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刘邦的出身比较低微,在其布衣时期还是能够做到与人为善。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记载: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

这一时期高祖比较弱势,所以和张耳能够以礼相待。但是,其发迹之后便开始变得轻礼而倨傲,特别是对于儒者而言。郦食其在求见他时,就听说:“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所以郦食其自称为高阳酒徒,才得到了刘邦的接见。刘邦在其发迹期间也没有过十分礼贤下士,谦恭有礼的记录。所以,刘邦的礼贤下士很大程度是其微末时的生存状态导致的。人才之所以愿意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能够给予人才良好的地位、权力、待遇等物质条件。至于他的态度方面,他手下的人应该是看在物质的面子上自动忽略了。


其次,刘备的礼贤下士是由于内心的强烈愿望。他心中有强烈的振兴家业,兴复汉室的理想与憧憬。所以当他发迹之后,他对于士族和人才往往是倍加尊重,彬彬有礼。但是在他年轻时期,他却是一个嫉恶如仇的火爆脾气。据《三国志》记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由此可见,刘备也并非是天生的仁厚好脾气。


综合看来,这两个人对于自身的前途是由不同的观念组成的。刘邦是典型的基层思想,通权达变。也许在他的心中从来没想过可以成为天子,所以在他的发家史上多了几分真性情,充满了嬉笑怒骂。而刘备则有很远大的理想,在他幼年时期就曾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胸有大志的人往往就会显得有几分虚伪。因此也有人说刘备之仁而近伪,礼贤下士也多了几分刻意。


最佳贡献者
2

刘备在东汉末年起兵,破黄巾救董卓、结公孙救陶谦、对袁术失徐州、反曹操投袁绍、投刘表求孙权、赤壁战破曹操、靠张松窃益州、依法正得汉中、关羽擒荆州失、战东吴夷陵败!刘备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武有关张赵马黄和魏延,他依靠仁义来礼贤下士却未能一统,究其原因是得地时间太晚,许多谋臣和良将被曹孙获取,刘备终只能得益州而不能取天下;刘帮虽是莽夫,但他利用项羽与章邯巨鹿之战时,先从武关攻破咸阳,秦帝子婴投降,他趁项羽未至关中时,依张良之谋依法三章获取民心,项羽破关入长安时,刘帮依张良之策尊让项羽避免与他决战,项羽东归分18个王,刘邦被封汉王定都汉中,项羽未识人导致韩信西归至汉中,被萧何举荐刘帮封为大将军,项羽勇武过人但智谋仅有范增,刘帮文有张良陈平武有曹参樊哙,加上国士无双韩信与善于治理的萧何,因此,刘帮屡被项羽击败,但韩信助战十面埋伏就使项羽自刎乌江!天下归于汉室刘帮。

3

刘备与刘邦,珍惜人才,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起家的时候就比较弱势,人才匮乏,再不珍惜人才就是找死了。而且从刘邦与刘备的个人能力上看,也基本处于一条水平线,差距不大,都能带兵,但离一线还有一定距离。眼界,大局观,用人手法上都有过人之处。

刘邦成事了,刘备没成,区别在于3条

1.手下的实力,韩信是什么水平?关羽张飞又是什么水平?就是博士生与小学生的水平。吹上天的诸葛亮,撑死了是一个萧何,让萧何理财治民都是把好手,但你让他去领兵打仗就等于抓瞎,刘备这里没办法,没有了韩信,被逼让诸葛亮这种人去领军,那结果只能是谢谢参与了,至于张良陈平这种人,对不起,在刘备阵营里我还真没发现有谁能到达这一高度,法正庞统加起来可能还能勉强够一够,而且两人总共也就效力了不到10年,陈平可是一直坚持到吕氏之乱的。

2.对手的实力,孙权是什么人?是一个全方位吊打蜀汉的猛人,孙权在世,对蜀汉无一败绩,捧的起蜀汉,砸起来也是毫不手软轻松写意。而曹操更是一个全方位吊打孙权的人,而且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没有一个弱鸡,始终把孙权牢牢摁在江东出不了半分。刘备在这两个对手面前,能讨的了什么好?刘邦的对手?项羽?一屠夫耳。

3.刘邦知人善用,从善如流,对张良、萧何提出的反对意见也能先想再做,还能时时反省自己并立即采纳良言。而刘备呢?将不因怒而兴兵,他不听诸葛、赵云一众良言,无谋而兴师,未虑退而冒进,断送蜀汉基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