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这种政策是由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满后,发表的《告别词》中提出来的:“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推行一种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利,也不敢轻易向美国挑衅。”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孤立主义”深入人心,美国领导人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

1823年,美国门罗总统更一步表明了观点,即欧州列强不得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主权相关的事务,而美国对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或各国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这就是说,只要战争不延伸到美洲,各个国家打来打去,美国不管,只有把战争波及到了美洲,美国才会参与战争。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同德、奥、意的同盟国打的热火朝天,但美国始终没有参战,一直以调停人的身份调解于各国之间,直到1917年1月7月,德国通过海底通信光缆,发密报给墨西哥,支持墨西哥与美国开战,收回19世纪中期失去的土地,结果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部门截获,当呈送给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将它公之于众后,才引起美国公众的一片哗然,这时的“孤立主义”思潮才有所退却,当德国击沉美国船只,致使大批美国人民死亡后,美国才在1917年4月6日参战。

一战结束后,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状态,再说1929年经济危机蔓延,国內大萧条,美国主要精力放在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上,而国内民众对大量年轻人死于战场还记忆犹新,大部分美国人不愿参加和自己无关的战争,但对战争中的受害国还是愿意帮助的。

假如日本不是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什么时候加入二战还真很难说,起码要退后很长时间,因为美国是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尽管罗斯福总统己看到了战争的危害,但没有权力发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日本的愚蠢作法,导致了美国参战。

现今的美国,早己摈弃了“孤立主义”政策,积极参与外部事务,其结果就是霸权主义盛行。

谢谢阅读

最佳贡献者
2

1929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百废待兴。经过缓慢恢复,直到35年才开始有些气色。当时,美国与欧洲贸易热络,对恢复国内就业信心很有帮助。哪怕德国在欧洲横冲直撞时,美国与德国意大利de贸易也没有中止。在英国受到德国轰炸攻击后,美国才应英国的强烈要求,終止与轴心国贸易关系,开始向反纳粹一方倾斜。而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开始根据租借法案,向被纳粹德国欺侮的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帮助苏联恢复因突然袭击造成的混乱局面。



我不认为二战初期美国不参战,就是为了要发战争财。而是当时欧洲局势十分诡异,战争的正义性与否还表现得不够清晰。即使纳粹已开始虐待欧洲占领国的犹太人,但恶劣行径还不突出。美国没有投入外交力量进行调停,但对欧战的情报工作一直未停,对各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都对后来投入战争起到很大帮助

3

二战爆发开始是在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战火离美国本土很远,并且当时的美国国内处于和平快速发展时期,喜欢自己关起门过日子,别处的事情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就不愿意管。因此,美国在很长时间内,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也就是跟我们家没关的事儿我不管,只要不影响我,那就跟我没关系,这也是一种中立政策。
但是随着战火的蔓延,美国越来越难以置身事外了,异国的杀戮也使得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发生变化,开始要求国家介入二战,但是也仅仅是介入,并不是要求参战。因此处于国内压力,美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对正处于战争中的,英国和中国进行援助,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已经不是中立国了,而是明显的站队了。
到了1941年,美国与中国,英国,荷兰,建立了ABCD封锁圈,使日本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日本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希望重创美国海军,让美国继续保持中立,当时的日本人一直判断美国人胆小,怕死,很明显日本人估计错了,这一下就把美国人给打急眼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参战。日本的这下等于把美国这头没睡醒的狮子给打精神了。
之后美日之间的战争我们就知道了,在美军在中途岛海战战胜日本海军之后,日本海军就再也没有还手之力了,之后美国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也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速度。并且美国在二战期间同时对欧洲盟友,苏联,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4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后,美日互相宣战,而后德国出于德日条约义务对美国宣战,于是美国才正式加入二战,而此时距离二战的爆发已经过去了2年多。

为何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如此之晚?

首先是美国国内的严重反战情绪。

当时美国国内反对美国加入战争的情绪主要是有两种,

一是美国国内存在一股支持德国纳粹实力的风潮,纳粹在德国崛起后,迅速带领德国成为世界强国,而为此形成了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于是世界范围有了很大一批支持者,在美国国内也有一批人成为纳粹的忠实粉丝,他们在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背景之下,游行示威宣传纳粹,形成赞同纳粹的力量。

二战前美国的纳粹势力游行

二是美国国内反对美国卷入战争的主流民意,一直以来,美国以“门罗主义”的主流外交政策,是主张在美洲发展,不插手不介入欧洲的事务,但是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经济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于是美国曾经迫切想到通过介入国际战争,来实现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主导地位,于是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提出了建设“国联”的目标,最终美国付出沉重代价协助协约国取得一战后,却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遭到了英法等老牌欧洲国家的排挤,最终不仅没有实现成为世界老大的图谋,最终连美国所倡议的“国联”都没有加入,出师不利的美国人,决定继续会北美洲关门过日子,“闷声发大财,不管天下事”。对于参加国际战争,坚决的反对,因此美国的主流民意是坚决反对参战的。

倡导”国联“的美国总统威尔逊

其次是美国的先天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美国具备世界各大强国都不具备的先天优势的地缘政治环境,美国在北美洲,北面的加拿大和南面的墨西哥都实力上远逊于美国,不可能入侵美国。

而二战的交战国之所以加入二战无非是由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入侵别国,比如德国、日本、意大利、苏联等,他们要侵略别国获取利益,主动加入战争;二是被入侵国家,他们为了抵御侵略,如中国、法国、英国、苏联等,他们是被动加入战争。

美国本土位于西半球,远离各大战争策源地,而且由于美国超然的政治经济地位,加之国内严重的反战情绪,但凡是美国不主动加入战争,那么本土遭受别国侵略性难度大,时间也不是其他国家的那般随意,所以直到日本的联合舰队跨越了6000多公里攻击了美国的珍珠港之后,美国上下群情激愤之下,才加入二战。

美国先天地缘政治优势,敌国很难入侵美国本土

美国政府的政策决定的。

一战爆发后,美国没有直接加入一战,而是在持续的进行观望,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大量军需品,大发战争财,作为第一的工业强国生产的大量商品,向交战双方进行大量的倾销,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随着一战的加剧,德国发动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向欧洲出口货物的美国的巨大利益,于是美国选择加入一战的协约国对德国宣战。

二战爆发后,美国开始是倡导所谓的和平,推行绥靖政策,但是仍然向交战国尤其是轴心国出口大量商品,获得经济利益,比如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仍旧向日本出口日本所继续的生铁牟利,但是随着德日轴心国势力的急速膨胀,美国也感觉到了压力和危险,1940年英德爆发不列颠空战后,为了限制德国实力快速膨胀,美国就派出志愿人员到英国协助英国参战,1941年为了应对德国对英国的潜艇封锁,美国和英国就在大西洋上会面,签署《大西洋宪章》,并一次性支援给英国50艘驱逐舰,用于英国反潜作战,在亚洲由于日本的扩张加剧,美国开始支援中国的抗战,并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尤其限制日本的橡胶、石油等亟需的战争资源,最终日本决定采取冒险手段,远洋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达到其占领东南亚石油和橡胶基地的目的,也促成了美国加入二战。

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

美国国内有强烈的反战情绪,所谓反战是美国参战前的舆论主流,美国远离其他强国,轴心国开始也是回避与美国这个世界强国交战,但是美国一直在做着加入战争的准备,在捞取了最大的利益后,美国缺少的只是一个战争的借口,结果日本送来了偷袭珍珠港的导火索,于是引爆了美国参加二战的情绪,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加二战史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参众两院的投票中全票通过的议案,此后美国正式加入二战。


我是本文的作者大东北的小豆包,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关注和评论。

5

美国最终选择参加二战费了很多周折。

在二战前,英国法国流行绥靖政策,而美国则流行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主张美国不要卷入别国之间,特别是欧洲列强之间的纷争,甚至反对加强本国的战备,而孤立派:共和党偏向于孤立主义,他们认为美国已经足够强大,而且东西两边都有大洋的保护,不需要依赖于英法。因此英法受纳粹威胁,美国也无须干涉。干涉派: 民主党偏向于干涉,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安全,正是因为英法可以维持欧洲各国的均势,但是纳粹的崛起威胁到了均势,英法无法维持,美国必须帮助英法,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美国在1937年新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理,由是为了道义和自身利益,中立的美国仍应援助英法。罗斯福政府从头就是在公众希望远离战争和美国国家安全要求走近战争之间走钢丝。

因为美国曾经把英国及其海军视为自己在大西洋的屏障,法国沦亡后,这个屏障也随时坍塌,美国真孤立了。所以罗斯福发挥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加紧向抵抗侵略的国家提供物资;利用物资尽快装备和训练美国自身的武装力量,使之能承担一切应变和防御的任务。

这也使得罗斯福第三次当选:多数选民赞同他援助反法西斯国家和加强国防两大政策,并不惜为此打破总统只任两届的传统。后来,美国出动驱逐舰去拯救英国,使两国为了共同利益而在一些事务中‘合起来了’,这种事态还会发展下去,要挡也挡不住。

美国表态政策是使战争远离美国和美国人民,而实际上早已从中立国变为非交战国,而在给租借武器和军需品后,实际上是从非交战国变为了反法西斯前线国家的后勤基地。“租借”是大规模提供物资而不加掩饰,实则等于向法西斯国家宣布经济战。美国海军在冰岛以西的航道上保护美国商船,加之德国攻苏,最初只是推动美国又接近英国,至于是否会与德国发生冲突以及谁先东动手,都有待静观。从大西洋宪章公布之日起(1941.8.14),美国的政策方向是:美国政府决定于英国携手共促纳粹德国覆灭。但是这里仍多关于军事物资的生产分配问题,而没有具体谈战略决策。

对罗斯福而言,任何制裁措施,假如没有不惜一战的决心作后盾,是没有威慑力的。但是,自1941年3月至12月,罗斯福政府重视的是欧洲、大西洋、地中海的现实的战争,而不是远东的潜在冲突。事实上,美国在太平洋一直是避战的,后来虽知道战争迫近,但是也没想到日本会先攻击夏威夷珍珠港挨炸,就是美国领导人低估了日本。

6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亚洲和欧洲,非洲的局势都发生了巨变。美国在密切关注亚欧战场形势的同时,国内也在讨论美国是否应该参战。围绕此事,美国国内分成了两派,一时僵持不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主张美国参战的,但眼看反对力量很强大,也就放弃了争取,静观局势的变化。美国在一战后期,积极参与了战争,并且以战胜国的身份拿到了不少了好处。为何二战不积极参加了?这要从美国的战略思路出发。

一战跟二战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战实际上是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争霸战,一战结束后,欧洲的强国割据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长期实行封建帝制的德国也因为失败的连锁反应成了共和制。曾经强大的奥匈帝国也走向了分裂,奥斯曼土耳其也走向了衰败,战胜国还给土耳其预留了一个库尔德人的百年难题,以此制约住土耳其的崛起。所以说一战是大国之间的角逐,美国人参加这场战争,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形势即将见分晓之前参与进去,分一杯羹。这些国家都是强国,只要选对了方向,能为美国带来长远利益,加强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二战不同了,二战不是大帝国争霸战,而是涉及到侵略和反侵略的道义战争。换句话说,美国不能去给德国日本当帮凶,但它也担心从贫弱的战败国手里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美国之前有一位总统,名字叫门罗,它提出一种外交思路,认为美国不应该主动干涉美洲大陆之外的军政事务,通俗讲就是只扫门前雪。这个思路长期影响着美国外交,因此美国高层里有大量的保守派。但需要区分,这部分人并非和平主义者,而是高度的利己主义者。在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时,这部分人显然没有选择和平。他们的思路就是,对美国有明确利益的时候,才出手。如果油水不那么大,反而可能要受损失,他们就会很保守。面对横扫欧洲的德国军队,这些高层显然觉得,美国出手帮助英法,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

罗斯福则不同,他认为德国和日本一旦真的横扫欧亚,甚至击败了苏联。那么美国必然难以独存,处境会非常尴尬。但罗斯福非常有智慧,他不动声色,看出了日本人的难处,那就是石油资源匮乏。当时美国已经停止给日本提供原油,日本就必须进攻东南亚抢夺油气资源,直面美国在该地区的驻军,动摇美国的亚洲利益。

果然日本进攻东南亚了,而且日本料到美国的反应。为了取得先手,果断炸了珍珠港,以此延迟美军的进攻行动。罗斯福立刻出手发表演说,美国正式参战。

美国在观察两年后,选择关键时刻出手参战,既有雪中送炭的好处,也看清了德日的实力和软肋所在。有针对的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帮助,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很高的威望,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7

【二战时,美国为何不一开始就参战?】美国是根本不可能在二战一开始的时候就参战的,当然是基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下面就具体解析一下:

1、基于国家利益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之后英法对德国宣战。其实属于二战范畴的亚洲战场,比欧洲还早,这就是1937年的日本侵华战争。看一看欧亚战场上这几个参战国家,分别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而且发动战争的国家都是美国资本一手扶植起来的国家。

纳粹德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危机中这么快恢复过来,并且崛起,和美国的资本输入有很大关系。而日本在9.18事变后占领我国东北后,开发东北的钱也是从美国借的,以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用的石油、钢铁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从从某方面来说,美国一手造就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家,是轴心国的帮凶。

这些国家侵略抢来的钱和资源,用来购买美国的武器以及战争物资,与美国有很多共同利益,美国大把大把的赚这些滴血黄金,怎么可能会给这些国家闹翻,反而希望战争越大越好,这样美国财团才能赚更多的钱。

这种情况下美国怎么可能与轴心国闹翻,不然要损失多少钱,更何况之前还借出去那么多钱,只不过没想到战争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严重威胁到美国利益,美国才开始加入二战,对法西斯轴心国宣战。

2、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严重。

美国自从建国后就一直盛兴孤立主义,特别是在一战中,美国参加了进去,虽然取得战争胜利,一战也让美国大发战争横财。但也让美国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动辄上百万人的伤亡,让美国民众感到害怕。美国民众普遍不愿意再参加这样的战争,无论外面的世界打成什么样,美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可以置身事外的,能够过好自己小日子就行了。

除非参战国动到美国的切身利益,不然美国是根本不会掺和进去。所以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才激起美国人的愤怒,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这股情绪,才让美国才加二战,最后成为最大的获益国。

3、在一战后,美国国内各界认为美国没有捞到好处。

一战中美国那个虽然发了财,美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美国对于欧洲列强的话语权还是不强,世界格局主导权还在英国、法国手中,美国没有活动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让美国各界感到十分不满。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对于美国卷入进去,是本能的反对的。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加关注!

8

因为战火没烧到美国,美国国会不愿意,美国人民不答应。

看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历史,就是一部在希特勒步步紧逼之下各国互相推诿、都想把战火烧到其他国家的历史。当战争真的爆发的时候,英法两国在西线从事“虚假的战争”,漠视波兰的灭亡。希特勒之所以在二战开局第一年大获全胜,不单是闪击战的功劳,同样重要的是,因英法按兵不动使希特勒得以避免最危险的两线作战,可以集中精力各个击破。苏联则在战争爆发前夕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不仅对希特勒入侵波兰做壁上观,而且还趁机与德国瓜分了波兰,分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

欧洲国家自己都这么乱套,没大局观,美国凭什么要参战为他人火中取栗?从当时的情况看,美国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威胁,美国没必要参战。

这里面还有个渊源。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借给了英法等国很多钱,但是战后欧洲国家赖账不还,美国人民就觉得很受伤,打一场仗,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亏,至于世界老大不老大的,美国人也不在乎。他们觉得,美国参加一战是被资本家的利益捆绑了,这些人跟协约国做生意,如果协约国输了,钱就打了水漂,所以迫使政府最后宣战站在协约国一边。为了避免悲剧重演,30年代欧亚大陆战争风云不断聚集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了若干个中立法,核心理念就一条,避免任何可能使美国卷入战争的行为,比如贷款,赊账,卖军火等等。在这么一种氛围下,罗斯福就是看到了希特勒欲征服欧洲的真实面目,也没办法劝说国会同意参战。不过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等形式还是对英国给予了帮助。

最后,是珍珠港事件的爆发让美国的中立气氛一扫而光,先前一心想避战的民族突然间群情激昂。而希特勒在此刻也犯了个大错误,居然对美国宣战。树欲静而风不止,希特勒都宣战了,美国也别无选择,最终加入了这场大战。

9

大家一定都会认为美国一开始不参战是因为美国通过的中立法案,可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或者说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的观点?

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态度决定能够决定战争的走势。不过国与国之间不管如何称兄道弟,最重要的还是利益至上,如果战争威胁到美国的利益,那么一个法案根本不会成为美国加入战争的阻碍。那么到底是哪些利益使得美国一直严守“中立”呢?

渔翁得利

其实美国不仅在二战初实行了“中立”政策,它在一战时也是奉行着“中立”的政策。“中立”是美国针对欧洲发生战争(或纷争、争执)时,采取的不介入战争任一方,不与任一方结成政治联盟(包括军事联盟)的外交政策。

“中立”政策让美国吃尽了甜头,在一战期间(甚至是二战前期),美国凭借自己的中立政策,与战争双方都有贸易往来(卖武器、弹药、物资),这让美国大发战争财。而且更让人不齿的是,一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国才加入了英法阵营,一下子成了战胜国,从而坐收渔利。因此二战爆发之时,美国再次如法炮制也是顺理成章了。

结怨巴黎和会

大家都以为美英关系很好,其实不然,双方就曾在巴黎和会上结怨。在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曾试图建立一个美国领导下的国际新秩序,不过这种想法自然遭到了英法两国的反对。在和会上,经过几轮的交锋,最终美国不得不向英法妥协,但这梁子是彻底结下了。

经济利益纠葛

美国在一战结束后也曾向英法示过好,它主动免除了英法在一战前欠下的100亿美元的债务。可是英法等国非但不感激,甚至连战争中欠下的钱也不打算还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自然让美国民众大为恼火。最初二战爆发时,看着英法两国节节败退,美国人也甚是幸灾乐祸。

总之一句话,美国在二战期间是否参战,何时参战都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的,跟什么“维护正义”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10

两个原因,

先说个客观原因。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军的150万大军在2800辆坦克和2000多架作战飞机引导下全面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雄据北美大陆的美国为铁鸟蔽空、铁骑如洪的德军闪电战所震撼。要知道,此时的美国陆军现役部队仅有连步枪都配不齐的18万人,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骡马编组炮兵主义时代,完全不能和步炮坦空协同下实行闪电战的德军相提并论。海军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别忘了还有横行西太平洋的日本联合舰队虎视眈眈的看着。所以,此时的美军根本没有做好参战的准备。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主持下,美国开始大规模军改。

再说一下主观原因。

和其他大国一样,美国人也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过是列强之间短暂的休战,新一轮世界大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美国如果要成为世界性大国就必须参战并取得胜利,因此,美国的战略选择是“有限中立、伺机参战!”

在德、英、苏、日、法等国面前,美国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德国现在刚刚加入了战团、法国一心只顾自保,因此这三个国家等于已经亮出了底牌,虽然气势汹汹,但是美国却有应对之策。只有英国和苏联(当然也包括美国)凭借各自的地缘位置,互推对方参战,而最后一个参战的则握有最大的胜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战略主动和结盟自由,保证自身力量在关键时刻向关键地域投送,就等于紧紧扣住了敌方的命门。

德军进攻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国被迫第一个跳出来对德国宣战。而苏联则利用地缘优势和德国的短暂同盟在欧洲迅速扩张,并戏剧性的改变了纳粹德军的打击方向。苏德共同瓜分波兰后,纳粹德军立即将刀锋西指,砍向西欧。刀锋所指,荷兰、比利时、丹麦、卢森堡迅速束手,法国也被征服,英国则被赶出了西欧大陆。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日本,也蠢蠢欲动准备南下南太平洋。此时的英国完全陷入了困境。

现在只剩下苏联和美国尚未加入战团,但是苏联已经通过援助中国抗日和诺门坎之战稳定了自己的东部并力推日本南下,在西部则一步步蚕食欧洲,处在极为有利的地位。而美国则不同,武备不齐和地缘因素严重制约了其战略抉择。特别是苏德日潜在的同盟关系,一个英国决然不是对手,英国一旦战败,那么下一个就是轮到美国了。即便美国坐拥两大洋天险不被打败,却也永远只能蜗居美洲一隅。

面对空前险恶的战略环境,美国开始调整战略决策,在内部军改的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力排众议,大力援助还在与德日苦战的英国和中国,特别是英国。罗斯福明白,有英国在,美国只用克服跨越英吉利海峡的问题,反过来英国完蛋,那美国就得考虑跨越大西洋万里远征的超级难题了。同样,由于英国的抵抗,在外交上对瓦解貌合神离的苏德同盟也有积极的意义。

果不其然,在美国大力援助下,英国全力以赴的抗击纳粹德国,终于迫使苏德同盟破裂。更重要的是,通过军援英国,美国获得了不少英国的科技成果、海外基地,英国从此由一个超级大国逐渐沦为美国的跟班。

苏德战争爆发后,虽然极大的改善了美国的战略主动权,然而却酝酿着新的危机。前面说到苏联曾经占据最大主动权,现在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德军打击下命悬一线,如果苏联完蛋,那么最大的主动权就必然落入更为强大的纳粹德国之手。到了那个时候,英国即使满血复活也经不住轴心国集团三面夹击,迟早被干掉。因此,在这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中,美国即使最后参战面对邪恶至极的轴心国集团,也无异于飞蛾扑火。

于是,美国又放下和苏联对立的意识形态,像当初援助英国一样大力援助苏联。在苏联的顽强抵抗下,纳粹德国被牢牢控制在欧陆,一点也没延伸进亚太。于是,美国开始确立“先欧后亚”的方针,先解决欧陆问题,再回过头来收拾日本。可是谁也没想到,美国千算万算算漏了一点,那就是高估了德国低估了日本。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被迫将大部精力暂时转入亚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