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建议下创办的一所培养士兵和初级军官的军事学校,因校址最初在广州珠江中的黄埔岛上,故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共培训了六期,这些人中许多人成了国共双方的栋梁之才。开国元帅中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生,林彪为黄埔四期生。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是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早期的共产党人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张秋人等都是黄埔的教官。

开国大将中陈赓是黄埔一期生,罗瑞卿是黄埔六期生、许光达是黄埔五期生。三十六名中国共产党军事家中牺牲的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圣、左权、刘志丹、黄公略等都曾在黄埔军校学习过。

黄埔军校初创于大革命时期,前三期因为在校期间参与平定"广州商团暴乱"和平定陈炯明的二次东征,在校时间极短,第一期只有四个月,所以拿黄埔军校和现在的教育没有可比性!

现在哪所大学出了这么多英雄人物? 共产党方面有"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黄埔初期加入中共,后期脱党加入国民党)、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余洒度(黄埔二期、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后脱党加入国民党,因贩卖毒品被蒋介石枪毙)、贺龙的入党介绍人周逸群(黄埔二期)、东北抗联的赵尚志、赵一曼(罗瑞卿同学)还有井岗山时期四巨头的王尔琢(黄埔一期)、陕北红军领导人刘志丹(黄埔四期)、开国上将中周士第(黄埔一期,叶挺独立团参谋长)、开国上将陈伯钧(黄埔五期)、张宗逊(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黄埔五期)等等牛人扎堆。就连大名鼎鼎的郭沫若也曾是黄埔教官。

国民党方面一期的胡宗南、陈明仁、杜聿明、周至柔、郑洞国、宋希濂、王叔铭,二期的邱清泉、刘勘,三期的王耀武、戴安澜四期的张灵甫、胡琏、李弥、谢晋元等等都是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大人物,试问当今中国有哪所大学能与之争锋?

最佳贡献者
2

说起黄埔军校国人绝对不会陌生。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是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其师生中涌现了大批政治家、将星。然而严格算起黄埔军校到底应该算什么学历,那就比较尴尬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速成培训班,距离大学还有些差距。

黄埔军校的正式名字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因为初期开办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才俗称为黄埔军校。因此一般说起黄埔军校,那么就是特指搬迁到南京以前的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的诞生,是孙中山先生鉴于以前革命大多利用地方军阀,缺乏自己的武装力量,最后因为地方军阀倾轧,革命一直难以成功,所以决心开办一所自己的军校,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

正因为如此,黄埔军校的招生首先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面对有志革命的进步青年。招收的进步青年来源不一,大部分都没有什么从军经历。到了黄埔军校以后很多人不得不学习类似“手榴弹操法”这种原本针对士兵的课程。

而且黄埔军校创办比较仓促,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早期甚至不分专业,有什么老师上什么课。直到后来才分设了步兵、炮兵、骑兵等不同专业。

更糟糕的是革命形势紧迫,因此黄埔军校的学制很短。

这第一期学员1924年5月入学以后,在11月30日就已经毕业,学习时间不过半年。第二期是1924年8月开学,在1925年9月6日学员毕业,也不过是一年的学习时间。第三期是1925年1月到1926年1月17日,第四期是1926年1月17日到1926年10月。

我们可以看到这学员在军校学习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而当时国内大部分军校是先在陆军小学学习3-5年,毕业以后再去高级军官学校学习1-2年。黄埔军校相比之下,就是一个速成班的档次。

当然北伐战争的结果有些让人意外,一帮速成班出身的黄埔学生把北洋军阀打了一个落花流水。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黄埔学生是为了理想而战,他们知道自己成为军人的目的,知道奋斗的目标,为此不惜付出生命。而北洋军阀只是一个利益结合体,对于那些军官来说从军不过是一个职业,没有必死的决心。

双方士气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战争的结果。

3

应该至少是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如果说这样的回答不够明确的话,我举例,它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和中国国防大学或者南京国防大学。

在人们印象中,提起黄埔军校似乎都认为是国民党(那时老百姓不识字,称为刮民党)的军校,只是为蒋介石个人训练军事人才。

实际上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国民党右派称为“孙大炮”)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建的,为国民党,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比如黄埔一期生中,有过中国共产党经历的就多达110人。这个人数中间,就有新中国开国元勋徐向前,他曾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陈赓大将,英年早逝的左权、蒋先云,甚至包括中途改换门庭的郑洞国、宋希濂等人。

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大革命的大浪中,既有日后成为中共高级将领的徐向前、左权、周士第等,一大批日后成为国军高级将领如宋希溓、李默庵、侯镜如、王叔铭等24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左权将军)

(蒋先云)

(宋希濂)

这110多人的命运因为篇幅及问题范围所限,就不一一回复,建议去看余洋主演的电影《大浪淘沙》。

4

用今天的话说,黄埔军校就是士官速成培训学校,再现实的说,就像今天的职业培训技术速成学校,就是短期速成的技校。按照当时中国实际情况,以及广州革命政府的急需,就是速成教育培训大量可用基层军官干部。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大部分军阀中上层,都是来自于日本士官学校、保定系、还有各地自办的讲武堂。但是大量中下层军官依然都是靠人脉关系或者军功提拔,也就是当时军阀部队的基层军官基本没收到过系统培训。这才是孙中山迫切希望组建一支有别于旧军阀,有很强战斗力的革命新军队的动力,在苏联帮助和指导下,依靠政治建军、建立各级基层军事骨干的新军队。

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制半年,第二期和第三期学制一年,第四期学制九个月,第五期一年半,第六期学制两年。其实就是一个革命军队基层干部速成班,大部分都在教授革命思想,光是政治课程就多达二十多门,讲授基本的革命知识和理论,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社会主义运动、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中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状况、苏俄研究、农民运动、劳工运动、帝国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等等。军事方面都是基础的单兵战术知识。都是最基本的步兵操典、射击和野外勤务,简单说就是把一群社会青年进行短期的军事培训,教会如何排队正步、如何打炮开枪,看地形找掩体挖战壕、劈刺刀投手榴弹。。郑洞国,宋希濂回忆录很清楚,基本的步兵队列,简单的步兵战术。宋希濂回忆他们的军事训练就是讲解苏联的武器,性能,和使用方法。到了2期分为步,炮,工,辎,宪,3和4期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实用型课程,但依然是基础科目。

后来迁校到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与欧美开始接轨,军校逐渐走上了正轨,从7期到第十二期,学制皆为三年制标准,教育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提升,且引入了德国顾问进行协助教导,并有了淘汰机制。但是通常说的黄埔,都是特指在广州时期的前六期,后面在南京的几期虽然逐步走入正轨,但毕业后很快就遇上了抗战,又是内战,要不战死,要么依然在基层没什么建树。名人不多,出名的就刚去世的郝柏村,他是十二期的。

黄埔出名因为国共双方很多将领都来自于这所学校,很多历史名人都是该校的领导、老师。黄埔前几期更像是一所开展军事基础培训的党校,常凯公依靠3千黄埔学生军东征击败了陈炯明,又在北伐时期依靠黄埔生为骨干组建北伐军横扫北洋军阀,很大原因这支军队有“革命”理想,知道为了什么而战,所以不怕死,敢拼。此后常凯公依靠黄埔前几期起家,培育了嫡系,“黄埔系”成了他维持统治的最基础盘;另一方面,“黄埔系”的成员也要依靠蒋来实现自己在仕途上的步步高升。等于黄埔的建校时推崇革命精神又回到了古时君君臣臣的附庸关系。

5

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因为建在了位于广州的黄埔岛上,故称为黄埔军校。该校是当时军界的最高学府,是培养国共两党军队中高级指挥员和将军的摇蓝。尤以前者著多。放在今天就是美国的西点军校,中国的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是军中的清华北大。

6

简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读者和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需要在这里对筹建和创办黄埔军校做一个简单回顾: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1988年黄埔军校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为了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也是他“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思想实践的具体行动。早在1921年底,孙先生就有创办军校的想法,后在在苏联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式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初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不久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按照孙中山最初的想法,黄埔军校由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负责筹建。校长由自己兼任。还确定了蒋介石、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为筹备委员。

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孙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开学典礼上,制定了“亲爱精诚”的校训,要求黄埔军校师生倡导“团结、牺牲、奋斗”的三大精神。他在开业典礼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宗旨,要造成一种革命军”,“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 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孙中山还批准在黄埔军校门前悬挂“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的对联。

然而,工于心计、在同军阀斗争漩涡中几经沉浮的蒋介石,深知枪杆子的作用,想方设法先从孙中山那里讨得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的职衔。1924年5月3日,又从孙中山手里得到了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职位。从此,在蒋介石的唆使和教导下,孙中山的办学宗旨,慢慢地被抛弃掉了。不久,孙中山病逝,廖仲恺遭暗杀,黄埔军校逐渐变成了“蒋记军校”了。

至于题主所说,黄埔军校放在现在是什么级别大学?我认为,同抗战中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差不多。是一个中专,或者大专差不多的级别。主要因为学员在校时间较短的缘故。具体如何,请方家批评指正!

回答完毕,谢谢!

7


黄埔军校,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是“一流学府”的存在,培养了大量的将军。

中国十大元帅中,就有林彪和徐向前从黄埔军校直接毕业,而叶剑英和聂荣臻是黄埔军校教官,陈毅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文书。另外,十大将军中,也有三位出身黄埔的。

在国民党的军营中,黄埔军校毕业的更是多如牛毛,这些被誉为天子门生的学生,在北伐和抗战中,释放着属于自己的灿烂。

那么,黄埔军校放到现在是什么级别的大学呢?

(一)我们看看黄埔大学的生源、功能和毕业去向。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不是一般的大学,有很多学生都是有过工作经验和战争经验的,所以,这不是一般的统招大学。这有点像“继续教育类”的学校。

其次,学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为了打仗做准备的。从这来看,和我国现在的一些军校性质比较相近。

第三,这个学校的校长很牛,是政府的高干,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比如蒋介石亲自担任校长。

第四,学校出来的大多都是军官,其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了将军或者元帅。

(二)黄埔大学,放到现在,有点像个“二合一”的学府。



有政府高官担任校长,这就有点像现在的“中央党校”。

黄埔军校的学员,上学时间在七个月左右,这就有点像“短训班”,比如,中央党校组织的中青班。

但,黄埔军校培养的都是军官,甚至是高级军官,这又和我国的国防大学比较类似。国防大学就是培养各级军官的,而且培养的人,大多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


所以,黄埔军校放到现在,和一般的大学还真的不同,比较像国防大学,也有点像中央党校搞的短期培训班。如果再说精确一点,就是国防大学举办的短期军官培训班,校长有高级领导担任。

8

黄埔军校是近代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这所军校绝非现在其它大学可以比较,如果放到现在,该校的地位恐怕也在所有大学之上。

黄埔军校创建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它曾为国共两方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这些学员后来也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像其中的陈赓、周士第、许光达等人,后来还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

在黄埔军校任职的教官

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既有政治家,也有军事家,且其人员组成也大多来源于国共两方的精英人才。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在军校中担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汪精卫为政治部主任,李宗仁、陈诚、何应钦、顾祝同、邓演达、陈继承等人则为军事教官。

我军方面,周恩来最为出名,其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国元帅聂帅为政治部秘书、叶帅则为教授部副主任。另外,像我方早期的革命家萧楚女、张申府、鲁易、恽代英、阳翰笙、董必武都曾在军校中担任政治教官。

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将军学员

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共产生了六期学员,而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了国共两方的军事骨干。

国民党方面,黄埔军校产生了胡宗南、宋希濂、戴安澜、邱清泉、戴笠、谢晋元、张灵甫、姚子青、李默庵、李弥、关麟征、董钊等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像国民党的精锐七十四军、第五军、第十八军就是由黄埔系学员组成的,而蒋介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忠于自己的骨干,才在中原大战中战胜了各派军阀。

共产党方面,黄埔军校也有一批军政骨干,开国大将之中的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开国上将中的陈伯钧、郭天民、陈奇涵、张宗逊,开国中将彭明治、唐天际都来自于黄埔军校。另外,革命战争年代的烈士许继慎、曾士峨、朱云卿、卢德铭、王良、邓萍、黄公略、伍中豪、张子清也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

黄埔军校的特殊生

黄埔军校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还产生了一批特殊人才,像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教育家许德珩就曾在黄埔军校中担任政治教官。现代诗人臧克家早年在投身革命时 ,也是黄埔军校六期的学员。

黄埔军校产生了合式各样的人才,这也为以后祖国的强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能够产生这么多优秀的革命家或军事家,黄埔军校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

9

呵呵。要分时期呃。

黄埔前4期只能算陆军速成班。尤其是黄埔第一期,1924年5月底入学,11月全部毕业分配到教导团。半年时间,还有大量政治课程,师资力量与训练装备、学习条件均是不足,军事素质显然不够。

黄埔五六期可以算是相对正规些的中专。

黄埔七期之后则是更加正规的大专,下图是南京的中央军校:

10

黄埔军校堪称国共两党共同培育造就军政干部的摇篮。国民党军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不少高级将领,都出身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是国军的创建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在黄埔军校就读的中共党员则在人民解放军的启创、发展与壮大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是中坚骨干力量。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结晶,是国共两党建军实践的开端,是孙中山先生总结吸取以往革命多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肩负拯救民族危亡和反帝反封建伟大使命的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军校建校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大批中共党人在这里教学和学习,并且参加东征和北伐,促进了中共的组织大发展。可以说,黄埔军校是中共探索革命武装的开始。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经受了锻炼,增长了军事才能和政治才干,为后来的军队建设以及武装斗争汲取了经验。

1924 年初,国共联合战线建立后,经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以及苏联政府的帮助,黄埔军校在广州东郊的长洲黄埔岛上正式成立。

国共两党对办好黄埔军校都予以高度重视,孙中山亲自过问军校的大政方针和组织人事,并亲自兼任军校总理,委派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组成军校最高领导机构。

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经验,在军校设立党代表制度,实行党指挥枪,将新式军校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党代表对军校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保证了党的主义、方针、政策得以在军校贯彻落实。军校设政治部负责全校的政治教育与训练,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军校认真贯彻落实联俄、联共政策,邀请苏联军事顾问小组把苏俄革命斗争的经验传授给学员,并欢迎一批共产党人进校任职,保证了黄埔建军的高政治素质。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培养革命军队的新型学校。它一开始就为了革命的目的培养革命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而创办,为中国革命的两大阵营输送了大批人才。

民党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基本上是由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组成的,黄埔毕业生中,出任国军兵团司令以上高级将官的有1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在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时期,黄埔军校前六期师生出身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至少在270人以上。其中有特级上将1 人,一级上将5人,二级上将 5 人,上将7人,中将加上将衔2人,中将180人,少将71人。

蒋介石向来把黄埔前六期师生出身的军官,作为嫡系部队和自己依赖的中坚力量。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除卫立煌外,陈诚、刘峙、顾祝同、胡宗南皆出身于黄埔。蒋介石手下“五大主力”的指挥官,皆是黄埔系将领。第五军的杜聿明、邱清泉、李运成;第十八军的陈诚、黄维、彭善、方天、胡琏和高魁元;第七十四军的俞济时、王耀武、张灵甫;新一军的郑洞国、潘裕昆;新六军的廖耀湘,都是出身于黄埔军校前六期。

而在我党方面,担任过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黄埔生也超过了40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部长一级的达数百人之多。上个世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36位军事家,其中有16位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或工作过。

具体来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十大元帅中的林帅和徐帅,十位大将中的陈庚、岁瑞卿、许光达也是黄埔毕业,36位军事家中的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圣、左权、刘志丹、黄公略也都在黄埔学习过。

黄埔军校向来有着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这种精神是"弘扬立志救国救民、统一全国的爱国精神;弘扬革命理想信念、斗志旺盛的奋斗精神;弘扬国共真诚合作、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弘扬英勇无畏杀敌、敢于献身的牺牲精神"。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无数黄埔健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战死沙场,他们都是中华优秀儿女,是我们的英雄。

黄埔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在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虽然放在今天,黄埔军校条件之简陋,学习内容之单薄,远远比不上任何一所军事院校;但是就其影响力与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来说,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与黄埔相提并论。她是一所无法用级别衡量的特殊年代的特殊军校,就其意义来说,连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无法与之相比。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