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不流行,而是仍在进行中。我们农村每个家族都是有字辈的,这些字辈像诗歌一样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连起来像诗歌一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字辈,只有家族的男孩才起,女孩是没有的,原来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

男孩儿出生起名字,有的直接按家族辈分里的字派起名,同一字派的男孩儿,中间的那个字都是一样,只是最后一个字不同,这叫大名。有的不按字派起名,但是结婚的时候一定会起大名,就是按家族的字派起名,而且会用大名的两个字作为首字写结婚对联,贴在堂屋,这叫号对,近现代这种情况比较多,我们大多是这样,包括我。

这个大名一般在生活中用不到,因为所有证件都是以身份证上的名字为准,身份证肯定是成年以后就要办的。结婚时候起的大名,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只在结婚时用一下,所以时间一长,有些人连自己的大名都会忘记。

但是也有一些家族或家庭,把家族观念看得比较重,孩子出生直接起大名,使用一生。如果这个家族大,那么族里男孩的名字就很相近,第一个是姓,肯定是一样的,第二个是字派,也是一样的,只有最后一个字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孝感名人、康熙帝师熊赐履,他上一辈的字派是祚,他父亲叫熊祚延。他是赐字派,叫熊赐履,他弟弟叫熊赐瓒,他堂弟叫熊赐屿,都是赐字辈的。而且,看得出来,他们的名字是从小就按字派起的,使用了一辈子。现在这种情况比以前少一些,但也有不时可以见到。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题主所说的情况,在老一辈的人当中是比较盛行的。

其实,取名也是一种文化,各家族间按辈分取名,古已有之。它的好处是:延续了家族传统,辈分之间,只要说出了名字,也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在我们的丽江农村,家乡总共有数个大姓:段、王、高、谭、何姓等等,其中这几个姓氏的人口,几乎占了家乡总人口数的80%。

我是家乡“段氏家族”的一员,我的爷爷辈,都叫“段~先”;父辈则是两个字,叫“段~”;到了我这一辈,全都叫“段绍~”;我的下一辈,则叫“段金~”。段氏四代人,四个辈分,一切一目了然。

随着老一辈的纷纷去世,再加上当今社会的各种影响,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注重这些了。

不知从何时起,“豪”、“轩”、“怡”、“萱”满天飞,同名化越来越严重,千篇一律的,更有甚者,强改“复姓”,真乃胡编乱造矣。

这样乱取名字,有个性吗?好听吗?我只是觉得俗,简直是“俗不可耐”。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不仅仅是取名的问题,农村有很多事情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销声匿迹”了。

我并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我只是在叹息,农村的有些传统还是有必要保留和延续的。

朋友们,关于以上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丽江夜话 ,专注于三农领域的创作,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明清之前,只有士大夫家族才有家谱,普通人是修不了家谱的。

中国近代的家族字辈取名,一般是在明朝开始的,朱元璋要求天下家族拟定字辈排行,按字辈排行取名,以利于用宗法统治天下百姓。

在二十年前的农村,大部分还是按字辈取名的,在近几年,用字辈取名的越来越少。但是,农村的很多家族还是有族谱的,有族谱就有字辈,虽然身份证上面不一定是字辈取名,但是族谱上面还是用的谱名。

现在的父母,给小孩取名只是为了好听,或者自己喜欢的寓意,随便乱取名了。个人觉得,你可以不按照字辈取名,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辈分。人类社会的纲常还是不能乱,要区分长幼有序,血缘远近!古人强调的同姓不能通婚也是为了区分血缘,为了后代的基因能够健康发展!

还有就是字辈,一般是代表吉祥的寓意。像曾姓的班辈是全国统一的,以前的皇帝御赐的。以下是曾姓班辈排行寓意解析:

曾氏字谱字辈寓意:

宏:宏伟广大

闻:消息新闻

贞:坚定不变

尚:崇敬高尚

衍:长延发展

兴:家族兴旺

毓:养育继承

传:递交传送

纪:规则制度

广:众多广阔

昭:光亮显著

宪:母法根本

庆:祝贺庆典

繁:昌盛繁荣

祥:吉利祥瑞

令:尊令指示

德:品质高尚

维:思维护卫

垂:名垂千古

佑:保佑帮助

钦:敬重佩服

绍:联系介绍

念:永不忘记

显:盛大显露

扬:升举高扬

鼎:名气极大

新:吐故纳新

开:扩展开发

国:各族共家

运:输送运行

克:克己奉公

服:佩服相信

振:震动声烈

家:住居家园

声:誉名美声

建:建设塑造

道:道义凛然

敦:诚实厚道

安:稳固平安

定:规定固定

懋:勤勉努力

修:兴造修建

肇:开头起始

懿:嘉言懿行

常:频素经常

裕:宽裕富裕

文:人文文明

焕:鲜明光亮

锦:色彩美丽

瑞:美的预兆

永:长久永久

锡:传统延续

世:世世代代

绪:有头绪端

昌:兴旺发达

4

家谱里面字辈来取名,在我村里家族现在比较少了,以前我爷爷以上那一代的人大部分以家族字辈取名字,但到我父亲这代甚至到我这代人比较少,综合来讲几个问题;一方面有的家族字辈已经用完了,没人再牵头重新修家谱续新字辈所导致某些家族里面只有家谱以前辈分已经排完,没有新续这也是一个问题,有的家族里面字辈里面的某一个字取出来名字或者有谐音听起来不怎么顺耳,加上现在00后出生这代人开始他们父母都是90后出生的人他们取名都是扎堆,太多相同的重名比较多;例如有点名字,什么宇轩 宇泽 晓彤 嘉维 佳维 这些名字要么重名或者出现谐音等等,而50-60后这代人的取名有的叫建国 建军 或者国安 国强比较多这些年代的人他们父母刚刚好在建国后10-20后出生的人,而70-90后这个年代就开始对取名有所不同,例如;志伟 振杰 嘉欣 思琪 杰豪 杰成 等等 其次70-90这三代人有的根据个人五行缺啥来起名的,例如五行缺木就带霖 或者琳等等加上字辈上有的字五行跟个人不配,所以导致现在以家族字辈取名少之又少了,记得爷爷以上那代人,一个人就有至少3个名字,一个族谱里面以字辈取的另一个就是日常生活中取的,另外一个不知道因为啥事来取,反正我就知道我爷好几个名字。

5

古代辈份排字,大约兴盛于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皇帝或领导恩賜则显无上荣光,故大宗故族循规蹈矩,按着这一思路来规范辈分次序、彰显宗族繁盛。

久而久之,民间也接受了辈分排字,加之战争频发、迁移变化大,用辈分能让落单或寻亲者容易找到组织。而这一组织的代表就是宗祠,由家族的大户或德重之人负责修编家谱,记录各家繁衍顺序,无疑字辈又是其中重要的纹路。

解放后,由于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对家族祠堂予以取缔,乡勇民团消失不见,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发挥,识字去除文盲,拥抱新社会,就兴起了"建国"、"爱民"等等时代烙印的名字,后来又时兴以地名取名、以工作取名、以思想报负取名,名字的组成就更加复杂。改革开放后,大宗族管理约束力的减少,也就无人领头排字辈、修字辈,即使编修族谱,也不再强调字辈。

中国的字辈与外国特殊的教名、缩写、纪念名有异曲同工的意义,中国的强调团体、宗族,外国强调个人纪念、继承。

字辈的消失是极快的,主要原因是新时代人们对辈分中的老字有些排斥,认为太老气,不新潮。而之前修谱编字辈的组织也消失不见,所以字辈要重新兴起,将会是很困难的,除非中华传统文化再度兴起字辈排名,自觉顺从字辈取名。

像年轮一样的字辈,会永远的消失掉吗?

6

主要原因是,现代人更注重自我意识的发展了。过去的辈分和取“字”,他们认为不符合他的审美需求,所以就放弃了就比如我的下一辈将会是“万”字辈,假如一个女生怎么取名好听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