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交卡推广主要的阻力一是技术问题,主要是闸机和公交卡的适配,其次是当地运营商的利润分配问题。同样这个问题在其它手机厂商出现了,不过目前国内较为领先的是小米。
技术问题
最早的手机公交商用是当时诺基亚在 2007 年推出的诺基亚 6131i,这款手机当时号称是和北京、广州、厦门合作,支持三地公交。此前,诺基亚在 2006 年就已经实现了手机公交的功能。
随后,手机公交进入了快速普及则是搭载了运营商的便车,如果大家回忆当时的校园里的场景,就会想起不少运营商都曾推出过他们自己的支付钱包业务:和包、翼支付以及沃支付。从技术上说,这分为全卡(RFID-SIM/RFID-UIM)和 SWP(NFC-SIM)的两种方案。
而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 NFC-SIM 这套方案,毕竟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用户在使用该方案进行城市公交出行。
不过,因为运营商网络升级,两套方案都遇到了一些麻烦,例如由于刷卡的性能不一,用户可以明显感知到过闸机时的迟滞感,用户必须更换专属的 SIM 卡,以及充值方式不够灵活。所以,这套方案,渐渐的也就开始被大家所抛弃。
随着技术的升级,如今的手机公交实现形式,主要围绕着改造交通卡和改造闸机两个方向。
但每个城市的公交卡又有所不同,2012 年正式公布,名为「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而接手了城市交通职能的交通运输部则与 2014 年公布了其「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一时之间,两个全国标准的诞生使得不少城市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公交卡。有些城市支持住建部标准,有些城市支持交通部标准,还有城市索性就全都支持了。
这两个标准目前也在 2018 年 3 月 29 日得到了明确的统一,交通部例行会议中称,今年年底将实现全国 220 个城市的公交标准统一,一张卡刷全国公交的时代也将正式到来。
庞大的地测工作
手机公交的上线是需要厂商与地方交通卡公司进行商务合作的项目,同时还依赖于大量的地测工作。一旦一家厂商率先接入了一张公交卡,后面的厂商就可以很方便的接入下一张公交卡了。可以说是一个「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业务。所以,以目前小米14张交通卡的数量,完整的比第二名的华为多出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