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苏联解体是,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大约百分之六的人口是德国后裔,大约有100万人。

很奇怪?

一点都不奇怪。

如果大家生活在苏联时期,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俄罗斯,有很多老人会说德语。

这并不稀奇,因为以前俄罗斯境内真的有很多德国人。

早在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掌权,就开始鼓励德国人移民沙俄。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就是德国的前身普鲁士人,是一个公主。

掌权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德国人比俄国人更为勤劳,也更有组织,很适合作为移民。

当时沙俄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连伏尔加河流域很多地区都没什么人烟。

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利用优厚的政策鼓励德国人来这里开荒,比如免除税收、赠送土地、不需要服兵役、可以不信仰东正教等等。

当时的德国地区还是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国家。这里人口又比较多,土地较少,一些德国贫民出于生计考虑,就来到沙俄。

事实证明,沙俄有着实际上最为肥沃的土地,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从18世纪开始,大量的德国移民陆续来到沙俄定居。

随后的100多年,德国人开始在俄罗斯扎根,从上流社会到底层农民都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沙俄的官僚系统中,就有不少德国后裔的官员,尤其是司法领域。

俄国沙皇认为德国后裔官僚,做事更为严谨、有条理、不容易渎职、不容易接受贿赂,对他们重用。

在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同沙俄司法系统打交道,发现很多官员都是德国后裔。

到了苏联成立的时候,境内大约有100多万德国后裔,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并不算少了。

其中,开荒的德国农民,大部分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

苏联成立时,在1918年10月,这些德国后裔成立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获得苏联认可。

1924年升格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面积2.88万平方公里,人口60.5万人(1939年),其中德国后裔为40万人。

很多苏联人认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几乎相当于德国本土,他们说德语(当然也会)、看德国文字、房屋也完全是德国风情。

苏联容忍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的目的,是为了和德国搞好关系,将这个自治州作为一个外交的窗口。

可惜好景不长。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以通敌嫌疑为名,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摧毁。

这里38万德国后裔大部分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不毛之地,少部分流放到西伯利亚。

同时,在苏联其他地区还有40万德国后裔,也大多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

这些德国后裔被强制参加劳动,活下来的也就三分之二而已。

直到战后多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才取消了他们的通敌罪名,却不允许他们回到伏尔加河老家去。

苏联时期,刻意同化这些德国后裔,不允许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德语。由此,战后出生的德国后裔的年轻人,很多同俄罗斯人没有什么区别。

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境内德国后裔总数为约200万。

到苏联解体的时候,哈萨克斯坦仍然有100万德国后裔。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联邦德国却出台了政策,允许这些人移居德国。

于是,大批德国后裔回到了德国,人口锐减一半以上。从85点到91年,每年有10到15万德国后裔离开苏联。

到了1992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境内只剩下84万德国后裔了,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30万人。

这30万人为什么不回德国?

他们早已不会说德语了。

需要说明的是:列宁外祖母就是俄国伏尔加德国后裔。

最佳贡献者
2

哈萨克斯坦确实有几十万德意志人,他们是在苏联时期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的

1762年俄罗斯爆发了一场宫廷政变,皇后叶卡捷琳娜在禁卫军的支持下将丈夫彼得三世赶下皇位,然后自己登基称帝,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也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八位沙皇。

叶卡捷琳娜是个非常伟大的政治人物,在她的统治之下,俄罗斯国土大幅扩张,国力达到顶峰,因此后世也将她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

由于叶卡捷琳娜是个德国人,所以在她的支持下,大量德国人开始移民到俄罗斯居住。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陆陆续续有几十万德意志人进入俄罗斯。这些德意志移民主要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因此被称之为“伏尔加德意志人”。

苏联建立之后,本着民族自治的原则,苏联政府在德意志人聚居区建立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

到1924年该自治州又升格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首府是恩格斯城,隶属于俄罗斯管辖,此时该地区的德意志人大约有60万。

不过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担心伏尔加德意志人叛国投敌,1941年9月苏联政府便以“通敌”的名义将伏尔加德意志人全部强行迁走,“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也被撤销。

此后一小部德意志人被驱赶到了西伯利亚,而大部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被流放至中亚的哈萨克境内,这就是哈萨克斯坦为啥会有德意志人的原因。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他开始着手为少数民族平反。到1964年苏联政府正式为德意志人平反,但是并未允许他们重返家园,因此大量德意志人就在哈萨克斯坦居住了下来。这些德意志人主要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他们与当地的哈萨克族相处的还算是非常友好。(身着民族服饰的伏尔加德意志人)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苏联和西方的关系不断缓和,大量伏尔加德意志人开始返回西德。从1985年到1991年这七年中,大约有80多万伏尔加德意志人成功拿到了德国签证,返回了自己的故土。

到苏联解体之时,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德意志人只剩下了84万,而哈萨克斯坦境内则还有40多万德意志人。

冷战结束后,由于德国收紧了移民政策,凡是不会讲伏尔加德语的德意志人不再被允许返回德国,于是又有大量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转而移民美国。

其实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有大量的伏尔加德意志人移民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如今仅在美国就有约100万伏尔加德意志人后裔,而巴西和阿根廷的伏尔加德意志人后裔也都在百万以上。(美国堪萨斯州的伏尔加德意志人移民纪念雕塑)

3



这种现象一点儿也不奇怪!哈萨克斯坦境内生活着大批德国人,最初的根源来自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出台的移民优惠政策。

01

200年前,欧洲皇室贵族联姻,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亲戚关系。女沙皇叶卡琳娜二世来自普鲁士(统一后称德意志),不断从德国移民到俄国。

欧洲主要国家的皇室成员大都有血脉姻亲关系,有人说欧洲的战争其实都是在亲戚之间来回干仗。

沙皇叶卡琳娜二世在18世纪下半叶,“发布诏书邀请欧洲人移居俄罗斯,开垦土地,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女沙皇认为德国人做事严谨,更为勤劳。她提高了移民优惠条件,鼓励德国人移民俄罗斯。

当时的俄罗斯地大人口稀少,伏尔加河流域虽然土地肥沃,但没什么人烟。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优厚政策,鼓励德国人来这里开荒,被称为伏尔加德意志人。

因为德国人做事更为严谨、有条理、不容易渎职,沙皇政府对他们很是重用,特别是在一些司法部门。

02

苏联成立后,伏尔加河德意志人开始自治

按照移民优惠待遇,他们保留了德国的文化、语言、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可以不用服兵役。



所以自治州的德意志人说德语,保留了德国人的风土人情。

在1918年10月,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成立了,苏联政府认可。

1924年政府又将自治州又改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加入了俄罗斯联邦,共有60万人。

03

二战爆发,斯大林担心伏尔加河德意志人通敌,“1941年8月撤销伏尔加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强制当地的德意志人大迁移'”。

所有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被迁移到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等东北部偏远地区。



直到1964年8月赫鲁晓夫上台后,政府才正式为苏联境内的德意志人摘去“通敌”帽子,但未允许他们重返家园。

当初伏尔加德意志人迁出后,苏联又迁入大批人口接管了德意志人的居住地。

二战过后几十年后,有人主张重回伏尔加河老家设立德意志人自治区,但是遭到已经重新定居居民的反对。

后来政府主张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德意志人自治州”,遭到当地人的反对无法实施。

“苏联时期,刻意同化这些德国后裔,不允许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德语。因此,战后出生的德国后裔的年轻人,很多人已经不会说德语了”。

04

苏联未允许被迁移出去的伏尔加德意志人重返家园,但是德国的相关法令政策允许他们回归祖先的故乡——德国。

有意思的是,德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在苏联境内的德意志人回归德国。

德国的法令允许那些被证实为难民,以及能证明是德意志人后裔的人取得公民资格,于是,大批德国后裔回到了德国。

1985—1991年中,在苏联约200万德意志人中,每年以10.5万—15万的速度移居德国。

希腊政府也采取类似政策,召回来自苏联的希腊后裔。由此,苏联人口锐减50%。




“苏联解体前境内德意志后裔总数约200万,仅哈萨克斯坦有100万。”

如今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德意志人共有84.2万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德意志人后裔30万人。

俄罗斯联邦准备分阶段恢复俄罗斯境内德意志人的自治,保留他们的德国文化、语言、习俗以及宗教信仰。

德意志人很勤劳,是俄罗斯最有文化技术,最守法,最有商业能力的人群,很多都是银行家企业家,所在国也不愿意他们都迁走。

05

结束语。(留在俄罗斯的德意志后裔和回归德国的德意志后裔)

“冷战结束后,由于德国收紧了移民政策,凡是不会讲伏尔加德语的德意志人不再被允许返回德国,有大量的伏尔加德意志人移民美国。



有些出生于战争期间的德国后裔,因为父母双亡,从小没有了德语环境,又被政府刻意同化,不会讲德语了,他们的回归道路无望,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哈萨克斯坦。

还有一部分德意志人后裔,出生在苏联时期,为了不被打上“德国内奸”的烙印,父母将其改为乌克兰等民族,也就失去了证明自己是德国人后裔的机会,也被留在了哈萨克斯坦境内。

由于种种原因的滞留,在今天我们会看到大批德国人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境内。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回归了德国本土的伏尔加德意志人,难以融入德国社会,有些人又移民到美国等地。

现在大约有100万左右的伏尔加德意志人后裔居住在美国,巴西有120万人,阿根廷有118万人。亦有相当人数的伏尔加德意志人移民到了加拿大、乌拉圭。

历史搅动了几百万人的命运!

4

哈萨克斯坦境内生活着大批德国人,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存在!

我们先介绍一下哈萨克斯坦:它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哈萨克族占39.7%、俄罗斯人37.8%、乌克兰人5.4%,德意志人5.8%(90余万人)。为何哈萨克斯坦有近百万德国人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因为沙皇彼得三世的妻子是德国人。1762年,俄国沙皇彼得三世之妻叶卡捷琳娜被拥立为女皇。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安哈特尔—采尔布斯特公国的一位公主,15岁时与沙俄皇储彼得结婚。叶卡捷琳娜掌权后,以优厚待遇吸引各国移民去开发空旷土地,这当然就为德意志人打开了方便之门。于是,在伏尔加河中下游一带出现了最早的德意志侨民区。后来德意志人数量不断攀升。据1939年统计数据显示,当时苏联境内的德意志人共计142.7万人。

第二个因素:是因为列宁的民族自治政策。1917年11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布《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且都享有完全自决乃至脱离并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于是,在原来的沙俄帝国版图内,众多独立的民族国家和自治共和国如雨后春笋。其中,伏尔加河流域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在1924年2月20日成立,毗邻斯大林格勒州和哈萨克斯坦,面积2.82万平方公里,首府恩格斯市。该共和国主体民族始终是德意志人,在成立之初,德意志人以37.9万,66.4%的比例占据着绝对多数。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8月28日、9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接连发布了强制迁移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以及撤销伏尔加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的命令。这样,苏联最大的德意志民族聚居区在一夜之间不复存在。至1941年末,苏联从俄罗斯联邦和高加索等地迁移了79.95万德意志人。其中除了三十余万人被迁移到阿尔泰边疆区、新西伯利亚州和鄂木斯克州等西伯利亚地区以外,大部分被分配到了地广人稀和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哈萨克斯坦。 至20世纪80年代,德意志人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其中俄罗斯联邦内有79万人,占俄联邦总人口的0.6%;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内则有90万人,占该共和国人口的6.1%。

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出现了一股德意志人向德国移民的浪潮。到苏联后期,西德出台政策允许这些人移居西德。于是大批伏尔加河德国人便开始返回德国。东德和西德统一后,联邦德国收紧移民政策,规定不会说伏尔加语的德国人都不再被允许返回德国,所以有40多万德国后裔就一直流在了哈萨克斯坦。

5

还是先纠正题主一个小失误吧,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生活的不能叫德国人,只能称之为德意志族。这群人的来历也不复杂,主要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斯大林叔叔两个人造孽,故事大概还得从叶卡捷琳娜登基说起。

叶卡捷琳娜的办法

公元1762年7月8日夜晚,实在受不了丈夫脑残行为的叶卡捷琳娜带着一票情夫发动了政变,将德国超级舔狗彼得三世赶下台,自己带上了沙皇之冠。虽然女皇也是德裔,但她明显有一颗毛熊之心,带领沙俄不断开拓领土。

只是继位之初的叶卡捷琳娜有件很头痛的事情,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足够大,但是缺乏人口耕种,在经济方面惨不忍睹。故此女皇在1962年末下诏,广邀整个欧洲百姓移民俄罗斯,除了犹太人她全都欢迎。

只是这次移民诏书没有得到广泛响应,大家伙对沙俄缺乏足够了解,没人愿意承担背井离乡的风险。叶卡捷琳娜无奈在1763年下发了第二份诏书,声明移民可以在保留语言和文化的前提下耕种俄罗斯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免除兵役。


其实对于第二份诏书大部分西欧百姓依然无感,当时西欧人更愿意向美洲移民,那边有现成的殖民地,国家给的待遇也更好,跑到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显然不现实。更何况当时沙俄西部边境领土并不稳定,谁知道哪天土耳其会杀出来。

而东欧那边当时是在哈布斯堡王朝的治下,已经明确下令禁止任何移民行为,一经发现直接视为叛国,通常小命难保。所以东欧百姓除了少数偷渡外,也不可能大规模向俄罗斯迁徙。

最终只有腓特烈大帝治下的普鲁士人疯狂响应,原因也不难猜测,腓特烈二世实在太好战,连年征伐下老百姓有点不好活。沙俄那个免除兵役的政策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二话不说就跑过去了。


大胡子的愤怒

移民过去的德意志人大部分被安置在俄国南部伏尔加河流域的萨拉托夫,故此这支移民也被称为伏尔加德意志人,他们确实在那边幸福的生活了下来,慢慢成为沙皇俄国的一部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到了19世纪后期,沙俄连年用兵,军队缺编越来越严重,沙皇很快就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免服兵役这项宽待被取消了。于是很多厌恶战争的德意志人再次迁徙,一部分跑到美洲,另一部分回了德国。

留在俄罗斯的那部分人接受了兵役,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同族举起了武器。后来十月革命爆发,这里在1924年2月20日成立伏尔加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算苏联最早的自治单位。


到1941年的时候这里已经繁衍了36万以上德意志人,可惜毁天灭地的苏德战争也很快爆发了,被糊到满脸花的大胡子叔叔估计比后来元首还愤怒。1941年8月28日,大胡子签署了命令,撤销自治地位,这些人全部发配到远离欧洲的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

在哈萨克斯坦这些德裔百姓不再允许进行德语教育,不再允许过自己的传统节日,甚至不再允许使用迁徙。这帮人享受着和古拉格大酒店完全一致的待遇,没几年就被虐死了三分之一。

更倒霉的是即使二战结束了这些人的待遇依然没有改善,直到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上台才取消了对他们的限制。那时已经到了1955年前后,这些德裔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土地,只能留在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德意志人

留在哈萨克斯坦的德意志人终于获得了安稳,到1989年人口普查时已经繁衍到957518人,随后苏联解体,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大部分选择了离开,很明显已经完成统一的德国似乎更有吸引力。

从1991年开始在哈萨克斯坦生活的德裔开始锐减,1999年减少到35万,2009年进一步减少到不足18万。这个数量只占总人口的1.1%,题主说的大批德国人显然谈不上,比例太少了。

不过也是命运就是这么可笑,90年代去德国的那些人很多都已经无法再适应当地生活,有一些人甚至只会说俄语。于是从21世纪开始大量出去的人又开始回流,2014年的人口统计中,哈萨克斯坦的德裔人数居然上升到181928人,这也算种黑色幽默吧。



总结起来吧,哈萨克斯坦境内确实生活了一些德意志人,但数量很难用大量来形容,长期的漂泊让他们定位很尴尬,这是一群可怜的家伙,扯淡完毕。

6

哈萨克地广(面积272.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大内陆国)人稀,人口1803万(2017),近年年均增加25万人左右,城市与农村人口分占55%和45%。统计在册的民族多达140个,主体民族哈萨克人占65%,第二大民族俄罗斯占23%,30万以上的还有乌克兰人、乌兹别克人、日耳曼族人和鞑靼人等。哈萨克语为国语,哈萨克语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5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此外还有东正教、天主教、佛教等。

哈萨克族是在公元15世纪由诸多部落结成,其族裔认同建立在游牧文化基础上。生活方式包含以家庭和部落组成劳动合作群体,住在圆形毡房,放牧羊、牛、马和骆驼,季节性逐水草而居,他们皈依伊斯兰教时间较晚,大约在15世纪。俄罗斯化始于18世纪30年代,19世纪60年代全部并入俄国,沙俄与苏联时代消弭了哈萨克大部分传统文化,哈族人走向定居,多在工厂和集体农庄工作。哈萨克独立后,伊斯兰教和传统文化得以复兴。

主体民族和其他中亚族裔作为原住民,在这广袤土地世代繁衍生息,俄罗斯人为代表的斯拉夫人和其他民族的到来,则是18世纪开始俄、苏扩张及民族政策的真实反映。18世纪早期,一些哈萨克部落为防外族入侵求助于俄国,到该世纪中叶,大批俄罗斯、乌克兰人等斯拉夫族裔居民迁入哈北部,致使许多哈萨克人南迁,而南部又不适合放牧,他们被迫改为农耕,两个民族矛盾由此产生。1916年哈萨克人起义抗俄,1917年10月革命,1921—1922年饥荒,动荡和饥馑使数十万哈萨克人丧生。20世纪30年代起,苏联在哈实行合作化。40年代,一些被怀疑对苏联不忠诚的族群被强制迁入哈萨克等中亚加盟共和国和西伯利亚,主要有日耳曼人、外高加索的梅斯赫特人、克里米亚鞑靼人等,进一步削弱了哈萨克人主体地位。1959年哈族占当地人口30%,1989年40%,同期俄族37%。苏联时期,俄罗斯等斯拉夫人在哈控制政治权力和行政管理,哈萨克人属劳动阶层。

1991年哈萨克独立,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数十万欧洲裔人打包返乡,哈萨克人如此送客:“我们与德意志人握手道别,送俄罗斯人回去时踢他们后背……”哈萨克人逐渐控制整个国家,并在住房和就业方面享有优先权。

7

哈萨克斯坦除了哈萨克人以外,还有大量的俄罗斯人,以及德意志人。而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历史问题。

抛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人不谈,仅从德意志人来看,由于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德国,和哈萨克斯坦分属于中欧和中亚,两地相隔万里之遥,且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联系,两国关系也不是很铁,但是在哈萨克斯塔却有大量德意志人分布,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其实,哈萨克斯坦曾经是苏联的一部分。而哈萨克境内的德意志人,也是在苏联时期产生的。不过,在德意志人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之前,德意志人与苏联的关系就已经产生了,并且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沙俄时期。

18世纪下半叶,是沙俄翻越乌拉尔山,向东快速扩张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沙俄,控制的版图空前广阔。一下子侵略得到这么多的土地,沙俄就不得不想办法对这些区域进行移民,以巩固统治。然而,俄罗斯人毕竟数量有限,于是,对土地有着大量需求,并且同沙皇有着姻亲关系的德意志人,就成为了沙俄的主要选择之一。双方一拍即合,移民沙俄的德意志人,被安置在伏尔加下游地区。百年以来,移民沙俄的德意志人,被沙俄冠以了新的族群名称,即伏尔加德意志人。

伏尔加德意志人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200万人,而拥有德意志血统的俄罗斯人,还有更多。苏联建立以后,伏尔加德意志人建立了自治州,后来还建立了伏尔加德意志共和国,是苏联内部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调头进攻苏联,苏联与德国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与此同时,从18世纪开始即移民到伏尔加地区的伏尔加德意志人,开始受到苏联的敌视。而苏联的一贯做法,就好比对待车臣和其他共和国的族群一样,对伏尔加德意志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伏尔加德意志人被迫迁徙出了伏尔加,而被送到西伯利亚或远东等地。而哈萨克斯坦的德意志人,也是这个时候被遣送过来的

二战以后,伏尔加德意志人不被苏联允许返回伏尔加。因此,苏联各地的德意志人,只能扎根当地。哈萨克斯坦的伏尔加德意志人,最高峰的时候有100万人左右。苏联解体以后,100万伏尔加德意志人留在了哈萨克斯坦。

如今,哈萨克斯坦的德意志人,除了拥有德意志血统以外,其实已经和德国没有什么关系了,包括德语和德文,这些德意志人都不一定会用。不过,自苏联解体以后的十几年,由于德国对人口的需求,还是有大量的伏尔加德意志人从哈萨克斯坦迁往了德国。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大约还有30万左右的德意志人存在。

8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或者俄罗斯境内的“德国人”只能被叫做德意志族人,直接称“德国人”非常不妥。

他们并非拿德国护照的德国公民,只是前苏联20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当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德意志人属于妥妥的哈萨克斯坦公民,周边的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也有德意志族人;此外,现在德意志族也是俄罗斯联邦的193个民族之一。

类似的像海外的华裔,与华侨不同,他们虽有中国血统,但已经是外国公民。我曾写过一篇有关新加坡华人的文章,文中提及了新加坡政府曾经的一些“反华”举措,结果招来了评论中大规模的“口诛笔伐”,说我在“挑拨全球中国人团结,实在可恶”。

呵呵,真是自作多情,按他们的理论——祖先从哪儿来的就是哪国的人,那么,远的说,二战欧洲盟军总指挥,德裔的艾森豪威尔不成了赤裸裸的“德奸”?现在的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是不是得把德国当成自己的归属,说自己是来自巴伐利亚的特朗普呢。

好了,咱们再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虽然一战和二战,尤其是苏联的卫国战争,两国都打的你死我活的。但从历史上看,俄、德之间还真保持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友谊,两国上流社会更是血浓于水的亲上加亲,沙皇王储都喜欢娶德国公主(大概跟1871年前,德国没有统一,邦国林立,亲王,大公比较多,所以公主的量大,有得选)。

比如,奠定近代俄罗斯版图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嫁入沙俄帝国前,就是一个普鲁士邦国的落魄公主(政变推翻了自己的丈夫当了女沙皇,还受到了举国上下的支持和拥护)。19世纪初,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被拿破仑打的差点亡了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和路易斯王后两口子还是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帮衬下,跟拿破仑求情,才保住的王位。

除了近代的沙皇都带有德意志血统外,德意志人也喜好定居俄罗斯。果戈里的小说中曾写到,在老百姓眼里所有外国人都是德国人。

早在18世纪中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掌权后,就曾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各国移民去开发那些新征服的空旷土地,而劳动能力强、还是自己同胞的德意志人自然成了优质移民。沙俄时代,德意志移民主要定居在尔加河中下游一带。后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俄国境内繁衍生息的德意志人数量不断攀升,而且分布日益广泛。

总的来看,整个沙俄时期,德意志人在俄罗斯境内生活的还不错,而且,随着世代的繁衍,对俄罗斯也逐渐产生了国家认同。

然而,到了一战,俄罗斯境内开始出现了大规模迫害德裔俄国人的活动,甚至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因为是德国公主,也被怀疑成德国间谍。

(1911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合影,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是德国公主、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亲外孙女,与他生有四女一男,嫁入沙俄帝国后还成了一名虔诚了东正教信徒,如果真是个间谍,那卧底可真够深的)

苏俄内战中,一些伏尔加流域的德意志人选择离开俄国,但大多数还是留了下来。而且,做为有较高劳动素质的人群,他们挺受红色政权的欢迎。1918年10月,建成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到了1924年,升格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类似民族自治区),属俄罗斯联邦,面积2.8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5万人(1939年)。这些德意志族的苏联公民,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辛勤劳作....直到1941年,噩梦开始。

虽然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公民都在积极的保家卫国,涌现出了不少战斗英雄。但也无法避免的出现了与纳粹合作者,加上苏联高层向来对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比较忌惮,总感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为了避免所谓的“通敌行为”,斯大林干脆来了个彻底的,1941年8月28日,宣布苏联境内的德意志族是“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叛徒”。下令撤销“伏尔加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强迫剥夺当地的德意志人的房屋财产,把他们塞进闷罐车,大部分流放到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去摘棉花,少部分扔到西伯利亚阿尔泰边疆区去开矿、挖土豆。

除了“自治共和国”聚居的德意志人,此时,还有40万德意志人散居在其他地区。苏军也没嫌麻烦,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竟然排除万难,把他们逐一揪出,攒一起流放到上述两地。

(迁移路线)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除了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乌克兰地区的克里米亚原住民、高加索的车臣人、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人(没有跟着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后裔)都有类似遭遇。比如车臣叛军的第一代首领杜达耶夫和第二代马斯哈多夫,都是全家流放哈萨克斯坦,在中亚的荒原之上渡过了流离失所的童年,早早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42年,被纳粹德国打得焦头烂额的斯大林,把仇恨进一步的转移到了境内的少数民族上,觉得对伏尔加的德意志人光弄个“流放”有点轻。所以,赶紧又挑出了大量有劳动能力的德意志族人,扔进入劳改营做苦役,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活到了战后。

1956年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后,车臣、卡尔梅克等少数民族被允许重返家园,然而,克里米亚人和德意志族人去迟迟等不到这一天。一些有海外关系的,纷纷选择移民或者回归德国;剩下的大部分人,只能逆来顺受,适应和融入当地的社会。不过,德意志人因为有较高的劳动素质,话少干活多,在中亚的荒原上还是很受当地人欢迎的,相处还算和谐。

直到1964年8月,苏联政府才正式为苏联境内的德意志人平反,但没有出台政策允许他们重返家园。而且,之前的家园早就被搞了个“民族大换血”,从40年代开始,大量的俄罗斯族人被政府迁入,回去也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1979年,克里姆林宫方面貌似“良心发现”,曾提议在德意志族人的现居住地哈萨克斯坦划块地方让他们建个“自治州”,又遭到了哈萨克斯坦群众的坚决抵制而作罢。

所以,至今,许多德意志族人依旧居住在乌拉山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其中,哈萨克的人数最多,大约有30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2%),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大约1.6万人(占0.64%)。

苏联解体后,90年代初,又出现了德意志族人向国外移民的高潮。留下来的居民中,有部分人提出要重归苏联时期的故土,即,在1941年8月前的地盘上重建“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

结果,这个主张遭到来自此片区域内现任居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毕竟,半个世纪过去了,两代人的功夫,这些在40年代后迁入的俄罗斯族人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人,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家园,自然不愿意随便给人“腾地方”。

所以,剩下的德意志人就这么认命了。进入本世纪,他们除了姓氏上带有德国特色外,能说德语的越来越少,在几代人的通婚和融合下,大部分已经和当地俄罗斯族人没什么明显区别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9

由于1941年8月28日约瑟夫斯大林废除了伏尔加德国人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令,德国人于1941年秋季集体前往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由于1941年6月纳粹分子的背叛攻击,德语人士不信任并被认为是第5纵队。到1941年12月25日,据估计有856000名俄罗斯德国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大多数人都被派往乌拉尔的工厂和矿场工作。那些通过牛车向东行驶的人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估计有50%的人在途中死亡。

俄罗斯和德国的队伍后来包括列宁格勒围困的幸存者。他们的祖先在彼得大帝统治期间来到了俄罗斯。1941年流亡后,并非所有德国定居者都来到哈萨克斯坦。有些人是因为土地减少或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强制集体化而提前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哈萨克人自己遭受了强制集体化。在1926年至1933年间,估计将近200万哈萨克人死亡。

其他几个团体,如克里米亚鞑靼人,车臣人,芬兰人,土耳其人和卡尔梅克人也被称为“自愿重新定居者”。只有克里米亚鞑靼人和伏尔加德国人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允许返回他们的苏联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十万俄罗斯德国人也被“遣返”。它们主要来自沃尔赫尼亚和乌克兰黑海地区。德国人把战后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运动称为“死亡范思哲普邦”。起初,西方盟国根据雅尔塔协议协助了这一遣返行动,但后来由于人道主义原因拒绝了。此外,在“被遣返”的国家中,有数百万乌克兰人,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她们曾是帝国的奴隶劳工。

1957年,德国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寻求恢复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并与尼基塔·赫鲁晓夫达成协议,安排2万多俄德人在1955-1970年间移居德国。

10

中亚地区的族群构成非常复杂,由于历史上沙俄与苏联时代的人为迁移,中亚如今甚至还有大量的高丽人,而哈萨克斯坦人口中有众多的德意志人也并不奇怪。哈萨克约有30多万的德意志人,还有大量拥有德意志血统者,在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也有不少

德意志人出现在哈萨克斯坦,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沙俄时代,迫于生计的德意志人自行迁入沙俄;
  • 第二,二战时期,德意志人被迫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


说起中亚与俄罗斯境内的德意志人(也称作伏尔加德意志人)就不得不说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个俄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称谓的女皇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并非俄人

叶卡捷琳娜称帝以后,认为严禁勤劳的德意志人更加靠谱,当时地广人稀的沙俄也非常需要更多的人口。叶卡捷琳娜对欧洲除了犹太人之外所有人开放移民,给出种种优待。法兰西、英格兰等大多移居美洲,奥地利帝国严禁移民,只有土地贫瘠且经济落后的德意志人大量移居到了沙俄


大量德意志人抵达沙俄之后,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其宗教、文化与语言等被完整保留了下来,伏尔加德意志人为沙俄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18年,甚至出现了伏尔加德意志人自治州,后又升格为自治国。而当时,也有不少德意志人迁居到了附近的哈萨克斯坦境内

结果二战爆发,伏尔加德意志人处境就非常尴尬了,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毕竟有亲缘关系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被苏联视作可能的潜在危险,或许会勾结外敌,所以苏联对其加以各种排斥。二战后期,大量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被迫离开居住数代的土地,迁到乌拉尔山西部与哈萨克草原地区

曾经的中亚地区,与西伯利亚一样被视作偏远荒蛮之地,不过还有些开垦价值,所以沙俄与苏联都将很多不放心的族群刻意迁移到了中亚地区。一来,促进中亚的开发;二来,让他们远离熟悉的土地,减少威胁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德国的号召,大量伏尔加德意志人回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不过也有不少伏尔加德意志人不再会说德语,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并没有离开。伏尔加德意志人还广泛移居到了美洲各地,中亚的德意志人主要聚集在哈萨克斯坦,而俄方仍旧还有超过60万的德意志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