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是清仁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他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禅位继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驾崩,他才开始亲政。
但是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聪明的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这件事要从乾隆自身说起。清朝的康乾盛世中,乾隆可以说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封建社会历史的顶峰,他在文治武功上都有颇为不凡的造诣。文治上,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继续施行雍正帝的“摊丁入亩”制度,同时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人口大幅增长,乾隆六年(1740)中国历史上人口首次破亿大关,乾隆五十七年(1790)更是突破3亿。 盛世的皇帝都有一个癖好:编书修史。明朝的朱棣就曾组织编撰《永乐大典》,为了彰显太平盛世,他也不例外,组织进行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武功上,他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反击廓尔喀入侵,捍卫了西藏的主权完整;平定林爽文叛乱,无惧沙俄武力威胁,保护归国的赤子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等。
如此英明神武的乾隆,却因选择继承人出现了问题,导致清朝自此走向衰亡。
乾隆在位六十年,他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既然年寿高,这就导致了一个“白发人多次送黑发人”的问题,他的许多继承人都没能活过他,最后让嘉庆捡了便宜。这是原因之一。
到了乾隆立太子的时候,一共只剩下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嘉庆皇帝永琰,另一个是十一阿哥永瑆,永瑆明显比嘉庆要优秀的多,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怎么看都应该是永瑆即位。然而一来,子凭母贵,永瑆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出身卑微,最开始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相比出身于汉军正黄旗的令懿皇贵妃魏佳氏,自然远不可及。二来,乾隆这时候只是退位,不是崩逝,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手里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持朝政,自然是选才能没有那么优秀的嘉庆做一个“傀儡皇帝”。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最后,清朝这一大马车渐渐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乾隆聪明一世,却在老年选择继承人时或因出身或因私心而犯了错误。这也让不那么优秀嘉庆坐上了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