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仁者厚德载物,我来回答为什么袁崇焕死的时候那么多人食其肉,现在却流传他的故事?

袁崇焕是明朝头号抗金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南明满清民国新中国都为袁崇焕平反,当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更称赞袁崇焕为“明朝末年爱国领袖”。

民族英雄袁崇焕被崇祯帝冤杀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后果也最为严重,崇祯帝自毁长城把袁崇焕千刀万剐使明朝将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

至于袁崇焕被冤杀的时候那么多人食其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后金皇太极一伙精心设计的反间计。

袁崇焕是明朝唯一对努尔哈赤皇太极等统帅的后金军主力保持全胜的抗金名将。宁远大战袁崇焕指挥一万多明军重创努尔哈赤统帅的十三万后金军主力(号称三十万),击毙一万七千多后金军,炮火打伤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遭遇44年战争生涯唯一一次惨败。努尔哈赤七个月以后郁郁而终。

宁锦大战袁崇焕又指挥明军重创皇太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四大贝勒统帅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击毙几千后金军。 可以说袁崇焕是后金军主力的克星,皇太极一伙对袁崇焕恨之入骨。

因此皇太极与汉奸范文程、鲍承先、高鸿中等用反间计陷害袁崇焕,故意让被俘的两个明朝太监偷听然后放回向崇祯帝告密,说袁崇焕为了与皇太极议和故意勾引后金军围攻北京。

而且后金军队在围攻北京的时候,到处散布袁崇焕勾引后金军进攻北京的假消息,很多不明真相的北京民众信以为真,甚至后金军在北京一带烧杀抢掠迁怒于袁崇焕。

其次,崇祯帝性格多疑急躁、刚愎自用。

崇祯帝继位以后,铲除了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提拔重用民族英雄袁崇焕,使明朝朝廷拨乱反正,显示了英主气象。 但崇祯帝性格上有严重的弱点,多疑急躁刻薄寡恩,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但崇祯帝只给袁崇焕一年五个月时间就把他逮捕下狱。 事实上,皇太极统帅十万后金军主力绕道蒙古围攻北京完全是崇祯帝的责任,而不是袁崇焕的责任。因为袁崇焕多次提醒崇祯帝“皇太极西向窥视中原”,但崇祯帝不但不听,反而逮捕袁崇焕派去协防蓟州的关宁军将领,崇祯帝还拒绝袁崇焕改革蓟州明军的建议,导致明军纷纷投降一溃千里,皇太极统帅后金军长驱直入围攻北京。但崇祯帝却把皇太极围攻北京的责任迁怒于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后金军主力的袁崇焕。

既然明朝最高领袖崇祯帝最终定了袁崇焕的罪,当然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北京愚民对袁崇焕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

第三,满桂对袁崇焕的诬告。

北京保卫战,在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连续取得广渠门大捷左安门大捷的同时,满桂等带领的明军却在顺义之战德胜门之战连续被后金军打得惨败 。满桂也被北京城上明军的大炮误伤。 崇祯帝却不让连续大胜后金的袁崇焕军进京休整,却让连续惨败后金的满桂军进城休整。

不久,崇祯帝召见满桂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善于表功讨好的满桂解开衣服让崇祯帝看自己身上的伤,崇祯帝对连续打了败仗的满桂表示深深地赞叹,却对连续大胜后金的袁崇焕祖大寿冷若冰霜。 满桂趁机诬陷是袁崇焕军的箭炮打伤了自己。

让中了皇太极一伙反间计的崇祯帝火上浇油,决定逮捕袁崇焕。 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帝又一次召见满桂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崇祯帝用好酒好肉招待败军之将满桂,却把大胜后金的袁崇焕逮捕下狱。 主帅袁崇焕立下北京保卫战胜利的大功却被崇祯帝逮捕下狱,让关宁军悲愤不已。 而北京城的明军继续用炮石攻击与后金军浴血奋战的关宁军,祖大寿何可纲等关宁军将领只好带领悲愤的关宁军士兵离开北京返回辽东。

而满桂军的士兵却在北京城中骚扰老百姓,满桂却听之任之,副将申甫的部下有很多北京市民,满桂军欺负甚至杀害他们。御史弹劾满桂军的胡作非为,崇祯帝也不追究。

崇祯帝不但不追究满桂,反而给满桂加官进爵,赐满桂尚方宝剑,加封满桂为武经略,统领所有明朝勤王部队。

但满桂最终也是自食其果,崇祯帝与他手下的太监们拼命催满桂出城与后金军决战,导致满桂战死全军覆没。

一些不明真相的北京愚民同情英勇战死的满桂,误以为是袁崇焕害了满桂。

第四,奸臣温体仁、梁廷栋等人对袁崇焕的陷害。

负责主审袁崇焕的内阁大臣温体仁和右佥都御史梁廷栋都与袁崇焕有旧仇,两人都想将他置于死地,诬陷袁崇焕三条大罪: 一、擅自诛杀大将毛文龙。 二、擅自与后金议和。 三、私卖粮食给敌军,通敌卖国。

此时,袁崇焕的好友兵部职司郎中余大成首先找到了梁廷栋,极力为袁崇焕辩白,他认为毛文龙死有余辜,国家这几年幸亏有袁督师镇守辽东,否则早就鸡飞蛋打了。 但是梁廷栋根本听不下去,余大成突然语气一变说:“如果袁崇焕这样的忠臣都被抓,那么不出三日,他手下副将祖大寿肯定要带兵谋反。”

梁廷栋不信,结果不出三天,祖大寿果然带着手下的士卒离开京城直奔辽东。 梁廷栋大惊,立刻请来余大成,请教应对方法,余大成说,现在只能放出袁崇焕,只有他才能将祖大寿和他的人马劝回。放人这事梁廷栋没法做主,无奈之下,余大成只好来到狱中,请袁崇焕写信劝阻祖大寿投敌。

袁崇焕写好信,余大成马上派人去追祖大寿。祖大寿接到信件之后,果然回心转意,立刻回军攻打后金,一举收复了永平、遵化等地。 但是袁崇焕并没有因此得以出狱。

梁廷栋与温体仁商议以后,仍然决定要杀害袁崇焕,不仅如此,还要将他夷灭三族,要将他全家老小一起满门抄斩。 崇祯帝开始非常怀疑袁崇焕,及听说所收复地方都是袁崇焕部下之力,于是崇祯帝打算用袁崇焕继续镇守辽东。

温体仁与梁廷栋非常害怕,于是借杀毛文龙、市米二事诬陷袁崇焕谋反。他们又以高官厚禄收买袁崇焕的部下谢尚政证明袁崇焕谋反。梁廷栋于是向崇祯帝诬陷袁崇焕,温体仁前后五次向崇祯帝上疏,力请杀害袁崇焕。

周延儒、成基命、王永光等大臣各自上疏为袁崇焕求情,但崇祯帝拒绝接受。总兵祖大寿以官阶、赠荫请赎,崇祯帝也不允许。 会审之日,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白日无光。可见老天爷也为袁崇焕的千古奇冤不平。听说的臣民没有不感到悲伤的。

温体仁、梁廷栋等又伪造袁崇焕谋反的流言蜚语,流布内外,传入皇宫,让崇祯帝得知,以加重袁崇焕的罪名。朝野都知道袁崇焕冤枉,但看到温体仁等奸臣迫害钱龙锡等与袁崇焕关系好的大臣,大家都不敢为袁崇焕求情。

自袁崇焕浴血奋战打退围攻北京的皇太极却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关外的将吏士民,都求见袁崇焕的恩师督辅孙承宗痛哭失声,请求孙承宗为袁崇焕向皇帝说明冤屈。但孙承宗知道崇祯帝已经下定决心杀害袁崇焕,不敢向崇祯帝求情。

因为温体仁、梁廷栋一伙大肆陷害袁崇焕,当然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北京愚民被蒙蔽,做出了对民族英雄袁崇焕“食其肉”的令人发指行为。

公元1630年9月22日,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在面对3543刀千刀万剐的凌迟酷刑之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对冤杀他的崇祯帝与吃他肉喝他血的北京老百姓没有一点抱怨,仍然关心他抗击后金守卫辽东的一生事业,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最佳贡献者
2

袁崇焕——明代名将,功勋卓著。他因其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受到小人攻讦、庸人嫉妒、敌人仇恨、贪人不容,终遭冤杀枉死。

◎明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率军进逼明朝京城(今北京)。戍守边关的袁崇焕得到军报,奋不顾身,星夜驰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解了京城之危。

在进犯京城之战中,皇太极利用明军俘虏,巧施反间之计,陷袁崇焕“欺君通敌”之罪。

昏聩的崇祯帝受朝廷阉党之惑,听信谤言蜚语,又误中后金反间计,竟诱捕袁崇焕入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惨遭磔刑(也叫凌迟刑、剐刑),含冤而死,年仅46岁。正值年富力强、为国效力的大好年华,一颗耀眼的将星就这样倏然陨落!

更为痛心的是,袁崇焕忠于朝廷,为保卫京城而死,但京城百姓却不明真相,真以为他“通敌卖国”,竟然围观刑场,抢食其肉,唾骂不已。

◎袁崇焕蒙冤枉死152年后,竟由清乾隆皇帝为其平反昭雪。

根据《清高宗实录》,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记载:“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乾隆帝是在看阅了《明史-袁崇焕传》和《清太宗(即皇太极)实录》后,知道袁崇焕是忠于明朝的,却因当时“主昏政暗”被冤杀。他即令广东巡抚尚安“详悉查明”袁崇焕后代的情况。后尚安复奏:袁崇焕身后无子,只好从他本家后裔中找一个孩子接续他的香火。

从此,袁崇焕的身世、事迹和冤情终于大白于天下,并为后世敬仰和纪念。他忠心报国,英名千秋!

3

袁崇焕之死又是明朝党争的牺牲品,袁崇焕之死是以“谋叛欺君罪”处以磔刑的,即以通敌叛国罪凌迟处死,而在当时不明真相又受朝廷蛊惑的百姓就争相抢食他的肉以泄愤。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在当时的党争漩涡中争议较大,死后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这也跟他肩负的历史重任有关。

袁崇焕进士出身,受御史侯恂推荐,得到孙承宗的器重,出任兵部主事,镇守山海关,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取得宁远大捷,炮轰努尔哈赤使其受伤坠马,血流不止不治身亡。

宁远之战后,皇太极率清军围攻锦州、宁远城,袁崇焕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清军久攻不下,损伤惨重无功而归,袁崇焕又取得宁锦大捷。但是功高遭嫉,在明廷论功行赏时,权阉魏忠贤却贪他人之功据为己有,对袁崇焕不仅无封赏,反而进行诬陷,袁崇焕一怒之下,上疏乞休辞官回乡。

崇祯登基后,惩处了“客魏集团”,并重新启用袁崇焕防务辽东。袁崇焕刚到御辽前线,就遇上了士兵因长期缺饷而哗变,袁崇焕为了稳定军心,连连上奏要求朝廷发饷济边,可在朝堂讨论时,有人趁机挑拔,说袁崇焕恃边逼饷以充私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崇祯帝受人蛊惑对袁崇焕起了疑心。不久,又传来了袁崇焕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的消息,崇祯帝接到奏疏,心中十分恼怒的是袁崇焕竟敢不经圣裁而擅杀边将,对他渐渐失去信任。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清军避开袁崇焕防地,从蒙古绕道入关围攻北京,袁崇焕得知消息,心急如焚立即率精锐部队急赴京师救援,经过恶战击退清军,解了京都之围。

在此紧要关头,皇太极利用崇祯多疑猜忌的性格,使用反间计,假拟袁崇焕与清军议和,崇祯竟然对此深信不疑,趁袁崇焕不备将他逮捕下狱,魏忠贤余党趁机借题发挥,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就这样袁崇焕以通敌叛罪被凌迟处死。

可怜支撑大明危厦的最后一根擎天柱,为保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却被自私狭隘的党争所害和被轻率多疑的崇祯所杀,明廷自毁长城,致使袁崇焕忠心报国却含恨九泉,令人深思,令人悲叹。

4

感谢邀请!

以民族英雄来称呼袁崇焕是满清的意识形态宣传伎俩。是为了证明取代明朝的正当性,有意营造的悲剧人物!更深层内涵的是掩饰满清外来殖民政权的性质,更利于欺骗、奴役人民!

要知道《明史》是满清官方组织人员历时百年编撰而成,而满清是历史上文字狱最疯狂的一个朝代!这种情况下官修的《明史》会采用任何不利于满清的材料吗?为了证明取代明朝的正当性,会不大肆抹黑明朝?

就连满族学者徐建顺教授也说:“清朝销毁了中国古代的大批书籍,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美化本朝,丑化前朝,为此不惜大改史实,以至于明清是离我们最近的这两个朝代,其历史却是最迷糊的状态 ”。

乾隆焚毁《明实录》。结果今人无法得知大明信史。修《四库全书》,搜索天下藏书,毁灭一多半满清不满意的中华传世文献,《四库全书》成,汉文化亡一半。致使今天研究中华史难上加难。

而《清史》是清亡后由一批下野的遗老遗少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草草编成出版,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群遗老遗少会不为前主子涂脂抹粉?做为事件亲历者,这群遗老遗少连光绪被害都不敢直书,《清史》就是一部秽史!

清灭亡前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更是将明清两朝的大内秘档付之一炬。

更奇怪的是《清史稿》有记载:“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五传至富明阿。”此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在江南屠城累累,杀戮太重。

这段历史是一个迷团了,但不该忘记的是那声导致汉族减少了七成人口的惨剧----己巳之变!!!!

5

因为目前袁崇焕过度的伟光正形象都是满清刻意打造出来的,目的就是把崇祯和冤杀岳飞自毁长城的赵构之流归为一类,显示满清取代明朝的“正义性”,实际上他的死也谈不上多冤,三法司会审大半年定的罪,压根儿不是崇祯一时冲动的结果。

真正中离间计的是努尔哈赤,被明登莱巡抚袁可立策反了刘爱塔。刘本是明朝辽东开原人,被后金掳掠后一直是奴儿哈赤的爱将兼女婿。然而后金暴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奴役深深震动了他并未泯灭的良知,激起了强烈的民族大义,于是选择投靠登莱巡抚袁可立。奴儿哈赤知道后即派兵杀害了刘爱塔,后来满清得了天下,就把老奴中离间计的桥段强加给了崇祯,还在史书中禁了袁可立及其著作。

6

忠烈千古,当比岳杨,

7

袁崇焕,受凌迟处死。名将惨死,后来几朝几代人为他平反,历史自有定论。

袁崇焕的死与两大方面有关:后金军皇太极精心设反间计使明军误认袁私卖军粮给敌军、通敌卖国;崇祯帝性格多疑,把诛杀大将、把后金军长驱直入围攻北京之责迁怒于袁,终将逮捕,定罪受刑。死的时候,那么多人食其肉,也主要误认他一一通敌卖国,那么多人不明其由,自然对″通敌卖国的人″痛恨之极。由于袁崇焕是保持全胜的抗金名将,袁崇焕之死,是后金之军军事战略上的完胜。

多年以后,乾隆皇帝竞为袁崇焕平反昭雪,认为他"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此时,满清政局已稳定,国民已安居,满汉已融入,多民族一家亲,乾隆此时需要的是"忠君"和"爱国",更需要的国民稳定的"大团结",布施仁政,还袁崇焕一个″忠君"清白,平反昭雪也在情理之中。

″忠君"是旧制爱朝廷、爱国的一种情怀表现,历史长河一路走来,逐渐演变成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我们深刻同情历史长河里的英雄们,英雄流血,后人流泪!

8

袁崇焕的悲剧是因为当局者造成的统治者利用利用了老百姓的善心,说袁崇焕投敌卖国,只不过后来清朝又为袁崇焕翻案,袁崇焕的故事一波三折,为后人津津乐道。

9

都是宣传的效果。

当时对外公开的罪名是卖国通敌,老百姓当然恨之入骨。

后来清朝处于政治目的,不断为他平反,自然就被歌功颂德了。

总的来说,袁崇焕确实是冤死的,还他清白是应该的。不过后来又被拔的虚高了,民族英雄他当不起。

10

袁崇焕死时被人食其肉和袁崇焕的故事流传并不矛盾,矛盾的是作为卖国兼误国的袁崇焕后来怎么就变成了民族英雄。原因是乾隆替袁崇焕平反后形成的政治正确,但最让人可疑的是被乾隆定为民族英雄的袁崇焕论人头斩获竟然没有毛文龙的十分之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