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马篡魏和曹丕篡汉最大的区别一是得天下的方式不一样,二是对前朝皇帝的方式不一样,三是最后的成果不一样。

第一、曹操虽然是汉臣,但是不过是一个典军校尉,之后是靠自己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下打出的一番事业,并非全部来自于汉朝的恩惠。

而司马懿的地位全部来自于魏,被曹操征召以后一路官至太傅,四代老臣,两朝顾命,受魏国大恩。在汉代,是很注重这种提拔之情的,对于提拔自己的人要报恩。司马家以受魏恩而篡魏,和曹家自己打下江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二、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在曹操手里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但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汉室衰微,献帝本来就是一个傀儡,特别是到李傕和郭汜时期,两个人为了夺权互相交战,分别劫持了献帝和众臣,后来更是一起追击献帝。献帝和大臣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后来直到曹操将献帝迎到许昌才得以安定下来。虽然曹操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政治目,但是无疑也让献帝受益不浅,避免了乱世之苦。

而且在后期虽然献帝也曾经想夺回权力,授予董承衣带诏,让他联合大臣对付曹操,事败以后曹操仅仅处死了董承等人。献帝皇后伏寿也写信给自己父亲要求他铲除曹操,事发后也是囚禁了事。曹操还将几个女儿嫁给献帝,固然是为了加强对献帝的控制,但是也是为了控制和献帝的矛盾程度,不想公开闹到双方翻脸的程度,恪守最后一丝底线。

而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托孤给司马懿时,曾经让儿子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叮嘱司马懿勿忘今日之情,从感情上来说,司马懿和曹芳要比曹操和献帝密切的多。但是司马家对曹芳却刻薄的多,曹芳被废黜后,司马师不仅杀了曹芳皇后张氏,还把他的贵妃邢氏送给了孙壹,极尽羞辱之事。而司马昭更是派人杀了魏帝曹髦,只抛出成济兄弟这两个小卒顶罪,刻薄至此,也是少见。

第三,曹操虽然没能统一全国,但是很大程度平定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减少了战乱。在魏国建立以后,魏国统治下的地区逐步恢复安定,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使到魏国灭亡,也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从这点来说,曹操一家还是有功劳的。

而司马家则不一样,在统一以后司马炎骄傲自满,荒淫无度,继位者更是傻子皇帝司马衷,无能至极,以不食肉糜出名,短短时间就因为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因此丧生。

曹家是让乱世安定,而司马家造成天下大乱,遗祸百年,两种不同的结果自然也让人感受不一样。

最佳贡献者
2

这的确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的确有讨论的价值。本质上都是谋反篡位,为什么曹家就要比司马家名声好得多呢?

既然要对比两者,那么分析之前,我们不妨费些口舌先把两个人篡权的过程简述一下,方便比较:

首先是曹丕篡汉,公元220年10月,汉献帝刘协在百官联名上书的“劝谏”下,最终宣布退位并将皇位让给曹丕。曹丕在此过程中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答应接管皇位。同月,曹丕称帝,立国号大魏,定都洛阳,自此历经一百九十多年的东汉王朝彻底拜拜了。

其次是司马氏篡位,曹丕在位期间司马家还不成气候,是曹丕为了抵抗蜀汉的入侵把大权交给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是曹丕一手提拔起来的,当然这个前提是曹丕、曹植争位之时司马懿是站死了曹丕这边。

但是曹家这几任皇帝死的都太早,继任者年少,作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和曹真、曹爽开始政治斗争。曹氏核心成员逐渐不满司马懿独揽大权危及皇权,可以说在曹芳即位后司马懿过了一段非常难受的日子。最终在曹芳和曹爽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的时候,起兵政变控制都城。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氏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等曹氏核心成员连根拔起,也是这场政变打下了司马氏篡位的夯实基础。

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讲清楚,司马懿尽管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可司马懿依然是魏臣。司马懿和曹操差不多都是在排除异己的过程中,给自己的后代铺好了谋篡的道路。司马懿和司马师相继去世后,司马昭废了曹芳扶持傀儡曹髦上台,咱们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说的。最终不甘坐等死亡的曹髦选择主动出击罢黜司马昭,得到消息的司马昭派兵截杀,皇室成员说杀就杀,曹髦也英勇战死。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魏朝和当年的东汉已经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晋王,在朝中大臣的默许下让魏元帝曹奂让位,顺理成章的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可以看出,曹篡汉和司马篡魏基本上流程是差不多的,但是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我们就通过对比两者有差别的地方来分析问题所在,那么咱们回到问题,为什么两个家族同样是篡位夺权,但是曹氏就要比司马氏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呢?

一、先看奠定基础的曹操和司马懿两个人,这就很明显了,司马懿是曹操的臣,司马懿可是两朝托孤重臣。在我们眼里,司马懿发动政变的过程不忠不义,对不起“托孤大臣”这四个大字。排除异己可以理解,但是方式不是仅有屠杀这一个选择。即便是曹爽排挤司马懿,也没有说非要治他于死地,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皇室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司马懿是偷偷摸摸地窃取政权,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义”二字看得十分重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这是我们排斥司马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为臣不忠。

二、可能有人说了,曹操严格来说也是不忠啊,那就得看下一代的对比了。我们再看曹丕和司马昭这两位,曹丕实为篡位,但是人家表面工作做得好啊,人家在刘协面前那可是毕恭毕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确实是群臣上疏让刘协退位,刘协也确实是禅让给曹丕的。更关键的是刘协死后,人家曹丕那是哇哇大哭,心里怎么想的先不说,演出来确实有模有样。

再看司马昭,都传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话了,还是皇室成员说的。这两者一对比,能一样吗?曹丕是三让三推”委屈“的当皇帝,司马昭是废了立,立了杀,杀了再立。司马昭的演技太拙劣了,野心都盖不住了,干着不忠不义的事,面子工程还没做好,不被骂才怪呢!

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近现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根深蒂固,无论在《三国演义》、《新三国》还是其他三国题材的作品中。司马氏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卑鄙小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一提到窃国,大多数人都先想到司马懿,其实司马懿连皇位都没坐过。这就是笔杆子的力量,刻在人心上的成见,而且这种往往是人们最难以逾越的。

其实我们仔细琢磨琢磨,曹氏和司马氏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不都是篡位夺权吗?可是咱们自古以来的人情就是这样,虚伪的面子上的周旋比明目张胆的我行我素就是有很大的区别。

就像过年大人给小孩子压岁钱,小孩越是一个劲地推脱大人就越是夸小孩懂事,可是小孩大人心里都懂,有钱谁不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曹魏虽然没能大一统,但是一直在努力中,而司马氏的晋朝,导致了外族第一次入侵。包括后来的金朝、元朝、清朝等,也都是在这期间埋下的隐患啊……

就个人情感来讲,杨角风对曹操很欣赏,对司马懿,不太感冒,或许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3

篡位这事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曹操都没有篡位,仅仅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被人骂得相当惨了,比如周瑜骂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而诸葛亮也说过同样的话。

但从历史上的评价来看,曹操儿子曹丕所建立的魏朝,比司马懿孙子司马炎所建立的晋朝,骂名要少得多。



同样是篡位,凭什么后世同情曹魏,而厌恶司马晋呢?

因为曹魏代汉,与司马晋代魏,有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司马得国不正,曹魏众望所归

曹魏的创建者是曹操,曹操在创建政权之前,连汉臣的正规官员都不是,不过是自封的奋威将军,即便如此,曹操仍然自筹经费,拉上曹氏及夏侯氏宗亲加入,利用自已的能力和实力,打出的一片天地和一个政权。



从189年曹操起兵,到220年曹操去世,用了30多年,凭借武力、能力、智力打下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还独自撑起了大汉王朝的余生,要不是曹操挟天子以命诸侯,保住了大汉最后的尊严,所谓的汉献帝可能上就死于乱军之中,汉献帝一死,这天下又是谁 的呢?当然是能者居之,曹操得到整个北方之地,是自已打下来的,相当于是自已创业成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朝之所以还多存在数十年 ,是因为曹操的续命,而不是因为汉朝有能力生存,这正是应了曹操的那一句话

设想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想想看,汉献帝受苦受难的那段时间,天下除了曹操,有人来救援吗?袁绍敬而远之,并且想着另立皇帝,袁术毫无反应,只想着自立当皇帝,这两人都比曹操离汉献帝更近。



曹魏江山可有一寸土地是汉朝的呢?并没有。是曹操从那些不服从汉朝的地方诸侯手中抢来的,与汉朝何干?曹丕代魏就是众望所归。

司马晋的创立者是司马懿,司马懿作为曹魏两朝的托孤重臣,不仅没有完成先皇交给他的托孤重任,反而依靠权谋、欺骗、狠毒,夺取了曹魏的江山。



两汉延续四百余年,上一个夺取汉朝江山的是王莽,王莽同样是以托孤重臣取得汉室江山,但随之却遭到天下人的唾弃,而司马懿的所作所为与王莽何异?

皇帝把辅佐幼主的重任交给司马懿,司马懿却将曹魏江山变为自已的囊中之物,就好比一个大家族将管理的任务交给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却成为这个大家族的所有者,这叫什么?这才叫篡位。



一个国家如果得国不正, 不会长久的,任何一个统治者必须有一个继任的合法性,司马家有吗?没有。司马代魏就是得国不正。

二、司马开创政治生态的恶化,曹魏遵循儒家法制治国

曹操虽然挟制了天子,但是并没有恶意对待皇权,汉献帝与曹操之间更像是一种默契的合作,衣带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不过董承为了与曹操争权而虚构的。



曹操终身并未对汉献这有任何大不敬,虽然在后期曹操野心膨胀,可那也是建立在曹操打天下建立的功勋上。

曹操去世后,曹丕子承父业,虽然有逼汉献帝禅让之嫌,但汉朝存在本身就是建立在曹魏的庇护之下,没有曹魏,汉朝早就灭亡了。

曹丕开启了善待前朝皇帝的先河,不仅善待汉献帝,而且还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不仅食邑万户,而且生活无忧,即使曹丕自已去世了,都不曾迫害汉献帝。



司马家开创了中国政治斗争恶劣的先河,司马懿是怎么夺取曹魏的最高权力的?靠的就权谋、欺骗、狠毒,靠是血流成河,靠的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司马懿高平陵之变,靠是欺骗曹爽投降,然后转身举起屠刀,将曹爽一党杀了五千多人,司马懿不仅骗过曹爽,还欺骗自已的同盟,连蒋济、陈泰等人也欺骗,为的就是最高权力。

司马师当权擅自废立皇帝,以下犯上,以臣犯君,这叫谋逆。



司马昭当权胆敢冒天下之大韪弑君,这是大逆不道,上一个敢这么干的人是赵高,被天下人唾弃的赵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与赵高何异?

曹魏遵循儒家法制治国,司马家不择手段夺取最高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开创了极其恶劣的政治生态,后世的皇帝被杀,权臣夺位,多半是学司马家而来,这样的司马家怎会不被千人人唾弃呢?



三、司马守业无能,曹魏主少国疑

司马懿夺取了曹魏的江山,却开了历史的倒车,首先是司马炎恢复了分封制,大封特封司马家子弟为王,分封制在两汉就已经被淘汰,却被司马家当成宝捧起来,结果呢?八王之乱发生了。

八王之乱的原因除了贾南风乱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封制,各个司马王拥兵自重,今天这个王杀出来,明天那个王杀回去,司马家族自相残杀。



哥哥杀弟弟,叔叔杀侄子,叔伯互相杀,杀来杀去都是司马家的人在杀,这可是继承了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的优良传统,到最后,杀的没力气了,被人杀,于是五胡乱华来了。

五胡乱华是五个胡人部落趁中原杀成一片,闯入汉人的地盘,夺取地盘,残杀百姓,整个北方的汉人被杀了十分之七,要不是衣冠南渡,中国就没有汉人了,几乎亡国灭种,这都要拜司马家所赐,这种恶行,又怎么不会厌恶司马晋呢?



反观曹魏,之所以被司马家夺了政权,主要就是因为曹丕和曹叡两代皇帝寿命太短,导致曹芳继位时年龄过小,这才让司马家夺了政权。

正因为曹魏主少国疑,尤其让人对曹魏同情,东汉大部分时间也是主少国疑,可好歹存在了195年,可是曹魏呢,只存在了45年便灭亡了。



一个不能延续的晋朝,一个让汉人几乎被北方胡人杀绝的晋朝,一个不能保护中原百姓的晋朝,被人唾弃不是很正常吗?

回过头来看曹魏,有曹魏在一天,胡人何时敢南下欺负汉人?不仅打得匈奴、鲜卑、乌桓贴地臣服,而且让胡人不敢南下,同时曹魏还短暂打通了西域,这都是曹魏的功劳。



可是晋朝呢?败光了曹魏所有的政治资本,还差一点让汉族亡国灭种,不厌恶晋朝还能厌恶哪个朝代呢?

4

汉末的天下大乱,不是曹操造成的。但是曹操力挽狂澜,天下十分他一人占了七成,为后来再次大一统奠定了基业。曹操死后,曹丕篡位前的大汉王朝,是曹操花了大半辈子时间打下来的。曹丕子承父业,拒西蜀,退东吴,他最后篡汉称帝,属于众望所归。

相比于曹氏篡汉,司马氏就差的太远了。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时,天下非常的安定。皇帝本无错,司马师废魏帝,纯粹就是大逆不道,没有任何可以洗白他的借口。并且司马家族的地位是怎么来的?是曹丕和曹叡两代皇帝赐予他们家族的。世受皇恩居然还敢大逆不道,这简直是无耻。



司马师死后,谁知道他的弟弟司马昭比他更无耻。司马师至少还不敢杀皇帝,而司马昭直接把曹髦给杀了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作为可信度最高的三国正史,像很多史书一样,不能免俗的写了很多有违史官职业道德的话。曹髦在被成济杀掉后(无脑替死鬼),《三国志》是这样抹黑他的。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兒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兒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呼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世语曰:业,武陵人,后为晋中护军。……此兒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礼葬之,当令内外咸知此兒所行。又尚书王经,凶逆无状,其收经及家属皆诣廷尉

原文实在是太长了,这里只截取一段。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曹髦简直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昏君,司马昭才是好人。司马昭为了能够感化曹髦,给了他极大的宽容。但是曹髦居然不懂感恩,反而还要带兵杀掉司马昭。这种不知感恩的禽兽皇帝,就如当年的昌邑王刘贺一样,死了也活该。

如果不是因为司马家族名声太臭,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太大了,完全盖过了正史的风头。尤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的影响力太大,把司马昭熏得太臭,怎么洗都洗不香。估计曹髦现在还在蒙冤受屈呢。

而司马昭杀曹髦,也算是给权臣杀皇帝开了一个很坏的开头。后来两晋南北朝篡位弑君,都是从司马昭这里学来的。



司马昭死后,继位的司马炎更烂。从司马懿到司马师,从司马昭再到司马炎。司马家的三代人,是一个比一个烂

我说司马炎烂,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开国皇帝鲜有庸君,但是司马炎就是罕见的庸君开国皇帝。他能统一天下,不是因为他有本事,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皓太烂了。相比之下,司马炎还算不错。至于蜀汉政权,那是司马昭灭掉的,与司马炎没什么关系。顺带一提,蜀汉灭亡四十年后,氐族人打跑了西晋官员,割据巴蜀,建立了五胡乱华时期的第一个胡人政权——成汉。

其次,司马炎不仅庸,而且还昏。后宫养一万多妃子,每天坐着羊车去临幸;以及大封诸侯王,导致后来当然八王之乱,这都不提了。司马炎最昏聩的事情,是他在选择继承人上的优柔寡断。司马衷是个傻子,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司马炎也知道。但是司马炎顶不住压力,还是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位傻儿子了。

传了也就是传了,如果司马炎把后世问题解决好一点,也不至于后来会天下大乱。但问题是司马炎没这个能力,他一闭眼,天下立时间就大乱。而这一乱就是整整两百多年时间!这个责任,司马炎脱不了干系。

而在司马炎之后,两晋的十四位皇帝,除了晋明帝之外,不是不得好死,就是昏聩无能,比司马炎更烂。说两晋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综合素质最差,老百姓活的最像畜生的时代,一点都不为过。

当年曹操说过:天下若是无孤,也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司马氏:自打司马家篡魏之后,也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现在才会说,曹丕篡汉是情有可原,汉室已经无法坚持了;而司马氏篡魏完全是莫名其妙,曹氏根本就无罪无错,司马氏只是在谋逆罢了。

当然了,不管是曹丕,还是司马炎,他们篡权的性质还是一样的。司马氏被骂,归根到底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晋朝晋朝在中国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中,算是最烂的一朝。腐化堕落,同室操戈,异族崛起,江山半壁,苟延残喘。

几乎所有让人不齿,让人瞧不起的毛病,几乎全部集中到晋朝。一个朝代身上有这么多的毛病,这也是真不容易。

换而言之,如果晋朝能打造出盛世,就像后来的李唐篡位,但打造了大唐盛世一样。或许后来人对司马家的指责会轻的多。

5

其实曹篡汉,司马篡魏性质都是一样的,用封建正统观来界定,都是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因为诸葛亮的忠贞节义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曹操、司马懿的丑恶。所不同的是曹操比司马懿可爱。曹操的前期兴义兵,除暴安良,尽忠于朝廷有目共睹。随着功业的增长,野心也开始膨胀,才有了后来的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朝纲。假使曹操象周公、霍光一样忠心仕汉,也不会有刘备、孙权的建号自立。曹操的功业都记在了曹丕的篡汉自立上,对汉室并未带来任何好处。曹操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不隐瞒自己观点,"宁负吾,勿负人"堂而皇之昭告世人,且小人之心见君子,君子之行见小人,一个卑鄙的圣人,让人又爱又恨。而司马懿属阴暗之人,长就了一付鹰视狼顾的阴象,长期蛰伏待机,以假象惑人,貌似忠厚,实则大奸大恶。司马氏弄权的手段更甚于曹氏,且无德无才的子孙禍乱中华若干年,使我华夏一蹶不振。

6

我是大话君,我来答。

打个比方:曹丕篡汉那是曹魏家族辛苦打下来的半壁天下,也就是开拓者;而司马篡位是利用幼帝的无能从曹爽那匹夫手中夺权,然后一步步走上帝位,也就是坐享其成的小人 。

司马家族在曹魏家族中地位提升变化

曹操时期:奸雄曹操是个惜才、爱才之人,但司马懿加入曹操的政治集团时却未得到重用,原因是:曹操早闻司马懿之名,但司马懿和其他大臣不一样,司马懿有才但同时也野心勃勃,就连知人善用的曹操也驾驭不了司马懿,因此司马懿并未得到曹操重用,反而和曹丕越走越近,成为曹丕门下的中庶子。

曹丕时期:曹操因在立继承人上左右举棋不定,曹丕也因此事郁郁寡欢,正好司马懿利用此事和曹丕关系越发紧密,曹丕也因此获得了继承人的位置,司马懿也就平步青云。不过曹操临死前多次劝曹丕:“司马懿这人狼子野心,不宜重用,须多多提防。”曹丕这话只听了一半,重用但多加提防。

曹睿时期:曹睿对司马懿这位三朝元老甚是敬仰,没有任何提防之心并委以兵马大权,这让司马家族的人在朝中的势力与日俱增,无人撼动!

曹芳时期:曹睿匆匆离世,将重任委托给大将军曹爽和司马家族。曹芳年幼不懂事,曹爽只有匹夫之勇,在谋略世家的司马懿眼中不堪一击,很快就诛杀曹爽一族,获得了曹魏天下的实权,开始粉末登场于历史舞台!

天下不耻司马簒魏

一、司马家族作为四朝元老,位高权重,又被先帝曹睿委以重任,应该临危受命,尽心辅助,而不是取而代之,恩将仇报,为天下人不耻。

二、司马家族的人给人以一种擅长谋断的鬼士之才,而不像帝王之感。

三、司马家族的晋朝失败了,使得五胡乱华,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屠杀汉人达一千多万,天下之人把原因归于司马家族簒魏的丑陋行径。

结语:历史就是如此,当事者人不知,事后定有人评论

以上全为打大话君的愚见,有其他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7

这其实要分两头说。

要按古代的道德观点,曹氏篡汉和司马篡魏一样都是道德败坏。不用等多长时间,五胡十六国时,石勒就说过:像曹操、司马懿这种欺负孤儿寡妇夺天下的行为,实在让人瞧不起。不是大丈夫所为。

但就算同样挨骂,被骂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主要是司马一家的吃相太过难看。魏国代汉是和平交接,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政治权力虽然没了,地位却捧得非常高。晋国代魏的过程中,直接杀了一个皇帝,还是当街捅死。不仅是大逆不道,而且没有任何掩饰的余地。

同样是比烂,司马氏这边要烂得多了。

要按现代的道德观点,那就很简单了。曹丕代汉时,所谓的大汉天下,基本都是他老爹曹操东征西讨打下来的。司马懿则只不过是魏国的一介臣子罢了。

如果没有曹操,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说不定还要乱上几年。曹操可以说有中兴社稷之功——虽然最后兴到自己家里去了。

司马懿呢,虽然也是重臣,战功赫赫,但当时魏国少了他,照样也还是强于蜀国吴国,照样也能够统一。司马懿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的。

现代人不必讲什么忠君观念,咱们讲究的是做多大贡献,得多大回报。魏国地盘既然是曹操打下来的,那他揣到自己兜里也无可厚非。而晋朝的天下可不是司马家一手缔造的,你要据为己有,那就是巧取豪夺。

8

因为魏国是曹操打下的江山,那么曹丕篡汉是情有可言。司家篡位是珍人之危而下手,他们是恩将仇报的小人呀!所以人间世代唾骂!

9

在我心目中,曹比司马更可恨,阳奉阴违,假公济私,培植党羽,改弦更章,挟天子一令诸侯,违君臣之道,(当代中国何曾没有此人),司马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深也,又有何不可以?况笔者所题意在某人刻像尔!

10

按照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道德理念,曹丕篡汉和司马篡汉都是道德败坏的行为。如五胡十六国的石勒说过,如曹操、司马懿这一种欺负孤儿寡母的行为,实在令人看不起,不是大丈夫所为。但是,很多人看不起是司马篡位,对曹丕篡汉却采用默认的态度。原因也就在于这些:

曹家天下是自己谋取的,司马篡魏是窃取

曹丕虽然是篡汉,却是继承老爸曹操祖业基础上一种谋取政权。谋取,就是一种名正言顺。当时,东汉末年皇帝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曹丕的老爸——曹操面对也是一个缤纷马乱的世界。曹操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东汉王朝,平定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叛乱,统一了北方,使北方百姓安居乐业。虽然老爸曹操打着挟天子令诸侯的旗帜,却平息各个地方诸侯的混战,对东汉统治也是一个贡献。所以,曹魏政权代替汉,也是一个勃勃发展的新王朝代替一个衰落的旧王朝,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和臣民不会有太多的异议。

但是,司马篡魏就是不一样。当时魏国政权比较稳定,弱点就是上任皇帝曹芳年幼,需要强臣来辅助统治。司马懿就在强臣弱主的环境中,发动一场循序渐进的政变,就如同偷鸡摸狗一样,是一种为世人鄙视的篡夺政权。这一种欺负孤儿寡母的行为,是篡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一直都被后人所鄙视。

司马懿夺取政权,是在狡诈和欺骗基础上,对曹魏政权也没什么功劳与贡献。说白了,就是依靠自己活得比别人长,熬死了曹操曹丕叡和同时期的其他大臣,利用年龄优势积累人脉,装疯卖傻夺权政权,给人感觉就是不劳而获,是一种小人的卑鄙手法。

司马篡汉,违反汉朝知恩图报的观念

汉朝流行的道德理念,就是知恩图报,厌恶一切忘恩负义的行为。曹操虽然在东汉末年是朝廷的大臣,但也是一个小的官职——典军校尉。之后,他凭着自己努力,一步步发展壮大,在东汉末年混乱社会形势中创造一番事业,成就不是来自于东汉朝廷的恩惠。

但是,司马懿的成就和地位都来自于魏王朝的提拔。当司马懿被曹操征召之后,一路官运亨通,升官至太傅,为两朝顾命、四代老臣,一直受着魏国额恩典。在汉朝时候,社会流行的道德理念就是知恩图报,官场流行是提拔之情,对于提报自己人应该报恩。但是,司马家却是违背这个道德理念,受着魏的恩却篡夺魏的政权,这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与曹家靠自己本事打下江山是完全不同的理念。

最令后人痛恨的是,胜利的司马懿没有宽容的姿态,以猫戏老鼠的方式报复对自己有恩情的曹魏后人,品德实在是低劣。如司马家对魏少帝曹芳是非常苛刻的。在他被废黜之后,不仅杀了曹芳的皇后张氏,还强他的贵妃刑氏配给孙壹,极其羞辱一个皇帝的尊严。之后,司马昭更是歹毒,派人杀了魏帝曹髦,只抛出成济兄弟这两个小卒来做替罪羊,如此刻薄,手段如此毒辣,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这一种恩将仇报的行为,的确令后人所鄙夷。

汉魏政权交接是和平授权,魏晋却是血腥交接

魏国代替汉的统治,是一种政权上和平交接。曹丕仿效禅让制,以让位贤能为名,自己当皇帝。之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使汉献帝虽然没有政治权力,却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虽然曹操把几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本意是控制汉献帝,实质也为了缓和与汉献帝的矛盾。对于汉献帝,曹操都还是毕恭毕敬,不想两人公开闹翻,守住君臣的底线。

但是,晋国代替魏国的过程,就是比较血腥。如前面说的,把魏帝曹髦杀死,死得还非常没面子,当街捅死,简直是大逆不道,没有任何儒家思想的君臣道义之说。从篡夺政权过程来看,司马家的手段简直是心狠手辣,卑鄙小人的阴谋诡计。先是司马懿爷爷趁着曹家祖孙三代死得早,把忠心曹家的臣子给弄死。在司马炎的时候,就利用改朝换代和心狠手辣算计皇帝主子,这种行为怎么令人称颂呢。后世受着儒家思想忠君观念的臣子,都会对司马家族进行口诛笔诛,已表示对主子皇上的忠心。这也就是后人看不起司马家族小人的卑鄙勾当,篡夺曹魏政权的心理原因。

西晋统一时期短暂,给老百姓没什么利益,自然遭人骂

后人看不起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晋统一时期短暂,给老百姓没带来什么利益,自然遭人痛骂。

实质上,臣子篡夺皇上主子的权力,建立自己的皇朝,这一种改朝换代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经常出现的。如杨坚篡夺北周,建立了大一统政局稳定的隋朝。刘裕篡晋的政权,虽然没有统一中国,但是稳定了南方,南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哪怕五代十国的李昪篡吴,也是把南唐政权做大做强。北宋赵匡胤也是臣子篡位,却带了繁荣的宋朝,商业繁华,百姓安居乐业。

司马家族篡魏却是不同。司马家族篡位建立的西晋,就是经历过两帝。国家统一时间也很短暂,就是短短的三十六年。之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使得北方战火硝烟不断,百姓生活颠沛流离,过着几百年水深火热的生活,汉族差点亡种灭族。所以,老百姓的苦就怪在司马家族上。如果没有司马家族,可能就不会过苦日子,可能心理也怀念曹魏时候的政局稳定。

随着曹操在后世中地位的提高,曹丕篡汉也不是这么“丑陋”和肮脏不堪。后世的杨坚代周、赵匡胤黄袍加身等等,很少人用“篡”来形容,这也给后世文人的宣传力度有很多关系。由于司马篡位违背了儒家文人的君臣道义观念,卑鄙小人手段,所以一直未后人所批评。

本文系原创,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请点“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