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葛亮(181~234)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他六出岐山,死磕曹魏,鞠躬尽瘁克复中原;为恢复汉室殚精竭虑,最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有超一流的大脑,但凡胎肉体禁不住战争岁月的侵蚀,他的病情越来越沉重。人总是有本能的求生欲望,诸葛亮也概莫能外。

有一天,他交代姜维守住大帐门口,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原来诸葛亮要用他的专业知识——祈禳大法,向上天再借12年的寿命。

孔明曰:“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12年)——引自《三国演义》



姜维遵命站在了门外,前六天,诸葛亮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

到了第七天头上,帐中依七星北斗排列的七盏灯的火苗“一跳一跳”越烧越旺。

到了傍晚时分,眼看七天就要过去;眼看祈禳续命的办法就要成功,此时姜维向北方望去,见一颗将星由摇摇欲坠状态逐渐变的稳定了下来。

然而就在一眨眼的瞬间,魏延风风火火闯进了大帐,由于走的太急扑灭了主灯。

魏延为何要闯大帐呢?原来司马懿发动了突然攻击,目的就是想阻止诸葛亮的续命,魏延才火急火燎闯进了大帐。【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诸葛亮见此情景,“当啷”一声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眼看丞相就要续命成功,结果被魏延……只气得姜维要斩魏延,诸葛亮无力的摆了摆手,说:“算了,别为难他了,天命不可违也!”

诸葛亮为何要向上天再借12年呢?他像康熙大帝那样再向上天借500年不好吗?

原来12年是诸葛亮最小的愿望,只要再续命12年,他唯一的宝贝儿子诸葛瞻就18岁了(诸葛亮46岁喜得贵子,病重时诸葛瞻才6岁),儿子成年后,诸葛亮再死也就放心了,他想用12年的时间培养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才。

诸葛亮有一颗慈父般的心。民间有句话:“父母疼幺儿,皇家爱长子”,这话没毛病。

其实诸葛亮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假如现在就死在五丈原,他不相信刘禅会妥善处理好自己的后事,丞相为何有这种想法呢?





讲真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刘禅了,亮经常想:“刘备如此英明伟大的人物,怎么生下一个如猪如狗一般蠢的儿子。“种下龙种,生下一只跳蚤。”他要是我家的儿子,我tmd把他掐死。”

这不是诸葛亮的气话。

刘禅确实让人失望,丞相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丞相让他撵狗他偏赶鸡;丞相让他远小人近贤臣,他偏和“不是东西”的太监黄皓称兄道弟。在丞相心中,刘禅就是一个叛逆少年。

既然不能续命,那就等待轮回吧。诸葛亮要运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完成自己的后事。难为丞相了,儿子小,皇上无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他只能如此了。



丞相病入膏肓,临死前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

“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引自《三国演义》

随后,丞相给后主刘禅去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大概意思是:等棺材到了成都后,你千万不要把我下葬到成都,你命四个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等绳断时下葬即可。

诸葛亮心想,刘禅行事和我反着来,我不让他下葬成都他肯定会下葬到成都,下葬成都就对了。到时我就可以托生转世。诸葛亮是这么揣测刘禅心理的。



然而诸葛亮的这最后一计却失败了,等他的棺材到成都后,刘禅心想:“丞相生前教育我不听,凡事都和丞相反着来”,现在丞相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再不听丞相的话还是人吗?

于是刘禅依丞相遗嘱行事。

当4个壮汉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往南走了4天以后,发现绳子没有断掉的迹象。心想,这要何年何月绳子才断啊?

4个人一商量,用刀子把绳子割断把棺材就地掩埋。然后打道回府去刘禅那里领赏银去了。

见到刘禅后,4个人说事情办妥了,刘禅说辛苦各位了,然后赏了每人250两文银。赏完银子,刘禅一想不对头,杯口粗的绳子4天就断了,这里面一定有鬼。

经过严刑拷打,四个人说我们骗皇上了,刘禅一听勃然大怒,下令斩了四个人。

等刘禅怒气消了静下心来一拍大腿说:“坏了,没问这几个人到底把丞相埋在哪里了!”刘禅后悔不迭,可是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从此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本来他想12年后转世为人,到最后却成了孤魂野鬼。

假如刘禅把诸葛亮埋葬在成都,等接受12年人间烟火的供奉后,他会选择合适的人选托生为人(12年一轮回),结果诸葛亮最后一计被刘禅无意破解了。

刘禅愧对丞相,12年后,把诸葛亮唯一18岁的儿子诸葛瞻招为了驸马,想做最后的弥补。然而18年过去了,36岁的诸葛瞻最后为保卫成都,保卫刘禅和魏国大将邓艾死磕,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瞻战死沙场,其孙诸葛尚也壮烈殉国。刘禅无意中把诸葛亮成功灭族了!

综上所述:这个传说告诉我们,远离那些愚蠢的人,否则你会像诸葛亮家族那样死的很惨!

文/秉烛读春秋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是一个民间趣闻,跟诸葛亮的两个儿子有关,诸葛亮聪明一世,没想到最后也没有弄明白自己的两个儿子,导致自己最后一计遭受失败。

诸葛亮的两个儿子

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自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直到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是诸葛亮虽然面对天下能够算无遗策,可是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却毫无办法,不知是听不懂自己的话还是因为叛逆,诸葛亮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听,或者听了做不好,诸葛亮让其走东,他们偏向西,诸葛亮指狗,他俩肯定打鸡,诸葛亮在外指挥三军,在内却弄不明白自己的两个儿子,对此很是懊恼。

诸葛亮安排后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知自己寿命将近,于是想要七星灯续命,向天再借五百年,五百年不行,十年八年也可以啊,但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在关键时刻,被一个小小的兵卒无意间给破坏了,导致前功尽弃,诸葛亮见此,也没有怪罪这个兵卒,自知是天命不可违,此乃天意,自己大寿将尽,诸葛亮彻底看来,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了。

大家都知道,人死后在棺材里要放个枕头,而这个枕头一般的情况都是稻草做的,或者是木头做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但是到了近代一些必有有权势的达官贵人们都喜欢放一个石枕头,彰显自己特殊的地位。但是他们却不知这是犯了大忌的,原来是人入土为安后,只有当这个枕头腐烂了,方能进入轮回投胎转世,所以以前的先人们才用稻草或者木头枕头,很开便能腐烂,便可再次进入轮回投胎转世,而用石枕头岂不是万年不腐,入不了轮回了吗,诸葛亮深知此点,于是便要嘱咐后人,千万要注意此事。

儿子终于听话了

事先说了,诸葛亮的儿子有两个特点,就是诸葛亮指动他们绝对向西,诸葛亮让他们打狗,他们绝对攆鸡,诸葛亮临死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了些一点。如果自己让他们给自己做一个木头枕头,他们绝对脑洞大开,做一个石头的,甚至为表孝顺做一个金的也说不一定,那么自己岂不是万劫不复。于是诸葛亮心生一计,你俩不是喜欢跟我反着来吗,那么我也就反着说,然后诸葛亮便将两个儿子叫了过来,对其苦口婆心的说道,自己死后一定要给自己做的石头的枕头啊,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两个儿子也是赶紧的点头答应。

诸葛亮见此,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两儿子肯定还会做错事,要时候的,肯定就会弄个木头的。没想到这哥俩来到一起商量了起来,说道咱哥俩从来没有听后父亲的话,干明白父亲安排的事,这父亲都没了,咱哥俩就听他的一回,做明白一件事吧,一切都按照父亲的心愿做,于是经过商量哥俩决定,就按父亲所说的,给他做一个石头枕头吧,并且也这样照做了。不知道诸葛亮泉下有知的话是会生气还是欣慰,儿子终于听话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不得真,诸葛亮是一个被神话了的人物,他的传说,各种趣闻也数不胜数,这只是其中一个,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确实都是一个千古奇人,拥有者无穷的智慧,虽然最后只能三分天下,遗憾终生,但是其六出祁山,写出千古一篇出师表,留下千古一丞相的佳话,也是令人尊敬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3

诸葛亮一生用计,而且奇计迭出,大部分的计谋是想坑人家,但结果却往往是坑了自己。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客死五丈原,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一千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出现诸葛亮这样的神人。虽然诸葛亮死后,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能掐会算的人,但道行远不如诸葛,似乎不是诸葛亮投胎转世。

最大可能,就如题主所言,诸葛亮最后用了一计,导致了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这恐怕不会是诸葛亮的本意,更多的可能是阴差阳错。

其实,这并不足为奇。

诸葛亮一生用计很多,可以说总在斗心眼琢磨别人,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绝大多数情况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没有坑了人家,最后把自己坑死了。

第一,司马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也很想跟着刘备混一混,博取一点功名,在史上留下个名声。

那就痛痛快快出来吧,可诸葛亮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故意不接见刘备。木得办法,刘备就耍起了心眼,也用了一计,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茅庐请他。刘备心想,看我把你弄出来以后,咋收拾你。这就叫做“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结果,诸葛亮被忽悠感动以后,就出山了。本以为刘备费心巴力的把他请出来,会言听计从。可刘备三顾茅庐,那是一计,把诸葛亮弄出来之后,却不听他的。

诸葛亮出山后就让刘备鸠占鹊巢,趁机把刘表的荆州占了,可刘备就是不听。

等到刘表死后,刘琮继位,投降曹操之后,诸葛亮又建议攻占襄阳,刘备还是不听。

不是刘备不想要荆州,其实好像是故意跟诸葛亮斗气,就不听他的。

第二,赤壁之战时,本来孙权已经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准备对抗曹操。但诸葛亮不懂兵不厌诈,孙权故意说不想抵抗,诸葛亮信以为真,就来了个舌战群儒,惹恼了周瑜。周瑜一怒之下,就安排诸葛亮去借箭借东风。虽然诸葛亮凭借其聪明,成功完成了任务,但几乎把命搞丢了。

尽管诸葛亮一报还一报,三气周瑜,把他气死了。但如果不是孙权犯了糊涂,诸葛亮恐怕早就被周瑜弄死了。与其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倒不如说是被孙权气死的。

第三,上方谷之战,诸葛亮设计了个套,想一把火把司马懿爷们全部烧死。不曾想司马懿也会算,早就算定将会有一场大雨。于是,将计就计,直接把诸葛亮气得吐血,从此落下了个吐血的毛病。

司马懿那也是个狠角色,这还不够,最后又送了个小饭碗给诸葛亮,直接把他气死了。

第四,也就是诸葛亮的最后一计,诸葛亮临死想除掉魏延,但没有借口,也怕姜维等人不听他的安排,就想到了用祈禳之法延续寿命的计谋。诸葛亮自己也清楚,那就是装神弄鬼,不会有啥结果,但也算定魏延一定会坏了他的好事。就借此引起姜维等人对魏延的怨恨,诸葛亮趁机遗计除掉了魏延。

魏延忠心刘备,一心匡扶蜀汉。因为被诬陷杀死,感到憋屈。到了阴间以后,心中不服,到处告状。无论诸葛亮走到哪里,魏延就跟到哪里,丝毫不容他脱身。

阎王爷没办法,因为诸葛亮也言之凿凿,说啥也不承认是他遗计除掉的魏延。

这就成了一桩悬案,至今也没有弄清楚。弄不清楚这事,也就没法让诸葛亮转世为人。

魏延死缠着不放,阎王爷也不好硬性做主。就提出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魏延耍赖,既举不出足够的证据,但也不放诸葛亮走人,确切地说是走鬼。

诸葛亮被逼无奈,说:当年你坏了我的好事,我没有追究,这事就扯平了。

魏延一听更来气了,说:你糊弄鬼哦,你不提也就罢了,当初那事就是你设的套,你只能忽悠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休想糊弄明白真相的鬼。不信就一起去问阎王爷,如果不给你踢灯,看他是否会给你增寿。

诸葛亮脸上是青一块紫一块,既拿魏延没办法,也不敢去找阎王爷对证。

此事一拖再拖,至今没有结案。虽然有魏延死缠烂打的原因,但也是因为诸葛亮一生用计,最终一计把自己害苦了。

由此看来,总是用计也未必是好事,万一失手就坑了自己。

为此,豹眼专门查阅了一些史料,其实,诸葛亮并没有这么下作,根本没有采用这些计谋。都是罗贯中在演义里胡编乱造,这可把诸葛亮害苦了。

就连鲁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说罗贯中把诸葛亮的智慧描写地近似妖。

4

《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在经过数年充分准备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兵出斜谷道,开始了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并派使臣赴东吴约孙权同时出兵攻魏。

四月,蜀军抵达眉县。此时,司马懿率魏军已经先期到达渭水南岸,老谋深算的他针对蜀军远来、粮草等作战物资运输困难的弱点,决定以逸待劳、以守为攻,用时间把远道而来的蜀军拖疲、拖垮。

每当有蜀使来到魏营,司马懿从不询问军事方面的问题,只用唠家常的方式打听诸葛亮的日常生活细节。

当他得知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亲力亲为、日夜操劳的情况后,判断他寿命不长、即将油尽灯枯了,于是更坚定了据险坚守不战的决心,他约束将士不得出战,以守制蜀。

诸葛亮对此也是很清楚的,为了克服蜀军粮草运输不便、不能持久的重大弱点,诸葛亮也做好了长期相持的准备,命部队驻扎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以南之斜谷口以西)一带,分出一部分军士 屯田(开荒屯垦),以解决军食难题,准备和魏军打持久战;同时,他还想尽办法向魏军邀战,先引蛇出洞再设法歼灭。

一天,诸葛亮故意派使者携带一套女人的服饰送给司马懿,想用羞辱的办法激怒他出战。魏军将领们见状个个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寨与蜀军决一死战。

司马懿却不愠不恼,还是严禁诸将出战,按兵不动。为了平息众将不满,同时搪塞一下他们的要求,狡黠过人的司马懿故意上书魏明帝请求出战,魏明帝对此心知肚明,派辛毗为军师,到渭水前线节制军事。

蜀将姜维得知辛毗到前线督军的消息后,非常担心地说:“辛毗这一来,司马懿更不会出兵决战了” 。

诸葛亮洞烛幽微,一语道破司马懿的如意盘算,他对姜维说:“司马懿所谓上书请战,只不过是个借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马懿真的想出战,他完全可以自作主张,何必绕一个大弯千里请战呢”?可见,蜀、魏双方的统帅对彼此的对手都是十分了解的,司马懿也是诸葛亮最难对付的敌人,两人相遇,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由于魏军森严壁垒,坚守不战,使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陷入了相持不下、进退两难的尴尬状态中。

同年七月,孙权所率的吴军在淮南一带被魏军挫败,无奈撤回江东。

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仅五十四岁。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姜维等人遵照诸葛亮临终前定下的遗计,秘不发丧,不拔营寨,悄悄整理军队,缓缓往汉中方向退去。

司马懿侦听到诸葛亮已死的消息后,立即率军紧追不舍。杨仪按诸葛亮的遗嘱,命将士倒打旗帜,猛敲战鼓,装出一副要主动攻击魏军的架势。司马懿鉴于以往多次追击均遭失利的教训,疑心诸葛亮未死,此乃以计引诱自己出战,不敢向前,遂引军退回大营。如此蜀军方得以从容撤退,大军进入斜谷道后,杨仪等人才正式发讣告,宣布丞相已殁。

从此,司马懿一个大活人被已经死去的诸葛亮吓退这件事就被民间当作“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字仲达)”的笑话而代代流传了下来。

待蜀军全军撤走、司马懿醒悟过来后,他带人来到五丈原蜀军营地仔细察看,看到井井有条、纹丝不乱的军营,由衷的称赞道:“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材啊”!可惜的是,这位数百年才出一位的“奇才”竭尽全力、穷毕生之功终于没能完成兴复汉祚、一统天下的大业,使后世无数英雄为之扼腕叹息,一掬同情之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民间对此事有更离奇的传说。话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如同去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于是便毫无顾忌统大军直捣入西川境内,准备乘势灭蜀。

当司马懿统大军来到汉中定军山附近时,在山脚下发现了诸葛亮的坟茔。司马懿为泄愤,下令掘坟。有军士向他报告说,坟前立有一块小石碑,上书:“诸葛武侯圣墓,挖坟之人休活”。

司马懿有些犹豫,但想起往日一幕幕被其羞辱的场景,不由得心生恼恨,于是悍然下令众军掘坟鞭尸。挖开后,军士们打开棺椁,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放着一本书。

司马懿打开一看,第一页写着四行小楷:“用兵秘笈,安邦定国。熟读深思,天下可得”。老司马心里一阵狂喜:原来是部兵书,他顿时来了兴趣,于是仔细翻阅了起来。 不料书在棺椁里受了潮,薄薄的书页很难翻,司马懿只好用手指在嘴唇上沾唾沫来翻页。从第三页起,每页只有两字“一图、二阵、三坑、四陷、五惧、六恐”。司马懿好奇心起,指沾唾沫一页页翻下去,边翻边揣摩其意,不知不觉翻到最后一页,定睛一看,只见写有一行七言绝句:“蜀汉丞相诸葛亮,一部兵书棺内藏;来日专候司马懿,翻阅此书身定亡”。

司马懿见到“身定亡”三字,大惊失色,只觉得头皮发麻,手脚冰凉,还伴有一阵头晕目眩的感觉。

一阵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扔掉书本,欲跨马离去,可是没走两步,觉得腹内搅肠般剧痛,他惨叫一声,扑翻在地,四肢抽蓄,很快就七窍流血,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诸葛亮临死前料到司马懿定会趁机进犯蜀境,而自己死后,蜀国已无人是司马懿的对手了。为确保蜀国平安,他授计姜维,先纂写出这部奇怪的兵书,再用毒药浸泡一番,放在空棺材内, 再在司马懿入蜀的必经之路旁设下了一座疑冢(假坟),引诱司马懿上钩。

司马懿中计毒发身亡,曹魏大军群龙无首,只好退兵返回关中。撤退途中,姜维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布置,在山道旁埋伏了一支精锐,直杀得十万魏军所剩无几,端的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民间传说诸葛亮“死了还不饶人”就指此事 ,他临死前设下的最后一计使十万魏军全军覆没,此计因杀孽太重,太过阴损毒辣,遂使诸葛亮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此乃民间传说,吹得神乎其神,当不得真,只能当故事看或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5

千古之谜:1:棺材向南抬,绳断便葬,诸葛先生此计胜过多少墓室机关,又算尽了多少人心。

2:纵观我过历史上这些一生充满传奇的牛人,他们的离去都伴随着诸多的疑点或者千古不能解开谜题。有些人留下难解的遗言、有些人留下了神秘的墓葬方式、有些人因为蹊跷的死亡方式就像赵匡胤斧声浊影,还有让人不能接受的奇葩的陪葬品(商人用人陪葬)等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神秘感和猜测!诸葛亮先生一生与天地斗与人斗算尽天地人心,算死了不少对手,多智近妖的他去世前还算计了一把自己!给后人留下了千年未解得谜团! 今天老龙和大家掰扯掰扯诸葛亮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一计!也留下来这千年未知的神秘!

背景:在这个时期战争消耗了无尽的财富,逼于无奈的许多人打起了盗墓的注意,最开始大家还只是盗古墓,西汉的有名的贵族基本都被打搅过,可是古墓数量有限,这些人来说着眼于一些东汉末年贵族的死后安身之处,甚至曹操、袁绍这些枭雄都为了军费干过盗墓的勾当,甚至曹操还设立了摸金校尉这一官方机构来盗墓,诸葛亮一生跟随刘备得罪了不少人,后期更是把握着蜀汉政权,他必然担心自己死后有人打搅自己安身之处!

神算诸葛:算尽人心

《1》天下有卧龙有凤雏,谋士如云,在三国这个纷乱的大时代出了数不尽的人才,无论是温酒斩华雄的关羽还是,一声呵退曹军的张飞,都不及诸葛亮这位谋神名气大,历史的尘埃落地千百年,而我们这些人对诸葛亮先生谈笑间算得天下事风姿的敬仰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分豪

诸葛亮算尽人心生命的最后再留一计算尽人心,简单一计为什么这么高明?

《2》公元234年10月8日,为了蜀汉呕心沥血的丞相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3岁,诸葛先生生前得罪了不少人,在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他先是给刘禅的写了一封奏折,“老臣最开始蒙先帝大恩,走上了匡扶汉室的道路,未曾给自己得人生谋划过,如今老臣在成都有桑??八百棵,薄田十五亩,足以养育我的后代,臣的一生大多在外,生活所需都有朝廷安排,如今假如老臣死后,在外没有置办财产,在内没有多余财富,也算没有辜负先帝和陛下,但使臣死后陛下万不可给老臣多余的恩赐” 。

诸葛亮一生清苦,为了蜀汉呕心沥血,为什么不求风光厚葬?说到底还是太知人心太理性!

《3》诸葛亮死前给刘婵写了一封信,让他把自己埋在定军山中,可是这都是障眼法,诸葛亮还给刘婵写了一封密信,说让他在定军山中的墓地里面不要放自己得尸身,而是放一些衣服,做一个衣冠冢,以防后人盗墓,这才是狠人,不仅算计了别人一辈子,死后还要谋划自己得安身地,诸葛亮让刘婵安排四个大汉抬着自己得棺木从成都出发,什么时候绳子断了,棺木落地哪里就是自己得落棺之处,四个大汉走了三天,绳子还是没有断,于是几个人一合计就随便找了个地方草草的埋了棺木,四人回到成都后,和朋友吹牛时说了出来,被刘婵得知,一怒之下处死了这四个大汉,也不知是巧合还是诸葛亮的安排,刘婵没有询问诸葛亮的埋身之处,四个人就被杀死了,于是诸葛亮的墓地在哪里成了千古之谜!

千年的历史尘埃落地,后人们翻开历史的书籍,了解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看似简单的后事安排,确是算尽人心的神计!

结语:1:老龙认为,诸葛亮算无遗策,很有可能早就预料到了,用这么粗的绳子抬棺木,绳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断,毕竟诸葛亮用得不是奢华得厚葬棺木,而且薄棺木,诸葛亮久病身体也不重,几个大汉没有人监督,抬个几天不耐烦了很有可能随地埋棺木,而四个人总有一个两个口风不紧的人会说出去,以诸葛亮对刘婵的了解必然气急败坏的杀死他们,那么自己当真就无后顾之忧了,老龙甚至可以再恶意点猜测,诸葛亮必然安排了人,就算刘婵不杀这四个人,也可能会有人灭口,有空老龙也可以去成都附近走走,很有可能我们随处可见风景秀美的地方就埋着这位算无遗策的诸葛先生!

2:当然后面这些意见都只是老龙自己得推测,因为这么想非常合情合理。不过也不均诸葛亮如何算尽人心,有没有算尽人心,在过去的近2千年的历史中里,他的墓地到底在哪里依然没人知道还是和千古迷题,也不知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农夫挖开土地就翻出来这迷题,不过老龙还是不想不愿有人再去打扰这位逝者千百年的安静!

6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建安十六年(211),他又指挥蜀军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一生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一代名臣的一生是在北伐过程中陨落的,诸葛亮一生可以说是智计频出,他已经是中华文化中智者的代表。可是这样的智者临死的最后一计,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是怎么回事?

在最后一次出祁山北伐的时候,魏蜀两军相峙,司马懿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诸葛亮无可奈何,只得在屯田驻扎下来,本想与魏军长期对峙。无奈的是,身体经过长时间的操持,已吃不消了。最后他积劳成疾,于军中逝去。

在临死时,他叫来杨仪、魏延、姜维等人分别托以后事,他将自己的兵法、弩法一一传给了姜维,让他代自己行使北伐之事;他嘱托马岱一切按计划行事;托付杨仪与魏延对阵时打开他给的锦囊。此外他还写了一份遗表给刘禅,将家里的情况告诉刘禅,同时也暗示刘禅善待自己的家人。

当然,古人都对自己后事看的格外地重要。例如秦始皇为了自己的陵寝,可以说耗费巨大,同时让十万工匠为之陪葬。诸葛亮也对自己死后的丧礼和墓地也安排得妥妥的了。一身清贫的诸葛孔明,没有太多的财产,家里只有桑树数百株,薄田十多顷,也让皇帝刘禅不要厚葬,墓里面不能有太多的金银珠宝,这是为了怕他身后被盗墓,而不得安息。

为了防止自己死后自己的陵墓被人盗掘,诸葛亮在生前就给后主刘禅写下一封信。诸葛亮信中写到,待自己死后,把尸体入棺,用绳索绑住,有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直到走到绳索断掉的位置,就把自己葬在此地。抬着他棺材的四个士兵,走了两天已经体力不支了,但是绳子却没有断掉。后来这些个士兵为了早点完成任务,故意将绳子弄断了,就随地把诸葛亮给掩埋了,接着就回去复命。但刘禅觉得绳索不可能那么快就断掉,就对这四人严加审问,他们哪里扛得住严酷的刑罚,很快四人便招供了。后来刘禅以欺君之罪将这四人处死了。

就这样孔明所葬之地就成了一个谜,一个困扰中国人两千年的谜团,没有后人去祭拜,没有纸钱,没有宗祠。因此说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7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一下,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用得最后一计是什么。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军再出岐山,约同吴国一起伐魏。司马懿带兵防守,紧闭城门、高挂免战牌,两军相持百余日。

为了让司马懿出战,诸葛亮就使用了一计。他让人把一套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送过去,想使用激将法逼司马懿出战。

没想到此计被司马懿识破,他当着使者的面,把女人的衣服穿上,照了照镜子说还挺合身。并问使者打听诸葛亮的情况,使者就情绪高昂的,把诸葛丞相夸赞了一番。

使者走后,将士们群情激奋。说诸葛亮欺人太甚,竟然如此羞辱大都督,是可忍孰不可忍,纷纷要求出战。为稳定军心,司马懿在将士们面前,也假装愤怒,并上表向曹丕请战。

曹丕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要想出战,根本不用请示。他明白司马懿的意思后,就让辛毗(pi)拿着旄节来给司马懿做军师。

蜀军再来挑战,司马懿就假装要出战。辛毗就杖节阻拦,两个人一唱一和,配合得很是默契。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做长期作战的准备。

其实,司马懿从使者的口中,以断定诸葛亮命不长久。使者是这样说的:丞相晚睡早起,凡20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批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听完使者的话,司马懿就对他的部下说:诸葛亮进食少而事务烦,去死不远也。司马懿乌鸦嘴说的果然很准。诸葛亮积劳成疾,还真就病倒了。

可是他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他决定用他师傅教的,七星续命法。想向天再借一纪的寿命,一纪指的是12年。

七星续命法,是上古的续命秘书,此法只能使用一次。成功则延寿一纪,失败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在佛教中,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一劫。万劫就是万世,万劫不复的意思,就是经过万世也无法恢复人形。佛教讲究的是六道轮回,六道指的是天神道,天神道、人道、阿修罗道(又称魔鬼道)、畜牲道、 恶鬼道和地狱道。这是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轮回至某一道为生,离开某一道为死。

其中天神道和人道为善道,下辈子你能进入什么道。全看你这辈子的修行,进入善道的条件是行为语言思想皆为业,善业必须大于恶业。

如果死的时候,你的恶业大于善业,你还不想进入畜牲道,变牛变马怎么办。这时候你就需要超生,超生的意思就是通过作弊器。进入比较高级的道,比如请和尚做法事超度等。

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意思就是,永远无法转入人道轮回了。这个后果很严重,但为了蜀国大业,诸葛亮决定豁出去,也要冒险一试。

在作法之前,他把姜维叫了过来,向姜维叮嘱道:“吾自知命不久矣,现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便可增寿一纪。汝在帐外护法,不得使外人入内。”

一切布置就绪,诸葛亮在他的丞相大帐内,点燃了七盏油灯,披头散发,仗剑其中。念念有词,压镇将星,如此进行了六日,眼看大功告成。到了第七日,没想到魏延闯了进来。因为走得太急,衣下生风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将剑掷于地上。叹息道:生死由命,天意难违也。遂开始安排后事,让姜维依计而行,带蜀军从容撤退。

上述故事来源于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里,并没有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之说,题主这个问题,不知来源于何处。

他人的回答我也看了,有人说诸葛亮的最后一计,是用来对付他儿子。人死以后,在尸体头下,放一个木头或草做得枕头。

等枕头烂了变可进入轮回,因为他儿子总和他对着干。所以,诸葛亮叮嘱他儿子,等他死后,一定要给他做个石头枕头。

他的用意本来是,他儿子肯定不会听他的。可没想到,他儿子忽然良心发现,遂了他的心愿,真给他做了一个石头的。

因为石头枕头不会腐烂,所以他让这最后一计害得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这是在瞎说一气。因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7年,诸葛亮死的时候,他才只有7岁,哪来的和他爸对着干。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的最后一计,是为了对付刘禅。因为刘禅总和他对着干,他的本意死后想埋在成都。却故意告诉刘禅,等他死了以后,让人抬着他的棺椁。

从成都一直往西走,在什么地方磨断绳子,就在什么地方安葬。抬棺椁的人走了数日,见绳子很难磨断,就偷偷割断绳子把棺椁埋了。

刘禅发现后,把他们都杀了,却忘了问埋葬之处,因享受不到人间烟火,所以诸葛亮就万劫不复了,这种说法更是扯淡。

题主整出这样的题目,多半是为了吸引眼球。笔者认为,像诸葛亮这样一心为国之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其实,什么轮回了、超生呀,只不过是一些迷信的说法,我们不要去信这些东西。

8

公元234年10月8日,将星陨落,一代名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的秋风中溘然长逝。

诸葛亮死前曾以七星续命法延寿,但在关键时刻,魏延突然闯入踩灭了七星灯阵法中的主灯,导致诸葛亮延寿法术失败,要让诸葛亮明白自己终于无法摆脱命运的定数。

尽管放不下蜀后主刘禅,但该来的还要来,诸葛亮带着不舍和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诸葛亮的最后一计

当然,即便在死前的最后一刻,诸葛亮想的依然是国家安危,他叮嘱杨仪和姜维自己死后要秘不发丧,然后有计划地组织撤退,如果魏军追赶而来,就把他的木制傀儡推出来,必定能吓回司马懿的数十万大军。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姜维依计行事,果然吓退司马懿,顺利撤军。

除了国家命运,诸葛亮死前还留下一个小小遗嘱,关于自己的安葬之地。

诸葛亮被蜀后主刘禅尊称为“亚父”,自然十分关心他的墓葬事宜,但诸葛亮已经留下遗书,请求刘禅派四个强壮的军士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走,一直走,走到“绳烂杠断”为止,然后就地把自己的棺材掩埋,不要什么陪葬品,也不要树碑。

刘禅有些不明就里,但他还是尊重了的诸葛亮意见,派出四个军士依遗嘱行事。

四个将士扛着诸葛亮的棺材向南走,一直走,可走了几天几夜,不知走到哪里,他们一看抬棺的绳子和木杠还是好好的,四个人却已经累趴下了,便商量着就在此地挖坑把棺材埋了,省得吃苦受累,反正这里地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四人提前收工后,回去向刘禅进行汇报。刘禅觉得有问题,便对四人进行严厉盘问。

四人经受不住盘问,老实交代了自己随处掩埋诸葛亮棺材的事实。

刘禅听后大怒,立刻下令斩了四人,可四人脑袋刚刚落地,刘禅便后悔不迭,因为知道诸葛亮葬身之处的只有这四名军士,现在他们已经死了,谁也找不到诸葛亮葬身之处了。

诸葛亮之墓的谜团

实际上,“绳烂杠断”的这个遗嘱就是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策。

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早就料到抬棺材的人不可能坚持到“绳烂杠断”才把自己安葬,也计算到刘禅一怒之下会把所有知情人斩首。这样一来,世上就再也没人知道诸葛亮的葬身之处,无论是敌是友,诸葛亮都可以在九泉之下安安静静享受生活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绳烂杠断”的段子并非正史记载,而是网络虚构。

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的遗嘱是自己死后把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和几件衣服,且不起坟茔,不树碑石。

诸葛亮如此神秘的操作,使得后世始终无法确定其墓地所在,诸如武侯祠等都是后世为纪念诸葛亮修建的衣冠冢或纪念场所,并非真正的殡葬之处。相信一旦这个2000多年历史的诸葛亮墓葬之谜揭晓,必定震惊国内考古学界。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9

诸葛亮临死前可不止一计,至少有五计,且听我慢慢道来。

自从刘备临死前托孤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便成为蜀汉唯一的顶梁柱,在为刘备守丧二年期间结束后,诸葛亮开始了操劳,先是派使者与东吴议和,然后率领大军开始南征南中,火烧藤甲兵、大破蛮夷军,七擒七获孟获,彻底征服南中地区,平定了益州后方。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北伐,临行前诸葛亮给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又向刘禅要完成先帝的遗愿,同时这也是北伐的目的,安排好一切后,诸葛亮开始北伐。

诸葛亮是蜀汉乃至整个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之一,在北伐战争中,以弱克强,以益州一州之力对抗曹魏九州之力,反而完全不落下风,创造了很多经典战役,如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木门道上斩张郃,火烧上方谷,把不可一世的司马懿打成了缩头乌龟,导致司马懿畏蜀如畏虎,就连诸葛亮去世后,也有“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妙计,将司马懿吓退。



由于长期的操劳,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的军中病倒了,本来诸葛亮只差一点就能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除去这个北伐的大问题,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上方谷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诸葛亮经此打击,一病不起。

诸葛亮当然不想死,于是就想到第一计:

第一计:七星灯续命

当天晚上诸葛亮夜观天象,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其光昏暗,诸葛亮便算到自已的命不长久,于是便设七星坛作法,对姜维说:如果七天内灯不灭,我便可增加12年寿命,如果灯灭,我必死无疑。



没想的是当天晚上魏延因为紧急军情,闯进了诸葛亮的法坛,并全还不小心踢灭了诸葛亮的七星灯,诸葛亮长叹一声说:我的命如此,怨不得别人啊!当时就口吐鲜血,卧倒在床上。

由于魏延无意中破了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因此诸葛亮的死便成为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诸葛亮在临死前,又安排几个计谋,安排好这一切后,诸葛亮不久便去世了。



第二计:锦囊妙计斩魏延

诸葛亮在前线病倒去世后,远在成都的刘禅却做了恶梦,梦见成都地动山摇,经大臣解梦后,是说远在前线的丞相会有凶兆,不久前线就传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 随之而来的是魏延与杨仪的谋反消息。

当时在军中,诸葛亮临死前曾交给姜维一个锦囊,姜维将锦囊交给杨仪,便与杨仪一起找魏延,当时魏延仗着自已功劳大,官职大,想统领全军,不听杨仪的,杨仪拿着诸葛亮的锦囊对魏延说:丞相在世时,已猜到你要谋反,你敢大叫三声谁敢杀吾吗?魏延是什么人,从来就没有怕过杨仪,因此大叫:谁敢杀吾?



话音未落,身后的马岱拔出刀将魏延脑袋斩下来了,就这样,诸葛亮用锦囊妙计斩杀了不听从命令的魏延,平定了一起兵变。

第三计:智选接班人

诸葛亮知道在自已死后,刘禅是不能独挑大梁的,因此早就安排好了接班人,诸葛亮选的第一接班人是蒋琬,第二接班人是费祎,第三接班人是姜维。当时的皇帝刘禅正不知道如何处理时,诸葛亮推荐接班人的锦囊便送到了刘禅的手上。



刘禅打开一看,就明白了,原来诸葛亮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终于不用自已操心了。

第三计:官员财产申报

诸葛亮在临死前,就向刘禅说明了自已的财产情况,说自已家中有桑权八百棵,薄田十五倾,诸葛亮此举无非就是向刘禅表明自已是清白的,并没有以权谋私,为了消除了刘禅的猜忌之心,以防秋后算帐。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立即下令,不准给诸葛亮奔丧,并且还废除了丞相之职,表面上看刘禅好像对诸葛亮有所怨恨,实际上刘禅并不是怨恨诸葛亮,而是出于实际情况,如果不禁止,那么蜀汉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给诸葛亮奔丧,那么蜀汉政府就无法运作了。



诸葛亮去世,有很多提议在成都给诸葛亮立庙,刘禅也没有同意,从这个方面说,刘禅是对的,因为成都有刘备的庙和两汉烈祖烈宗的牌位,这些是一国之君的宗庙,是不能将臣子的庙设在成都的,这样的话,传统全乱了,因为诸葛亮的名气太大,人人都去祭拜诸葛亮了,谁还去太庙祭拜刘备啊。

诸葛亮的这一计为自已保全了身后事,后来刘禅在汉中给诸葛亮立庙,这也符合传统。

诸葛亮在申报财产时,曾经专门提到过,说是自已的家里衣食还是能够保证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刘禅不要再给诸葛亮的家里增加财产,不要重用他的家里人,否则会有不良后果。诸葛亮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只有8岁。



可惜刘禅没有听懂诸葛亮的意思,在诸葛亮的儿子长大后,就开始重用,希望能重续诸葛亮的辉煌,可惜了,诸葛瞻不是诸葛亮,也没有诸葛亮的能力,由于刘禅的提拔重用,诸葛亮不仅17岁就娶了公主为妻,而且在蜀汉官职步步高升,成为蜀汉的掌权者,可惜了诸葛瞻,在绵竹一战中,导致蜀军全军覆没,最终结局就是蜀汉的灭亡,这也是诸葛亮早就预料到的结果。

第四计:抬棺断绳安葬

诸葛亮的最后一计是关于自已的安葬之处。三国时期盗墓成风,董卓曾经盗过汉武帝和汉朝皇帝的墓,曹操还专门设置了摸金校尉一职,为来盗墓以换取军资,可见盗墓之多。诸葛亮为了保全或隐藏自已墓地的消息,临死前向刘禅请求了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就是自已的安葬之地,只希望刘禅能帮忙找四个人,不能有太多的人,抬着自已的棺材一直向南边走,直到绑棺材的绳子断了,在哪里断了,就安葬在哪里,这个要求很简单,刘禅就答应了,于是四个人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向南走。

一直走,四个人就抬累了,就休息,四人就商量着干脆将棺材就地埋了算了,这样一直抬要抬到什么时候,太累了,反正没有人看到,于是四个人都同意了,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埋了,然后回去交差。



刘禅一听,这么快绳子就断了,于是就问四个人怎么回事,四人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刘禅 一生气,就将这四个人接出去直接砍了头,后来有人提醒刘禅说,先别急着杀,先问问诸葛亮的陵墓在哪里再杀,可是晚了,四个人人 头落地,于是就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的陵墓在哪里?这成了一个谜,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诸葛亮临死前的几个计谋,并不是让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恰恰相反,诸葛亮是为了保全自已的家族和陵墓才这么谋划的,同时也为了蜀汉政权的正常运作,当然了,人算不如天算,41年后,蜀汉还是灭亡了,如果诸葛亮有天之灵,会不会因此而感动叹息呢?

10

诸葛亮最后一计:为防司马氏掘墓 遗言秘葬自己

揭秘诸葛亮墓葬真实位置之谜

  关于秘葬,最神秘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诸葛孔明了。

  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延寿之法被破坏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对于这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刘禅岂能不遵?于是他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一直往南走。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体力不支,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个人商议后,将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后,他们报告刘禅,说将丞相棺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听了报告后觉得不对劲,怎么这么快就会杠断绳烂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但是,四壮汉被杀后,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诸葛亮的葬地了。

  这个故事至此就该结束了。但是后人为了渲染诸葛亮之机智,认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因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后蜀国必为司马氏所灭,而蜀国灭亡后司马氏必来挖他的坟墓,所以他在死后“导演”了这出戏剧,以保自己死后的安宁。

 曹操与孔明,都采取了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但前者被认为是一种“奸诈”,后者则被理解为“机智”,其中的微妙之处,颇值得后人细细玩味。

  诸葛亮一生凭靠汉中重振汉业,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名,但他真正的墓葬在何处,后人至今没有找到,徒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陕西南部有个武侯墓,据传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他在第五次伐魏失败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将他葬于定军山(现勉县定军山)下。但这并非真正的墓葬之所。

  武侯墓中最奇的是武侯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是三国时代所植。

  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千百年来人们称这个墓地为武侯祠.,最早的武侯祠修建在武侯墓附近、定军山下,明朝时才将庙址改建在现在的位置。据说,陕南武侯祠是唯一由皇帝(蜀汉后主刘禅)下诏而修建的诸葛亮祀庙,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五十年。

  从墓的秘葬和保密的程度看,不得不说三国时期的曹操与诸葛亮这对冤家对头,实乃世间少有的高人也。

  定军山下武侯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又称“双桂流芬”,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据传是诸葛武侯去世之时栽植,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墓的周围还有柏树,本来有五十四棵,历经岁月磨砺,只剩下二十几棵了。

  曹操与孔明,都采取了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但前者被认为是一种“奸诈”,后者则被理解为“机智”,其中的微妙之处,颇值得后人细细玩味。

  诸葛亮一生凭靠汉中重振汉业,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名,但他真正的墓葬在何处,后人至今没有找到,徒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陕西南部有个武侯墓,据传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他在第五次伐魏失败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将他葬于定军山(现勉县定军山)下。但这并非真正的墓葬之所。

  武侯墓中最奇的是武侯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是三国时代所植。

  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千百年来人们称这个墓地为武侯祠.,最早的武侯祠修建在武侯墓附近、定军山下,明朝时才将庙址改建在现在的位置。据说,陕南武侯祠是唯一由皇帝(蜀汉后主刘禅)下诏而修建的诸葛亮祀庙,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五十年。

  从墓的秘葬和保密的程度看,不得不说三国时期的曹操与诸葛亮这对冤家对头,实乃世间少有的高人也。

  定军山下武侯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又称“双桂流芬”,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据传是诸葛武侯去世之时栽植,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墓的周围还有柏树,本来有五十四棵,历经岁月磨砺,只剩下二十几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