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明帝曹睿后期,魏国人才凋零,重用权臣司马懿,经过司马懿、其子司马昭等两代经营,朝堂之上早就没有不同的声音,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篡魏自立,建立西晋,280年灭吴统一中原大地。

西晋同时期少数民族政权

司马氏本身就是河内大族,接受魏帝禅位,和平接收魏国政权,基本就是白捡了个皇帝一样。晋武帝司马炎也是一位世家公子,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十分迷恋魏国政权的官员选拔制度,个人生活糜烂,贪图享乐。

为了藩屏边境,大封子侄为诸侯王。除了继承魏国的国祚之外,官员选拔沿袭了魏国的九品中正制。出身世家大族的世代做官,生活腐化堕落;而出身低微、有才能的士子却报国无门,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政权根基不稳。

司马炎死后,留下一个痴儿司马衷继承国祚,贾后乱政导致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侵入中原,争夺政权,导致西晋政权南迁,国家统一36年后灭亡。

八王之乱

北周隋国公杨坚篡夺北周静帝皇帝之位,于581年建立隋朝,基本上也是和平接收政权。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重启汉化,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有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历史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为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封为随国公。杨坚自小承父荫封为上将军,辅佐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战,也是一位靠军功打下天下的皇帝。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选拔制度,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立法的律法《开皇律》。

隋朝统一政权的表面下,与杨坚同为北周国公的关陇世家集团,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建国之初实行与民生息的国策之原因。

小鱼读史,欢迎关注、留言交流,一起聊聊历史上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

最佳贡献者
2

同样是篡位,一个发生在公元265年,一个发生在公元581年,前后相距300多年,且篡位权臣的地位不一样,时代背景不一样,社会基础不一样,统治阶层不一样,后世治国理念不同,自然而然结果就不一样了。下面先看看两个朝代的皇权更迭过程,再来具体分析二者的区别:

一、晋代魏。晋代魏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曹操家族与司马懿家族的兴衰体现。魏国自曹丕代汉始,便潜伏着被推翻的隐忧。曹操在世时就认为司马懿有反骨,不能重用,但是其儿子曹丕、孙子曹睿还是不听老人言,非常看重司马懿的才华,不但没有约束其权力,反而委以重任,尤其是明帝曹睿,还讲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来对待。曹睿无子,将过继过来的齐王曹芳,作为继承人继承了魏国大统,是年8岁。朝政大权全部在大将军曹爽与大司马司马懿手里,在曹芳做皇帝的15年里,司马懿完成剪除曹爽及曹氏家族权力的所有操作,并废除了曹芳的帝位,重新扶立了新皇帝曹髦,此时司马懿已作古,扶立事宜由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及次子司马昭兄弟完成。司马师在征讨扬州母丘俭胜利后因眼疾去世,朝中大权完全掌握在司马昭手里,曹髦不愿做傀儡皇帝,喊出了流芳百世的一句名言,“司马昭心,路人皆知”,率领宫中侍卫要斩杀司马昭,结果被杀。又扶立了一位新皇帝曹奂,曹奂又成了朝堂木偶,司马昭俨然是实事上的“皇帝”了,但他确实没有做皇帝的命,篡位之际中风而亡,代魏伟业最终由司马昭的世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完成,曹奂退位,国号“晋”。自曹睿在公元239年去世,至司马炎在公元265年代魏为晋,历26年,经曹芳、曹髦、曹奂三位皇帝,由司马懿及其儿孙司马师兄弟、司马炎三代人完成。

晋代魏后,司马炎又剿灭了吴国,完成了三家归晋。

二、隋代周。杨坚取代北周,本没有长期的策划,仅仅是时代驱使尔为之。北周开国者宇文泰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府兵制”,形成了“八柱国十二将军”的府兵制雏鹰,这八柱国十二将军形成了著名的关陇集团,杨坚家族及其妻独孤家族都是这个集团的核心。北周建国于公元556年,历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至武帝宇文邕时达到最盛,但天不嘉人,武帝宇文邕不幸于公元578年死于征讨突厥的途中。武帝的儿子宇文赟继位了,为宣帝,是年19岁。这小子自小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吃喝玩乐,喜怒无常,猜忌功臣,贪图美色,一年选立了五位皇后,其中一位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但这小子终究被美色掏空了身子,继位年后公元579年因纵欲亡身,7岁的静帝宇文阐承袭了大统,“外公”爷爷杨坚此时总领一切朝政。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公元581年,9岁的“外孙”禅位给了“外公”。至此,隋朝建立,北周亡。

之后,杨坚先后剿灭了南朝的陈,统一了中国。

三、二者的异同。同为权臣篡位,一为晋代魏,司马家取代魏国,一为隋代周,杨家取代宇文家。晋代魏,晋国司马炎文治武功,开创了全国统一的局面,但建国后整个统治阶层在出现了“腐化竞奢”的现象,司马炎汲取了魏亡教训,大肆分封同姓,其成年儿子全部分封各地,且在统治阶层出现了极度的享乐思想,其本人带头沉迷声色,羊车侍寝与石崇斗富即是代表,在继承人的选配上,又犯了多数帝王都可能犯的错误,选嫡立长,结果白痴儿子司马衷确立为太子,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及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其于公元290年去世后,即发生了持续16余年的八王之乱,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先后进去中原腹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动乱的时代。而杨坚建立隋朝后,大力降低百姓负担,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开创了兴盛局面,晚年及传位于杨广后,隋炀帝杨广开始了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广开战事,巡山游水的“皇帝亡国定律”,终于引起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又引发多处农民起义,终为关陇士族的李渊家族取代。

@北京老汉 正所谓,励精图治国昌盛,倒行逆施民遭殃,人民群众不可欺,民本倒置国必亡!

3

西晋和隋朝都是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如果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的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很短命的王朝,西晋享国37年,隋朝是38年;它们都是结束中国的分裂状态,重新实现一统的,西晋结束了三国的分裂状态,而隋朝则是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状态。它们前期都是努力发展生产,励精图治,到后期社会繁荣安定之后又开始骄奢淫逸,奢侈腐败,致使王朝迅速败亡。

但若论影响力,隋朝的影响力远超前者,对比隋朝,西晋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两个如此相似的王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天差地别的影响力呢?

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隋唐盛世的序幕。隋朝虽然短命,但它的许多创举和建设,为隋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它身后是唐朝长时间的安定繁荣。西晋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乱世,它放任少数民族内迁,直接导致了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乱世。

从对汉民族来说,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祸乱中原的历史,维护与弘扬了汉族文化。而西晋则恰恰相反,西晋放任少数民族内迁造成五胡乱华的悲惨历史,为汉民族带来空前绝后的灾难。所以后世之人都更喜欢隋朝,而不愿提起西晋。

从政治方面来说,隋朝首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都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的重大创新变革。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的确立,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标志,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是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诞生,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下层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朝廷为官,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在基础建设方面,隋朝修建的隋唐大运河,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南北的水路交通状况,促进了南北经济贸易的发展与文化交流。隋唐大运河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

对外影响力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最后,隋唐盛世人才辈出,造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后人以此为背景,著有《隋唐演义》小说,隋唐历史在民间广为流传。至现代,更是把《隋唐演义》多次拍成电视剧,隋唐历史更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总结:隋朝虽然短暂,但却辉煌灿烂,更多的是正能量,深深影响着后世千古。西晋不仅短暂,而且相对平庸,昏招不少,给后世带来无尽灾难。

4

西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王朝了,它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它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反而是战争不止,人民苦不堪言。它没有留下什么政治遗迹,像秦朝,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创了皇帝制,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让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再比如隋朝,建立了科举制,让普通百姓有机会改变自己的阶级,挖大运河,使南北经济往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西晋留给我们的仿佛就只有“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八王之乱还有五胡入华。为什么西晋混的如此之差?原因多出现在自身:

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历朝历代都有,西晋的分封制度是实封,各家王爷都手握财政兵权,晋武帝是想着万一天下大乱,各地藩王都会起兵勤王,谁知到,他分封的这些王爷,最后上演了一场八王之乱,使得皇室从此衰微,中原兵连祸结。

世家制度:

很少有人去关注世家制度,要我说世家制度是导致西晋活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九品中正制度到了西晋的时候就完全在世家的把持之下了,世家门阀之中当然是有人才的,但是大部分都在混吃等死,要不就是搞玄学去了真的说知道民间疾苦的很少,门阀制度之下,寒门没有晋升的机会,国家在一群纨绔的手上。这样的国家能混的好吗。

阶级矛盾尖锐

众所周知,雄才大略的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几十年的三国乱世,统一了天下九州,但是天下统一仅仅是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并不代表国家经济的全面复苏繁荣,相反九十年的军阀混战,把两汉的经济基础几近摧毁,西晋王朝要在三个国家的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起。

尽管有晋武帝的一系列切中时弊的改革,也创下了“太康之治”的成就,但是恢复的时间太短,而且呈现出了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又兼统治阶级内部的贪腐奢靡之风盛行,加上不断的严重自然灾害,所以爆发了此起彼伏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流民运动,共计有二三十次之多,冲垮了西晋的基层政权组织。

民族矛盾

这不仅仅是胡人,还有汉人,西晋首先是允许胡人内迁这没什么,但是西晋贵族们经常把内迁的胡人们抓去当奴隶,完全不当胡人是人,对胡人的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让少数民族对西晋怀恨在心。

在西晋八王之乱打的精疲力尽之时,少数民族看到了复仇的机会,于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五胡)联合起来武装反晋,西晋政权无力平定叛乱,所以叛军攻城掠地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最终建兴四年,匈奴人刘曜围攻克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正式灭亡。

结语

西晋难得一统天下,但是统治阶级并没有把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而是不断的内斗,自身的损耗给外敌入侵的机会,最终导致其灭亡。

5

国家建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剩余产品有了极大积累以后,既得利益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了暴力工具。政府是各利益集团划分利益的结果。

二者最大不同在于,隋朝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与军事活动中掌握优势的关陇集团重新分割利益的需要。

西晋是司马家族势力不断坐大的结果。隋朝继西周西汉后奠定以长安为核心的中国政治中心的承上启下阶段。虽然只有38年,但其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加上科举制度,使中国走在世界政治文明的前列。隋文帝被英国剑桥大学评为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伟大人物之一。荣登此榜的另外两个中国人是孔子和毛泽东。

隋朝是李唐盛世的有益探路人。

西晋统治者的合法性与正统性遭到国人的怀疑。曹魏是对刘汉的反动,而司马晋朝是对曹魏的反动。加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力量增强,西晋灭亡。

西晋灰飞烟灭,中国长久纷争。

6

晋与隋不能同日而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晋代魏,为了叫士大夫们闭嘴,他采取了针对仕人阶层的知识分子极高压政策,哪句话切中时政弊端,便有杀身之祸,所以出现了崇尚清谈的“正始玄学”。用老百姓的话说,宁扯玄话,别扯闲话。竹林七贤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什么“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什么“刘伶饮酒刘伶醉”……前一句话,是借骂刘邦出气,后一句,是七贤借酒买醉的一个真实写照。晋代,中国文化走入了瓶颈……

同样是统一乱世,隋朝在统一南北朝后,中国得到了大发展,尤其是开天僻地实施科举制度,使没有家族背景的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参与到统治集团来治国理政,极大的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使国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中国南北大运河的打通,就是隋朝对中华大地最伟大的贡献!使水利的福祉惠及天下……反观晋朝,天下利益都分给了贵族大地主阶层,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贫富分化严重,阶级利益冲突也日益严重……才有了后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王谢”,都是晋代的大贵族大地主,他们拥豪宅数里,百姓却房无一间,不是燕子不飞临寻常百姓家,而是寻常百姓没有家……

隋朝到了隋炀帝一代,扬广得了大头症,连年向辽东高句丽用兵,激起民变,大隋灭亡,江山为他的表亲太原李渊所取代。但是,唐王李世民就是在隋炀帝杨广四次东征高句丽的基础上,又八征辽东,取得了胜利,使大唐最东的疆域到了安东都护府。安东,就是今天辽宁的丹东。有历史学家说,没有秦,就无大汉;没有隋,就无盛唐。历史是公正的。晋朝,中国历史长河中最没出息的朝代之一,无法与大隋相比!

7

这个还是有差异的,西晋王朝是篡的别人的江山,为啥西晋的风平不好。

首先西晋的江山不是自己打下来的,他是鸠占鹊巢,占的是曹魏的江山,曹魏祖孙几代不断拼搏,占据了天下九州的六州,可惜的是曹魏几代皇帝命都不长,曹丕曹睿这几个都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皇帝的早逝给了地方豪族大户司马氏带来了机会,司马懿本人受曹魏几代皇帝恩情,却趁着皇帝年幼外出祭祖,窃取了大权,从此这天下就是司马氏说了算了,最让人诟病的是,司马昭派人杀了曹髦,夺人家基业还要杀人家子孙,这真的是不要脸到家了,虽然夺位的名声不好,现在你得到了, 就好好经营呀,结果西晋王朝短短数十年,就先后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的百姓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直都是处在战乱之中,百姓人口锐减到了只剩一成,这是西晋王朝风评不好的原因,得位不正,百姓困苦。

相比较来说,隋朝也是权臣逼着皇帝禅让,也杀掉了不少人,但是隋文帝继位以后,轻徭薄赋,于民休息,隋朝朝廷也十分清平,百姓生活有了不错的改善,隋文帝也创造了一代盛世,虽然只传了短短的两代,隋炀帝又是因为修运河,征高丽灭的国,虽然罪在当代,却利在千秋了。

这也是隋炀帝有争议的地方。两个朝代一对比,哪个名声更好一些就一目了然了。

8

司马氏集团靠的是奸诈的手段先夺取了魏国的实权,因此名声不太好听,而隋文帝杨坚恰恰相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