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左宗棠发迹于风雨漂泊的清朝晚期,在外忧内患的情况下,维持朝堂正常运转已经很困难了。再加上之前列强洗劫,清政府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最后国库剩的真没多少了。
左宗棠到底是打的哪一场战争?需要国库筹钱?
提到左宗棠,就不得不说他抬棺收复新疆,保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事情。当然就算借新疆100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反,关键后面是有人撑腰。
趁着中国危难之际,英国与沙俄扶持阿古栢等人入侵新疆,企图侵占我国领土。在国土存亡关键之际,左宗棠主动站出请进出战,希望可以收复新疆。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清政府给钱。
不过他刚刚提出这一建议,立刻就遭到了以李鸿章为首等人的反对。李鸿章等人提出:自从乾隆皇帝收复新疆之后,不仅没有给国家创收,每年还要拨款给他们。
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又是一个累赘。而且如今北方又告急,沙俄与日本等虎视眈眈。倘若拨款给新疆这块不毛之地,等到日后东北战起,如何守护这里?
清政府到底有没有给钱?给了多少?
虽然李鸿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真正拍板决定的还是后面的慈禧。所以左宗棠亲自去找慈禧,向她陈述其中的利弊,希望太后这边可以支持一下。
其实当时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矛盾点在于“塞防”与“海防”,李鸿章认为应该安抚为主,最好能够把阿古柏招安,省下的军费可以用于北洋海军的建设。
但是左宗棠认为这样风险太大,倘若新疆地区失守,那么蒙古的后背大开,最后甚至可能形成肩背尽坏的情况。在一番求情之下,最后还是决定了塞防。
为了打赢这一场仗,慈禧从国库当中拿出了最后剩下的200多万两白银。但是这200万两的白银,完全撑不了10天的时间。
因为毕竟有着7万人的部队,尽管真正能够上战场的只有2~3万人。而当时阿古栢则是4万人的大军,只要这边粮饷跟不上,何谈打下去的希望。
慈禧也知道左宗棠为难,就下令全国,要求各省(十二省)交纳协饷300万两。这是当时清政府出台的一项政策,要求全国富庶的省份,已经向国库交纳额定税收之后,留下来的备用部分,用来支援相对贫瘠的省份。如果要说乾隆年间,江南各大省份,随随便便的拎出来一个,都可以支撑得起这场战争了。但是关键在清朝末年,所有省份是人人自危,谁能拿出来这么多钱。
所以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安慰,最后究竟如何筹到钱,还是要靠左宗棠自己想办法。这也是辛苦了他,做的是为国的大事,却要自己去筹钱。
左宗棠最后怎么筹到的钱?去银行!
既然说到借钱,就不得不提清朝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第一次发迹来自于杭州的王有龄,当时的王有龄担任杭州巡抚,胡雪岩抱住他的大腿,因此发了不少的财。
后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杭州城沦陷,王有龄自杀。一直到左宗棠带着大军收复杭州,胡雪岩又立刻跑到左宗棠那里点头哈腰。从此之后左宗棠又成为了他的靠山。而他后来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财产,当然也离不开左宗堂的“帮忙”。这个帮忙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当中向银行借的钱。号称是完人的左宗棠,难道会官商勾结?
打仗之前清政府总共只给了200万两,再加上各地协饷将近2000万两。后来左宗棠先是向银行借款500多万两。加起来将近3000万两的军费,才算是稍微有点底气。
不过这些钱还是太少,还是没有撑到战争结束。但是全国各地都没钱了,没办法只能接着借,但是他只找高利息的银行借。
左宗棠为什么要借高利息的贷款?还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
整场战争打下来,总共花了将近5000多万两白银,其中清政府占了3000多万两白银。剩下的将近2000万两白银来自银行(加利息,实际借款没这么多),但是借款银行的利息都要比普通银行高出1~2倍。
左宗棠借钱的时候从来不手软,只要有银行愿意出钱,不管多高的利息,他都愿意要。他这是要卖国吗?其实这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清政府这样的情况还要打仗,很多外国银行都不愿意去借钱,就算是借也不愿意给多少。当然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总有一些银行愿意出钱,不过需要有人出面担保,这个人就是胡雪岩。
有了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在中间搭线,这些外国银行才愿意把钱借给他,当然利息也要比一般银行高出1~2倍。但是战争不仅要钱还要时间,为了快点筹集到钱,左宗棠不得不这样做。
再者左宗棠也是破釜沉舟,因为他每次借钱都是用关税的名义。虽然清政府表面上没钱,但是下面贪官一大把,只要稍微挤一挤总是有的。只有这么高的利息,才能压迫各个省份的贪官,尽快把协饷交齐。
还有人说这些银行基本上都是英国旗下,虽然他们在后面支撑着阿古栢,但是这边也花了不少的钱。如果左宗棠真的没打下来,这些钱还真可能打水漂。左宗棠也是通过这种办法,让英国减少对于阿古柏的支持。
左宗棠专借高利息的银行,也是没有办法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