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凡成大事者,必是有特别能力之人,刘邦的特别能力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氓”,这种流氓精神刚好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所谓时代造就英雄,刘邦刚好就是这样。至于他究竟有多流氓呢?我下边通过几件广为流传的事情与大家略谈一二。
一、刘邦与村里曹寡妇的事迹
刘邦从小就喜欢广交朋友,而且出手阔绰,深得朋友喜欢,大家也都愿意与刘邦在一起相处。可是问题来了,刘邦虽然广交友,总是游手好闲,但是他是个无业游民,家里没矿,这就尴尬了。
刘邦每次与朋友去吃喝玩乐,都是赊账,但是从来不会去结算,因为他确实也没钱,实在为难。好就好在刘邦没钱但是有志气、有抱负,他总觉得自己以后会出人头地,总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这种精神很不错。
不过即使今天也一样,你会发现只要谁家孩子成天不务正业,大家就会把这个人与流氓一词联系起来,这是因为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就很肤浅,大多数人评价一个人就是以工作怎么样,挣多少钱,但是从来不会考虑这个人心地如何,心胸如何,抱负又如何?
所以大家都觉得刘邦是一个成不了气候的流氓,甚至他的父亲也这样认为,经常骂刘邦没有出息,好就好在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拘小节,死皮赖脸,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怎么骂他,他都觉得无所谓,心里有理想,又何必在乎别人眼光。
就是这些无所事事的日子,他遇到村里的一个曹姓寡妇,人美心善,于是刘邦就与曹寡妇逐渐来往密切,并在一来二去的过程中让曹寡妇怀孕,生下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刘肥,后来担任齐王,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小伙。
也许有人会觉得刘邦与寡妇混在一起,就是一种耍流氓,可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下,有什么奇怪呢?两人情投意合,为什么要管世俗的眼光,这件事情恰好从侧面突出刘邦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远见卓识,难道不是么?
在那样的年代,,封建思想束缚严重,很多人都深受影响,思想被禁锢,根本没法做出什么成就,而刘邦则不同,他的思想从来都没有局限,让人根本无法捉摸得透,这也是后来刘邦取得江山的一个原因,不拘小节,思想开放而没有束缚。
二、刘邦开空头支票
刘邦的岳父也就是吕雉的父亲,当时是当地县令的好友,地位与刘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吕公举家迁到沛县,在家中设宴,招待当地名流。既然是乔迁之喜,去参加宴会之人自然少不了要送礼,负责收礼的人是萧何,他根据礼金多少来安排座位,送的越多,座位越好,档次越高。
原本刘邦这样的角色,没钱没地位,自然就要坐级别很低的座位,可是他不走寻常路,在参加宴会送礼时,高声喊道“贺一万金”,送这么多钱,别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让他坐在上上座。
可是事实上,刘邦一分钱也没有送,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说钱以后佣人会送去,当然事情过后,对方肯定不好意思专门差人去要贺礼,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很传统,没人想到刘邦居然会这样干。
在宴会上,刘邦在上上座,认识的人也都是社会名流,非富即贵,刘邦继续侃侃而谈,一点没有畏惧的感觉,让大家感觉这个人器宇不凡,确实是一个成大事之人,于是宴会上宾客都对刘邦刮目相看,这其中就包括宴会的主人吕公,觉得刘邦日后定能成大事,后来还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让刘邦摇身一变地位提高。
也许在普通人眼里,会觉得这是刘邦流氓,或者大言不惭,可是如果经过深入分析,就会彻底否决自己的想法。刘邦的做法完全已经把人性了解得足够透彻,所谓的上流社会,都有一个准入标准,很多人因为这个标准导致无法接触上流社会,也就无法让自己认识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
一个人一旦失去认识更加优秀的人之机会,就会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而变得越来越坐井观天,要是与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交往之后,你会发现你受益颇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选择圈子很重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一个人与一群社会精英放在一起生活,不久后这个人也就成了社会精英,,因为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以及大力支持,这个人很快脱离原来模样。
而将一个精英和一群无所事事的人放在一起,这个精英最后也变得不再是精英,因为他一个人的思想很难左右周围人,反而周围人的思想左右了他。同样的道理,刘邦要是继续与以前的那些混混在一起,他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但是刘邦明白这个道理,就想方设法攀高枝进入那个圈子,获取更多的资源。当然,要是你在那个圈子里是最差的,别人一样看不上你,所以刘邦假装自己很有钱的样子,引起别人注意,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别人的青睐,以后做事情就顺利简单很多。
这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也是一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普通人觉得刘邦是流氓,而刘邦却在不断往上爬。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一样普遍存在,有很多专门骗钱的人就靠这种行为在各个圈子混迹。
三、项羽煮刘太公事件
项羽攻克刘邦,刘邦落荒而逃,剩下自己父亲被项羽俘虏,并且传话给刘邦,意思就是说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叫刘邦及时出现。结果刘邦不仅不出现,还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听完刘邦的话,气得不行,大骂刘邦不是人,居然连自己父亲都不救,遂下令要杀掉刘太公,可是项羽手下劝项羽说要是刘邦真的只想要天下,即使项羽杀了他父亲也无济于事,,并且还会落下骂名,又何必呢?最终项羽只能作罢,放过刘太公一马。
我们来看一下这件事情,单纯从表面上看,确实觉得刘邦很不是人,可是深入分析一下,刘邦当时的处境,,他去救父亲又能救得了么?只会让自己被一锅端,然而他叫项羽煮了刘太公,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抛给项羽,项羽要是真煮了刘太公,天下所有人都会觉得项羽不是人,这样一来项羽的英雄形象不是毁于一旦,所以项羽断然不敢那样做。
这里也说明刘邦对项羽足够了解,这为他后来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而项羽则不仅对刘邦捉摸不透,还自己给自己设限太多。我想这件事情要是角色互换,刘邦肯定会煮了项羽他爹,并且大肆宣传说项羽不孝,这就是两个人的差别,在夺取天下这种生死大事上,谁的手段最多,谁就能取得最终胜利,束缚越多,顾及的道义越多,越不可能取得胜利。
结语
其实人的成与败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成王败寇就可以总结,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对人性研究得足够透彻之人,从而顺应人性而为之,这样才更加容易成功!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