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继位。但是石世的皇帝仅仅做了三十三天,石虎的第九子石遵发动兵变推翻了石世,自立为帝。石遵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手握重兵的冉闵。冉闵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石虎的养孙,所以他支持石遵发动兵变的条件就是日后立自己为太子。
但是当石当时皇帝之后,却没有履行承诺,毕竟冉闵是个外人,皇位凭什么传给你?石遵立石衍为太子,放了冉闵的鸽子。石遵感觉此时的冉闵是自己身边的一个定时炸弹,决定除掉他。但是石遵却给自己找了两个猪队友,自己的哥哥石鉴和郑太后。郑太后当场就反对杀冉闵,理由就是冉闵有拥立之功,而垂涎皇位已久的石鉴则给冉闵打了小报告。
先下手为强,冉闵联合汉族重臣李农以及王基再次政变,砍了石遵的脑袋,立石鉴为皇帝。自封为大将军的冉闵清洗了朝中的一批胡人官员,将大量的汉族官员安插在重要部门中。
冉闵此举引起了当时胡人贵族的警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担心冉闵对他们进行报复,于是以石袛为首的羯族势力、以苻洪为首的氐族势力以及姚弋仲的羌族势力的联合大军对冉闵控制的邺城地区形成了合围之势。
邺城城外的胡族大军压境,城内的羯族贵族也是蠢蠢欲动,多次发动兵变,但都被冉闵镇压下去。就连冉闵扶持的石鉴也开始与他对立。
冉闵觉得只要胡人当政,自己就永远不得安生,于是冉闵发布了那道著名的杀胡令: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冉闵下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一场惨烈的民族屠杀由此开始:
在邺城内,冉闵下令关闭邺城四门,对城中的胡人展开了一场大屠杀,城中血流成河,20多万人就此丧命。
在冉闵控制的地区,汉人开始对胡人进行一场血腥的民族复仇,其次是地方。各地汉人对胡人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男女老幼,无论贵贱,只要是胡人,一律杀死!就连那些长得高鼻梁和大胡子的汉人也被误认为是胡人而被杀。
冉魏建国
公元350年初,冉闵在邺都称帝,取代后赵,建立冉魏政权,改年号永兴。但是冉魏的控制区域仅仅是邺城以及其周边地区。石袛在河北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恢复后赵政权,后赵境内的胡人纷纷响应,发兵7万讨伐冉闵。
虽然冉闵手下的汉军数量远远少于群胡的军队,但是冉闵自己有绝对的信心能够击败这些胡人。
史籍记载,冉闵据悉史书记载,冉闵“身高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从上述可以看出,冉闵在战场上绝对是一个超级战士。冉闵上阵永远是骑着自己的朱龙马冲在最前方,左手持双刃长矛(矛尖两面都开口),右手持连钩戟,一手一个,上阵时左右开攻,只用双脚控马,勇猛绝伦。有这样的主帅,冉闵手下的汉军将士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加上对胡人的刻骨仇恨,每每所向披靡,以一敌百。
在那个胡骑马踏中原的时代,冉闵的汉军每战都是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袭匈奴大营,追杀百余里,斩首三万;
次战,以汉骑五千,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及义军数万,破胡族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以汉军万余,先败后胜,歼灭胡族大军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在这样的战绩之下,各地的汉人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纷纷起义,向胡人势力举起了屠刀。
冉闵杀胡前,中原地区的胡人有五六百万之多,占据了整个黄河流域;冉闵推翻后赵后,数百万胡人被中原汉人所驱逐,不得不迁回陇西、河套等地,甚至是更为遥远的中亚。这场被冉闵逼出来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的死亡,在迁途中还是数十万胡人因饥寒交迫和相互掠夺而死。
但是在汉杀胡的同时,胡杀汉也在进行着,而且胡杀汉的数量只会比汉杀胡更多。冉闵杀胡是为了生存,而胡人杀汉则是习惯,更是对冉闵反抗的报复!
中原地区由于胡人数量大减,汉人的比重又开始增加。在经历了汉人的血腥报复后,胡人再也不敢小视汉人,开始与汉人合作,利用汉人从事生产、发展经济,逐渐形成了胡人打仗,汉人种地的局面。
最后一战
公元352年,冉闵率军攻克襄国,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这时一个新的敌人可是向冉闵发动进攻,这就是刚刚统一辽东的慕容燕国。
公元352年4月,燕国名将慕容恪率领10万燕军与一万冉魏军在安喜相遇。这支汉族步兵在安喜的平原野战中连续十次击败鲜卑骑兵。
燕王慕容俊亲率20万大军南下,与慕容恪军夹攻魏军。冉闵决定一战击败燕军,而这最后一战,冉闵选定廉台作为战场。
廉台,地处今定州、无极、新乐三地之间。战国时,赵国攻灭中山国后,大将廉颇曾率军在此驻扎,筑有一台,名叫廉颇点将台,廉台因此得名。
冉闵选定廉台作为燕军的处决地,也是有原因的:燕军以骑兵见长,虽然在安喜被魏军击败,但是每次都是打败了就跑,魏军也追不上,无法进行围歼。而廉台地区丛林河流众多,不利于燕军骑兵机动,而有利于魏军步军实施伏击战。
魏军且战且退,一路上多次击退燕军追击,方才撤到泒水南岸的魏昌附近扎营。慕容恪很快也率燕军渡河,在南岸与魏军对峙。此时,慕容恪的燕军前部孤军追击,已经脱离了慕容俊的燕军主力。冉闵的计划已然实现了一半:魏昌城侧面是山区和丛林地带,也是魏军埋伏的地方;慕容恪要是追进丛林,就会掉进冉闵设下的陷阱,一旦燕军战败,他们背后的泒水就会成为一道天堑,挡住他们逃跑的去路。
就在此时,燕军参军高开识破了冉闵的计谋,燕军不再追击,而是在林外骂阵,逼着冉闵在平原与燕军决战。
冉闵的魏军此时拖不起,马上就要断粮了。一旦断粮,军心士气肯定就会崩溃,为此冉闵决定与燕军决一死战。
为了能够对付冉闵这个超级猛人,慕容恪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慕容恪在燕军战阵的最前端,布置了一支骑兵,这种部队就是整个大阵的诱饵。在其后是燕军主力,其中攻击的中坚力量是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这支骑兵人马皆披重甲,然后再用铁链锁在一起,这也许就是后续金国铁浮屠的雏形。这支骑兵就是一道肉盾,延缓魏军的冲击,消耗魏军的有生力量,为侧翼部队的合围赢得时间。
但是这个精心安排的大杀阵竟然没有挡住魏军的攻击,魏军歼灭了那五千精锐的连环马阵,一路杀到了慕容恪的本阵。
这时两翼燕军杀到,将陷入苦战的魏军包围过来。魏军兵少,一场血战后,剩余的数千名将士全部战死。冉闵不得已,只得向东突围。在燕军的追击下,冉闵冲杀二十余里,终于杀出包围圈。就在此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冉闵的坐骑朱龙马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冉闵跌落马下,被燕军生擒。失去了主帅的魏军在与燕军力战之后,全部战死。
冉闵被俘后,燕军乘胜进击邺城。邺城中的汉族军民深知已无退路,在极度艰难的境况下,顽强的抵抗了三个多月。公元352年八月,邺城沦陷,冉魏灭亡。
冉闵之死
冉闵在被活捉之后,慕容恪将他送到了燕王慕容俊面前。慕容俊羞辱冉闵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称天子?”
面对慕容俊的讥讽,冉闵回怼:“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你们这些禽兽一般的蛮夷尚且敢自称天子,我堂堂大汉男儿为什么不能称王称霸!
愤怒的慕容俊在抽了冉闵三百鞭之后,将其在龙城遏陉山斩首。冉闵死后,遏陉山七日之内草木皆枯,同时龙城出现了蝗灾与大旱。慕容俊觉得这是上天对他斩杀冉闵的惩罚,于是立即派人去祭祀冉闵,并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
结语
对于冉闵,此后的史书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杀胡令让中原地区的羯族和匈奴基本被杀绝了,使汉人得以生存喘息的机会;也有人说冉闵就是一个杀人狂魔,反复无常的小人。我觉得这都是在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评价古人的行为。冉闵也许就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活下去。他杀尽石式,胡人已经将他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冉闵只能依靠汉族势力。冉闵不是后来的苻坚,有那么超前的民族共存意识,他依靠汉族,那么就得去杀尽胡族,道理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