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人发明贱这个字,是为了区别把人分类吗?

古人发明贱这个字,是为了区别把人分类吗?

2020-08-09 05:31阅读(93)

古人发明贱这个字,是为了区别把人分类吗?高低贵贱,古代人又是怎么衡量人贵贱的呢?小人和大人者两个词语,也是用来分类人的吗?为什么古代要这么分类呢?:贱与

1

贱与贵一样,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是有指向性的。

古人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但从根本上把人分为两类,即贵人与贱民。贵人一般指官僚士大夫,而把普通老百姓被称为草民、贱民。

毛主席指出: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只有毛主席才把人民当作历史的主人,创造历史的动力。

所以,毛主席扭转了数千年来对人民的踩压和糟踏。被人民遵为大救星、人民领袖。

2

中国古人发明“贱”这个字的初衷,丝毫没有专为区分人之“贵贱”的想法。

“贱”,是形声字,从贝,戋声。

汉字里,凡是以“贝”作偏旁的字,本义都与“钱”“价值”“价格”“交易”“财富”等等有关。

《说文》对“贝”的解释是:“古者货贝……至秦废贝行钱”。这是说,直到秦代,人们才不用贝壳当钱用。

《书.盘庚》曰:“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疏》云:“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的贝,一定是商王武丁当做“钱”给他这个疼爱的老婆陪葬的。

所以,“贱”之本义,也一定与“钱”有关。

《说文》曰:“贱,贾少也。”“贾”,即“價”之本字,亦音“jia”。许慎说,贱,就是價(价)少,也就是价格低。

“贵”,《说文》云:“物不贱也。”许慎这个方法叫“转训”,说白了,“贵”就是“價(价)高”。

这就是贵贱二字的本义,只涉及价格,无关人的地位高低。

汉字,有一个几乎其他所有文字都不具备的特点,这就是,汉字是“联想牌”的,几乎所有汉字,没有不带“联想”的,这被称为汉字的引申义。

“贝”与钱有关。钱少的人,称为“贫”。钱多的人呢?称为“贤”。

《说文》曰:“贤,多财也。”后来才引申为“多才”,本义反而基本不用了。这时候,“富”就成了“贫”的反义词。

这里插上一句,“穷”字,本义与钱少或没钱无关,而是表示“到头”、“困顿”,也就是“穷尽”之义。

后来,“穷”被人们与“贫”连用——“贫穷”,“穷”沾“贫”的光,也有了没钱或钱少的含义。

“贱”,之被引申,大概最早也是与“贫”连用有关。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这样,贱也有了“贫困”、低下之义。

当然,“贱”之低下的含义,与“贵”作为反义词也有关,即所谓“高贵”和“低贱”。

“贱”的这个引申义,至少在孔子时代就有了。

《论语.子罕》载,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历来,人们把孔子这句话翻译成:我小的时候地位低贱,所以学会很多卑微的技艺。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贫且贱。”这是说,孔子幼时家境贫困,社会地位低贱。

西周伊始,确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因此而等级分明,形成了以天子、诸侯、大夫、士卿的贵族;底层的士,包括黎民,就是低贱之人了。

由于宗法制度与土地分封互为表里,所以财富的多少,是与地位紧密相关的。

孔子,祖籍宋国,商族贵族后裔,后来家道没落,迁到了鲁国。到他出生的时候,已经“贫且贱”了。

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阶层大分化的时期,有乍晋的新贵,也有衰败的望族。

儒家,主张守住“道德底线”,于是才有了前面所引的孟子那段话。

其实,亚圣在《公孙丑下》里还说:“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龙断”,就是现在所说的“垄断”。孟子说,有的人,到了市场上左顾右盼,恨不得把所有盈利都归于自己,人们都觉得这样的人卑贱,向商人抽税,就是从这种“贱丈夫”开始的。

孟子说的“贱丈夫”的“卑贱”“低贱”,不是没钱,而是道德低下。

《礼.乐记》云:“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这讲的,也是以道德评判“贵贱”。

扩展到“大人”“小人”,同样既包括地位、财富角度的衡量,也包括道德水准的评判。

亦在《孟子.公孙丑下》中,记录了孟子见齐王的事情,一个叫尹士的人对孟子的行事方法不理解,在背后表示不以为然。孟子知道后说了一番话,“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这个尹士感觉自己的思想和道德境界远不如孟子,自愧弗如地说,我尹士真是个小人呀!

自然,在春秋战国时代,更多的,“贱”所表示的,是社会地位低微和财富的贫寡。

《左传.宣三年》曰:“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

当时,男尊女卑已然形成;况且,妾不如妻,不论地位和可支配财产都更低下,于是有了这个说法。

“贱”,也作为自己的谦称,如“贱降”,是自己生日的谦称;“贱子”“贱息”,是对自己子嗣的谦称;“贱累”,是自己家属的谦称;“贱事”,是自己从事职业的谦称,等等。

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如荀子在《非十二子》所用。

他说:“弟佗其冠,祌禫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语,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饮食,必曰君子故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注》曰:“此皆言先儒性有所偏,愚者效而慕之,固有此敝也。”

荀子这里说的“贱”,是讲几个儒家人物的学问水平和学风格调低下了。

这算是特例。

但的确,在长期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往往被说成高贵者,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则被说成是卑贱者。所以,毛主席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所作的哲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