是一个迷恋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只会醉生梦死,苟且偷安,而毫无治国能力的亡国之君。
事实并非如此。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衰弱,国库空虚, 每年还要向北宋缴纳高额贡奉。他实行了减免税收、免除徭役,改革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国难。
面对强大的宋朝,李煜将国都迁回金陵。采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的防御策略,来对付长途奔袭的宋军。而且,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其实暗中在筑城聚粮,积极备战。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十余万,攻打南唐。10月,宋军在南唐内奸樊若水的帮助下,沿采石矶搭建浮桥,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矶的失守,让南唐都城失去了西南边的屏障。在随后的秦淮河背城一战中,南唐守军又损失了数万人。
第二年3月,宋军乘胜进逼至金陵城下。10月,随着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领的15万江西援军在安徽皖口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成了一座失去外援的孤城。
李煜执意坚守一个多月后,金陵城被宋军攻破,众多将士在巷战中战死。李煜只好奉表向北宋投降,存续39年的南唐灭亡了。
李煜真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吗?南唐旧臣潘慎修在回答赵光义这个问题时,给过一个客观的评价: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在灭亡南唐的进程中,南唐的东南邻国吴越始终在协助北宋。李煜对其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吴越王不理会,反而将李煜的书信转交给宋朝。宋军兵临城下后,吴越军乘机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使得南唐都城陷入合围之中。
南唐灭亡两年后,吴越国也没能偏安一隅,在赵光义要求下,吴越王钱俶亲赴开封,献上国土。随着吴越灭亡,五代十国的历史也就此结束。
十年后,正值钱俶六十大寿,赵光义派人去祝贺,当夜钱俶就诡异暴毙。如同斧声烛影的故事一样,留下重重谜团,这是后话。
南唐后主李煜被囚禁在开封,当起了受尽屈辱的“违命侯”、“陇西公”。在度过三年郁郁寡欢,“日夕以泪洗面”的生活后,被心狠手辣的宋太宗赵光义毒杀。
让李后主招来杀身之祸的正是那首流传百世的词坛佳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