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缅边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具有汉族特色的衣服,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用人民币作为日常交易的货币。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街边也可以看到悬挂毛主席头像的商店,甚至连当地的座机号码都是我国云南澜沧地区的编号开头,这里就是果敢。这片土地上的果敢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困惑与遐想,他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图/果敢的地理位置 永历遗恨南明末年,桂王朱由榔在1646年于广东肇庆继位,改元永历。但是这位末代皇帝面临的是清军已经兵临南岭,随时准备直捣两广的囧境。在经历了数年抗清斗争之后,南明的军事力量在内耗中丧失殆尽,永历皇帝不得已在勇将李定国的护送下进入昆明。然而清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一路直追,永历皇帝不得不带着眷属与不屈服清朝统治的百姓由云南腾冲进入缅甸。当时的缅王王莽达接纳了这位明朝皇帝,但随即在其弟王莽白的宫变中身首异处,换了新王的缅甸人将永历帝押送给吴三桂,而那些跟随永历帝入缅的明朝移民,则长期滞留在了缅甸边境的山川密林之中。 图/永历皇帝迁徙路线清朝时期,为了统治这一批忠心明朝的遗老遗少,清政府在麻栗坝一带专门设置了新的“木邦宣慰司”(实际明朝的木邦之地已经属缅甸),派遣了一名原云南幕府后代将领担任土司,以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方式进行统治。这样一来,这群汉家后裔就被自动归入了清朝的西南羁縻统治政策之中。也正因为如此,这群身居域外的汉族得以依靠萨尔温江(怒江)天险而独立自主的发展起来。 图/清代早期的麻栗坝地区清朝的糊涂账进入19世纪后,缅甸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6年,缅甸国王被英国殖民军俘虏,缅甸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97年,刚刚经历甲午惨败的清政府与英缅政府签署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他们视之为“木邦宣慰司”的蛮夷之地拱手相让。就这样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果敢地区就真正成为了化外之地。英国统治期间,这一地区因为汉族聚居的原因而获得一定的自治权。1947年,缅甸正式独立,果敢正式加入缅甸政府。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在东南亚排华的浪潮中,缅甸政府强迫汉族取消汉字与汉语的使用,而当地的汉族人民则以“果敢语、果敢文”的形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着中华文化。半个世纪以来,果敢人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自治权利,而是受到了缅甸政府的各种压迫,所以他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反对暴政的斗争,直到今日,战争仍在继续着……….. 图/果敢士兵 图/果敢士兵 果敢地区的汉族人并不只有明朝的遗民,这个“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时常有来自云贵川的商人与马帮定居于此。上世纪40年代,中国远征军的一部分老兵们也因为战争的原因辗转留在了果敢。建国之后,在大西南剿匪中被我军打败的国民党93师撤退到了果敢,并在当地建立起了“果敢军事学校”,教授黄埔军校的作战技术,为这个域外的汉家之地带来别样的色彩。 图/撤退到缅甸的国民党93师 参考文献:1.《中华血脉 探秘海外古今华裔族群 》 - 杨府,左尚鸿著 2011《2010亚太地区发展报告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 》 - 李向阳主编 2010
我想这个问题大概是要问:
果敢人到底是不是李定国率领的明军后裔吧?
果敢人是指哪些人?
所谓的果敢人,其实是缅甸境内居于果敢的华人,目前总人口大约20万。
果然族群的源头,确实是云南地区的汉人移民。这些跨境移民的迁徙是经过了300年左右的历史演变。今天的果敢人,并不能追溯到具体哪一支移民的身上。
当然了,在果敢地区生活的一些家族,某些确实是明末清初之际迁徙到缅甸居住的明朝人;特别是顺治十五年(1658),南明永历政权崩溃后,不少明军残众都跑到缅甸避难。像是今天的杨氏、罗氏和彭氏等,都与这段历史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中、缅边境并没有确定的边界,双方的边界是在逐渐变动的。
因此,某些果敢人也一度从属于清朝。直到1897年,随着《中英续议缅甸条约》的签订,中、缅边界才正式确定下来。
果敢人自此才正式被划归缅甸,并不断吸收来自中国的汉族而壮大。
果敢人正式成为一个民族,是在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当时,所有生活在果敢的华族都被缅甸政府认定识别为果敢族,并赋予了少数民族的地位。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果敢人是一个跨境民族,他们的来源是多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
果敢这个地方,地方不大,只有2700平方公里,20几万人口,差不多就相当于我们一个县,这个地方唐代属于南诏,宋代属于大理国,现在的果敢人,有南明遗民,也有败退的国军后裔,以及其他来源的汉族移民等等,下面一一细说。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政权不断南逃,最终永历帝带着自己的小朝廷和部分死忠的老百姓逃进了缅甸,最后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要了回来,用弓弦杀死,剩下来的南明遗民也失去了北返的希望,但他们又不愿生活在清朝的统治下,就在果敢一带定居,并与当地原住民不断融合,逐渐繁衍生息,形成了当今果敢人的主要祖先。
当时果敢地区的汉人力量相对于缅甸那边比较弱势,经过世代的繁衍生息,果敢地区有一个杨姓军头逐渐崛起,带领大家不断拼搏,最终杨姓被奉为当地的土司,清朝后期,道光皇帝册封杨姓土司为“果敢县令”,就这样,杨家陆续统治了果敢300多年。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不断渗透云南边境,到了19世纪末,清朝被迫把果敢地区割让给了英属缅甸,从此,果敢地区的人从云南省的老百姓成了缅甸的少数民族。
二战结束后,缅甸独立,缅甸政府任命果敢土司杨振材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也宣布果敢地区属于缅甸。此后,缅甸着手废除土司这种封建制度,引导各地自治,杨家主动放弃了世袭的土司职位,但果敢地区的日常管理还是在杨家为首的几个家族手里。
在1950年代,还有一只国军残余曾败退至果敢地区,并在当地建立军事学校,除了大多后来被台湾接走,有一部分在当地也娶妻生子,定居了下来,不过他们的后裔只占果敢居民的一小部分,微乎其微。
缅甸政府一直希望收回北部各自治区的权力,与各少数民族武装冲突不断,在果敢地区,缅甸政府军与彭家声、彭家富兄弟领导的武装进行了几十年的斗争,成为当今果敢地区冲突的源头。
1.明朝永历年间的官民后裔:在大唐盛世,缅甸北部属于南诏领土,到了宋朝又成了大理国的领土,到了明朝基本为镇康土州和孟定土府的辖区。
明末清初,南明不断败退,被康熙大帝击败,南明永历皇帝和李定国等人就跑到了缅甸北部,有很多好多南明士兵和臣民迁居来此,繁衍生息。
2.“常凯申集团”的残兵败将:1949年新时代到来后,“常凯申集团”败退宝岛,留下了一小股部队骚扰母国。1951年5月,大将李弥率军五千人进攻云南,但被打了回来,因而这帮残军就只能在果敢附近捣乱,还“培养”出诸如罗星汉和坤沙等著名的毒枭。
3.新青年“裤脚兵”入缅:缅甸红色社团组织曾经占据缅甸中北部相当大一块根据地,新青年“裤脚兵”入缅作战,后代有很多没回国,就在当地结婚生子。后来有人就组织了果敢同盟军,当地用汉语,俨然内地的县城。彭家声号称果敢王,一度发展了果敢经济。
4.本地土著,果敢人员往来频繁,民族众多,其中就有其他民族有来自缅甸本土。2008年果敢冲突后,很多果敢人跑到了缅甸佤邦自治区和地区特区,果敢本地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位于缅甸与中国云南之间的缅甸掸邦北部,生活这么一群人,他们说着汉语,用着简化的方块字,流通人民币,甚至手机号码都是用的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直接输送。这群人就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的果敢族,人口近30万。
那么果敢人身在缅甸,却为何和中国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历史上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他们究竟从何而来?今天笔者不妨来说说。
永历随从是果敢人最早的祖先
清初满人入关一路南下,对南明政权各个击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带领官员和军队从云南逃亡到了缅甸,咒水之难之后被缅王控制,公元1661年吴三桂领兵向缅甸施压,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最后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随从和南明李定国的部将不肯降清,他们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顽强地繁衍生栖,这些人成了果敢人最早的祖先。18世纪果敢还属于清政府土司管理,1897年清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果敢人于是从汉族的一部分变成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
国民党败北残军退入果敢地区
1949年以后国民党政权全线崩溃,部分国民党残军退到中国与缅、泰、越边界地区,并妄想以此为基地反攻新中国。国民党残军93师就曾败逃到果敢,在没有的补给的前提下,这支残军拥军在“金三角”干起了毒品贸易,并在当地成立了一所果敢军事学校,(电影《异域》反映了该段历史)。后来果敢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坤沙、彭家声、罗星汉,都曾在学校接受过训练。这些国民党残余和后代有一部分就一直生活在果敢,成为果敢人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革期间红卫兵和知青进入缅甸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地区就陷入了长期的动乱,其中缅共欲以缅北为根据地企图夺取缅甸政权,缅共武装斗争给了当时中国富有革命激情或只是为了找出路的“知青”们一个机会,据说当时有二万多中国青年人因此进入到缅北地区,这些人很快参于到了该地区的斗争中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缅甸的局势也趋于稳定,果敢地区也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而这些六、七十年代去缅甸的知青和红卫兵们大部分也留在了果敢,成为了果敢人的新成员。
缅甸果敢人大概是在中国明末时由明朝许多不愿承认满踫清王朝的许多明朝人迁移而去,后来许多国民党部队的残兵败将也加入其中。由于到缅甸的国民党部队势力较大。在果敢人中他们几乎占据了統治地位。随着缅甸政府军不断对果敢人的围缫,现在果敢人的处境非常困难。
果敢是明朝最后的皇帝朱由榔带领的部队,被吴三桂追杀躲到缅甸以后,皇帝被吴三桂勒死,跟随他的人员,留在缅甸的汉族人,由于缅甸政府不承认他们的汉族地位,又在果敢地区,而形成的人群。这个地方古代属于中国,清朝时期英国人侵略印度,由英国麦克马洪非法画入印度,1962年以前从未被任何政府承认。
美国人来自四面八方,不问来自哪里,到了一个国家,就得准守一个国家的法律。果敢人在缅甸非法买卖毒品、盗伐珍贵林木、胡乱开采玉石,严重破坏当地生态。还组织物质,屠杀无辜,对抗政府。他们居然敢说自己是中国人,丢我们的人。韩国人也是黄色人种,咋不说是中国人。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面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南以南定河为界限与佤邦相对,西临萨尔温江与木姐市的勐古镇和贵概镇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滚弄镇。截止2018年果敢在籍人口约30万,常住人口约80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事实上缅甸所谓的果敢族就是我国的汉族。
关于他们的起源是这样的: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从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迫使缅甸方面将永历帝朱由榔交出,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而追随永历帝的官员和百姓则以位于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为基地继续坚持反清斗争。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果敢其实是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方一侧:13世纪至14世纪果敢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和孟定府的领地。
追随永历帝逃难的明军将领杨高学在反清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果敢地区的统治者。然而时运不再眷顾明朝,最终果敢人也不得不和内地的反清武装一样最终以降清结束了自己的斗争。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人杨猷才正式接受清朝册封的“诰封奉正大夫”并以此名义统治果敢,果敢进入杨氏土司统治时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后其长子杨维兴继职。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承袭父职,次子杨有泮辅佐其执政。1840年12岁的杨国华承袭其父杨有根的官爵治理果敢。咸丰11年(1851年)正月包括云、凤、镇、耿等地以及果敢在内的滇西永昌府被杜文秀领导的反清回民起义军控制,在此后的14年间果敢处于杜文秀起义军控制之下。在这一过程中杨国华也参与了起义并击败了位于果敢西部的木邦土司,将果敢的辖区一度扩张至萨尔温江以西的西长箐山、勐洪等地。1872年清军重兵围攻大理,杜文秀服毒自尽,余部四散退守滇缅边地。杨国华一度接纳了逃往果敢避难的义军残部,但其六弟杨国正主张归顺清军,此后清军在杨国正的配合下驱逐了义军残部,果敢因此得以避免在战后被清军清算。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由杨国正辅佐,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1824年—1826年、1852年及1885年英国连续三次入侵缅甸,到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此后就不断侵入中缅边境各土司的领地。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在英军的压力下屈服了,这使果敢西部的侧翼暴露在英军的威胁之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在迫使杨氏土司投降后又同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然而实际上果语就是汉语,果文就是汉文。抗战时期身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中、英两国出于共同抗日的需要决定就中国云南省同英属印度治下的缅甸的边界划分问题重新进行谈判。英国殖民缅甸时期采取的是对缅族聚居地区和缅北土司地区分而治之的模式,因此杨氏土司在英国殖民时期仍保持着半独立性。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缅北各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并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当时的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然而当他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随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而释放回到果敢。英国方面随即授予了他不列颠帝国勋章一枚。
1947年2月缅甸“国父”昂山素季同缅北各少数民族土司代表就旨在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而签订了《彬龙协议》,作为果敢族代表的杨文炳在“彬龙协议”上签字。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这时的果敢土司已是杨文炳的次子杨振材,他被选举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果敢代表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1959年缅甸政府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要求缅北各土司放弃世袭权力,实施地方自治,与此同时接受政府军的进驻。果敢土司杨振材交出了权力并移居腊戌以示诚意。1962年中缅两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进行划界,此后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当年3月缅甸发生军事政变,随后成立的军政府改变了此前同缅北各族平等协商、保留自治权利的惯例,转而加强对缅北各族的控制。1963年8月17日长期统治果敢的杨氏家族成员中的杨文灿、杨振材、杨金秀分别在仰光、腊戍等地被抓。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随即缅甸步兵第6营和第39营宣布接管果敢。缅甸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爆发了冲突,果敢人民在和缅甸政府军长期对抗后于1989年-2009年间曾一度获得高度的自治权: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
果敢:世界上唯一一个中国人出国旅游而不用担心交流的地方!出了国却没有出过的感觉。
因为在这里果敢人说的是普通话、吃的是中式菜、写的是简体字、长得和中国汉人一样,甚至连民族文化也和中国云南相似,打电话也不用担心,因为果敢人使用的手机号码都是云南提供的。
(果敢)
我都说到这里了,大家应该能猜到,果敢人实际上就是中国以前的汉人,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到了果敢地区的?又是怎么脱离中国的?他们的祖先又是中国哪个朝代的?
一:果敢的建立历史
元朝时期,果敢地区就被云南行省的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所管辖;
明朝时期,被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所管辖;
清朝时期,被清朝云南永昌府镇康土知州所管辖;
1894年,中国和英国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是中国领土。
1897年,中英双方重新谈判,又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国属地缅甸。
(中缅边界)
现如今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从地图上你会发现,果敢地区就夹在缅甸和中国云南的交界处,甚至可以看出来是云南边界缺了的一块口子,占地面积只有2700平方公里,这样可能没什么概念,差不多就和中国的一个县城那么大,如果在中国最多也就是个被地级市管辖的小县城。
二:果敢人究竟是不是汉人?
果敢现如今的人口经统计大约有25人,90%的人是华人,也就是说是汉人,但是他们不叫汉族,缅甸将他们称为“果敢人”,缅甸三大民族之一的果敢族。
而这些果敢人最原先的人据说可以追溯到汉朝,不过汉朝就不说了,考察不到,但是在1658年,中国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他在追击之下,被迫逃入缅甸地区,几年后吴三桂亲自率领10万兵马抵进缅甸,强烈威胁缅甸人交出朱由榔,因此朱由榔被交出,而当时大多明朝遗老则留在了果敢地区,毕竟此时的果敢也是明朝云南的属地,他们便在此繁衍生息。
(朱由榔)
如果非要确定是谁的后代,大致可以看出当时负责保护朱由榔的明将是杨高学,而果敢地区在当时一直由杨家统治,也就是杨氏吐司政权。
杨猷才管理果敢地区长达二十多年,死后又有自己的长子杨维兴接任,杨维兴之后又有长子杨有根接任,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有杨国华担任“世袭果敢县令”,后来英军吞并缅甸贡榜王朝,随后又将果敢纳入缅甸地区。
1897年将果敢地区的汉人彻底改成果敢人、果敢地区的汉语改成了果敢语、果敢地区的汉文也被改成了果敢文。
三:国民党军队93师进入果敢,并在此居住生活
杨文炳宣布抗日,被蒋介石授为“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后来中国远征军进入果敢,将他们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果敢人民与日军战斗小规模战争高达百次,伤亡150多人。
(果敢自卫队)
1948年缅甸独立,杨文炳的儿子杨振林与缅甸政府商谈,决定纳入缅甸联邦领土,1960年,正式签订协议,果敢从此划入缅甸。
果敢后来有一支国民党军队93师逃入果敢,并在果敢建立军事学校,其中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比如坤沙、彭家声、罗星汉等人,现如今他们的后代依然生活在果敢地区。
据说果敢地区的诸葛炮楼山上,有一座诸葛亮庙,即使不算南明汉人遗老逃入果敢或者93师逃入果敢,那诸葛亮庙足以证明即使在他们之前,生活在果敢地区的人应该也是汉人。
所以说不存在果敢地区的果敢族从何而来,实际上他们一直都是汉人,只是改了个名称而已。
【羽评历史,欢迎关注、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