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和亲,说穿了就是汉朝把漂亮的女人和大量的财富无偿的送给匈奴。以此避免匈奴的侵略,求得和平。这种事,项羽绝对没有任何可能性去做。
项羽是要搞分封制。我们知道:长平之战后,仅实力大大削弱的一个赵国,就能打得匈奴满地找牙。而秦朝统一以后,大将军蒙恬率30大军北击匈奴,很快稳定了北方。可见,对付匈奴入侵,是完全有能力击败他的。下面我为您详细分析。
一、和亲是一种屈辱的和平,是汉匈之间的不平等条约。
汉朝单方面把美女和大量的财富无偿送给匈奴,而匈奴只来不往。汉朝通过这种方式,暂时达到了避免匈奴侵略的目的。
站在汉朝的角度,国家刚建立不久,给点好处这个恶邻居,避免了大额的军费支出和人员伤亡。和发动战争比起来,毕竟损失还要小一点。
站在匈奴的角度,本来需要发动战争去抢劫才能得到的财富和女人,现在汉朝主动送上了门。虽然可能比抢劫得到的要稍微少一点,但毕竟不需要自己费什么力气。而且隔三差五的敲敲竹杠,也是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
所以,和亲看上去似乎对汉匈双方都有利。
但是,面对匈奴这个贪得无厌的恶邻居,和亲政策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他没有满足的时候,隔三差五的还会来打打秋风,一直没有消停,否则到了武帝朝也不会发生汉匈战争了。因此,只有把他打怕了,打服了,甚至消灭他,才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不会和匈奴发生正面冲突。
假设项羽得了天下以后,他将会和周朝一样,把天下分封为若干个诸侯国。到那时,抗击匈奴的主要任务,就落实到与匈奴交界的诸侯国身上。
而项羽,就会舒舒服服地当他的天下之主、西楚霸王,绝不会为此而操心,更不可能去和亲。
而诸侯国,由于只是一个地方政权,既没有与匈奴和亲的资格和权力,也不可能像中央政府那样,有那么大的财力,可以任由匈奴敲竹杠。
匈奴这个恶邻居,由于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完全是靠天吃饭,一旦没饭吃,必然深入到中原腹地进行打劫。
诸侯国面对匈奴的入侵,除了打之外,并没有其他办法。
三、匈奴对诸侯国,并无军事上的优势。
战国时期与匈奴接壤的诸侯国有秦国、燕国、赵国,这三国为了防御匈奴,都各自修建了长城。
匈奴时不时到这三国抢掠,三国与匈奴作战,各有胜负。
我们来看看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是怎么打匈奴的?
李牧当时是赵国北部边境的守将,他对手下的将士非常优厚,并且下令说:“匈奴如入侵,迅速退入营垒固守,有主动进攻者斩首。”
这样过了好几年,虽然始终消极防守,但也没有多大损失,匈奴认为李牧胆小,赵王听信谗言,也认为李牧胆小怯战。把他召回。
此后,匈奴每次来侵犯,守将就出兵交战,每次都失利,损失惨重。由于战争的破坏,边境上也无法耕田、放牧。
赵王只好又请李牧出马。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派人再三催促他。
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需要像以前那样,才敢奉命出征。”赵王答应了。
李牧到了边境,还像以前一样固守不出。匈奴认为李牧很胆小,但由于李牧防守严密,匈奴又一无所获,边境的官兵们平时受了优厚待遇,都有打仗立功的心愿,憋着一口气,纷纷要求出战。
李牧这才开始了秘密战争动员。他准备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还有善于射箭的士卒十万,又让人把大批牲畜赶到满山遍野去放牧。
如果遇到匈奴小股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人马和牲口丢弃给匈奴。
单于听到这个情况,以为赵国好欺负,就率领大兵入侵。李牧早已埋伏好大军,从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斩杀十多万人马。
之后李牧又灭襜褴,击东胡,收林胡,匈奴单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都不敢侵略赵国边境。
四、刘邦征匈奴虽战败,并非实力不如。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生活来源主要是畜牧、渔猎,这就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很大。他们日子一不好过,就会深入到中原腹地抢掠。他们采取游击战的方式,选择中原军队薄弱地区,抢一把就走。他们几乎从来不与中原军队的主力硬扛。
因此,匈奴入侵是为了劫财,不以占有土地为目的。汉匈双方的战争并非为了争夺领土 ,而是为了财富。
对于匈奴这种流动性的作战,非常难以防范,维持边境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
汉朝初期,经过连年战争,全国人口只有二千多万。高祖刘邦为解决边患,征伐匈奴,但遭遇了白登之围,虽然战败,其实只是因为战略不当,加上粗心大意,有一点轻敌,导致了失败,并非真打起来,汉军的战斗力就不如匈奴。
由于国家刚建立,各种内耗以及刘邦本人的年龄问题,所以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一直寻求妥协。文帝、景帝两朝,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和平发展,增强国力,所以在对待匈奴问题上也是忍气吞声,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整体国力上升了,而匈奴又步步紧逼,才不得不开始与匈奴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