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水浒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历史上确实有梁山泊的。

《资治通鉴》记载,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说明那个时候的梁山泊,只是比正常河道大一点的河流湖泊,并不是《水浒传》里描写的那样有八百里那么大。

五代十国至宋,黄河结束了“八百年安流期”,开始变得不安分,决口频发。

北宋的天禧、熙宁年间,黄河先后有三次大绝口,滚滚黄河水,携带着黄沙,冲淤奔流,在今天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南区域扫荡。

在当时的山东东平府,梁山附近,就形成了一片积水的湖泊。

因为靠近梁山,所以命名为梁山泊,这片水域方圆八百里,已经成一个大湖了。

这个梁山泊中间有一些高地路出水面,形成小岛,兼之浅水处遍生芦苇,港汊交错。

一些失去土地,无处谋生的农民也聚集于此,靠着打鱼维持生计。

梁山泊位置示意图

但是宋廷对这些农民征收重税,规定庶民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逼的这些农民成了盗贼。

本来水泊梁山就属地方官难以管理之地,于是就成为逃犯、盗贼的天然乐园。

自北宋神宗后期开始,梁山泊就有盗匪的记载了,《宋史》记载,当时郓州的一个知州言:“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梁山泺就是梁山泊,这里的盗贼,以渔为业,不受宋廷的控制。

这些盗贼,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原型了。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正的梁山却有此地,就是山东梁山县的一个水泊。

这里因黄河改道,成为浩浩荡荡的水泊,地形极为复杂,湖中岛屿众多,非常适合打游击或者盘踞盗贼。

当时北宋对于老百姓剥削的很厉害,税收多如牛毛。

本来梁山泊由于有大片水域,周边很多农民因缺少土地,被迫转而成为渔民,以打鱼为生。

然而,北宋竟然出台了渔业税,要求在梁山泊打鱼的渔民都要交税,不然就禁止打鱼。

当时渔民基本都是赤贫百姓,每天打鱼勉强糊口,哪里有钱交税。

民众群情激奋,开始造反。

于是,以宋江为首的36名土匪,开始从梁山泊起家。

宋江叛乱后不久,北宋朝廷就命令当地的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抓捕。

地方厢军大举进攻梁山泊,却被宋江区区几十人打的惨败。

厢军已经久不操练,平时只是做后勤工作,形同民夫。而且厢军待遇低下,士兵主要是混口饭吃,当做一个职业。

而宋江之流既然为匪,一旦被捕肯定酷刑处死,都是拼着性命去杀的。

同时,宋江36个部下,都是战斗力很强的悍匪,一举将官兵击溃。

然而,梁山泊面积不大,难以支持敌人长期进攻。

于是,宋江转战在华北几省,作为流寇游动作战。宋江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由此,宋江部队扩大到数千人。

而周边数万官兵却对付不了他们,甚至闻风而逃,让宋江成为燎原之势。

可惜,宋江毕竟是没有根据地的流寇,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也缺乏攻坚能力。

在山东临沂一代,宋江和北宋官兵周旋了1年时间。

然而,在攻打临沂城的作战中,宋江大军久攻不克,被迫撤走。

此战损失较大,宋江部下军心动摇。

随后,他们占领江苏淮安,又突入连云港境内。

然而,连云港有北宋1个悍将,海州知州的张叔夜。

张叔夜当时上任不久,认为宋江军心浮动,立即攻打连云港城的可能性不大,反而会抢夺这里的官船出海,水陆夹击。

于是,张叔夜招募敢死队1000人,还有数千精兵,在海边设伏。

在宋江大军赶来抢夺船只时,张叔夜大军突然猛攻。

宋江部队到底是土匪,不是正规军,这一下子就被冲垮。

宋江部下见官兵勇猛,纷纷脱离队伍四散逃命了,他的军师吴用也被生擒。

眼见周围都是官兵,宋江突围无望,只得投降。

宋江并没有参加过围剿方腊的战役,因为投降后他就没有兵权。

大家注意,宋江其实很牛逼的。带着区区36个人起家,然后能够转战华北几省一二年时间,几万官兵拿他没有办法,中国历史上也不多。

3

历史上真实的梁山泊起义在宋朝农民起义中根本就排不上号,最后被当时的海州知州张叔夜击败后给迫降了,至于最后宋江等人的结局因为正史里没有记载也众说纷纭。

由于现在许多人受到《水浒传》影响认为梁山泊起义是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这次起义人数规模也许只有数千人可能还不到一万。
水浒传

和拥有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浙江方腊起义和洞庭湖的相杨幺起义等轰轰烈烈的起义相比,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纯属于小打小闹,顶多是在宋朝的数百次农民起义中值得史书记载的一次起义而已。

所以史书记载了在宋江等人进攻海州的时候当时的知州张叔夜略施小计,把宋江的船只给烧毁了使得其军心大乱,最终被轻易的击败不得不投降了张叔夜,所以远不是《水浒传》里说的那样威风。

至于宋江等人投降后结局如果由于正史里没有记载因此也就众说纷纭了,有人说宋江等人被张叔夜给杀了,但是个人认为宋江等人既然投降了应该没有杀他的道理,所以宋江等人应该是没有被杀死的。
宋江

至于为什么史书没有他们记载这恰恰说明梁山泊起义对宋朝来说是无足轻重的,要不然宋江等人投降后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官位不至于默默无闻。

而《水浒传》里记载了说宋江等人参与了征讨辽国和方腊的军事行动应该也是真的,因为这样一可以消耗它们的实力二可以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宋朝统治者没有道理你这样做。

宋徽宗

至于说宋徽宗毒杀了宋江我认为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因为宋徽宗即使在昏庸也没必要和一个无名小卒过不去,说宋徽宗杀了宋江无非是要更加突出导致靖康之耻的他昏庸无能而已。

4

得益于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影响,尤其当《水浒传》被两次翻拍成电视剧后,水泊梁山的大名响彻全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起义,是宋朝最大的农民起义,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如同《三国演义》一样,小说是虚构,并不能当做历史史实来看。

那么真实的水泊梁山是什么样的呢?

北宋年间的宋江起义,确有其事。但宋江起义在两宋年间的农民起义中,并不显眼,无论规模、影响、还是持续时间,都排不上号。

由于北宋末年宋徽宗的穷奢极欲,官僚腐败及天灾人祸,许多农民及渔民破产,这些破产的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北宋统治的道路。位于山东的宋江起义,这是其中的一支。

宋江起义活跃的水泊梁山,位于今天山东省西部地区。由于黄河泛滥,自汉代以来,黄河就不断发生溃堤决口,冲出河道的黄河水在山东四处泛滥,在山东西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湖泊。到北宋年间,形成了纵贯800余里的水泊梁山。这些湖泊中,芦苇纵横,港汊交错,为宋江等人的藏匿形成了天然的保护。

宋江率领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等地,宋朝官兵束手无策,“莫敢撄其锋”。直到几年后,松江部流窜至海州,被时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招募了千名死士,设下埋伏,焚烧了宋江的船只,趁宋江军队军心大乱,趁机伏兵掩杀,将宋江彻底击败,宋江因此投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宋江军队也号称起义军,不过他跟秋毫无犯毫无关系,恰恰相反,宋江部也被称为山东群盗,烧杀掳掠的事儿,一点儿没少做。在《水浒传》中也有对宋江部屠庄食人的描写。

5

历史的梁山还真是匪地、兵地。

除了宋江这个著名“大佬”以外,梁山上也聚集过其他民、匪,只不过名气逊色,影响也不大,官军曾为了遏制此地叛乱的生成,切断梁山与外地之间的联系,叫梁山不战而败。

后来此处又成了官方剿灭的对象,因为又形成了一伙人,被当地官僚杀死。

宋江是否以梁山作为大本营是个问题,因为有证据说明其曾流动起事,况且梁山这个地方似乎没小说写得那么美好,容易被一锅端。宋江在历史上的名气远没有小说中来的大。

有一些证据表明宋江一伙在随大军征方腊后,被卸磨杀驴了。

等到北宋被金兵大举进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梁山之地又形成一股抗金的小势力,梁山水军,有万余士兵和战船,这支军队后颠沛到其他地方作战,也间接证明梁山难守的事实。其首领是张荣。张荣本来是梁山泊一渔民,后来举众抗金,人称“张敌万”。

抗金名臣宗泽联系各方义军阻击金兵,而且想让赵构回到东京,上疏24次,但赵构没这个心思,宗泽忧愤而亡。义军缺乏统一指挥也星散被败。

6

理科男答历史。

梁山就在山东梁山县境内,由7支山脉组成,2008年被评为了4A级景区。

梁山原来叫良山,《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说过孝王“北猎良山”。

为什么会改名叫梁山呢,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因为梁孝王刘武来此游玩打猎时候,因热病去世,葬于此地,易名梁山。

《大清一统志》: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猎于此而名。

第二种,因为光武帝的叔父叫刘良,为了避讳将良山改名梁山,同时还把寿良县改为了寿张县。

《山东通志》:梁山考县本名寿良,因光武帝避叔讳改名寿张,则山之改良为梁以此。

唐代时候,这里更加闻名了,曾被当作佛教圣地,并建立了莲台寺、法兴寺等著名佛教寺庙。

武则天甚至两次前来,如果有机会去的话,说不定你可以走她来时走过的路。

北宋时期,就出现了梁山泊和宋江起义。

梁山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黄河河道变迁,还有就是山东巨野县的低洼地带巨野泽的移动。

一开始,黄河在滑州决口,而巨野泽又淤高,洪水就蓄积在了巨野北岸的梁山地区,形成了梁山泊。

后来,又有两次决口,湖面扩大,有了”八百里梁山泊“的壮观。

南宋时,为阻止金兵南下,将黄河大改道,梁山泊从此断水,湖面逐渐缩小,露出浅谈。

接着就被金朝用于屯田;元朝末年,再次有水,持续时间不长;明朝,北岸筑起堤防,这次是彻底断绝了,沿湖的居民便将梁山泊开垦为农田。最终,清朝康熙时,梁山周围全都成了平陆。

宋江起义之前,梁山泊有水却再也无田,所以附近居民只能捕鱼为生,但是官府依旧苛捐杂税。于是出现了很多强盗,特别是官盗。

《宋史·蒲宗孟传》:郓介梁山泺,素多盗,宗孟痛治之,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宋徽宗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设立了”西城括田所“,梁山泊变为了公有,在这里捕鱼,按照船只大小要交重税。

百姓连生活都顾不上了,哪里能交出重税呢,于是就有了武装聚集,截杀官兵,因此,梁山泊成为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这里一开始是据点,后来便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

横行河朔、京东,官兵数万,无敢抗者。

公元1121年,海州知州张叔夜引诱宋江起义军弃船登陆,后烧起义军船只,宋江走投无路,被朝廷招安。

关于梁山,我们听说最多的就是施耐庵写的小说《水浒传》中108梁山好汉。

当然小说只是小说,很多部分都是虚构的,就比如108好汉,在历史上并非108,《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史书中记载的是36。

明朝郎瑛撰写的《七修类稿》中给出了这36人,分别是

宋江、吴用、晁盖、关胜、卢俊义、史进、阮小二、柴进、阮小五、阮小七、张青、刘唐、孙立、燕青、张横、张顺、李俊、呼延绰、花荣、李逵、秦明、戴宗、雷横、杨志、杨雄、索超、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石秀、穆横、徐宁、花和尚、武松、李英。

关于历史上的梁山还有很多记载,比如清朝同治帝时期,梁山附近居民因匪盗、洪灾等侵扰,修筑了梁山大寨,这在《寿张县志》中有记载名《梁山图》。

不过这个梁山大寨在1949年被洪水摧毁,如今只有遗迹。

7

梁山起义在13亿中国人之间广为流传,原因是《水浒传》这本小说脍炙人口,施耐庵描写的水泊梁山108将,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虽然有原型存在,但是为了吸引阅读量总是会夸张地使用一些笔墨去刻画和拔高某些人。


真正的梁山起义没有那么威风,梁山位于山东省的西南地区,这里为什么叫梁山呢?是因为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跑过来打猎,就把那里叫梁山了。梁山起义的带头人确实叫宋江,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北宋政府的苛捐杂税,本来这批人是渔民,好好在梁山泊附近打鱼,小日子过得去,可是北宋末年,政府财政困难,于是就开始在老百姓头上动脑筋,有一天官府发出告示,说是这一带湖泊都归国有了,渔民在湖里打鱼,采种莲藕都要交税了,宋江等人被逼急了,开始造反,其实宋江带了一批人上梁山,但是没有108人那么多,真实情况是36个人,这些人也没有小说中那些人武功那么厉害。还是要承认宋江这个人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终于成立了一支小型部队,盘踞在梁山上。



不过这么多人总要吃吃喝喝,而且天天在山上呆着没事干也要闹事,后来他们下山开始到处转战,坚持了二年,不过动静太大,引起了官方重视,北宋政府就派连云港那里一个知州张叔夜去镇压,张叔夜也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将,他用了点计谋,轻而易举地就把宋江部队给打败了,宋江投降。其实宋江起义只是北宋末年大大小小起义中的一个比较小的起义,但是因为《水浒传》这本书的流行才广为人知。

8

水泊梁山,在冷兵器时代,占据一座四面环水、方圆800里的孤岛,真可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简直不要太爽。纵观水浒传全书,招安是梁山事业的分水岭,是梁山抛物线发展的顶峰。

1、招安前--聚义事业快速上升期

聚集英雄阶段的梁山是正义之士的天堂,是兄弟义气的福地。山上一面“替天行道”大旗是对北宋腐朽政权的耻笑,军中猛将、社会名流、英雄侠士陆续被这面大旗收归梁山,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大碗喝酒大称分金,没有奸臣的陷害,没有凡人的苦恼,吸引各路英雄好汉慕名投靠,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而梁山之外的大宋朝廷不是高俅、童贯等奸臣当道就是张文远、李固等小人钻营;社会上不乏蒋门神、镇关西这样的恶霸,自上而下一片乌烟瘴气,正义人士受排挤陷害,只得另寻活路。

施耐庵老先生用梁山的繁荣和谐映衬北宋朝廷的黑暗和社会的扭曲,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2、招安后--聚义事业快速中落期

因大哥宋江看重受朝廷招安的好处,本着带领兄弟们弃暗投明找出路的想法,梁山好汉们忍者恶心、压着怒火穿上了朝服,但此刻的梁山众兄弟已不是梁山聚义厅的兄弟,而是朝廷忠义堂的臣子,大家各怀想法,聚义的心思全无,没有了往日的无忧无虑。打辽国征方腊,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一众好汉几乎没有善终,最终梁山忠义堂上只留下吴用自缢的身影,梁山归于宁静。

施耐庵老先生既生动详尽的描写了众好汉的悲壮赴死,又入木三分的刻画了梁山衰落后的破败,从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走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嘘。

9

A 从地理上来说,梁山早就“今非昔比”了。

黄河已经被“新中国人民政府”收服,黄河不可能再恣意汪洋了。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黄河之水没人知道他明天怎么样。

山东作为黄河下稍,其地理地形,水系山脉经常被黄河改变。

所谓“梁山者”,山也许还是原来那几个小石山!水系,路径,植被,不知道变过多少次了,沧海桑田的很!

但是!

B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梁山还是那座梁山”!一丁点也没有改变!

老子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也许是因为山东出过“孔圣人”吧!并且“孔圣人”还一直非常强烈的“戳在”山东大地上两千多年。

郭德纲说:“山东人忠义,历朝历代没有造反的”。

一个说相声的,谁知道他那句话是真的?

山东人确实忠义,山东人确实爱读书,说山东人不造反就不对了!

山东人造反与一般造反不同而已!“非典型性造反”!

什么人才会造反?除了吃不上饭的人被迫造反!什么人才会“主动”去造反?

当然是“忠义久的了人,明白忠义是怎么回事的人”会去主动造反了,比如宋江,以“忠义”拉粉丝,聚人气,再以“忠义”上达天听,博取功名。

读书之外的另一个功名之途径,造反当官嘛!

施耐庵看明白了这一点,伟大《水浒传》诞生!

自此后,《水浒传》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符号,文化符号!与“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合并使用。

“杀人放火受招安,骑马坐轿去当官”!遍行于中华大地!也是没谁了。

毛主席说:“水浒传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可以做个反面教材!”

可不是咋的,多多研究梁山,可以发现身边的那些“忠义之徒”是些什么人。

10

大家好!我是从小爱历史,这是小学弟在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如有不当,请各位大神们指出,谢谢大家!


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是怎样的?和小说《水浒传》一点也不一样,真正的梁山就是宋江带了36位渔民流窜作案的历史。

这个要从宋江为什么起义说起:

1、背景:

梁山泊位于今天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三次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从五代到北宋末年就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许多一贫如洗的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打鱼为生。

2、冲突:

话说到了公元1114年政和元年,宋徽宗,书画家赵佶(公元1082~1135年),将非常喜爱的太监杨戬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杨戬此人坏到什么程度,有史记载,《大宋宣和遗事》这样说: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恣于上;高俅、杨戬、朱勔之党,朋邪于下。

为了搜刮老百姓钱财,杨戬的狗腿子杜公才出了个损主意,因为当时很多老百姓到处流动种地没有地契,没有地契的全部收为公田,然后自然就是加租加赋。

还有更缺德的,找那些无法种地的地方,例如滩涂、水淹地、泄洪区强制老百姓去种地,每年租金定死,就算天灾也照收不误。这个机构名叫“西城括田所”。

八百里的梁山泊自然也不例外,被“西城括田所”收为“公有”了,只要入湖就要交钱,不交就以盗贼罪论处。

梁山泊这些渔民肯定不愿意交这个钱,也交不起,于是抱团取暖,抗租抗税。

3、起义:

因此,公元1119年12月宣和元年,宋江领着36个人起义了。说好听点叫起义,放现在就是流窜作案,但小打小闹是不成气候的,区区39多人也入不了朝廷的眼。

好死不死的,有次宋江运气太好,一下抢了十几条官船,这可把朝廷惹恼了,公元1121年3月,管辖梁山泊的海州知府张叔夜被委任解决宋江问题,打是肯定打不过张叔夜的正规部队,没办法宋江战败投降了。于是,一年半都没坚持住,宋江起义就败了。


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宋江和梁山泊,是不是很失望啊!

所以说小说就是小说,看着热闹就完了,别太较真,认真您就输了!


以上有从小爱历史一个个字手打出来,原创哦!

请转载的朋友注明一下,谢谢您了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迷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