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左宗棠发迹于风雨漂泊的清朝晚期,在外忧内患的情况下,维持朝堂正常运转已经很困难了。再加上之前列强洗劫,清政府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最后国库剩的真没多少了。

左宗棠到底是打的哪一场战争?需要国库筹钱?

提到左宗棠,就不得不说他抬棺收复新疆,保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事情。当然就算借新疆100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反,关键后面是有人撑腰。

趁着中国危难之际,英国与沙俄扶持阿古栢等人入侵新疆,企图侵占我国领土。在国土存亡关键之际,左宗棠主动站出请进出战,希望可以收复新疆。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清政府给钱。

不过他刚刚提出这一建议,立刻就遭到了以李鸿章为首等人的反对。李鸿章等人提出:自从乾隆皇帝收复新疆之后,不仅没有给国家创收,每年还要拨款给他们。

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又是一个累赘。而且如今北方又告急,沙俄与日本等虎视眈眈。倘若拨款给新疆这块不毛之地,等到日后东北战起,如何守护这里?

清政府到底有没有给钱?给了多少?

虽然李鸿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真正拍板决定的还是后面的慈禧。所以左宗棠亲自去找慈禧,向她陈述其中的利弊,希望太后这边可以支持一下。

其实当时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矛盾点在于“塞防”与“海防”,李鸿章认为应该安抚为主,最好能够把阿古柏招安,省下的军费可以用于北洋海军的建设。

但是左宗棠认为这样风险太大,倘若新疆地区失守,那么蒙古的后背大开,最后甚至可能形成肩背尽坏的情况。在一番求情之下,最后还是决定了塞防。

为了打赢这一场仗,慈禧从国库当中拿出了最后剩下的200多万两白银。但是这200万两的白银,完全撑不了10天的时间。

因为毕竟有着7万人的部队,尽管真正能够上战场的只有2~3万人。而当时阿古栢则是4万人的大军,只要这边粮饷跟不上,何谈打下去的希望。

慈禧也知道左宗棠为难,就下令全国,要求各省(十二省)交纳协饷300万两。这是当时清政府出台的一项政策,要求全国富庶的省份,已经向国库交纳额定税收之后,留下来的备用部分,用来支援相对贫瘠的省份。

如果要说乾隆年间,江南各大省份,随随便便的拎出来一个,都可以支撑得起这场战争了。但是关键在清朝末年,所有省份是人人自危,谁能拿出来这么多钱。

所以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安慰,最后究竟如何筹到钱,还是要靠左宗棠自己想办法。这也是辛苦了他,做的是为国的大事,却要自己去筹钱。

左宗棠最后怎么筹到的钱?去银行!

既然说到借钱,就不得不提清朝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第一次发迹来自于杭州的王有龄,当时的王有龄担任杭州巡抚,胡雪岩抱住他的大腿,因此发了不少的财。

后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杭州城沦陷,王有龄自杀。一直到左宗棠带着大军收复杭州,胡雪岩又立刻跑到左宗棠那里点头哈腰。从此之后左宗棠又成为了他的靠山。而他后来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财产,当然也离不开左宗堂的“帮忙”。

这个帮忙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当中向银行借的钱。号称是完人的左宗棠,难道会官商勾结?

打仗之前清政府总共只给了200万两,再加上各地协饷将近2000万两。后来左宗棠先是向银行借款500多万两。加起来将近3000万两的军费,才算是稍微有点底气。

不过这些钱还是太少,还是没有撑到战争结束。但是全国各地都没钱了,没办法只能接着借,但是他只找高利息的银行借。

左宗棠为什么要借高利息的贷款?还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

整场战争打下来,总共花了将近5000多万两白银,其中清政府占了3000多万两白银。剩下的将近2000万两白银来自银行(加利息,实际借款没这么多),但是借款银行的利息都要比普通银行高出1~2倍。

左宗棠借钱的时候从来不手软,只要有银行愿意出钱,不管多高的利息,他都愿意要。他这是要卖国吗?其实这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当时清政府这样的情况还要打仗,很多外国银行都不愿意去借钱,就算是借也不愿意给多少。当然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总有一些银行愿意出钱,不过需要有人出面担保,这个人就是胡雪岩。

有了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在中间搭线,这些外国银行才愿意把钱借给他,当然利息也要比一般银行高出1~2倍。但是战争不仅要钱还要时间,为了快点筹集到钱,左宗棠不得不这样做。

再者左宗棠也是破釜沉舟,因为他每次借钱都是用关税的名义。虽然清政府表面上没钱,但是下面贪官一大把,只要稍微挤一挤总是有的。只有这么高的利息,才能压迫各个省份的贪官,尽快把协饷交齐。

还有人说这些银行基本上都是英国旗下,虽然他们在后面支撑着阿古栢,但是这边也花了不少的钱。如果左宗棠真的没打下来,这些钱还真可能打水漂。左宗棠也是通过这种办法,让英国减少对于阿古柏的支持。
左宗棠专借高利息的银行,也是没有办法而为之。

最佳贡献者
2

左宗棠一心想要收复新疆,奈何自己兜里没有钱,清政府又舍不得挤出一点钱给他,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也只能借钱了。

对于收复新疆一事,阻力远比左宗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很多。

实际上,来自钱的阻力甚至可以说是小事一桩,反倒是来自清政府内部的阻力更让他“寸步难行”,除了清政府内部的反对声音以外,还有英、俄两国在一旁搅浑水。

当时,李鸿章正在积极筹备海防,认为“东南海疆万里,一国生事,各国勾煽,一旦生衅,兵连祸结,防不胜防”,所以主张将战略重心放在东南沿海;再看新疆,“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每年还得投入几百万两白银,更何况即便收复了新疆,也不能长久,所以,这新疆要来何用?

好在左宗棠没有被李鸿章的诡辩吓住,而是痛批李的观点,始终坚持收复新疆。

他说“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利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宴然”,你李鸿章只知道退,你越退,别人越得寸进尺,你干脆将所有地盘送给别人算了!

总之,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清政府最终还是同意了他收复新疆的战略,随后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对新疆用兵之后,左宗棠所面临的难题便成了如何筹集军饷,毕竟打战太烧钱了。

从1875年5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1877年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之外的所有地盘,用兵七八万人,耗费了五千余万两白银,这钱从哪来呢?

借!

左宗棠也不想借,可是一则清政府虽然同意了用兵,可是对收复新疆之事仍然不是很上心,也不愿意在这多投钱;二则是清政府的口袋看上去鼓鼓囊囊的,可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李鸿章提出海防之后,慈禧和李鸿章得留更多钱用于组建北洋海军,所以清政府实际上也没什么钱,自然没钱给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想要收复新疆,便不得不借钱!

实际上,左宗棠不仅向洋人借钱,也想华商借钱,更向别的省借钱,也即所谓的“协饷”。协饷是清朝军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一省用兵,各省筹钱!所以,左宗棠花掉的五千多万两白银多来源于协饷,除了协饷之外,左宗棠向华商借了846万两,向洋商借了1375万两,这2221万两白银中有1710万两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经手。

那么,左宗棠向华商和洋商借了2221万两白银,可为什么会专挑利息高的借呢?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左宗棠筹钱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可以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左宗棠负责打战,胡雪岩充当他的“钱袋子”,为他筹集和调拨军饷,两人可谓是合作无间,这才让左的“西征”能够顺利地进行,并且取得成功。

胡雪岩在帮左宗棠借钱的时候,之所以会选择利息高的借,原因也不复杂,不是左宗棠和胡雪岩专挑利息高的,而是他们没得挑。

清政府对收复新疆的态度不是很坚定,也没什么钱,左宗棠又到处借钱,这换了谁,谁敢轻易借给他?万一借出去了,收不回来呢?

所以,没实力的商行不敢借钱给左宗棠,有实力的自然会趁机坐地起价,这是市场机制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得到高回报,他们凭什么冒着如此高的风险将钱借给左宗棠?洋人到中国来不是为了当圣母,而是一头头掠夺利益的豺狼。

所以,左宗棠想要低利息的借贷?几乎不可能。

此外,胡雪岩虽说是左宗棠西征过程中的“钱袋子”,虽说他亦商亦官,但是也别忘了,他的本质始终是一个商人。

商人逐利,对于这一点,胡雪岩也不例外,否则的话他也攒不出如此丰厚的身家。

说白了,胡雪岩在帮左宗棠借钱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财。他出面和华商或者洋商借钱,和谁借或者不和谁借,这个决定权基本在他手上,因为左宗棠只负责最后的点头签字,并不会参与到商谈之中。

如此一来,谁想成为左宗棠和清政府的债主,便得经过胡雪岩的同意,胡雪岩又是一个商人,没点好处怎么能让他点头?

所以,胡雪岩在借钱的过程中吃了回扣,华商和洋商让胡雪岩吃了回扣,当然便得在利息上讨回来,所以利息自然也就高了。

左宗棠又急于用钱,哪还顾得上利息高不高?

左宗棠借的钱利息有多高?向洋人借的1375万两白银,到1882年还了833万两的本金,可是产生的利息已经达到了这部分本金的一半,可以想象利息有多恐怖了。

不过,左宗棠虽然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但是最终他也没又辜负人们的期望,成功地收复了新疆,这一滔天的功劳又岂是区区利息所能够遮挡得住的?

左宗棠凭此一功,便足可享誉千古了,壮哉!

3

盛世凭功名,乱世靠打拼,这句话放在古代一点也不为过。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也许左宗棠的大才就被埋没在了死板的科举考试之中了。以一个举子的身份当上了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成为“晚清四大名臣”,终清一代,没有这个先例。

要说左宗棠除了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兴办洋务运动之外,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而且对当今的中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

晚清的“塞防”与“海防”

晚清的朝廷完全没了前期开疆拓土的雄心,从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犹如一条四处漏水的破船,疲于应付,四处奔命。加上西方列强的崛起,让中国的国门大开,对于边疆的防守,清政府显然是有心无力。

不知道是因为政派的原因还是治国理念的不同,作为慈禧比较仰仗的人,李鸿章和左宗棠始终不太对付。

李鸿章主张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海防上,毕竟,西方列强才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尖刀,时刻能从海上入侵内地。而左宗棠却提出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陆边塞的防卫,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因为此时财政艰难,两手抓的后果只能是顾此失彼,两个都无法保全。

因此在新疆问题上,李鸿章的建议是:不毛之地不值得劳民伤财的大动干戈,舍弃新疆,全身心的防卫内地,才是万全之策。左宗棠对此大为驳斥,先不说“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丢”的套话,就是新疆的战略意义实在是举足轻重。

左宗棠对慈禧说道:“丢失新疆,则蒙古失去屏障,失去蒙古,则京师危在旦夕”,也许是看到左宗棠如此的决心,这一次,慈禧完全站在了他的这一边,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的事务。

收复新疆,万民敬仰

从同治三年开始,中亚的浩罕汗国在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就开始入侵新疆,其首领阿古柏在占领新疆大片领土之后,公然在此地建号称王,此举立马得到了背后黑手俄国的认同,俄国也率先承认了阿古柏在新疆的“合法性”。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还未正式剿灭,清政府面对悍然的侵略事实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否平定太平天国,至于新疆就更加望尘莫及。直到同治14年,经过了太平天国运动数年以后,清政府才慢慢把收复新疆的议题搬上了朝堂,经过左宗棠的极力坚持,这才让中国又重新夺回了新疆。

对于收复新疆的战略,左宗棠提出了八字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因为当时在北疆,阿古柏的势力还比较薄弱,只能先收复北疆的乌鲁木齐才能站稳脚跟,与阿古柏进行拉锯。

而“缓进急战”则是左宗棠治军打仗的座右铭,意思是剔除掉冗兵冗员,加强部队训练,鉴于朝廷的财政困难,就只得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因为他知道,拖下去只会让朝廷失去信心,进而导致行动的失败。

可是大战在即之时,清政府又一次掉了链子。各省欠着左宗棠的军费就达到了2000多万两,慈禧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拨付给了左宗棠200多万两,要知道,这点钱都不够人吃马嚼十天的。

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向洋人借款,而且是专挑利息高的,经过八年三次的借款,左宗棠一共从洋人的银行中借的了1375万两白银,其中的利息要远比民间贷款高出数倍。

洋人为什么敢借给左宗棠?

与其说左宗棠专挑利息高的洋行借款,还不如说这是他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打赢这场仗,没有什么是左宗棠舍不得的。但左宗棠是个聪明人,如此做法的确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

首先,即使没有抵押,洋人也不怕你不还款。他们相信自己的坚船利炮,实在不行就发动战争武力催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彻底打掉了魂,高昂的赔偿款都舍得掏出来,还在乎这点小钱?

其次,左宗棠并不是以个人的名义借款,他把各地官府当成乙方,以后的所有还款也是由当地政府买单,谁让你欠我军饷不给呢?我的账你们可以不买,但洋人要是来催收,他们还真的不敢怠慢。

再者,例如法国、德国等国家,看着英国和俄国在前面分食“蛋糕”,不免自己有些失落,他们愿意借给左宗棠钱,实在是不想看到其他国家做大,而自己却分不到一杯羹。

最后,就不得不提及那个“日不落”的英国,不可否认,左宗棠的借款有一大部分是从英国的汇丰银行借来的,人们不禁要问,英国不是支持阿古柏吗?又为何借钱给中国?

其实这就要说起英国的坏心眼,英国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国家,他发动战争唯一的目的就是纂取利益,清朝和阿古柏打的火热,自己两处的利息都能得到,何乐而不为?他巴不得两边打的不可开交,不停的向自己借钱,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只不过左宗棠顺利收复了新疆,让列强在中国西北边境的渗透暂时终止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新疆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公实在是居功至伟,理应受到我们的铭记!

4

收复沦陷十多年的新疆,摆在左宗棠面前的困难可谓是不胜枚举:既要在国库空虚、财政拮据的窘境下筹措巨额军费,又要在军粮无着、路途艰险的条件下筹办粮料、军需及其运输;既要在政敌攻讦、谤声四起的逆境中冒政治风险,又要同狡诈凶残的阿古柏匪帮以及俄、英两个殖民强国作坚决的斗争。

具体说到筹措巨额军费,这是左宗棠在灭掉李鸿章”边疆无用论“、”得不偿失论“、”出兵必败论“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

收复新疆,左宗棠的西征大军一年的军费需要八百万两,可朝廷实际能拨给的只有五百多万两,这还是政策数额,如此算下来每年就要短缺三百万两。

虽然左宗棠在“塞防”、“海防”之争中赢得了朝廷的支持,但落实到具体饷银上还是不容乐观的。自“海防”之议起,因“海防”派李鸿章在朝中的权势和影响,各省、海关实解西征的饷银其实是大打了折扣的,比平时少了一半的概念。

综合来说,西征军费一年需要八百万银子,左宗棠实际能拿到手里的只有二百数十万两银子。

为了摆脱窘境,左宗棠只好请求借洋债以充军费。

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得到清政府同意,命胡雪岩在上海向英商丽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三百万两,于光绪元年三四月提款,年利银一分五毫,三年内分六批还清。

因为三百万两不够用,左宗棠又在上海、湖北、陕西筹借了一笔商款,本利合计一百二十余万两。

因这笔钱是为保西征顺利出师用的,加之三百万两数额不是特别巨大,所以在当时遭受的非议不是特别大。

但到光绪二年,左宗棠再准备借洋债一千万两,以较好解决军饷问题时,非议反对的声音就很大了。

理由就是利息太重。

站出来反对的代表人物有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他说:“今以一千万照台湾成案八厘起息、十年清还计之,耗息约近六百万,不几虚掷一年之饷乎?"

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虽然清政府已同意借洋债千万两的计划,左宗棠克服困难,最后还是将借款数额改成了四百万两。

这当口,清政府难得的有一次好表现。知道左宗棠太难,最终朝廷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户部拿二百万两,各省保证拨给三百万两,也别只借四百万两了,借五百万两,高低把一千万两给凑齐了。

左宗棠接到这道上谕,大喜过望,不禁老泪纵横。

但随着西征用兵的展开,五百万两洋债终归是不够用的,后来左宗棠又借过两次,加上前两次,整个西征用兵期间,左宗棠实际共借洋债是四次——第一次三百万两(年息百分之十点五)、第二次五百万两(月息百分之一点二五)、第三次一百七十五万两(月息百分之一点二五)、第四次四百万两(年息百分之九点七五),共计一千三百七十五万两。

四笔洋债,除了第一笔是向英商怡和、丽如洋行借的,其他三次均是向英商汇丰洋行借的,借款经手人均是胡雪岩。

有一点需要澄清,不是左宗棠专挑利息高的借,而是他根本借不到利息低的。

在洋人眼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千疮百孔,洋人是轻易不借银子的,恭亲王奕訢出面借洋债都有被拒的时候,所以当时能借到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因为知道清政府的财政几近枯竭,左宗棠西征又急需用钱,所以在借的同时,洋人一定是有敲竹杠心理的,这无形中让利息又高了一截。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借战争款,向来是高利,这是常识。因为这个常识,洋人各种狮子大开口也就有说辞了。

当然,利息之所以那么高,或多或少也跟左宗棠的性格以及经办人胡雪岩的商人秉性有一定关系,左宗棠是要不朽功名的,胡雪岩是要事中取利的,有这两个心态在,他们不可能玩命地砍价,只求速成,事成。

为此,当时对左宗棠这种借高利贷打仗的做法,有很多不满反对的声音,一者认为这是“暂救燃眉之急,顿忘剜肉之悲,重利让之他邦,贫名播于邻国”,一者则认为胡雪岩在借款过程中没有力争,有奸商嫌疑,是要负责的。

除了这两种良性的反对声音,还有险恶的攻击,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李鸿章。

左宗棠对此是什么心态呢?

他有些忐忑,也有些自责。

否则他不会推迟一年提用那笔五百万两的洋债,为的就是能少支一些利息。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借重息洋债过程有瑕疵,但最终的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付出了高利息,但却保证了西征军的粮、饷、器械供应,为收复新疆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这与那种附加政治条件、损害国家主权的借洋债是不可相提并论,更不应讥之为“饮鸠止渴”。

5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为了筹措军费,曾向洋行借款,借款的时候还专门挑选利息高的银行贷款。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65年,浩罕汗国派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此时清政府由于内乱而无暇西顾,所以阿古柏便在库尔勒一带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后来阿古柏还入侵北疆,占领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

1872年,沙俄承认了阿古柏政权,并且和阿古柏签订了通商协议,企图攫取新疆地区的权益。此后英国人看到有机可乘,所以转而支持阿古柏,和阿古柏签订了诸多条约,取得了很大一部分特权。



新疆形势危机之时,东南海疆也爆发了严重的危机。面对两面受敌的情况,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李鸿章主张的重点海防,停撤塞防之饷,匀作海防之饷。另一种是王文韶、丁宝桢等人提出的重点塞防,他们认为沙俄是心腹大患,应该全力注重西北地区。

面对“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左宗棠提出两者应该并重,既要海防也要塞防,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具体办法是优先稳定西北,不然陕甘地区的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无法裁减军饷,助益海防。反而会自撤藩篱,让敌人得寸进尺,威逼陕甘等地。



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的一番论述之后,得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支持,于是左宗棠西征之前,第一次上报了1000万两白银的军费预算。但晚清财政接近枯竭,东拼西凑仅拿出了200万两白银,这点银子对于西征大军而言杯水车薪,于是清政府命令各省协饷300万两白银,其余500万两准许左宗棠以海关税收为抵押向洋行借贷。

战争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上千万两的白银很快便被消耗一空,因此左宗棠不断催促各地的协饷,但各地协饷很大一部分迟迟不到。于是迫于无奈的左宗棠选择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而且专门找利息高的贷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征军费需求数额巨大,而且十万火急,一刻也不能耽搁。因此贷款需要的是资金量大、且放款速度快,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只有国外有实力的银行,而这些银行的利息一般都比其他银行的利息高出一倍甚至两倍。

第二;以高利息催促各省迅速交付协饷。当时借款的虽然是左宗棠,但左宗棠命令胡雪岩以各省的协饷票据作为抵押向洋行贷款,因此还钱的却是各省督抚。利息高一点可以让各地督抚尽快还钱,而且还可以迫使他们尽快凑齐协饷,避免左宗棠再次向洋行借款。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巨额,以及高利息的贷款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实际上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后,英国人已经进入了南疆地区,并且和阿古柏关系暧昧,签订了诸多条约。而左宗棠通过借贷大量高利息款项的方法,彻底将英国人绑在了清朝的战车上。最终英国人也放弃了支持阿古柏,转而选择支持清朝,并且供应给了左宗棠大量先进装备。

当然最后一点也有回报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意思,毕竟利息越高,胡雪岩从中获得的利润也就越丰厚,也算是胡雪岩为西征军费忙前忙后的报答。

6

1870年新疆被阿古柏占领,左宗棠第一个向慈禧提出要出兵收复新疆,打仗是要钱的,此时的清朝在多方赔款下,早已是国力空虚,尽管有慈禧的支持,但是囊中羞涩的国库最后也仅仅掏出了200万两银子。

打仗是要花钱的,这钱到底从哪里来,收复新疆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收复新疆这一场战役下来,花了将近5000多万两白银,其中清政府拨款200万银,各省筹集饷银2000多万,加起来3000万白银,而剩下的2000万白银来自银行。

▲左宗棠带兵出征油画

5000万两是什么概念呢?亚洲第一海军北洋水师从开始筹建到建成才花了2000万两,也就是说,左宗棠花掉了2个半北洋水师。

向银行借银是需要利息的,战争借款向来都是高利贷,而此时的清朝实力各银行也是看在眼里,更何况是把钱借给每打必败的清政府,洋人也打起了敲竹杠的心理。而左宗棠借起钱来,也是毫不含糊,只要有银行愿意借,不管利息多高,他都借,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治13年,在清政府的同意下,左宗棠向英国丽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万两(年利银一分五毫)

  • 光绪2年,又向英国汇丰银行借了三次款,分别是500万两(月息1.25%),175万两(月息1.25%),400万两(年息9.75%)。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照片

左宗棠为何一定要选择英国的汇丰银行呢,其目的何在呢?

左宗棠借款的银行中,以英国的汇丰银行数量最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 新疆自乾隆收复以来,财政一直入不敷出,多靠其他各省援助,每年支援约200-300万两,称为“协饷”。1840年以后,清政府国家财政也开始变得困难,协饷数量大幅下降,到了同治年间,每年的协饷仅剩下44万两,导致新疆地方政府难为以继,给了阿古柏反叛的机会,左宗棠贷款后,将款项分摊给拖欠协饷的省份,以督促这些省份尽快还钱。

▲阿古柏占领新疆时的地理位置
  • 阿古柏幕后的支持者是俄国,而清朝仅以自身的实力,很难和俄国抗衡,而当时的阿古柏已经与英国结交,虽然英国并没有入侵新疆的野心,但是也不愿看到俄国占领新疆,从而威胁西藏,英国也想利用清政府打击沙俄,所以汇丰银行在其他银行都不愿意借钱的情况下,主动借款。

  • 英国当时是世界强国,左宗棠希望通过借款的方式将英国拉在清朝一边,让英国不再支持阿古柏叛军,转头支持清朝收复新疆的行动,从而抵消俄国在新疆的影响力,使俄国不能正大光明地帮助阿古柏势力。

▲阿古柏叛军占领新疆油画
  • 借钱打仗这事,只有赢了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但是输了,那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左宗棠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向英国借了这么多银子,逼迫英国将先进武器出售给西征军,助其顺利收复新疆。只有仗打赢了,借的钱才可能通过关税慢慢还清了。

借了的钱总是要还的,而且左宗棠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去借钱的,而是以清政府的名义去借钱的,也就是说他拿的是慈禧的身份证和指纹去借的钱,以清政府的税收作为担保,而且还是向船尖炮利的英国借的,必须得在限期内归还,这也倒逼清政府想办法还银子。

▲左宗棠为表收复新疆的决心,抬棺出征

左宗棠向洋人借高利贷打仗,真是一石三鸟的好办法,成功将清政府和英国绑到了一船上,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保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就凭这他当之无愧“左公千古”四个字。

参考资料《清史稿》

《红顶商人胡雪岩》

7

左宗棠答应支付高额利息的目的是为了拉拢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而英国也不希望沙俄在中亚的势力过大,希望借助清军之手遏制沙俄的扩张,于是也愿意借钱给清廷

1865年原为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后改国号为“洪福汗国”),在西北当起了土皇帝。(洪福汗国割据形势图)

然而对于新疆大部的沦陷,清廷却无暇顾及,当时清军刚刚扑灭了太平天国起义,而打败太平军的湘军则成为了清廷新的潜在敌人。

湘军在攻克天京之后,坐镇东南,让清廷十分忌惮,之后清廷的军事重心仍在东南,以防范手握重兵的湘军统帅曾国藩。

不过曾国藩终究没有反清之意,他在占领天京后不久便遣散了手中的大部分湘军,打消了清廷的疑虑,这才让清廷得以顾及边疆之事。

然而,此时清廷关注的重点仍旧不在新疆,而是在陕甘地区。当时的陕甘也爆发了起义,阻断了清政府与新疆的联系,等到清廷平定了陕甘之后,才开始准备收复新疆。

1871年,沙俄借口塔札别克为伊犁当地酋长接纳从俄罗斯潜逃之人,于是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面对沙俄的入侵,驻扎在北疆地区的八旗已经武备废弛,毫无战斗力,清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随着沙俄、英国纷纷与哲德沙尔汗国建交,左宗棠提出应尽快武力解决新疆问题。

但是由于经费紧张,清廷陷入“塞防”和“海防”的两难之争。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新疆无用,应“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李鸿章是清末重臣,也是同光中兴和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之一,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极大地贡献。但是他对于边疆的理念却还是停留在古典王朝时代,对于新疆的战略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觉得那是不毛之地,弃之无味。(此时日本正在试图吞并琉球王国,并骚扰台湾,制造了牡丹社事件,李鸿章为此头痛不已,急切希望加强海防建设)

对于李鸿章的主张,左宗棠是坚决反对,左宗棠认同海防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塞防是不可轻视的。他在《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剿抚粮运情形折》中写道:

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

从左宗棠的奏折中可以看出,左宗棠并非是重塞防而轻海防,他的主张是海防与塞防并重,二者不可偏废。

慈禧在权衡利弊后,也认为西北的问题要赶紧解决了,因为俄国人贪得无厌,得陇望蜀,丢了新疆后外蒙估计也保不住了,于是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见。

既然同意出兵,那么左宗棠就开除了军费清单1000万两。这个账单直接给户部吓懵了,户部也很干脆的给出两个字:没钱。

拿不出钱就打不来仗,但大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左宗棠提出向西方列强借钱。可此举遭到两江总督沈葆桢反对。沈葆桢认为这会导致国家海关税收落入洋人的控制之中,因此不同意向外国借钱,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清廷决定先拨款200万两,再有各省协饷300万两,剩余的500万两缺口由左宗棠自行筹借,并且可以以政府的名义向外国借款。

在获得清廷的同意后,左宗棠在1874年、1877年、1878年、1881年四次为西征军借款,总共向外国银行借款1375万两,另向国内商人借款846万两。

左宗棠向外国银行的借款利息确实很高,但这不是左宗棠故意为之的,而是外国银行开出的利息本来就很高,而左宗棠也是出于无奈。

在这些借款中,左宗棠向英国的汇丰、渣打银行借款最多。左宗棠的想法无外乎是想拉拢英国,让英国支持左宗棠的军事行动。

而对于清军的行动,英国也是支持的,否则不会大笔向清军借款。因为英国人同样担心沙俄染指新疆,坐山观虎斗是英国人的惯用伎俩。英国希望清军能跟沙俄干一仗,打消圣彼得堡在中亚的扩张势头。

至于阿古柏的哲德沙尔汗国,英国虽然与其接触并建交,但不过是多方下注罢了。英国当时连阿富汗都拿不下来,根本无心去入侵新疆。按照英国人的利益,新疆还是由清国控制最好。倘若沙俄占领新疆,则很有可能将触手伸向西藏,这绝对不是英国人想看到的。

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英国人才肯借钱给左宗棠。当然,利息自然高一点,反正如今你为鱼肉,我为刀俎,这个便宜我大英占定了。

英国人的这波薅羊毛的手法肯定是让左宗棠非常不爽,可两害相权取其轻,钱没了可以再赚,土地丢了再想拿回来就麻烦了。

所以即便洋人开出的利息很夸张,但左宗棠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1876年4月,左宗棠率领着2.7万湘军旧部和其他4万多各地清军,共计7万多人在酒泉誓师出征,最后花费两年时间成功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

8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优秀的传统美德,凭本事借来的钱,需要还吗?你们以为左宗棠向外国洋行借那么多高利贷,真的打算还吗?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外国人眼里,左宗棠这块肥肉他们是吃定了!

左宗棠要收复新疆,但是军费不够。慈禧太后为左宗棠零零散散凑了两百万两银子,这点银子塞牙缝都不够,估计只能支撑大军走到甘肃地区,那就得回来了,否则十万大军得活活饿死在路上,因为沿途甚至连个可以抢掠的城镇都没有。

所以左宗棠就得想其他办法去搞钱,搞钱快的办法都写在刑法里了。运气好的是,洋人的刑法,治不了左宗棠。所以左宗棠决定对洋人下手,这么多年以来,大清国一直割地赔款,已经把这帮洋人给养肥了。

二年三月,次肃州。五月,锦棠北逾天山,会金顺军先攻乌鲁木齐,克之。白彦虎遁走托克逊。九月,克玛纳斯南城,北路平,乃规南路。令曰:“回部为安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清史稿》

现在左宗棠想着换一种思路来打击一下这帮洋人,所以左宗棠找到了胡雪岩,希望胡雪岩牵线搭桥,能够帮他从外国人手里借到钱,利息高没关系,因为压根就没打算还。这个时候这帮洋人大爷一个个都疯了一样地找到胡雪岩,希望左宗棠能够借他们的钱。

为此这些洋人甚至给了胡雪岩不少好处,这件事也是左宗棠默许的,毕竟要人家胡雪岩做担保,风险太大,自然是要给点好处他的。至于洋人嘛,他们想要左宗棠的利息,左宗棠却惦记着他们的本金,就是这么个道理。

左宗棠利用借贷的办法,逼迫英俄等列强放弃了对新疆的干涉。

当时想要干涉新疆事务的人除了叛军,主要还是英国和俄国。这两位大爷手里有枪有钱,自然是想要多占领一些地盘了,有了新疆作为基础,那渗透进入陕西等地就方便多了。

这帮洋人没一个好东西,左宗棠心里那叫一个怒啊,但是光怒是没用的,他必须要想办法。其实跟洋人借钱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办法。

如果左宗棠打仗打赢了,那么他的钱自然就能通过关税给慢慢还上,可是一旦战败,那么这笔糊涂账可就不知道找谁去要了。

所以在左宗棠拿了英国和俄国人大量的白银以后,他们逐渐不敢插手新疆的事务了,甚至打算帮着左宗棠一起收复新疆,这样还钱才会有保障。

这一招实在是厉害,左宗棠大军到达新疆以后,渗透进来的英军和俄军果然不敢插手此事,所以他才能顺利收复新疆。打仗其实打的就是钱财,左宗棠早就已经深谙此道。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有深谋远虑的。

作为中国晚清时期最重要的一位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时至今日新疆依旧能够是我国的领土,其实要感谢左宗棠。

因为当时慈禧太后上台,国库里压根就没什么钱。而慈禧太后大摆宴席,吃穿用度铺张浪费,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所以不管当时提出怎样的国防建议,似乎都拿不出什么钱来作为支撑。

六年四月,宗棠舆榇发肃州,五月,抵哈密。俄闻王师大出,增兵守伊犁、纳林河,别以兵船翔海上,用震撼京师,同时天津、奉天、山东皆警。七月,诏宗棠入都备顾问,以锦棠代之。而俄亦慑我兵威,恐事遂决裂。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清史稿》

而此刻,慈禧太后身边最重要的两位大臣,却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救国方针。首先就是李鸿章,他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北洋舰队,以此抵抗从海上来的侵略者。这确实非常有道理,也直接深入了慈禧太的内心,因为洋鬼子每次打过来都是从海上来的。

但是这个时候左宗棠却提出,一定要先收复新疆,因为新疆有失的话,那么河西走廊一带将会全部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从而影响到陕西地区的安危,这么一来半个大清可就都被列强给瓜分走了。

这话也使得慈禧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最终选择支持左宗棠的做法,但是只是口头表示支持,至于粮饷的事情,你左宗棠自己想办法吧。

左宗棠借贷利息高,是一石三鸟的好办法。

前面已经提到了,左宗棠借钱,专门挑那些利息高的银行借贷,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银行大多数是英国和俄国开设的,至少是有他们的股份的,所以跟他们借贷,可以使得他们杜绝向新疆渗透。

其次左宗棠可不是自己去借钱的,他是拿着大清国的脸面去借钱的。也就是说他拿的是慈禧的身份和指纹去借的钱,作为担保的东西也是大清国的税收。

清朝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危如累卵,但是国家大啊,只要时间充足,税收还是相当丰厚的。所以左宗棠借钱这些个银行是非常乐意的。可是清政府这边却忙成了一团,毕竟如此大的借贷,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偿还的话,那就逼着慈禧太后想办法控制吃穿用度,否则大清就亡了。

再则,左宗棠借利息高的钱,这钱来的也快啊,俗话说兵贵神速,钱来得快,那他们打仗的效率也就快得多。这样一来,左宗棠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复新疆。即使到时候要还钱的话,速度快了,利息也会相对少一些。

总结:左宗棠只想着收复新疆,钱的事情其实他没有太多考虑。

这笔钱按道理就应该是清政府出,但是慈禧太后拿不出来也不肯拿出这么多钱来给左宗棠,所以左宗棠才会想到借高利贷的办法。

其实左宗棠做了这么多,都是为了收复新疆。他在这一战中所投入的精力实在是太多了,当时阿古柏已经在新疆地区成立了汗国,而且是得到俄国支持的,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当时的左宗棠已经六十多岁,老婆孩子都在他收复新疆的时候死去,他都没时间回去看一眼。他甚至连自己的棺材都已经准备好了,一起带去了新疆,准备战死沙场。有这样的决心,左宗棠才能彻底击败阿古柏,收复整个新疆地区。

参考资料:《清史稿》

9

公元1875年5月,经过长达一年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清廷终于下诏授陕甘总督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并择机出塞收复新疆。自此,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仗,自然离不开军饷,慈禧为表示对左宗棠的支持,特意下令由户部拨款200万两白银作为西征军饷。在当时清朝国库已严重赤字的情况下,还能够拿出200万两白银,已实属不容易。

然而,这笔钱对左宗棠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朝廷也很清楚这个窘况,所以又下令各省协饷300万两白银,也就是让除了财政比较紧张的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外的其他15个省份,来共同分担和筹集这300万两白银。

但问题是,当时各省财政也都没有钱,至少在短时间内很难筹集起来。所以,这300万两白银的协饷,其实就是一张白条。在这种背景下,左宗棠只好找来他的老搭档胡雪岩,通过他牵线搭桥,找外国银行借钱。



当时,左宗棠在找外国银行借钱时,都是找得那些利息高的银行借款。

据记载,左宗棠于1875年、1877年、1878年、1881年分四次向外国银行借款共计1875万两银子,其年利息都在10%以上,有的借款利益还高达18%,这比当时各家外国银行的正常利息都要高出两倍以上。

对此,两江总督刘坤一特意给左宗棠写了一封信,说:“此间认借洋款,自不能不照胡道(胡雪岩)办理,以期妥速。然每百万利银至二十四万之多,所耗不赀,我中堂想亦万不得已而偶一为之也。”

简单点说就是,你左宗棠现在借100万两银子,利息就高达24万银子,实在过于昂贵,这样的情况只能是在迫不得已时才为之,不能频繁而为,否则根本耗不起。

然而,左宗棠并没有听刘坤一的劝谏,反而继续我行我素。对此,肯定不少人会很好奇,左宗棠为什么要干这种傻缺事情呢?



其实,左宗棠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首先左宗棠所借是军饷,不仅金额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两银子,而且还要得很急,因为前线士兵等着钱吃饭打仗,根本没有时间等待。

这样一来,自然只有那个利息高的外国银行,才能在短时间内筹集道这么大笔银子。这就类似我们现在的民间借贷,要想快速拿到大笔借款,又手续简单,还不需要多少抵押物,那它的利息自然而然就会高很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其次,左宗棠也是想借此给逼迫各省快速筹集协饷。因为,这些洋债虽然是左宗棠借来的,但最后还钱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各省督抚拿自己所负责省份的财政收入来偿还。

在这种背景下,左宗棠借款的利息越高,各省督抚们的压力就会越大,这就会让他们会愈发快速的筹措协饷还债,否则利息越滚越多,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对此,左宗棠自己就曾说过:“于国计丝毫无损,于各省应解协饷藉资腾挪。”

第三,左宗棠通过高息借款,也是想以此来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当时,左宗棠的借款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英国的汇丰银行,大家知道英国最开始在新疆问题上的态度非常暧昧,还曾多次向叛军提供援助。

但是,等到后期汇丰银行成为左宗棠的大债主后,英国的态度就明显开始转变,甚至还向清军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从而让左宗棠如虎添翼,建立起一支近似于欧洲强国的军队,最终取得收复新疆的胜利。

最后,左宗棠特意找高息借款,也是存在部分私心,因为利息越高,可操作的空间自然也就越高。当时负责给左宗棠办理贷款事宜的胡雪岩是一个商人,所以肯定要给他留下一定的利息差空间,毕竟胡雪岩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把自己的家产都给抵押,左宗棠自然也得有所回报才行。

10

在晚清时期,朝政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整个大清朝四面楚歌,沙俄侵占东北,日本骚扰台湾,英国窥视广西,在清朝已经千疮百孔之际,新疆开始出现了动乱,这个时候清朝应接不暇,左宗棠挺身而出,他决心要收复新疆,而且还做出了抬棺入疆的惊人举动,这一壮举至今被人们所称颂。打仗需要钱,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什么钱了,而左宗棠要收复新疆势必要耗费很多银钱,大清给的钱不够,左宗棠就另想它法。

清朝在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后就已经开始步入衰亡阶段,晚清时期更加严重,晚清政权的昏庸无能让很多起义军队纷纷崛起,在晚清开始衰弱时,列强就如同猛兽一样,各个都盯着清政府的一举一动,一旦清政府出现了漏洞,他们就会立马扑上来将大清分食干净。在国内硝烟四起时,阿古柏开始发兵要抢占新疆,在阿古柏的背后还有英国和俄国的支持,所以看似是阿古柏和大清之间的斗争,实际上还是和列强之间的战争,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阿古柏也不敢和大清叫嚣。

在新疆出现危机之时,左宗棠马上就提出自己愿意领命收复新疆,无论如何不能让阿古柏从大清手中将新疆夺走,可是在左宗棠提出这个意见后就遭到了反对,李鸿章认为左宗棠的这个提议非常的不合时宜,他认为当时的大清应该以海上防线为主,已经没有力量分散兵力去应对阿古柏,而且赶往新疆的路途十分遥远,当大军赶到新疆时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打仗,也很容易失败。

当时左宗棠和李鸿章争得面红耳赤,左宗棠转而向慈禧太后请命,并希望慈禧太后准许,他还仔细的分析了这一场战役的必要性,慈禧太后听了左宗棠的话之后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但是当时慈禧只给左宗棠拨了两百万两白银,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想要去新疆作战这些钱根本就支撑不了几天,但是左宗棠已经看出来这些钱已经算是极限了,所以他只能想别的办法。

左宗棠迫于无奈,只能向外国银行借钱,在晚清时期,这也是清政府惯用的手段之一,左宗棠可选择借钱的银行很多,英国、法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希望向清政府借钱,一是因为利息高,二是清政府软弱无能,不怕借完不还,并且清政府还抵押一些物品。

左宗棠当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向英国银行借款,英国银行的利息是其他国家的1-2倍,为何左宗棠依然选择英国呢?

左宗棠这么做一定他的道理,这个决定是并不是基于经济要素,二是政治要素,左宗棠认为,当时支持阿古柏的只有英国和沙俄,如果英国继续支持他就意味着清朝战败,那么就会对英国造成损失,左宗棠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制约英国,向英国银行借钱,英国肯定会权衡利弊,选择支持左宗棠,这一步是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重要环节!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