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历史史光机,我来回答!首先清朝不是没有特务机构,只是不太为人熟知,毕竟现在锦衣卫东厂西厂名气太大,而清朝又以清宫戏的影视题材比较多...清朝的特务机构,名为粘杆处(也称血滴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说说清朝控制舆论和驾驭百官这两个方面的方法。
1.解决一个误区:特务机构主要是监察百官,并非控制舆论
先不说近年明朝题材的影视剧怎么表现,在我们真实的史料记载当中呢,锦衣卫的主要职责都是监察百官,很少对舆论有插手,其实这才是正常的,毕竟当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就是经过空印案以后,对臣子们失去了信任,觉得他们欺上瞒下,感到深深的不安,于是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百官们的生活、工作,朱元璋要求事无巨细锦衣卫日夜监视...
锦衣卫
到了明成祖以后,锦衣卫再度启用,后来明朝陆续出现了东厂西厂,但出发点都是监察臣属和平衡权力,说白了就是对皇权的进一步加强,让皇帝睡的更安稳。至于舆论什么的?对不起天下间的情报大部分都在我手里,我就是舆论的源头,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最终解释权在我手里!——锦衣卫、东厂西厂以及清朝的粘杆处联合发表以上声明!
粘杆处
2.清朝的对百姓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刑罚手段
先不说史料记载,从一般人角度来看,看过《大明1566》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明清剧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在清朝真的聊天都要把着嘴!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平民的生活状态是大致相同的(不是指的生活水平),但清朝和明朝有个规定或者说手段的不同,就是“文字狱”。
纵观历史上各大王朝,没有哪个王朝像清朝这样,把文字狱玩的这么出神入化的,上到百官下到贩夫走狗,这一条人人通用。乾隆时期数得上来的文字狱130多起,其捕风捉影之荒唐,株连之广泛,处理之严酷,均超过了康熙朝和雍正朝。
清朝文字狱
这里简单举个例子。乾隆年间有一名监生名为石卓槐,湖北黄梅县人,在其所著《芥圃诗抄》中,有“大道目以没,谁与相维持”这句。结果经仇家告发,乾隆批道:“大清主宰天下,焉有大道没落之理,更焉用外人维持?”于是在乾隆四十五年,下令将石卓槐凌迟处死...
舆论的起源自然是“说”,但在清朝“祸从口出”那是无比真实的写照,而且这个频率,多的不可思议,很有可能你今天和人喝茶聊了会前朝的哪个地方的糕点好吃,第二天中午就有清朝官兵上门抓人,人家连查水表都不说,直接撞门进来,你正在家吃着火锅唱着歌,下午就在监狱里打的隔夜饭都吐出来...
3.清朝皇帝靠什么驾驭百官
明朝和清朝在官僚体制的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像面对贪官的处置上,明朝有朱元璋,清朝有雍正,两人均是从严从重处置,但都是管得住一时,之后贪官变本加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清朝在权力手段上,比明朝确实更加成熟。
康熙
清朝的皇帝能够在官员的驾驭上比明朝做的好的原因是——皇权的集中到达巅峰!认真追溯,清朝的皇帝们都要感谢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皇权终于无人可以制衡,真正变成了一言堂,而在这个背景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官员们都是围着皇帝跑!
有人就要问了,明朝废除丞相那么早,也没见后来人做的多好啊!这就要说到明朝在清朝心里一直忌惮的2个现象——党争和阉人干政。从清朝的顺治帝开始,实际上清朝的每代帝王都对这个问题十分敏感,所以你看终有清一朝,朋党基本没有壮大过,太监干政更是一个都没有!
乾隆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依然是皇权的问题,皇帝没有任何势力和手段来制衡,真正做到了独断专行,而只要保证这一点,就能极大程度上保证百官的顺从...至于贪污和土地兼并问题,那不是皇权能解决的问题,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只要不动摇皇权,怎么可能因为这些问题主动为难给他工作的小地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