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山人闯关东,我知道我们这儿在那个年代,十家有九家人都闯过关东,有的去了在那里扎了根,有的去了二年三年就回来了,还有一些扎了根的这几年也回老家落户了,还分到了地!有的回来做生意。

我们家,我公婆曾经闯关东,落户到吉林,我老公就是生在那边,我老公的三姐四姐都嫁在了那里。

当时闯关东,也叫逃荒,说白了就是要饭、要活下去,在家里就会饿死,只有闯出去才可能会有一线活路,会有点希望,东北地广人希,只要能干就会找到点吃的,所以大批的山东老乡先是男人出去闯,然后托儿带女千里迢迢去东北,就象电影闯关东一样,有的人闯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饿死在路上。

最佳贡献者
2

人往高处走,

水向低处聚;

齐鲁青未了,(灾荒幸存者)

关东淘金去。

满清发祥地,

地广人又稀;

禁令外乡来,

闯关得生机。

强人张大帅,

振邦民安居;(无战乱)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帮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

作者刘国林,

《可爱的草塘里》。

国际大都市,

伪满新京地;

东北重工业,

曾经辉煌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3

感谢邀请。只是从有关资料了解一些,关外的东北,本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清军入关,大清王朝建立后,严禁向关外移民,以保护龙兴禁地。

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大清王朝国势衰微,山东,河北等地农民,人多地少,土地兼并严重,众多百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特别是灾荒年月,无以存活。在家乡也是饿死,闯关东也许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大批农民,纷纷闯关东,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好开禁。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再加上山东人勤劳,节俭,到东北后也容易存活。

另外,清王朝开禁还有一个原因,近代以来,沙俄屡屡侵略我国东北,开疆拓土,驱杀我民,占我领土。清王朝也有移民戍边的意向。

众多闯关东的移民中,以山东人为多,有坐船去的,也有从陆路走的。全部家当也就是一付挑子或一辆手推车。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背乡离井,远赴他乡,逃荒途中,又有多少人死在路途,闯关东的历史,就是一部山东等地移民的血泪史。

在今天的东北人中,山东人的后代很多。山东人勤劳,善良,侠义,自古有互助的传统。所以,东北人给人的印象是大度,豪爽,这些都带有山东人的特点。





4

对此事的了解局限于电视剧《闯关东》的披露的层面。

5

听老辈们说过,“闯关东和走西口\"性质一样,在内蒙地区包涵了这两个内容。过去东北部地区外来谋生的人口为“闯关东\",中西部地区的外来谋生人口叫“走西口\"。关内人口多土地少,人们无法生存,实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自动迁移,事实上就是讨生活、寻活路。

6

了解到这三点:

1、经济因素

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因此清初,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已出现。乾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满洲旅行记》中记载了当年真实的历史画面:“由奉天入兴京,道上见夫拥独轮车者,妇女坐其上,有小儿哭者眠者,夫从后推,弟自前挽,老媪拄杖,少女相依,踉跄道上,丈夫骂其少妇,老母唤其子女。队队总进通化、怀仁、海龙城、朝阳镇,前后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寝者皆山东移民”。

2、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满族统治者将山东“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触犯刑律的“流人”发配到“极边寒苦”的关东。在资源丰富的关东,大量山东“流人”使处于饥寒交迫缺少土地的山东贫民对关东有了了解,产生了闯关东的想法。特别满族统治者的恣意圈地、逼民投充、督捕逃人等措施,加剧对山东社会经济的破坏,更加强了山东贫民闯关东的倾向。

(2)1644至1667年,清政府《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在这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1861至1911年,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解除东北禁封令,掀起山东贫民闯关东的高潮。

3、地理位置因素

关东与山东仅隔海相望,山东人闯关东有两条路:一条浮海,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之间的海上交流就非常频繁,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是浮海北上。一条陆行,从山东陆路到关东,需环绕渤海经过山海关,再借道“辽西走廊”,鲁西、鲁南、鲁北的难民大多走此道。清末民初,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天津至山东峄县段、“京奉铁路”等路段的开通,从山东可以直接乘火车到沈阳,更为山东人民闯关东提供方便。




7

闯关东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闯关东的先民们为了躲避灾害和饥荒选择了北上“闯关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北经济逐步衰落,,中原以及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过去闯关东的先民很大一部分已经迁回祖籍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关东人”开始了“闯山东”“闯江南”的步伐。如果说过去的“闯关东”被记录为近代历史中的一种现象,那么未来“东北人口外流”也必将以相同的形态被历史记录下来!

8

看过电视剧,真是那个时代的血泪,太苦了

9

大家好,我是农村出来的打工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

[害羞]1、说到闯关东,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是清朝末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前往东北地区讨生活。其中山东人占据了将近一半,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江南虽然富裕,但也有很多的问题。与之相比,东北地区更适合中原百姓。

[流泪]2、这是当地的战乱有关系,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了人们的生存出现了很大问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山东人口众多,在当时落后的情况下,很多人给地主打工,没有自己的土地,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森林,沼泽地很多。给山东人去东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3、[玫瑰]山东人勤劳善良,干活认真实在,去东北可以开垦很多的荒地,用来改造良田。满足一家人生活的需要,不是问题。在东北,只要勤劳,改善生活也不是问题。

4、[祈祷]东北的农作物种植和山东的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小麦,大豆,高粱,玉米,和山东的农作物种植很一样的。这样,山东人过去,可以利用勤劳的特性,来种植同样的农作物,满足一家人生活的需要。

以上是我的观点,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0

东北多数人的祖籍都来自关内,也就是山海关以内的山东、河北、河南以及全国各地。而以祖籍山东的最多。仔细翻开历史,山东人闯关东真的是很漫长的历史了。

一、新时期时代

大约1万年前,当时还被称为东夷的山东地区的人就有北上到现今辽宁一代生活。他们成为了东北的古民族,从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东北南部的汉族、居于东北东部的肃慎系各族、居于东北中部与朝鲜半岛北部的秽貊系各族、居于东北北部的东胡系各族都和这些最早的先民有关。

二、箕子朝鲜

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国王纣的叔父——箕子,他在周代商之后,率5000族人经山东半岛去了朝鲜半岛,在大同江流域创立了朝鲜国,国都即平壤,史称“箕子朝鲜”。这个国家不仅在朝鲜半岛,他们在东北地区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现在的韩国人不承认(不意外)。

三、历代移居

东北地区地处高寒地区,在古代并不适合居住。这里多数时期都是各种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区。但并不代表没有中原人口移民,因为当战争频发的时候,除了多数人南渡以外,还是有少数的人漂洋过海来到东北地区生活。

四、大移民时期

山东人真正的闯关东其实是从清末开始。东北一直被满族人视为龙兴之地,但其实在满族人刚刚入关的时候,是允许汉人前去开垦的。史书记载:“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

但到了康熙时代,就颁诏“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停止了移民。到了清朝中后期,沙俄开始入侵东北,为了缓解东北地区的财政状况,并制约沙俄对我疆域的蚕食,又开始鼓励移民,当时来自山东的最多,这成了山东人构成东北主体移民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到清代末年,迁入东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汉民人口达到1400万左右,占当地人口总数2100万的66.7%。这些汉族以原籍山东省的最多,山东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东北的大户。到了民国时期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原百姓大量闯关东讨生活,又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

现在,我们去辽宁的一些城市,例如丹东、大连等地,他们的口音与东北口音明显不同,都略微带一点山东口音,这也是当时这里是出海口,山东移民多的原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