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大头兵起家。刘裕是当之无愧的两晋南北朝第一牛人。刘裕出身贫寒。一步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东晋权臣。刘裕,宇文泰,高欢堪称南北朝三大军事大家。在五十八的时候,刘裕最终篡位登基。非常不易。尤其是在南北朝这种门阀世家最鼎盛时代。

刘裕是刘牢之帐下普通士卒出身。作为普通士兵打仗勇敢,后逐步升迁。在平定恒玄与孙恩造反以后。晋安帝加封刘裕为车骑将军,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兼徐青二州刺史,刘裕数次推让。不想太招摇,自己平民出身,与其他权臣豪门大族不同,根基太浅。刘裕觉得自己在朝廷中实力不强。刘裕在推辞不掉以后,只好答应。此时恰恰南燕内乱。刘裕就准备灭燕之战了。公元409年,刘裕亲率大军从建康出发,水陆并进讨伐南燕。

刘裕灭燕之战历时四个月。国主慕容超逃出城外不远就被活捉。刘裕把慕容超带回建康处死,时年26岁,刘裕深恨慕容氏的人,把慕容皇族三千多人全部处死,至此,这个创立了前燕,后燕,北燕,南燕几个王朝的优秀家族彻底地消失了。到公元413年,刘裕又平定蜀中叛乱。此时的刘裕灭南燕,平卢循,定蜀中,那真是志得意满,肆无忌惮。刘裕之前的权臣都是贵族出身,如王敦,恒温,谢安,廋亮等等对皇室还有一个面子上的尊重和拥护。但刘裕草莽出身,军痞起家,对于贵族和豪门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厌恶(和朱元璋相仿)。这时东晋已经是刘裕一个人的天下。东晋加封刘裕为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简直是曹操在世,司马宣王(司马懿)再生。公元416年,后秦皇帝姚兴驾崩, 太子姚泓继位,刘裕等来了灭后秦的最佳时机。

公元417年。刘裕兵分四路平灭后秦,第一路由王镇恶与檀道济率领,进军许昌洛阳,第二路由沈田子与傅洪率领,攻取武关,第三路由刘尊考率领水军取荥阳,作为第一路军的策应。刘裕本人亲统第四路走泗水。刘裕的灭后秦之战,被后世历代兵家所推崇,粟裕大将就就对刘裕的灭秦之战的布局十分钦佩。灭后秦以后,刘裕也加快篡位的步伐。公元421年六月,东晋皇帝司马德文禅让于刘裕。至此东晋立国103年,经十帝而亡国。。刘裕建康南郊祭天而登基。国号宋,改元永初。刘裕就是宋高祖武皇帝。随后,刘裕派人要毒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漠然道:自杀不可转世为人,几个杀手用棉被把司马德文活活闷死,时年36岁,从此以后,刘裕开始了一个最恶劣的先例,前朝末帝再无善终者。

而刘裕处死司马德文就在于不自信。世家力量太强大,而刘裕出身决定了他必然要处死司马氏一族。刘裕没有统一华夏也在于此,当然,刘穆之早死,刘裕年纪太大,起事太晚(43岁发家)北朝整体实力高于刘裕都是重要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干了什么,影响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

在东晋至五代时期,刘裕算得上一个卓越的君主。如果把他放在皇帝序列里考量,应该说他是一个佼佼者。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江苏省徐州市境内)人。南宋名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他说的,其实就是刘裕的发家史。

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六交的二十二世孙。昔日祖宗的辉煌并没有让刘裕享受到人间温暖,他出生时,家住陋巷,父亲囊中羞涩,甚至雇不起一个乳娘。生母早逝后,要不是宗亲伯母好心收留,刘裕恐怕就会早早夭亡。

寒门出虎子,贫寒的生活反而磨练了刘裕。长大后,他身高七尺六寸,身体强健,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而又对养育自己的继母非常孝顺。

优质种子一旦破土就会茁壮成长。在生活的磨砺中,刘裕身上山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卿当为一代英雄”,当时名士王谧禁不住发出慨叹。

人一旦走到了轨道上,就会腾飞。刘裕从军后,成为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辛弃疾的眼睛里,刘裕的军旅生涯虎虎生威,威震四方。二十来多年的征战,刘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果列出一个战绩清单,败在他手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刘裕仅带领数十名侦察兵与拥兵数千的孙恩起义军狭路相逢。刘裕以少对多,杀敌甚多,逼迫孙恩大军退到海上。

元兴元年(402年),由于长官刘牢之惧败而逃,刘裕不得不收起锋芒,暂降于桓玄。元兴二年(403年),刘裕奉命逼退孙恩的妹夫卢循,斩杀了他的大将张士道。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起兵,杀死桓修,歼灭桓楚主力,击败桓玄。而此时,刘裕大军已进入建康城,并得到城内许多大臣的支持。昔日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猛将,进身政治舞台。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前往后秦,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此前丢失的淮北南乡、顺阳、新野等十二个郡。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刘裕的人生导师王谧去世,刘裕身兼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数职,成为东晋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征战中的诸多成就,撑起了刘裕为“南朝第一帝”的名头。他先后北伐拿下南燕;南下平定岭南叛乱;铲除怀有叛变之心的刘毅;西行消灭谯蜀……

能人干什么都能行。

从412年开始,刘裕大权在手,作为东晋政权的实际掌舵人。在治理天下方面,刘裕很有一套。“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刘裕果断采取措施,打击违法的豪门权贵,招纳确有才华的各地贤人,减轻徭役和赋税,劝课农桑,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

到了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治理天下的成效凸显出来,社会出现了稳定祥和的局面。身为大臣,他却行使着“天子之事”。就在这一年,东晋将十个郡赐给刘裕,并授给他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并在东晋朝廷的“支持”之下,刘裕受命建立“宋国”,成为宋公。

当年年底,晋安帝被杀,刘裕扶持了傀儡皇帝晋恭帝。第二年,即元熙元年(419年),刘裕的封地增加到了二十郡。

至此,他离成为真正的皇帝,只有一步之遥。

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420年7月10日),刘裕正式称帝,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很快,临近的林邑国就向刘裕投怀送抱。为了稳定刘宋的局势和自己的统治,刘裕又迅速采取了措施,统一各地军权,再度减轻民众的徭役赋税。

少年时代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从小生活清贫,当皇帝后,刘裕还有着一般少有的节俭习惯。在他的宫闱里,没有珍贵的珠宝、玉石,没有华美的车马,也听不到丝竹之声。

后人称赞刘裕为“南朝第一帝”,即是对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品格的嘉奖。正如苏辙评价:“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

刘裕在东晋和刘宋,对外功不可没,而对内又起到了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因此“南朝第一帝”的评价实在很是中肯。

3

有些人呢,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

刘裕,恰巧就是这种人,与之相反,他的童年却穷苦至极。

因为家境贫寒,他的父亲竟然想过要将刘裕遗弃,幸亏姨母慈悲,历尽艰难将刘裕抚养成人。

刘裕年长后,恰逢时局动荡,权臣桓温当国,东晋逐渐突显衰败之势,而成年后的刘裕身为北府军下属的养马官,即“司马”一职,起初始终默默无闻。

《魏书·刘裕传》: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

但很快,刘裕迎来了一生中第一个大机遇,请注意,这是第一个,因为刘裕真正开挂的人生,此刻才刚刚开始。

由于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东南一带起兵造反,晋安帝派遣大将刘牢之前去镇压,而正在养马的刘裕,则因为才能出众,颇得将军孙终的赏识。

恰巧刘牢之率军平叛,正是用人之际,孙终便顺水推舟,将刘裕举荐给刘牢之,任参军一职,随大军前去平定叛乱。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晋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此处的“帝”,说的正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即当时担任司马的刘裕),命与数十人觇贼。

此后,在首次领兵外出侦察时,刘裕遇到敌方数千兵马的围困,所率人马半数战死,而刘裕杀的双眼通红,刀刃翻卷,却仍旧在浴血死战,随从皆大受鼓舞,于是这一小队人马,竟然在数千人的围困中迟迟不倒。

很快,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率领援军赶到,将起义军杀退,见到刘裕的时候,刘敬轩看着浑身带血,甚至手中战刀几乎断裂的刘裕,心中极为敬佩。

而刘裕顾不得休息,骑了战马,紧接着前去追捕逃兵,更接连率军斩杀俘虏逃兵千余人,乃至一路杀进山阴城,竟然将孙恩一众逼退出海。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众数千,帝(刘裕)便与战,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疑帝(刘裕)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刘裕凭此一战成名,迅速跻身大将之列。

很快,刘裕又迎来了人生中第二次大机遇

来年五月,即隆安四年的春天,孙恩从海上休养生息,再次杀回会稽,斩杀守城大将谢琰,宣布第二次起兵造反,半年后,刘裕第二次领兵平乱,竟再次将孙恩杀的片甲不留,直至将其击退于浙江浃口一带。

此后将近一年时间里,刘裕同孙恩前后交手十余次,几乎每战必胜,且以少胜多。

凡战,刘裕必身先士卒,勇猛在前,手下军心凝结如铁,治军严明,深得朝中与百姓信服,直到元兴元年的三月,孙恩残部被刘裕大军追击至临海郡,面对仿佛一生无法战胜的刘裕,以及临海郡守辛昺(bǐng)的围困,孙恩最终含恨,跳海自杀。

此后,积累赫赫军功的刘裕,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大机遇

由于孙恩长达十余年的起义,致使东晋内部的门阀士族受到猛烈冲击,具体表现为权力失衡,内部分裂初现端倪,门阀士族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日渐衰弱,更因连年混战,致使国防空虚,手握重兵的权臣桓玄看准时机,密谋篡位。

此时前将军刘牢之再度领兵前去平叛,然而在刘牢之大军抵达溧州后,却遭遇桓玄大军的伏击,刘牢之心知不敌,便有意派出儿子刘敬宣前去求和,但遭到刘裕坚决反对,刘牢之执意求和,未予采纳刘裕的反对意见,谁知桓玄连夜攻下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所驻之地,这司马元显即是刘牢之的顶头上司,桓玄杀了司马元显,携兵符收回刘牢之的兵权,后者望风而逃,在逃亡途中自缢身死。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元兴元年,荆州刺史桓玄举兵东下,骠骑将军司马元显遣牢之拒之,帝(刘裕)又参其军事。(桓玄)玄至,帝(刘裕请求刘牢之出兵迎战)请击之,牢之不许,乃遣子敬宣(刘牢之儿子刘敬宣)诣玄请和。帝(刘裕反对)与东海何无忌并固谏,(刘牢之)不从。(桓玄攻克建邺城)玄克建邺,(将刘裕取代刘牢之,任其为会稽内史)以牢之为会稽内史。

此时刘裕也算没了上级,眼见大势已去,颇具长远眼光的刘裕,决定暂时投靠桓玄,再做打算,而桓玄早前便在军中听闻刘裕大名,再加上刘裕本身因为数次军功所积累的声望,所以他的投靠,令桓玄喜出望外,便任命刘裕为中兵参军,辅佐在侧。

所谓刘裕的第三次大机遇,正是选择正确了阵营,当时的桓玄势力如日中天,东晋内部已无兵力可挡,如不投靠桓玄,刘裕势必被其所杀。

元兴二年,之前和孙恩一起举兵造反的卢循,也就是孙恩的妹夫,再次聚集兵马,意图谋反,桓玄便派出刘裕前去平叛,很快刘裕便大获全胜,斩杀卢循麾下大帅张士道,迫使卢循向南逃亡,因此战大获全胜,独揽战功的刘裕被加封为彭城内史,在桓玄内部可谓风头无两。

但刘裕并非一心想要寄人篱下,尤其桓玄是篡位夺权,名义上并不正当,因此刘裕一直在暗中寻找机会,直到桓玄对东晋军队主力——北府兵,进行瓦解大清洗,致使大批旧将被杀,其余残部,则与刘裕在暗中联络,与密谋扳倒桓玄。

于此,刘裕迎来了人生中第四次大机遇

元兴三年春节后,刘裕见时机已到,借打猎之名,在京口聚集北府兵残余部众数千人,借机起事,剑指桓玄,随后便杀死了京口驻将,也是身为桓玄叔弟的桓修。

此时此刻,篡位东晋的桓玄才认清了刘裕的真面目,他这怎是简单的雄才大将?!

分明是想自立为王!

然而意识到刘裕真正的野心之后,桓玄为时已晚,他先是派出麾下两员大将,吴甫之与皇甫敷,但刘裕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先杀吴甫之,再杀皇甫敷。

接连损失两员大将的桓玄,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危机,而这个危机,正是曾经自己寄予厚望的刘裕。

一个月后,刘裕便率军攻至桓玄驻扎于覆舟山的守军,不过数日便攻克,大势已去的桓玄,面对势如破竹的刘裕,只得落荒而逃。

于此,刘裕又迎来了人生中第五次大机遇

因起兵抗击桓玄有功,刘裕获扬州刺史王谧等重臣极力推举,先后出任使持节、总领扬州,徐州、兖州等八州军事,不久又被任命为总百官行事。

当年那个险些因家境贫寒而被生父遗弃的刘裕,彻底成长为东晋末年权倾朝野的执牛耳者!

人生,就是如此的充满戏剧性。

东晋末年之混乱,便因连续多年战火,致使百官懈怠,桓玄此前篡位时,即使有心整治,却也收效甚微,然而刘裕统领大权后,只用了三天时间,便使百官严明法纪,人人尽忠职守,朝堂上下,一扫往日颓废风气,重回肃穆。

不久,被篡位的晋安帝复位于江陵,改年号为“义熙”,刘裕则率军追击桓玄残部,然而刚到六月桓玄卷土重来,麾下将军桓振攻陷江陵,晋安帝被俘,第二年春天,即义熙二年的三月,刘裕再次将被俘的晋安帝救出,此时天下人尽皆知刘裕之名,接连数次平反,又二次救主,匡扶社稷,威名大振。

《晋书.姚兴传》:刘裕拔萃起微,匡辅晋室,吾何惜数郡而不成其美乎。

此后十数年时间,刘裕始终南征北战,先后收复荆州等地,致使割据长达十数年的南方再次一统,局势重回稳定。

此时的刘裕更独享殊荣,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意思分别为,可佩戴宝剑进入皇宫,不必疾步而行,皇帝召见刘裕,赞礼官不必呼其姓名,只宣读其官职即可,此三样特权,乃晋朝时期位极人臣的独有象征,由此可见刘裕在朝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再往后,已是太尉,执掌最高军权的刘裕灭后秦,定长安,再到义熙十四年,刘裕因军功着实显赫,先后受封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等朝中要职,乃至于到最后封无可封,特许其以十州建立“宋国”,封宋公,授予其晋朝对大臣的最高礼遇——九锡之礼,即九种最高礼器,这是除皇权外,一代权臣的最高象征。

此时刘裕的威望已达到从军以来的最顶点,麾下将士无不支持其废黜晋安帝,自立登基,可以说此时此刻的刘裕,已经得到了除皇帝宝座以外几乎所有的权力,乃至于在整个东晋,他可以公然违抗王命,而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晋安帝虽有皇帝之名,却再无皇帝之权。

刘裕心知此刻登基正宜,但他想以晋安帝死后,另立傀儡皇帝,再让位于他的方式,避免自己留下篡权之名,可惜当时的晋安帝身体康健,短期内根本不可能驾崩,刘裕对此心急之下,便派遣王韶之秘密缢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随之另立司马德文为帝,号为晋恭帝,改年号为元熙(304年)。

同年,刘裕进爵“宋王”,追授十郡,既然司马德文是自己亲手送上台的傀儡皇帝,刘裕可谓垂帘听政,先后为自己追加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多项特权,如代表皇权的冠冕——十二旒冕

再比如享有天子旌旗,即本应用来象征皇权的旗帜,由刘裕这个宋王享有,基本也宣告着刘裕的篡位大计缓缓拉开帷幕。

等到第二年,即元熙二年六月,于丁卯日,万事俱备的刘裕,废黜傀儡皇帝晋恭帝,代晋登基,东晋宣告灭亡,刘裕即位后,改国号为“”,称“宋武帝”,改年后为“永初”。

称帝以后的刘裕,吸取了整个东晋末年的失败经验,尤其是他亲眼见证了门阀士族如何祸乱朝纲,如名臣之后桓玄挟持晋安帝,刘裕可谓从始至终亲身经历,明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不严加整治豪门世族,将会带来无法避免的大灾难,因此他即位后,首要推举的措施,便是削弱各大豪族的势力与权力,集权中央,成功阻扼了门阀士族的再次发展。

政务上,他实施“土断”。

因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大肆兼并百姓土地,致使民间怨声载道,而东晋皇族对此不问不顾,放任豪强兼并,出身于寒门最底层的刘裕亲身感受过民怨,因此他决定从源头上解决兼并问题,削夺豪门土地,分济于贫苦百姓,致使民心皆安。

为确保豪门不会暗中吞并地产,刘裕甚至指派专人前往四方巡视,一经发现私自并吞土地的豪门世族,便直接依规严惩。

《宋书·武帝本纪》: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于是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由此大大缓和了自东晋时期遗留下来的阶级矛盾,使门阀士族被大大削弱,最主要的,则是减轻了因常年战乱而不得聊生的百姓负担,此前因混战而失去的朝廷威信,也得以重新构建。

此外,对于整个南朝刘宋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刘裕的土断,日后门阀势必会东山再起,而刘裕正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豪门霸地的复杂难题。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

其二,刘裕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由于年少时期亲眼所见京口百姓受官吏欺压,刘裕尤其厌恶昏庸无道的官员,为肃清朝中贪污腐败,他下令处死了一众士族,或有之前东晋皇族背景的朝中官员,甚至提出,但凡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者,轻则严惩,重则斩立决。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

其三,重用寒门。

此前东晋时,门阀士族在朝中根深蒂固,东晋朝廷无论是选拔官员,还是任用人才,皆首先考虑士族子弟,致使门第成风,更进一步,有众多无才无德之人滥竽充数,而这也正是导致东晋内部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刘裕即位后,便取消此前的选拔官员制度,而是重用寒门出身,不带任何朝中裙带关系,真正具备才学之人,如刘裕此前南征北战时留守建康城有功的刘穆之,再比如跟随刘裕灭后秦屡立军功的檀道济,皆是寒门出身。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旧例,策试之。

其四,减轻赋税。

但凡历史上的明君,几乎都会实施这一举措,来减轻人民负担,刘裕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位时,曾连续多次减免税赋,更严禁地方滥征税役,凡是州、郡、县等官吏假借官府之名,私占屯田园地者,一律废黜。且最令人拍手称赞的举措,还在于凡是官府需要采集的物资,如果从地方百姓手中购买,一律按照市场原价,一分不少的给钱,如若发现有私自压价,或不按原价付款者,轻则依规严办,重则免官发落。

《宋书·武帝纪中》:帝至江陵下诏: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其五,重视教育。

由于东晋时期门阀阶层奢靡成风,对于教育甚至一度轻视,而上层架构与资源又全部掌握在世族手中,导致社会发展缓慢,教育低下,刘裕虽然年少便入伍,且大字不识一个,但对于教育,他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视。

于是在永初三年下诏,勒令全国范围内,重点发展教育,大力选备有才学的儒士,弘扬国学,引咎古人学典,加以教授,从而使得刘宋早期的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整体的文化程度比之东晋时期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不要小瞧了教育,正所谓教育乃立国之本,若一个国家的百姓全是目不识丁之辈,那么经济与国力的发展势必将会受到阻碍。

其六,刘裕在登基后,最为人称道的一点,还有对于古籍的保护作出了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

此前由于连年战火,导致晋朝各地的古籍遗失严重,刘裕即位后,便命专人组成搜寻队伍,前往各地找回遗落民间的宝贵古籍,致使众多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咱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有关南朝刘松或者是前后时期的古籍,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当时刘裕的保护之举,所以对于精神文明的传承,刘裕的确是功不可没。

军事上,刘裕开创了东晋末年时的水军

众所周知,在古代战场上,很长一段时间水军并不受兵家重视,原因是古人以战马为根本,自古到今以陆战居多,然而戎马一生的刘裕,率先大胆的发展水军,以“陆兵为先,水军为辅”的方式,增加水军的后援能力,在此后的征战岁月中,刘裕这一独具开创性的战术思想,得到了全方位的实践,由于水军的特殊机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采取强力有效的远攻,与陆兵,骑兵协同作战,发挥出难以比拟的作战优势,与此同时刘裕改进沿用于古人的兵法,对“弧形方阵”做出了全面革新,而这其中,他所创立的水军协同作战,可谓发挥出巨大的战术效果,这在整个中华军事发展史上,可谓做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甚至因其开创性,而被史学家称为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其二,治军严明,乐善好施。

刘裕既然是从军队最基层,一路凭借赫赫军功建立起的刘宋,所以他对于军队的把控,有着常人非比一般的视野和格局,所以在治军方面,刘裕比东晋时期任何一位掌兵者都要严苛,但与此同时,刘裕更对麾下将士的情绪深有体会,于是将北伐后秦所获的战利品,尽数分于士卒,犒赏浴血奋战的三军将士,甚至将宁州刺史敬献的珍贵琥珀捣碎成药粉,分于受伤的将士敷用,此举得到了全军上下的一致拥戴,他更主张“择才用将“,不论出身,不论名号,但凡德才兼备,一经发掘,便会加以重用。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宁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其三,两次北伐,大获全胜。

刘宋成立初期,除去刘裕在东晋末年完成了南方地区的统一,北方地区则仍处于混战时局,于是刘裕第一次北伐,先后收复淮北以北等关中要地,并光复长安。

第二次北伐,则先后灭掉南燕与后秦等国,基本完成了北方一统,成为自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强盛无人能及的最强王朝。

纵观刘裕的一生,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传奇。

他几乎未尝多少败仗,从青年时期加入行伍,再到最后登临帝位,完美展现了一介寒门士子的彪悍人生,虽然其在东晋末年篡位这一点,并不是如他一生的功绩那般完全光彩,但他的本意也是顺应天下大势,东晋皇朝内外腐败严重,黎民百姓整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当他即位后,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就足以说明刘裕登基称帝,的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天下百姓,所以往后千年,不断有帝王为之称颂,丰功伟业,见诸古籍,留于史册,乃至于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当属实至名归。

——————

参考文献:

·《魏书·刘裕传》: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

——————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

——————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晋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命与数十人觇贼。

(此处的“帝”,说的正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即当时担任司马的刘裕)

——————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众数千,帝便与战,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帝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

·《晋书.姚兴传》:刘裕拔萃起微,匡辅晋室,吾何惜数郡而不成其美乎。

——————

·《宋书·武帝本纪》: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于是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

——————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旧例,策试之。

——————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宁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

《宋书·武帝纪中》:帝至江陵下诏: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4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刘裕确实是南朝第一位皇帝;其次,他也是南朝皇帝综合素质最好、最有作为的一个。

南北朝是一段比较乱的历史,在南方这边,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刘宋是南朝第一个朝代,而作为刘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自然也就是南朝第一帝了。

但是这还不仅仅是他被称为南朝第一帝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刘裕在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身后的品评上,都堪称南朝皇帝最佳。

南北朝时期,皇帝正常的少,混账的多,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而尤以南朝严重。无论是宋的前后废帝,还是齐东昏侯,都是大名鼎鼎的混账皇帝。

而少数几个算得上有作为的皇帝里面,刘义隆是刘裕之子,文治有余武功甚歉;齐高、武两位皇帝,小康而已,谈不上大治;梁武帝萧衍倒是开创了一个盛世,但是自己又亲手毁掉了它;至于陈朝,更是风雨飘摇一直打仗。

只有刘裕,对外,他是东晋以来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光复长安的大将,后秦、后燕、谯蜀等国也全部是他灭掉的;对内,他轻徭薄赋,懂得民间疾苦,为儿子的元嘉之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刘裕是中国仅有的三位布衣出身的皇帝之一,也是南朝最好的皇帝,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5

诚邀,如题。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的原因窃以为有以下两点。

首先,南朝是指东晋到隋朝之间,位于中国淮河~秦岭以南的4个短命地方割据政权,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刘裕就是南朝第一个朝代宋的第一位皇帝。刘裕本是东晋权臣,后逼迫晋帝封他为宋公,宋王,后杀司马德文篡位称帝,建立南朝宋。所以刘裕本就是南朝第一个皇帝,毋庸置疑。

其次,南朝在宋武帝刘裕的治理下,是最为强盛的。史料记载,南朝宋的版图北至黄河,山东以北,东南皆到海,天下三分有其二,是南朝版图最大的国家,刘裕甚至曾经短暂收复汉人的古都,长安洛阳。所以其文治武功也足以称为南朝第一帝。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6

专收割皇帝的皇帝应该怎么称呼?史上最硬核皇帝、南朝第一帝都不为过,看完他的生平经历之后,你会感叹,就这样赞叹他,都形容不出他的成就。

刘裕画像

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据说是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代,但是传到刘裕这一代,大汉王朝早已覆灭,他们家也早已经是一贫如洗,刘裕的母亲生下他之后就死了,多亏靠着刘怀敬的母亲养育他才得以活了下来,长大之后的刘裕长的异常雄伟,虎背狼腰。

东晋末期,天下大乱,因为家里贫困,无以为生的刘裕便从了军,东晋隆安三年十一月,五斗米道道士孙恩与妹夫卢循起兵反晋,朝野震惊,因为刘裕平时作战勇敢,在军中颇有威名,于是受到了孙无终的举荐,到前将军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刘裕 | 剧照

在有一次战斗中,刘裕率领着十几人到前方打探敌情,却正好与几千人的敌军碰了个正着,当此无可奈何之际,逃也逃不掉,刘裕只能带着这十几个人奋力拼杀,由于刘裕年轻时以砍柴为生,而且也练过一些武艺,长的虎背狼腰,虽然这十几个人和几千人的敌军相差悬殊,但是刘裕却顾不得这么多了,手舞长刀冲进了敌群中,见人就砍,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战至后来,鲜血染红了征袍,他自己也变得如凶神一般,敌军见到这般勇猛之人,也起了畏惧之心,幸好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率领援兵及时赶到,杀退了起义军。也正是在这一战,刘裕一战成名,

在以后的战斗中,刘裕经常身先士卒,担任先锋,起义军首领孙恩在刘裕的穷追猛打之下投海自杀。而且刘裕在讨伐起义军的战斗中,也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在数次战斗中,他的指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他的军事才能也显露出头角,在诸多将领所率领的军队中,只有刘裕的部队纪律严明,从来不骚扰百姓。因此,刘裕在当时深得民心。

后来桓玄叛变攻入建康,杀了司马元显收了刘牢之的兵权,刘裕深知此时不是桓玄的对手,所以便投靠了桓玄,以此来韬光养晦。

桓玄称帝后,准备削弱北府兵的势力,刘裕提前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便以打猎为名,聚集了北府兵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传檄四方,由于桓玄的所做所为早就受各地守将的不满。所以,刘裕振臂一呼,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桓玄竟成了众矢之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说的便是这一段故事。

辛弃疾画像

因为桓玄的部将大多是北府兵出身,所以,面对刘裕的进攻纷纷没有了斗志,桓玄面对刘裕的进攻也毫无抵抗的逃跑了。

刘裕因为恢复晋室有功,逐渐把握了东晋朝政。后来,刘玉又率兵平定了卢循,收复淮北,消灭了向来与晋为敌的南燕和强大的后秦,公元418年,刘裕因为军功卓著,而且又把持着东晋朝政,受封为宋公,并加九锡。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并享受天子殊荣,俨然当年的曹操。

公元420年六月,刘裕称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东晋灭亡。刘裕登基后,废除了东晋时期的一些弊端,在国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军事扩张,一时间竟有统一中原的势头,但可惜两年之后刘裕就去世了,曾经计划的北伐也不得不放弃。

老年的刘裕 | 剧照

刘裕一生创造了一项纪录,六位帝王的死均与其有关,分别是:桓楚武悼帝桓玄、南燕末帝慕容超、蜀王谯纵、后秦末帝姚泓、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这些“皇帝”,要么是被刘裕直接带兵杀掉,要么是被刘裕囚禁而死,可谓是死神一般的人物,而且专杀皇帝,专杀皇帝的皇帝,在五胡十六国那样一个大乱世中,他可以说是最硬核的皇帝了。

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曾经说过“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梁启超把刘裕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其实力可见一斑。

7

是宿命还是性格原因,自刘邦以下,刘氏家族,共出过四位开国皇帝,但他们却都偏偏不会享受生活。

刘邦那不用说了,登基以后,就开始平定异性王,打了一辈子的仗;

刘备一生颠簸,没有机会享受;

刘秀可以享受生活了,却躬行节俭,奖励廉洁;

到了刘裕,更是清心寡欲,不失农民本色。

公元420年夏季,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刘裕继位当天,在南郊设立祭坛,烧起木柴祭天。典礼结束,备好车驾,到了建康宫,坐在太极前殿,宣布大赦,改换年号。赐给每人爵位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己生活的人,每人发给谷物五斛,拖欠的租税旧债不再收取。

那些因为品评乡里人物、发表公正言论以及隐赃、贪污、淫秽、盗窃而被判罪的,一律免除。

长期刑徒,全部宽大遣返。丢官失爵、受到监禁、强制劳役的,全都恢复旧时的状况。

他汲取晋朝司马氏的经验教训,大力削弱地方藩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由于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祸乱之源,把原荆州府的辖区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严格限制其文武将士的名额数量。

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的军队,大军归来后军队的指挥调度权利一律统归朝廷。

下令严禁世族隐匿户籍人口,从而避免使官府收入减少。

刘裕的出身,十分贫寒,从小就干过农活,所以他知道稼穑的艰辛,登基当皇帝以后,自己用过的锄、锹等农具都被保留下来,他命令把它们都保存好,以便留给后人,作为警示教育的物件。

平时的生活十分节俭,清心寡欲,宫中也听不到丝竹之声。一开始,朝廷没有设置乐队,长史殷仲文曾向皇帝进言,要建立乐队。刘裕说:“每天的事物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欣赏这些东西,而且也听不懂啊。”

殷仲文又进言:“经常听慢慢的自然就懂了。”

刘裕回答:“正是这个原因,我才不去碰他,要是学会欣赏了,逐渐的就会产生爱好,最后就会深陷而不能自拔,所以就干脆不去碰他。”

宁州曾经贡献琥珀枕,光色十分美丽,价值百金。当时将要北伐,因为琥珀可以治疗枪伤,皇上非常高兴,命令砸碎分别送给各位将军。

广州曾经贡献入筒细布,一匹长八丈,武帝讨厌它的精美累人,于是就交给了有关部门弹劾广州太守,把布还给他们,并且下令岭南禁止纺织这种布。

武帝平时有一种热病,并且患有枪伤,晚年尤其厉害,坐卧常常需要冷东西,后来有人献了一张石床 ,睡上以后觉得极好,于是叹息说:“木床尚且很费钱,何况是石床呢。”

就让人把它给毁了。

平定关中后,得了姚兴的侄女,十分宠爱,因此荒废了军政大事,太尉谢晦劝谏,马上就把她送出去了。除了对自己要求苛刻,对子女也不溺爱。

他规定各个公主出嫁,陪送不得超过二十万,没有锦绣金玉。曾经穿一双连齿的木屐,喜欢出来在神武门内散步,随从的不过十多人。

他的几个儿子早晨过来请安,慰问起居情况,进门后脱去公服,只穿戴裙子帽子,就像家庭中的礼节一样。

永初三年五月,皇上病危,召来太子,交代后事,告诫他说:“檀道济虽然有才干,却没有远大志向;不像他的哥哥檀韶那样难以驾驭;徐羡之、傅亮看来不会有异图;谢晦屡次跟随征伐,很善于随机应变,如果有异图,必定就是这个人,要缩小他的势力,可以在会稽、江州安置他。”

交代完这些后事,刘裕长吁一口气,好像终于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似的。两天后,在西殿驾崩,时年刚好一甲子。刘裕死后,埋葬在丹阳建康县蒋山初宁陵。群臣上谥号为武皇帝,庙号称高祖。

结语:刘家自刘太公以后,皇帝辈出,这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刘家之后,开国皇帝中,只有刘秀算是文人出身,其余的说是草莽都有些抬举了。但为何能在乱世的纷争中脱颖而出?

如果说只出现过一次,那是偶然,出现多次,就值得后人认真研究了。其实,我们过去说一个人聪明不聪明,主要看他的智商如何,其实情商在为人处世,带队伍中,起到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

刘家这四个开国皇帝情商都奇高,都是团结人的高手,所以才能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还有一个家风问题,说到这,有的看君可能说,刘家有什么家风?我们看看史实就知道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道创业不容易,所以,得天下后并不奢靡豪华,始终保持着勤俭持家的本色,也就是我们后来所提倡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在这一点的传承上,的确值得今天的我们好好的学习和借鉴。

参考资料:《南史》唐·李延寿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8

刚好历史君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宋武帝刘裕的文章,正好能回答这个问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永遇乐》是辛弃疾的名作,在他笔下,那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尤其令人好奇。他是谁,竟能与三国周郎同列一词之中?

他叫刘裕,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寄奴是他的小名!

刘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他出身贫寒,母亲早亡,父亲因无力养育他长大便将他寄养在亲戚家,因此乳名"寄奴"。如此身世,在历史上的开国帝王中,或许也就朱元璋能与之相比了。

后来,刘裕加入北府军,就是那支在淝之战中,以八万敌百万,将北方过来侵犯的前秦苻坚打得落花流水,风声鹤唳,的。那支威风八面的东晋军队就是北府军。一路摸爬滚打,出生入死。
"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

刘裕就是凭借着这种悍不畏死,身先士卒的拼劲儿,屡立军功,连连升迁,最终让他以寒门身份,在门阀做主的东晋王朝,闯出了自己的一番成就,成为了北府军历史上的又一代光辉人物。


然而,这仅仅只是他传奇生涯的开始!

刘裕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东晋王朝的末期。此时的江左已经没有了谢安这样的治世之才,腐朽的司马家与门阀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江左门阀,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叛变篡晋,立国号为楚,是为桓楚。其后,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北府兵权,东晋王朝危在旦夕。

在此危急时刻,是刘裕带领北府诸将,一千七百余残兵,在京口举兵。他高举义旗,传檄四方,号召天下举兵讨伐桓玄。最终,刘裕以弱胜强,击败桓玄,攻灭桓楚,收复建康,迎回晋安帝,东晋王朝因此而得以续命。

而刘裕作为平定桓楚的首要功臣,对于东晋王朝有着再造之功,自然是顺利进入到东晋王朝的权利中心,执掌东晋朝政大权。

此时的刘裕,才算是真正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角之一。在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告诉了世人什么叫"气吞万里如虎"!

他向北攻灭南燕,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后来又灭亡后秦,收复了故国王都长安城。当时如果不是东晋后方不稳,东晋朝臣们大都胸无壮志,不赞成继续北伐,刘裕很可能就一路横推,定鼎中原了。

毕竟当时的北方根本没有任何势力能够直面刘裕的锋芒,哪怕是最为强大的鲜卑人,也不能与北府军对敌。无奈自家人不争气,不能同仇敌忾,当时的江南士族早已忘记了当年中原流离之苦,习惯偏安,不愿北归。当然,他们也瞧不起刘裕寒族的出身,不愿刘裕开创这不世之功。但即使如此,经过两次北伐,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皆为东晋所有。将南朝的防线推进到了潼关、黄河一线,保障了江淮流域。此等北伐之功,也已经是东晋自偏安以来,最大之战果,历数东晋名将: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他们皆无法与刘裕比肩。当然,之后的南朝数代,就更无人能够与之相比了。纵观中国历史,在北伐这件事儿上干得比刘裕更出色的,估计也就朱元璋一个了。

当然,刘裕不仅仅是北伐,除了向北,他还向西南平定谯蜀,使得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紧接着又趁胜出击,击败仇迟,收复汉中,向南平定卢循,拿下岭南百越之地……

在刘裕的征伐下,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使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东晋境内,全由刘裕势力统治。

此等功绩,在东晋南朝数百年的历史中,绝对无一人可以与之比肩。即使是谢安在世,恒温复生,也得甘拜下风。此时的刘裕,显然已经走上了他人生的顶峰,面对腐朽不堪的东晋王朝,改朝换代,顺理成章。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中国南方正式进入到南朝时代。晋朝门阀专政的时代,由此结束,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自此开始,此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时的刘宋王朝乃是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刘裕也因此被誉为"定乱代兴之君",有着"南朝第一帝"之称!

这位草根皇帝可以说文武双全,文武双全,既有经世治国之才,也有百战克敌之勇,文韬武略,治国安邦,无一不精,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便是说的他这样的人吧!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当皇帝的时间太短了,仅仅两年而已,否则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想来也是可惜。不过,这"南朝第一帝"绝对是当之无愧!

9

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一下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对刘裕的评价:“刘裕不仅以武功显赫于当时,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树。宋武帝刘裕是南朝众多帝王中在治理国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刘裕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
刘裕出身寒微,他出生不久母亲就病死了。他父亲因为请不起乳母,准备把他扔掉。多亏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刘裕才被养活成人。

刘裕早年曾以砍柴、种地、打鱼为生,是个纯粹的下里巴人,村里人都看不起他。但他怀大志,很有才能。

估计是在家混不下去了,人穷思变刘裕从军,加入了北府军。北府军是东晋时期的王牌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也是刘裕从草根一步步走向皇帝宝座的助力军。

刘裕加入北府军,如鱼得水,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刘裕曾带领十几名北府军兄弟与上千起义军对垒,一战成名,最后成为北府军的领袖。

刘裕带领这支劲旅,平定了江左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开疆拓土,消灭南燕、后秦,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南征临邑国(越南南部)等……

刘裕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

420年,刘裕代晋建立刘宋后,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终结士族门阀政治,以寒门人士掌机要,集权中央,也就是皇帝说了算;整顿吏治,用人唯能唯贤,不问出身贵贱;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关心农民嫉苦,与民休息;振兴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废苛法,亲自听讼,以法治国。刘裕对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保护与发扬都有重大贡献。刘裕为刘宋文帝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人把他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他不愧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10

刘裕(363-422年),江苏镇江人,他一生下地,母亲赵氏就暴病身亡,父亲犯疑觉得是煞星,想抛弃他,幸亏族人接济得以活命,不久父亲也病死,刘裕是在继母萧氏辛勤抚育下长大的,因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平时喜欢挥拳弄棒,长大后参军,因资粮草有功升为司马,于是开启了刘裕的征战生涯。

刘裕画像。

西晋时期等级制度非常森严,政权由大士族豪门把持,不属于士族的都称为寒门,在社会上基本没什么机会,就算能当官,再有能力也只是个小官,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后裔,虽有出身有家世,但家道早已衰败,门第不显,家世贫寒。刘裕的曾祖只是个小县令,他父亲只是个郡功曹,到了刘裕什么都没有,如果不上战场拼杀,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刘裕的初宁陵位于南京江宁区,目前已夷为平地,仅剩两尊麒麟石雕。

所以刘裕起于寒门,最早当了北府兵,靠着一生征战,镇压孙恩、卢循起义,讨灭桓玄之乱,兴复晋室,攻灭南燕,北破后秦,铲除异已,权倾朝野,最终迫使晋恭帝“禅让”当上了皇帝,开创了宋国,称宋武帝。

在安丘市郊,有座“刘山”,相传刘裕讨伐南燕时驻军于此,后成为皇帝当地人将其命为刘山纪念,图为刘山风景区的刘裕伐燕雕像。

刘裕起自布衣,深知民间疾苦,痛感朝廷弊政,当上皇帝后,力行勤俭,革除弊端,改革政策,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和政治家,为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普遍腐朽的南朝政权中,算得上英明神武的君主,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