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水浒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历史上确实有梁山泊的。
《资治通鉴》记载,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说明那个时候的梁山泊,只是比正常河道大一点的河流湖泊,并不是《水浒传》里描写的那样有八百里那么大。
五代十国至宋,黄河结束了“八百年安流期”,开始变得不安分,决口频发。
北宋的天禧、熙宁年间,黄河先后有三次大绝口,滚滚黄河水,携带着黄沙,冲淤奔流,在今天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南区域扫荡。
在当时的山东东平府,梁山附近,就形成了一片积水的湖泊。
因为靠近梁山,所以命名为梁山泊,这片水域方圆八百里,已经成一个大湖了。
这个梁山泊中间有一些高地路出水面,形成小岛,兼之浅水处遍生芦苇,港汊交错。
一些失去土地,无处谋生的农民也聚集于此,靠着打鱼维持生计。
梁山泊位置示意图
但是宋廷对这些农民征收重税,规定庶民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逼的这些农民成了盗贼。
本来水泊梁山就属地方官难以管理之地,于是就成为逃犯、盗贼的天然乐园。
自北宋神宗后期开始,梁山泊就有盗匪的记载了,《宋史》记载,当时郓州的一个知州言:“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梁山泺就是梁山泊,这里的盗贼,以渔为业,不受宋廷的控制。
这些盗贼,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原型了。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