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个人所处的立场和位置不一样,自然就会产生这种决然相反的策略了。

邬思道只是个落魄的教书先生,幸得雍正提拔被聘请为幕僚。他的目很简单,就是扶保雍正平安,登皇帝大位。邬思道可以躲在暗处洞察观火,替雍正分析八阿哥的野心,为雍正指明他的最大敌人并非是太子,而是八阿哥。得出保太子就是保雍正的结论。

佟国维在明处,身居高位,他的目的是保证佟氏一门永远不倒。所以他需要在阿哥身上押宝才行。

佟国维之所以要扳倒太子,电视剧里面没有讲原因,小说中给出的理由是:

佟氏家族和明珠是一党。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被索额图间接害死。虽然当时索额图已经倒台了,但是太子是索额图的外孙,佟国维要防着太子,不能让他登基。

所以佟国维只能支持其它阿哥,以搞倒太子为目标。所有的阿哥当中,以八阿哥势力最大,扶持八阿哥也最简单。帮他搞倒太子,他就有拥立之功。

但是佟国维还留了一手,他就从图里琛那里得到了太子被废的第一手消息:十三阿哥受牵连也被圈禁了。

马上安排隆科多到理藩院担任牢头,提前拍雍正和十三爷的马屁。这一招,马屁拍的无声无息,毫无违和感,真可谓是老辣至极。

可能有人要问了,佟国维为什么自己不去雍正的马屁呢?

因为佟国维的年纪太大了,他是康熙的长辈身份,以他将近七十岁的年纪,去烧雍正这口冷灶,怕是灶还没烧热,自己就先死了。

而且雍正这个人又极其的虚伪。十三阿哥问雍正,你就不能出来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吗?



雍正先是一副惶恐的表情,接着又是各种假模假样的推诿,虚伪全写在脸上。这种把戏也就骗骗十三阿哥这种直肠子的人罢了。



邬思道看透不说透,只是提了一个建议:不争这个太子之位,但是不能没有表现。

雍正何其精明的人,这点道理他岂能不懂?就算邬思道不说,他也知道自己没有根基,只有用:不争+表现。才能争到皇位。

电视剧中有个细节,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



在复立太子事件中,十四阿哥顶撞康熙,气的康熙拔刀要砍死他。雍正冲上去挡住康熙,用手握住刀刃,被划伤了右手。

等康熙苏醒后,雍正跪着向康熙替十四阿哥求情时,将左手按在地上,被刀刃划伤的右手,故意放在比较显眼的门槛上给康熙看到。

这种心机也就是所谓的不争+表现。

只不过这种小心机,又岂能骗过康熙?但是让康熙在雍正和八阿哥之间做选择,康熙还是明显倾向于雍正。

雍正的根基不牢靠,只可用于放长线,钓大鱼。这个任务交给年轻的隆科多正合适,年迈的佟国维就不适合了。

所以,由佟国维去烧八阿哥这口热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佟国维忽视了一个问题:康熙虽然想换太子,但是他不想换一个只会收买人心的阿哥当太子。

对于八阿哥的为人,康熙很早就看透了。早在追缴户部欠款时,八阿哥就使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把自己的责任甩的干干净净,全部丢给雍正,让康熙对他非常失望。

接着的刑部冤狱事件,八阿哥又是一肚子阴谋诡计。康熙虽然不喜欢太子,但也厌恶八阿哥这种腹黑之人。

当着图里琛之面,连说“该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但是对于这些密事,佟国维是不知道的,八阿哥肯定也不会告诉他。他只能尽量去琢磨康熙的意图,而康熙也是有意的挖坑让佟国维去往坑里踩。

太子被废之后,康熙给了佟国维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昭告天下,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举荐新太子的人选。

佟国维当时的反应是,还不是时候,需要观望一段时间。

这时的佟国维,已经是骑虎难下。康熙让他负责举荐太子一事,官员上来就寻问他,要不要举荐八阿哥。佟国维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只能先拖着,看看再说。



佟国维作为一个多年混迹于官场的人,康熙的心事,他多多少少都能猜到一些。但是,康熙不断地给他挖坑,迷惑了他的判断。而且他已经上了八阿哥的贼船了,上去容易下来难。

他能做的,只有利用“民心”绑架康熙,用“民心”和康熙的“天心”周旋。但是他搞错了一点,八爷党所谓的“民意”,实际上“官意”。

那些举荐八阿哥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民,其实都是官。八王党和佟国维,都没分清“民心”和“官意”的区别。


最后,被康熙以“结党营私”为由,将他罢官回家。不过,佟国维也没有吃亏,在自己下台的前一刻,隆科多又被推上去了。


用佟国维自己的话说:万岁爷,老臣虽是老眼却不昏花呀。

自己一把年纪,胡子头发眉毛全白了,踩空了也就踩空了。这次不踩空,又有几年可活的?趁这个机会,把隆科多顶上去就行。

所以,佟国维的地位和年纪,决定了他只能押宝在势力最大的八阿哥身上。押宝雍正和十三阿哥,不现实。押宝在太子身上,也不现实。

纵观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邬思道和佟国维都是人精老狐狸的典型。一个是急流勇退,另一个则是“两面下注”,借势自退。

他们都是臣民,做臣子的没有选择权。一脚扑空了,只能尽量将损失降到极点。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老人头侃史

四爷保太子是证明自己的忠心,收敛自己避其锋芒!

八爷害太子是先下手为强,把局势扰乱浑水摸鱼

其实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皇帝让众位大臣推荐合适人选,而八爷就被捧到台面上,让康熙大为惊惧,他没想到老八竟然私下笼络了如此之多的人心,对皇位虎视眈眈!康熙倒吸一口凉气,一旦皇子争位,后面势必血流成河!于是,康熙考虑再三,还是复立胤礽为太子,暂时性平定众皇子的纷争!

但是,太子被废这个口子一开,哪怕再去修复也还会有裂痕,永远都难以恢复最初的状态!这就导致太子整日心惊胆颤,而八爷更是蠢蠢欲动,四爷按兵不动

八爷本来就一直都要争,他的出生和康熙对他的态度决定了皇位轮也轮不到他,所以,他要获得皇位就必须靠自己的实力,于是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说白了就是去抢!如果他不去争,他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如果他去争,还有一丝的可能性!

所以,八爷最早有同太子争夺皇位的想法!而且在私下他拉拢佟国维等很多大臣,在朝堂他的影响力很大,甚至都赶上太子!而这些势力,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以后,都完全展现在康熙面前!

而后,太子恢复原位!但是八爷贼心不死,他知道太子注定还是会被废,于是他要抓紧时间去抢占先机,必须要把太子推倒,这是很关键的!

作为八爷背后最大的势力,佟国维一直都支持八爷,他是官场老狐狸,康熙对他也相当器重,他明白康熙恢复太子其实是迫不得已,但内心还是对胤礽相当不满意!这个太子迟早会再次被废,只是时间问题!而佟国维想着自己的政治投资,必须要尽快获得回报,而太子不下台,八爷就没希望,八爷没希望佟国维的投资就没有准确的收益!于是,他就想着先下手为强,必须要让太子先下台,于是他就怂恿八爷去陷害太子,让太子再次犯错!

而邬先生在暗处,对大局的把握相当敏锐,从八爷的野心暴露以后,他就明白,四爷最大的敌人不是太子,而是八爷!

但是此时不能给八爷硬扛,要收敛自己避其锋芒,因为此时要和八爷硬扛只会暴露自己,只会让康熙各打五十大板,谁都得不到好处,并且完全险自己于不利的局面!

此时能够和八爷扛的只有太子,而且太子名正言顺,所以必须要借助太子之力来立于不败之地!于是,邬先生就出主意让四爷保太子!

一方面在康熙面前表明自己对太子的忠心,无意于皇位,不会去争抢。

另一方面利用太子,让八爷得到制衡,如果出了错,康熙也不会怪罪到自己身上,毕竟他们是打着太子的旗号。

这样,在邬先生的指点下,四爷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邬先生这个策略非常的高明,不但能够在暗中与八爷相抗衡,而且还能够得到康熙的欢心。这简直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之计。

有邬先生在,四爷焉能不胜?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3

全都是套路,全都是坑!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都是建立在亲情的角斗之间,特别是帝王家。邬思道的目的是为了在康熙皇帝面前给四阿哥胤禛拉票。而老谋深算的佟国维却是康熙皇帝为了打击八爷党的领头人八阿哥胤禩的一杆枪,大张旗鼓的支持八阿哥胤禩竞争皇位继承人的人选,暗地里却是致八阿哥胤禩于死地的一招狠棋。

本人与大多数观众的看法有根本上的不同。邬思道是才高八斗,可却是一个乡野村夫,正是应验了旁观者清的这句话。所以邬思道在暗处看得明白。

而佟国维是典型的皇亲国戚,这是康熙朝,一旦皇亲国戚这个链条断裂,必然要导致其家族的衰败。佟国维为了维护期家族的利益,必然要向掌握最高权力的康熙皇帝靠拢,这不能不排除佟国维与康熙帝暗中达成了共识。
(臣虽老眼却不昏花呀)

说起佟国维为这个家族,作家二月河在他的“康熙王朝”中在根源上做了详细的介绍。那就是他欲康熙朝初期的首辅大臣索额图何明珠之间的恩恩怨怨。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那是索额图的亲闺女,赫舍里氏更是辅政四大臣之首索尼的亲孙女。所以索额图才是废太子胤礽的真正后台。

那么佟国维有一个亲哥哥叫佟国刚(所谓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的父亲)就是死在了索额图设计的圈套之中。可谓是上一辈子的怨仇。太子胤礽最大的后台索额图因为谋反罪倒台后,特别是赫舍里皇后的死,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晋封为皇后的关系,自此佟国维走到了前台。因为太子胤礽是索额图女婿的关系,佟国维为保证佟氏家族的富贵,必然要假借他人之手推翻太子胤礽,那就是八阿哥胤禩,所以保八阿哥胤禩是假,假借他手推翻太子胤礽是真。
(佟国维在忽悠九阿哥胤禟)

那么我们说说邬思道:邬思道本是在康熙朝犯过大罪的人,因为他大闹南京贡院被叛了十年大狱,正赶上孝庄文太后晏驾而大赦天下,走出大狱的邬思道,在扬州邂逅了那时候还是四阿哥胤禛,自此被雍亲王胤禛收入门下。

落了一身残疾的邬思道,他虽然胸怀大志,可无处施展,此刻他在雍亲王府做起了幕僚,这时候的邬思道特别注意到并掌握了康熙朝的政治、经济、以及朝廷上下官员及皇子阿哥们的动向。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邬思道已经参透了,太子下台就是早晚的事儿。于是他积极推动四阿哥胤禛自立门户,伺机向皇位继承人发起冲击。可是此时的四阿哥胤禛门下可用之人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何况这哥俩还是太子胤礽的一党。
(邬思道的判断是正确的)

四爷您保太子就是保自己!

邬思道说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太子胤礽如果说在康熙帝心里,一点儿位置也没有,怎么能做三十多年的太子?虽然太子的后台索额图失势了,他的母后赫舍里氏死了,可是康熙皇帝与赫舍里氏的感情依然存在,何况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心中不是一个无能之辈。据史料记载,太子胤礽自小聪明伶俐文治武功更不是平庸之辈。

在举荐新太子这场风暴,被康熙帝打压截下去以后,康熙帝在复立废太子胤礽的时候是这样对朝廷上下大臣及皇子阿哥解释的:

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保举的还是二阿哥胤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也是保举的二阿哥,保举的人是少了点,不过没准儿还有一个人保举的二阿哥,那就是朕!难道这几个人也是奸臣吗?

康熙帝以上的这几句话虽然是回答佟国维的,但是无不语惊四座,康熙帝的这几句话是带着杀机说的,非常沉重!

因为佟国维马上数王大臣张廷玉是奸臣!所以康熙帝给他一个完美的回答,通过此事可以看出佟国维与康熙帝他们配合得珠联璧合。
(康熙帝就是废太子的靠山)

废太子胤礽背后的靠山是谁?他就是康熙皇帝!谁也惹不起!

难怪说人越骂越火。张廷玉就是在这次被佟国维骂了以后,成为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这也是佟国维玉康熙皇帝配合的结果,看来权力更新换代也需要参不透的手段。

康熙帝为了制衡八爷党的崛起,与佟国维达成了权利共识:那就是佟国维大张旗鼓的支持八阿哥胤禩竞争新太子人选,使他的结党营私势力暴露在康熙皇帝的眼皮底下,从而被彻底摧毁。

因为佟国维已经达到了致休回家休养的年龄,所以佟国维在临退休前把八阿哥胤禩玩了一把。自己退休回家养老,把自己侄子隆科多推向九门提督的前台,为康熙帝后来的皇位继承人保驾护航,并为皇位继承人的合理更替找出恰当理由,还可使八爷党毁灭。
(老四还是举荐被废太子胤礽)

佟国维忽忽悠悠的把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彻底给忽悠散架子以后,消消停停回家睡觉了。

康熙皇帝以废太子胤礽着了大阿哥胤禔的魇镇为名要给太子胤礽恢复太子位置,他的这个出尔反尔的做法,主要是为了稳定朝局,打压窥探“储君”已久的八阿哥胤禩,因为在康熙帝心里就没有八阿哥胤禩的皇位继承人的位置。

可是邬思道支持四阿哥胤禛继续保举废太子胤礽的这一招大获全胜。邬思道继续分析:太子胤礽为什么欠户部这么多钱?这就是他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他认为自己虽然被重新复位,可是康熙帝并不信任他。所以邬思道认为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是早晚的事儿。

可是这次的四阿哥胤禛为了保举废太子,在康熙帝面前,得到了极高的嘉奖。康熙帝连说三个好字!而且还说朕心甚慰!

最后说:邬思道的目的是,既然太子胤礽坐不稳这个太子位,那四爷你为什么不争取?想争取就要对康熙帝心思和套路来!

佟国维目的:积极与康熙帝配合并达成共识,使康熙帝平稳的完成权力的资源配置,即可把八爷党的团队击垮,又能利用八页的政治太子胤礽。然后自己退休回家,把自己的侄子融合度推向前台,以保证佟氏家族的荣华富贵。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王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53期总268期)

4

康熙朝后期,九子夺嫡,分别是:大爷、太子、三爷、四爷、八爷、九爷、十爷、十三爷、十四爷。

但这不是说这九个人都想作皇帝,而是分成派系的,每个派系力保其首领为帝。

其中派系有:

大阿哥系(《雍正王朝》里,似乎没见哪个皇子支持他),特点是飞扬跋扈,直指太子。

八阿哥系(铁杆是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也是其支持者,但当了大将军王之后有自立之心),势力最大,首领素有贤名。

三阿哥,似乎是个清心寡欲的学者,也没见哪个皇子支持他,他的态度就是潜心学问,皇帝落到头上就当,落不到头上就算,不跟人做你死我活的斗争。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太子系。很多人认为,雍正跟太子是对立的,想干掉太子自己当皇帝。其实不然。从第一集里太子给胤禛说〖你怎么说也是我的人〗,太子第一次被废,胤禛的铁杆胤祥被圈禁,第二次被废胤祥干脆被圈禁十年,可以看出来,四阿哥、十三阿哥都是太子系的。

当然,这些派系并不仅包括这些皇子,还有许多文武大臣。比如,大阿哥有赈灾时的贪官,还国库欠款时飞扬跋扈的马副将;八阿哥有佟国维,丰台大营的程文运,以及时不时出现的一干谋士老臣;太子系有王剡等;三爷系有李绂等一干名流。

如果你这派系斗争胜利了,派系的所有人都能升官发财;失败了就可能家破人亡。看看雍正胜利了,所以他的家奴李卫能当两江总督,县里的监生田文镜能当河南总督;八爷失败了,他的家人就要被流放云贵就知道。

所以,派系里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派系斗的杀红了眼,太子的几个心腹一听太子要被废,比他还要着急。

当然了,每个派系不一定都是离了首领没法转,都有备用人选。比如,十四爷就是八爷系的备选,老九在康熙传位时,看老八没戏,立马要请老十四即位。而雍正则是太子系的备用人选。

这就很明朗了:佟国维为了八爷系自然要打击太子系。而雍正作为太子系的人,你要这时候反戈一击,不就是当汉奸,自绝于太子系了吗?没有派系支撑,孤家寡人的,你还怎么跟别人斗去?并且保住了太子系,自己作个位高权重的亲王没问题,太子系这时候被打垮了,程文运、阿其那就是他的榜样。所以邬思道让他力保太子。

从后来的结果看,太子系的重臣王剡,为保雍正即位连命都搭上了,说明太子系的大臣们为雍正出力的不少。雍正称帝后,以亲王的规格给已被废为庶人的胤礽举行葬礼,说明他还是认同自己派系的。

5

邬思道和佟国维都算得上“老谋深算”,但是两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不同,做事的目的也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也会不同。

总的来讲,邬思道作为四阿哥胤禛的师爷,他的唯一目的,就是极力辅佐四阿哥胤禛在“夺嫡之争”当中胜出。邬思道和胤禩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邬思道心无杂念,看问题能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旁观者视角。

而佟国维和八阿哥之间的关系实质是“相互利用”的同盟关系。佟国维支持八阿哥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够通过“拥戴之功”来达到佟氏家族的荣华富贵和飞黄腾达。所以,置身事中的佟国维就不免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失德加谋反”的罪名被废,“夺嫡之争”从“暗斗”变成了“明争”。

从热河回到京城的康熙,下了一道旨意:公开推举新太子,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推举新太子人选!

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凡是有资格推选新太子的官员,都会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历朝历代的大臣们都没有过在太子人选上的投票机会和权力。

大臣们一旦投对了票,那么就会有“拥立之功”,将来新君继位,必然会有丰厚的奖赏,升官发财一样都不会缺。这一票可不敢随便投出,要看准了才行。所以,他们把目光都盯准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

佟国维号称“佟半朝”,那意思就是他的势力可以左右半个朝廷。佟氏家族自关外起,就跟随努尔哈赤四处争战,军功卓著,同时佟氏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也是几代联姻,佟国维按辈分还是康熙的舅舅,佟家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而佟国维本人在康熙后期担任上书房首辅大臣,朝廷上下门生故吏遍布,党羽众多。

所以,跟着佟国维投票,准没错。

康熙的这个推举新太子的旨意,让皇子当中有一个人很兴奋,这个人就是八阿哥胤禩。

在康熙的诸多皇子当中,八阿哥胤禩在朝野上下的人缘最好,人称八贤王。

胤禩此人,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出手大方。在笼络人心方面颇有心得,也颇有建树。

人气很高的八阿哥胤禩,被推举为新太子的呼声也很高,这一点,八阿哥胤禩还是挺自信的。而且胤禩很清楚,自己的人气,如果在加上佟国维的势力,选票压倒性的多数几乎是板上钉钉。

这样,势力强大的佟国维就成了八阿哥胤禩的重点争取对象。佟国维在平时虽然是比较倾向于八阿哥胤禩,但他绝对不是胤禩的那个“八爷党”的成员,仅仅算是八爷党的“同盟”,联盟都算不上。

老谋深算经验老道的佟国维,却迟迟不明确表态支持八阿哥胤禩,这让八阿哥胤禩很是着急——没有佟国维的支持,他是没有把握在推举新太子当中胜出的,佟国维手里掌握的“选票”太多了!

于是,八爷党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江湖术士“妖言惑众”的把戏,通过“请鬼捉鬼”,然后“江湖术士”张道长编造了“八大王,八王大”的所谓“天机”。以此来说明八王爷胤禩继承皇位是“天意如此”。

八爷党频繁的私下联络和目的明确的“妖言惑众”应该是引起了康熙的警觉——这还真有一个准备“组团忽悠”的皇子。

康熙的警觉,让他想好好看看,这个八阿哥胤禩究竟有多大的势力,有多少党羽。于是康熙就放了一个烟雾弹,趁机撒下鱼饵,看看究竟谁会上钩。

所以在八阿哥胤禩装模作样的把那个妖言惑众并严重影响“推举新太子”的公平性的江湖术士张道长押到康熙那里请康熙“严办”的时候,康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江湖术士说的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因为江湖术士的话,多少也会代表一些民意。

康熙的这个表态,还就真的让佟国维上钩了。佟国维从康熙的话里,做出了一个判断:康熙是支持八阿哥胤禩成为新太子的。

佟国维认为有了康熙的支持,八阿哥胤禩成为新太子的可能性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

于是,佟国维就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公开支持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不仅如此,佟国维开始主动居中联络,私下拉拢大臣为八阿哥胤禩拉选票。

佟国维的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佟国维站台八阿哥胤禩,让这个“推荐新太子”的“选情”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八阿哥胤禩的选票成了压倒性的多数,这一切似乎印证了“八贤王”入主东宫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佟国维也是得意满满。

在上书房,佟国维和马齐在指挥上书房办事的风风火火的整理推举新太子的选票,但是张廷玉似乎跟没看见一样,照样在认真处理各地报上来的各种奏折,好像推举新太子与自己无关。

佟国维端着一杯马奶子招呼张廷玉:休息一下喝点马奶子吧!这马奶子还是要趁热喝,凉了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佟国维用这个举动,是想提醒张廷玉:你要是赶不上“拥立太子”的这趟车,那你就没机会了!

这说明,佟国维的得意几乎达到了“忘形”的地步。这实际上是犯了大忌的。

果然,佟国维还没有从得意的兴致当中冷静下来的时候,康熙出手了。

他来到了上书房,对高高堆积的推举八阿哥胤禩的奏折视而不见,反倒很有兴致的和张廷玉讨论起了地方的政务,并从一个表彰地方孝子的事情上把话题转到了十三阿哥胤祥,他夸胤祥:有情有义,忠孝两全,对废太子不离不弃。

然后,他宣布了一个决定:释放十三阿哥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是因为受太子“调兵谋反”的牵连而被圈禁,此时被释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佟国维觉得有一种不祥的征兆,他小心翼翼的询问康熙释放胤祥的理由,康熙看着佟国维:朕想自己的儿子,这个理由够不够充分呢?

佟国维开始感到有可能出事。

实际上,当康熙看到由佟国维组织的那个联合推举八阿哥胤禩的长长奏折的时候,那份涵盖六部,多达百名以上官员的奏折让他对八阿哥胤禩和佟国维之间的“强强联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样一个能够左右整个朝局的联合,对于康熙的权威和地位都是足以致命的危险,一旦八阿哥胤禩上位,几乎可以随时让他这个皇阿玛去当个太上皇的。

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决定和佟国维摊牌,以保证佟氏家族地位和权力的代价,和佟国维做一笔“交易”,这个交易,就是合伙把八阿哥胤禩彻底打垮。

佟国维不愧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尽管被康熙下了一个套,但他也是很快的想到了一个解套的办法:

看样子八阿哥是不行了,自己烧了八阿哥的这个热灶,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在家族中找一位既能让康熙满意,也能有机会从现在开始去烧四阿哥的热灶的替代者,他相信,八阿哥胤禩的事情上,他这个老谋深算的“老司机”看走了眼,但是,四阿哥胤禛他不会看走眼。提前烧冷灶,就是最好的解套自己和保全家族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在这个背景下,佟国维和康熙达成了一致:自己的退出换隆科多的上位,并且佟国维和隆科多上演了一出双簧,用隆科多举报的方式,把八阿哥胤禩在推举新太子的事情上“结党营私,操纵选情,培植势力”的罪名坐实。

佟国维引爆了自己,也炸毁了八阿哥。

从这个过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佟国维选择谁支持谁,都和结党无关,他的所有目的,都是为自己为家族的利益寻求最大的最可靠的回报而已。

这是佟国维和邬思道之间的本质区别。

我们再看看邬思道为什么要建议四阿哥胤禛推荐“废太子”胤礽为“新太子人选”呢?

四阿哥胤禛,在没有建立自己的“夺嫡”班底,也就是没有形成他和邬思道,十三阿哥胤祥的铁三角之前,是公认的“废太子”胤礽的支持者,而胤礽也一直把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看作是自己的心腹。

所以,太子倒台从舆论角度讲,对四阿哥胤禛是不利的,何况十三阿哥胤祥也受了牵连,被圈禁起来。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四阿哥胤禛基本上得不到大臣们的拥戴,要想和八阿哥胤禩比拼人气,胤禛的胜算几乎为零。

更要命的,是四阿哥本身,因为办理“江南筹款赈灾”和“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得罪了从王公贵族到朝廷上上下下的许多官员,“冷面王”的称号,确实不是一个什么“赞誉”,和八阿哥胤禩的“八贤王”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个形势让四阿哥胤禛感到沮丧,更为沮丧的是,八阿哥胤禩搞出来的什么“八大王,八王大”的所谓天机和天意的说辞,康熙居然就信了,他老人家的那句:江湖术士的话多少也代表一点民意。着实让胤禛觉得自己的这个皇阿玛大概会把大位传给号称“八贤王”的老八胤禩了。

胤禛除了沮丧还有苦恼,如果局面如此的话,自己的这一票究竟投给谁呢?

投给八阿哥胤禩,胤禛是一万个不愿意,这个时候的“示好”几近于“献媚”。以胤禛的性格是万万做不到,但是除了这个八阿哥胤禩,还能投给谁呢?总不能自己投自己一票吧?

推荐老十三倒是可以,但这个好弟弟还在被圈禁呢!

胤禛的沮丧和苦恼让他情绪低迷。

作为胤禛的师爷邬思道还是相当靠谱,在整个九子夺嫡过程中,他总是可以再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像神一样存在的“天人”。

邬思道最大的本事,就是研究透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主子四阿哥胤禛,一个就是天下的主子康熙。

邬思道找到了情绪低迷,在沮丧和苦恼中的胤禛,给在黑暗中绝望挣扎的胤禛,指明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

首先,他给胤禛分析了他的皇阿玛康熙:这是一个通古博今,博览群书的,对诸子百家的观点都有着自己的见解的“第一贤仁聪慧”的皇帝,老八胤禩的那点把戏,根本骗不了康熙,他对旁门左道,怪力乱神的那一套不仅不信,并且深恶痛绝。

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康熙所说“代表一点民意”,肯定不是康熙的本意。谁信谁倒霉。

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康熙心里根本就没打算把“太子之位”交给八阿哥胤禩。

为了让胤禛打消疑虑,彻底放心,邬思道也玩了一个把戏,用的还是江湖术士张道长的那一套,他写下了“八王大”三个字,让识不了几个字的李卫“倒着念”,结果,李卫嘴里的“大王八”刚刚出口,胤禛恍然大悟,并开怀大笑:就这三个字,就值得喝光一坛子酒啊!

所谓“天机天意”不过如此。

消除了胤禛的沮丧,使得胤禛对于自己夺嫡的前途恢复了信心——只要不让老八胤禩上位,就一定会有希望。

其实,在十三阿哥胤祥被放出来之前,邬思道也并没有究竟如何处理推选新太子的“票究竟投给谁”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这一票,肯定不能投给八阿哥胤禩,但四阿哥胤禛此时的资历,基础和人气都不足以和八阿哥胤禩抗衡,其他的阿哥就更不用提了,这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直到康熙放出了十三阿哥胤祥,嗅觉敏锐的邬思道,一下子就扑捉到了康熙的意图,他胸有成竹的给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推举废太子胤礽为新太子,也就是向康熙建议复立太子胤礽。

邬思道胸有成竹已经到了“替胤禛和胤祥各自起草了一份奏折”这样的程度,不得不说,在琢磨人方面,邬思道要比身处朝局中心的佟国维厉害太多。

邬思道的分析和判断十分准确,他的依据是:

第一,八阿哥胤禩的“咄咄逼人”,已经让康熙从警觉上升到恐惧。

第二,释放十三阿哥胤祥,就意味着康熙已经默认所谓“太子调兵谋反”极大的可能是一个陷害太子胤礽的圈套。如果“调兵谋反”不成立,那么废黜太子的理由也就不成立。

第三,其他皇子来当新太子,必然不是八阿哥的对手,朝堂之上的血雨腥风只会加剧,况且那位新太子还真不好找。

所以,邬思道的判断是,康熙真正的想法,是“复立太子”。目的也只是“稳住局面”——能压住八阿哥的也只有废太子胤礽了。

而对于四阿哥胤禛,邬思道提出了“不争”的策略,“夫唯不争 则天下无人与之争”!

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的观点。“上善若水,水里万物而不争”。对于四阿哥胤禛来讲,所谓的“不争”,是不与八阿哥胤禩争,他需要的是“得到康熙的肯定”。邬思道把握了夺嫡的核心,那就是“博得康熙皇上的赞赏支持与信任”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所以,既然皇帝老爹有“复立太子”的意思,那就把这一票投给皇上最想投的那个人。

退一万步讲,即使投错了,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对废太子有情有义,不离不弃”的美名。

胤禛听了邬思道的话,并且是投对了这一票,这一票弥足珍贵,朝廷上下仅仅三票“胤禩和胤祥各一票,张廷玉一票”。康熙对于胤禛的表现“朕心甚慰”。给了三个字的评价:好,好,好!

俗话说,关心则乱,佟国维因为自己本身就深陷九子夺嫡的漩涡,同时有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中间,所以,对很多事,特别是康熙皇帝的心思看的肤浅,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思维。

而邬思道在九子夺嫡当中,除了四阿哥胤禛的利益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利益了。身处其外,看问题的角度必然更全面。

6

作者:金满楼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在废黜太子胤礽半年后,康熙将朝中主要大臣召到畅春园,商议复立王储的事宜。

康熙当时的意思,是打算复立太子胤礽,但因为是自己亲口废黜的,所以他希望这次由群臣提出,给自己一个台阶。

为此,康熙在会上表示:让群臣在阿哥中推举一个来做皇太子,你们选中谁,我就让谁做。

不过,康熙又特别交代:大阿哥不在推举范围,另外,大学士马齐不得参与。

言罢,康熙便回了寝宫,让群臣讨论。



大阿哥胤褆在“一废太子”事件中凶相毕露,其已被终身圈禁,这个被排除可以理解,那为什么位高权重、深受康熙重视的大学士马齐也要排除在外呢?

原来,当时马齐与八阿哥胤禩关系交好,隐然为“八王党”的领袖。其在太子被废后一直为胤禩夺取储位而积极活动,所以康熙才特意将之排除在外。

这一幕,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得到了体现。不过,剧中的所谓谋士邬思道与佟国维其实并未出现。

邬思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在正式记载上只出现过一次,即有一次田文镜被人弹劾,其中涉及其幕僚邬思道,雍正曾在批示中问过一句。其他则无记载。

不过在野史中,邬思道倒是被绘声绘色,最终竟说他入宫为雍正服务去了,这当然只是野史的编造而已。



在电视剧中,邬思道很早就作为谋士出现在四阿哥胤禛的身边,按照剧情的逻辑,邬思道建议胤禛保太子,这倒是符合历史事实。

事实上,雍正夺储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太子彻底被废(即二废太子)之前,老四即使不是太子党,也是支持太子的。因为当时他并未想到要去争储,这不过是他的本分而已。

至于佟国维这批人,倒确实希望倒掉太子,让八阿哥充当太子,只不过,在当时的历史上,出头的人并非佟国维,而是大学士马齐。

这不,康熙谕令既下,八阿哥的支持者们就立即兴奋了起来,他们见人就在自己手心默写一个“八”字给人看,暗中鼓动大家推举八阿哥胤禩,形同串联拉票。

最终,群臣将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的公推结果报了上去,这下让康熙大为吃惊,并当即否定了这一结果(皇帝说话也不算数的)。



康熙的这一失策,其实和另一个宠信的大臣、大学士李光地有很大关系,因为康熙事前即交代李光地,到时要将他的意思透露给群臣。

但是,李光地老谋深算,他认为太子是烂泥扶不上墙,即使这次复立,届时也会被废。如果是这样,届时新君正位,真是祸不可言!

于是,李光地在推举过程中装聋作哑,没有将康熙的意思传达出去,这才有了八阿哥被推举的结果。

然而,八阿哥其实也没有从这次的推举中得到好处,最后,他反而成为康熙的重点打击对象,由此一蹶不振。

而太子胤礽,正如李光地所预测的,最终仍在两年后被废黜(疑为间歇性精神病)。

7

文/酒翁(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邬思道与佟国维,所处阵营不一样,也就造成两人无论是立场还是策略都会不一样。


邬思道是雍正藩邸的智囊之一,从在江南第一面起,胤禛就认定了邬思道,邬思道也在后来认定了胤禛,在两人逐渐交往中,邬思道更是将帮助胤禛登上皇位为努力的目标,牛逼的帝王术,冷静的暗中观察,都将为胤禛扫清夺嫡路上的障碍,而说到此次题目的背景,邬思道更是在冷静思考之后,得出让胤禛继续推荐胤礽当太子的结论。因为邬思道知道,胤禛在这个时候,保太子等于保自己。

但佟国维不一样,他没有邬思道那么简单,虽然目标一样“坚定”,但佟国维的目标则是要保证佟氏一族永远不倒,如何不倒?那就是提前选择好站队。


而佟国维推荐八爷当选太子,其原因非常直接:就是要搞倒太子。当康熙在一废太子后,要求群臣推荐太子人选时,佟国维就知道此时将宝押在胤禩身上,是一件正确的选择,因为当时胤禩人望非常高。


但虽说佟国维支持胤禩当太子,但作为佟氏一族的掌门人,佟国维会不知道留后手?在一开始选择站在胤禩身后时,佟国维就对自己的侄子隆科多说过:佟氏一族始终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那如何不一条道走到黑?那就是兵分两路:佟国维推荐胤禩,隆科多则要去站在太子阵营里。而隆科多并未直接站在胤礽身后,而是间接的靠近胤禛和胤祥,采用了迂回战术。

面对邬思道的结论,胤禛很赞成,因为邬思道悟出了康熙的内心,胤礽虽说已被废,但作为太子这么多年,又是康熙最爱的皇后赫舍里的孩子,康熙对胤礽还是有感情的,而且,在推举前,至少大家都知道,胤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阿哥背后扎小人搞的鬼,因此,在康熙看来,大臣们至少会和他自己一样,觉得胤礽如此表现只是因为被大阿哥背后搞鬼所致,并不是真的胤礽有问题,但君无戏言,康熙刚宣布废除太子,不能转眼间就自己再恢复太子之位。所以,康熙需要让大臣们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若大臣们都举荐胤礽,康熙也就可以就坡下驴了。

但结果出乎康熙之所料,一边倒的支持胤禩,是康熙始料未及的。这也造成了后来的康熙大怒,胤禵出面劝阻,康熙怒拔侍卫的刀,要宰了胤禵。就在这一瞬间,胤禛如鱼得水的来了一回邬思道的“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的道理。


当康熙一气之下要宰了胤禵时,胤禛用手握刀刃的方式阻止了康熙,由此给康熙的印象则是:坚持不移的支持太子,又不弃前嫌的为自己的弟弟求情。表现让康熙非常满意,就连胤禛的母亲德妃,也得此晋升。


而这一连串的动作和结果,都来自于邬思道背后的奉献。


反观胤禩,虽说在推举里,遥遥领先,但可惜,无论是佟国维还是胤禩都没有悟出康熙真实的用意。还自以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可康熙那头已经开始对胤禩感到失望了。


有人会说,佟国维作为当时的上书房大臣,天天在康熙身边,难道他不知道康熙对选太子的内心,以及康熙对胤禩的态度嘛?还这么一味的支持胤禩。在酒翁看来,佟国维未必不知道,我倒认为佟国维肯定知道康熙对胤禩的态度,否则佟氏一族怎么能在他手里还辉煌到现在呢?


我在文章开始就说过,佟国维绝对不像邬思道那么简单,佟国维的目标是为了家族的繁荣,若仅凭隆科多在胤禛和胤祥身边拍马屁,以胤禛的性格,对隆科多的把握真不大。那怎么才能让隆科多更进一步呢?这时候就需要佟国维出马了。


佟国维推荐胤禩,其真正的用意,并不是希望胤禩当选,佟国维知道胤禩无法当选,佟国维如此就是为了将胤禩推向风口浪尖,让康熙对胤禩产生厌恶,让胤禩毫无夺嫡的可能性,这样太子党就有希望,而以胤礽的性格,即使这次复立里,过不了多久也会再次被废,毕竟有了”裂纹“,就等于一辈子都有裂纹。


佟国维推荐胤禩,酒翁认为其用意如下:

1,当时胤禩的声望已经很高,而倘若在胤禩的背后支持人选里加入佟国维这位上书房大臣,那无疑是在小舟里加上了马达,立马就成为快艇。


2,胤禩飞的越高,就会让康熙对其越厌恶,越厌恶,胤禩最后下场越惨,这样就会间接的给太子党们添加动力。

3,胤禩一垮台,胤禛必然就会成为康熙心中的皇位人选NO.1,胤禛有戏,隆科多就有戏,隆科多有戏,佟氏一族就有戏。


佟国维的这一策略可谓实在是高,可以说瞒过了所有人,包括胤禩,胤禩为能得到佟国维的支持,对佟国维可谓千谢万谢,但胤禩被当时的呼声蒙在鼓里,哪知道自己的前途正是被佟国维给毁了的。但佟国维的收获却不少,因为后来隆科多终于按照设想的,成为了佟氏一族的新带头人。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8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用我们俗话说,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雍正想登上皇位,就必须打掉最强硬的对手,那就是八阿哥。

在中国人的政治斗争中,成本最低的招式就是借力打力,借刀杀人。表面上雍正保的是太子,实际上保的却是他自己。

邬思道的这个主意,就是要把孱弱的太子扶起来,让他和八阿哥拼个你死我活,然后自己再从中渔利。

当然,这个主意实际上是一箭双雕,还有另外一层深意。

用道德经里边的话说,就是与其不争故天莫能与争。

将先取之,必先予之。

雍正力保太子,就是向康熙皇帝表忠心,自己没有夺取皇位的打算。

作为老牌的政治家,康熙皇帝最忌讳的是,有人跳出来跟自己夺权,哪怕是儿子也不行。没有野心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雍正的这次表态,在康熙的心中加了不少分。

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中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过早的暴露实力,陷入争夺王位中,就会成为其他阿哥打击的对象,甚至是群起而攻之,那样就很容易出局。

那么佟国维为什么向八阿哥建议陷害太子呢?

这是因为太子是八阿哥抢夺皇位的拦路虎。老八想当皇帝,就必须除掉太子,任何一个相当皇位的人,都必须这么做。

其他几位阿哥虽然也有抢夺皇位的打算,但都没有明显暴露出来,比如大阿哥和四阿哥。老八也不能打击面太大,这样对他自己也是不利的。

如果这个时候有其它阿哥跳出来,也明确自己要夺取皇位,那肯定也会成为八阿哥打击的对象。

位置决定态度,立场决定思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因此我们经常说,是非对错好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都是相对的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由不同人来来看,结论是不一样的。

9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建议四爷保太子与佟国维保举八爷都是有深刻内涵的,下面我就来对这些事件来复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康熙皇帝深深懂得帝王心术,太子复位是大势所趋。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当他的太子实在是一种煎熬,这一点康熙是心知肚明的,太子是将来的皇帝,自己在老去,太子在成长,大臣们为了自己的仕途会有所选择。很快,太子身边就聚集起了一个权力集团,而剩余的诸多皇子中,老四和老十三算是太子一党;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和一帮朝廷大臣又是一党。但是最重要的是太子的懦弱与无能实在不能承受江山之重,太子被废后,朝臣很快就联名推举老八为新太子,这就造成了康熙更大的心理恐慌,作为一个皇帝,他要为江山社稷考虑,决不能两次选错人,所以他必须把胤禩彻底打压下去。但是,胤禩此时已经是人心所向,其他皇子根本难以与之抗衡,无论拿谁出来,都很难服众,只有复立太子胤礽,才能求得一时安稳,康熙当时的想法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当了那么久的太子,康熙皇帝其实也是有愧疚的,那么既能表现自己的爱子之心,又能符合江山社稷的需要,那么为什么不呢?

二、邬思道与佟国维各有考量,都有自己的目的,佟国维也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康熙在太子复位之前召见佟国维、马齐、张廷玉、王掞四人,王掞痛骂康熙昏聩之后,康熙说了下面一段话:王掞你是书香人家出身,什么书没读过?天下重器,非君子不可托,这道理不懂么?自朕本心而论,也为胤礽好。丹朱不孝,尧也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太甲荒淫,汤帝放他去桐,吃点苦头,他或许变成个好人!

太甲放桐:太甲(生卒年不详),是商朝第四位君主。有史书记载太甲在继位第三年开始荒淫无道,辅政大臣伊尹将其放逐至桐宫三年,太甲悔过自责后,又将其迎回朝中,还政于太甲,史称“伊尹放太甲”,而后,太甲勤政为民。

从这一点上来看,康熙其实早早就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他也预见到了太子被废后的朝堂之争,所以张廷玉、邬思道这些聪明人是已经领会了康熙的意思。

邬思道想的很明白,雍正当时办了很多的实事,是个名副其实的孤臣,没有多少当朝大臣的支持,现在不是扶持雍正登上皇位的最佳时机,而且雍正当时是太子一党,现在不保太子,在康熙皇帝的眼中更会落下不好的影响。他懂得康熙是不得已而为之,更懂得太子就算复位也不会长久,四爷要想登上皇位只有徐徐图之,而不是更早的暴露自己的野心。

佟国维其实作为上书房大臣,张廷玉明白继续保举太子的道理,他能不明白吗?不,他很明白。佟国维联络百官举荐八阿哥,并推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佟国维这一招是个很妙的棋。

推举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在八爷党看来是在提前为他谋划京城的保卫与安危,八爷党的人不会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佟国维在推举的时候就告诉隆科多了,让他当九门提督的前提就是让他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他烧八爷的热灶。九门提督能否坐稳的关键其实还在康熙皇帝的首肯,因为九门提督这个位置太过重要也太过敏感,佟国维其实把这一切都看明白了,自己在康熙的眼中已经不再重要,只有把家族的希望放在隆科多的身上,太子的种种作为是不太可能在太子这个位置上长久的坐稳的,只是康熙为了平衡的需要,那能做皇帝的也就是敢做孤臣也能干实事,儿子弘历还被康熙看重的四爷了,所以他让隆科多早早的去投靠四爷。更秒的是为了让隆科多坐稳九门提督,我觉得其实是佟国维授意、隆科多乐意的情况下,隆科多毅然告发自己的六叔佟国维在保举八爷一事上搞了串联。这就为康熙皇帝下旨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一事的彻底做实提供了很大的条件。佟国维其实在向皇帝表忠心、表态度,康熙皇帝也明白,所以只是让佟国维退休了。

邬思道这个人是个很懂得帝王心术的人,不然也不会在雍正即位后就请辞,所以他明白当时的形势与康熙的意愿。佟国维自己捞了个最后成功退休,为隆科多做好雍正的从龙之臣早早埋下了伏笔,可见佟国维其实早早的就明白了这一切。

最后希望我的分析能够得到各位的认同,喜欢的请点赞评论关注我,谢谢。

10


邬先生深知康熙之心

后面,十四爷在康熙大寿之时送贺礼,却被老八调包,康熙将手下能臣降的降,停职的停职。当时的四爷万念俱灰,幸好有邬先生背后解读了康熙的用意,所以才有后面的步步为营。由此可见,邬先生真的是深知康熙所思,这里也是一样,一切都是围绕着康熙的心思来的。康熙所想就是复立太子,而且此前的种种做法也透露了这种想法,所以邬先生及时制止老十三要立老四的做法。其实就是为了让康熙“放松警惕”,所做之事处处戳中康熙的心。这也得到康熙“好好好”的评价。

不要过早介入夺嫡之争

大阿哥因为过早介入夺嫡之争,所以落了个圈禁的下场,在他之前,支持大阿哥的明珠已经早就被整下去了。同时,这里要说,其实佟国维是大阿哥党,只是明珠一落寞,佟国维没有办法,他押宝了八爷,并且他也只做了举荐老八这么一件事,就歇菜了,导致最终失败。

康熙以孝治天下,要体父忠君

老四是朝野皆知太子党的人,所以关键时刻,站在太子一边在道义上更讲得过去,一来康熙是父又是君,废太子之前是储君,是兄也是未来的君。

不要和老八过早正面交锋

康熙给老四的定义就是孤臣,这也是康熙看中他的地方。过早"结党",于老四而言并没有好处,而且容易引来老八的注意。其实老四还是比较隐忍的,不暴露自己的想法,只要伺候好老爹就好,立储君是以后的事。毕竟决定权在康熙手里。皇帝太英明,臣子不好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