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选择“半隐”,就是只离开雍正身边,不离开雍正的视线。

雍正成功登基后,连夜赶回府上,与邬思道进行了一番长谈。邬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论打消了雍正的疑虑,并且主动提出“半隐”,而这个“半隐”实际上就是找一个雍正自己信得过的人将自己看管起来,顺带也能解决邬思道自己的温饱问题,也就是离开雍正的身边,但是不会离开雍正的视线,让自己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同时还能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而“半隐”的去处就是李卫那里。


邬思道为什么要去李卫那里,而雍正为什么也会同意邬思道前往李卫府上“半隐”呢?

首先,就是李卫对于雍正是绝对的忠心耿耿,绝对的诚实,不敢有半句假话。

李卫是当年雍正从扬州城下救回的小叫花子,如果没有雍正,也就没有李卫的今天,甚至李卫都有可能活不到这个时候,现在的李卫不仅是进入仕途,而且娶妻生子,这一切都是雍正的恩赐。

同时,李卫也非常懂得感恩,自始至终对于雍正是忠心耿耿,没有半点二心,所以在雍正府内府外的奴才里面,李卫是最让雍正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安排他去监视年羹尧。

其次,就是李卫不识字,府上请一个师爷幕僚,帮着书写文案奏折,出出主意,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

李卫大字不识,这是众所周知的,因而李卫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文案工作,就需要一个帮着他的师爷,所以,府上多出这么一个师爷和幕僚,所有人都不会感到奇怪,而李卫也会根据雍正的旨意,将邬思道很好的掩护起来,这样其内情既不会为人所知,同时也能掩人耳目,不会让人猜忌。

而凭借邬思道的能力和实力,也能为李卫的仕途提供帮助,也算是变相的帮着雍正去培养李卫,这也是雍正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次,就是李卫对于邬思道非常的尊重,邬思道必然是衣食无忧。

李卫在雍正府上的时候是奴才,邬思道是教书先生和幕僚,是李卫的半个主子,加上雍正都对邬思道非常的敬重,两人无论是年龄还是级别上都差了许多,加上邬思道非常有才略和学识,所以李卫对于邬思道一直都是非常的敬重,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也相信邬思道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雍正对于邬思道的歉疚之意。


其实,李卫府上可以说是邬思道“半隐”最为合适的,也是唯一的去处,年羹尧那里,不仅邬思道不会去,雍正也不会让邬思道去。

一来,年羹尧位高权重,况且雍正也不能完全有信心控制住年羹尧。

从血洗江夏镇的事情,雍正就对年羹尧有了成见,年羹尧在江夏镇不仅自作主张一夜之间杀了700多人,并且欺上瞒下,将抢掠的钱财全部运回了四川而没有向雍正汇报,雍正对此非常的失望,也正是因为此,雍正才会安排李卫到年羹尧身边监视年羹尧。

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是陕甘总督,成为了朝廷重要的封疆大吏,日后抢夺了十四爷的兵权后,年羹尧还有可能有更大的权利,甚至是节制兵权。如果邬思道到了年羹尧那里,他们两个人,一个有权有地盘有兵,一个又极富才略,即便是两个人不想着谋反,雍正也不得不时刻地方。

所以雍正是断然不会让邬思道在年羹尧的府上呆下去的。

二来,年羹尧戾气太重,邬思道和雍正都不敢保证年羹尧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年羹尧的戾气太重,太重于杀伐,这一点别说是雍正和邬思道,就连张廷玉都清楚明了。

邬思道也是非常的清楚,在李卫的府上,虽然李卫对于雍正是言听计从,只要雍正下旨杀自己,李卫不敢抗旨,既然是雍正动了杀心,自己就是身在天涯海角,也是必死不可,这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在年羹尧府上则完全不同,即便雍正没有说要杀掉邬思道,但是年羹尧很有可能擅自做主杀了邬思道,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雍正和邬思道都没有绝对的信心保证年羹尧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去伤害邬思道。

所以,雍正和邬思道都不会把年羹尧府上作为邬思道“中隐”的去处。


而最终邬思道还是离开了李卫府上,在田文镜府上呆了一段时间后,成功“全隐”。

邬思道在李卫的府上,尽管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有朝一日雍正一旦迁怒于自己,李卫必然不敢抗旨,邬思道如果想要离开雍正的视线,改换门庭就是第一步。这个时候邬思道借由山西藩库大案,成功进入了田文镜的幕府,同样作为雍正的宠臣,邬思道到田文镜府上并没有引起雍正的反对。

在田文镜府上,邬思道又以8000两每年的幕酬一事,反复激怒田文镜,因而遭到了田文镜的驱赶,随即邬思道也带着如月赶在雍正前来河南视察之前,离开了田文镜的府上。

最终,雍正也没有选择追赶邬思道,而是选择彻底放走他,让邬思道真正的“全隐”。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我们看一下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当年的诸葛亮、刘伯温还强悍。雍正皇帝与其他兄弟博弈的时候,邬思道屡屡帮雍正皇帝解决问题,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年羹尧、李卫等人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就连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邬思道。不过,在雍正皇帝上台之后,邬思道却选择了离开。因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台之后,参与夺嫡的手下们都被除掉了。



邬思道选择离开,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没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卫,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监视之下。” 在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那就是年羹尧。当时,年羹尧已经出任了抚远大将军,负责统帅20多万军队。但邬思道没有选择年羹尧,而是选择了担任陕西布政使的李卫。由此可见,邬思道并不看好年羹尧。年羹尧的问题很多,年羹尧这个人狂傲、嗜杀,而且参与了很多机密。对于这样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须除掉。



更何况年羹尧已经位极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尧,根本得到不什么好处。年羹尧一旦垮台,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后来的事实证明,年羹尧垮台之后,牵连了一大群人。在邬思道刚刚进入王府的时候,年羹尧就看不惯邬思道,只是碍于雍正皇帝的态度,不得不尊敬邬思道。 与狂傲的年羹尧相比,年轻的李卫要靠谱得多。李卫进入王府的时候,只有10多岁。由于邬思道的作用越来越大,李卫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包括让李卫外出为官,也是邬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议的。



在邬思道看来,李卫是一个潜力股,最少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由于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卫,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没有逃跑。”李卫从陕西布政使升为江苏巡抚的时候,为了帮助河南巡抚田文镜,邬思道曾经暂时留在了河南。田文镜是一个清官,同时而是一个刻薄的酷吏。田文镜虽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并不了解邬思道的重要性,准备按照其他师爷的标准,一年付给邬思道300两的工资。



鉴于田文镜的态度和实际情况,邬思道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作用,随后离开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卫。在离开田文镜之前,邬思道曾经前往西北战场,帮助年羹尧确定青海蒙古骑兵的准确位置。重新投靠李卫以后,此时的李卫正在为摊丁入亩的问题发愁,邬思道又帮了李卫很大的忙。但有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之后,曾经又与雍正皇帝再次见面的机会,可是邬思道总是躲着雍正皇帝。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谋士,邬思道了解雍正皇帝的阴暗面,因此一直不愿意见雍正皇帝。在电视剧中,邬思道后来消失了,没有任何的消息,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3

“买马下注”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买对了,后面的路越走越宽;买错了,如同进入一条死胡同。《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离开雍亲王府时,面对的就是一次“买码下注”的挑战。他没有投靠年羹尧,而是选择了李卫。

一、出门在外,安全至上

安全是所有人的需要,邬思道也不例外,他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只要小命在,才能有更高追求。

雍正继位后,回到潜邸,美其名曰看望邬思道。邬思道心里有数,雍正是想兔死狗烹,但他还是用“半隐”的方式,趁着雍正念及旧情,险象环生。

由于邬先生知道的“内幕”太多了,而且智商太高了,雍正担心出“幺蛾子”并未完全放过他,在他身边安插了一个“女间谍”。邬思道的一举一动,都在雍正的掌控之中。所以,邬思道要想真正安全,就必须先让雍正安心。那怎样才能“半隐”,并且让雍正安心呢?

投靠一个雍正信任的人,并且这个人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二、年羹尧有“黑点”,雍正对他并不信任。就双方的身份而言,也不方便合作

从“江夏镇事件”开始,雍正就对年羹尧有看法,因而邬思道才会建议胤禛,派人去监视他。

后来,年羹尧的官越做越大,开始“飘”起来了,竟然跑到八爷府串门,想头顶两片云,搞得雍正火冒三丈。这种桀骜不驯的人,雍正怎么可能信任?

年羹尧的个性嚣张跋扈,邬思道对其印象也不好。邬思道如果跑到年羹尧那里去,别说吃他的饭,搞不好还被他给“吃”了。

最重要的是,双方身份有别,不能来往过密,否则,雍正心里不安。

邬思道智慧过人,是雍正的谋士;年羹尧杀伐果决,是雍正的武将。谋士与武将组合到一起,可以爆发巨大能量,足够让大清王朝地动山摇。

早在康熙朝,胤禛为了防止邬思道与年羹尧搅和到一起,就已经煞费苦心。先棒打鸳鸯,强行拆散年秋月与邬思道;接着横刀夺爱。这两人走到一起,对雍正都能产生威胁,雍正能放心吗?

所以,邬思道为了不让雍正猜忌,肯定不能选择年羹尧。

三、李卫是雍正和邬思道都能接受的“公约数”

李卫经邬思道栽培过,对他的态度比较良好。两人的关系还不错,不会一时冲动而翻脸。

李卫虽然头脑灵活,但文化水平低。他大字不识几个,看奏折都费劲,很需要一位得力幕僚。

这时候,邬思道就能发挥价值了。他才华横溢,又是在雍正府邸当过谋士的人,称得上工作经验丰富,胜任李卫的幕僚完全是绰绰有余。李卫的职位是布政使,负责一省的民政,邬思道通过他,还能部分实现自己“为生民立命”的士人理想。

李卫从小在雍正潜邸长大,对雍正忠心不二,而且没有“黑点”。回京述职时,“忠心”得让雍正合不拢嘴,而且顺利地通过忠诚度测验。所以,对于李卫,雍正是比较放心的。李卫当年已经当过“摄像头”,帮雍正监视年羹尧,再帮雍正监视一次邬思道,可谓轻车熟路。

邬先生主动选择李卫,相当于是给雍正打了一剂“安心针”,是在告诉雍正,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在你的“摄像头”下混口饭吃,顺便帮你培养人才,有机会还能帮你做点其他事。

四、为最后的“全隐”做准备

“半隐”只是邬先生对付雍正的权宜之计,没谁心甘情愿地被监视,他最终的目的是想远走高飞。

要远走高飞,还要先找个跳板,然后再寻找机会,一步步跳出去。这一目的,通过李卫才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在李卫那里,邬先生不仅能让雍正放心,而且可以凭借智慧与交情来策动李卫。李卫松动一下,邬先生就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有空间,才有跳的机会。

秋媚说:雍正在位时曾发表过“为君难”的感慨,其实当君王的手下也很难,既要尽忠办事,还要自我保护。这当中涉及无数次选择、取舍、拿捏、揣摩、钻营……以邬先生之智,尚且险象环生,常人更是惊险重重,踏错一步,万劫不复。

4

首先要纠正一个说法,那就是雍正即位后要杀了邬思道。

这是阴谋论,即便是雍正害怕邬思道跑出去像他的原型戴铎一样口无遮拦,炫耀己功,也要形成事实了才可以开斩啊,况且雍正并不是什么君君暴君。

很多人都认为,雍正要鸟尽弓藏的害死这位谋臣,其实是阴谋剧看多了,雍正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

咱还是回到《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即位后的当晚,和雍正有过一席谈话,表达了自己“半隐”的思想。

实际上,邬思道是摸准了雍正即位时的时局脉搏,所以他才有这番想法的。

一是雍正以孤王身份即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很辣其他皇子的眼睛,尤其是遍布朝野的八爷党。雍正几乎都不敢呆在乾清宫为康熙皇帝守灵而回到府邸,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是很复杂晦暗的。

二是康熙皇帝晚年给雍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吏治腐败,国库空虚,边疆不宁,朝野党派丛生。这些还需要雍正皇帝花大力气,花精神去一个个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人才的。

邬思道在说“半隐”的时候有意提醒雍正:

要是皇上想念臣,臣也想念皇上,所以.........

雍正为什么要想念邬思道?因为他需要人才解决国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恐怕邬思道能帮上大忙,就和他帮助雍正夺嫡期间一样。

但是邬思道还摸准了雍正的脾气,从高福被杀这件事开始,邬思道就知道雍正多疑和狠毒的性格,他知道雍正不放心自己,所以他还要亲自为雍正提供一项“担保”,担保他邬思道不会出什么事危及到雍正的统治。

其实这项“担保”任务和当初年羹尧任四川提督时候一样,江夏镇的故事让年羹尧出了名,但是也惹了祸,邬思道建议让李卫去将年羹尧盯起来,以免年羹尧闯出更大的祸端。

此刻,邬思道实际上重演了这一招,亲自跑到李卫那里,实际上是主动让李卫把自己看起来,以让雍正放心。

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忠诚有加,能干非凡,机灵程度自然不必说,邬思道跑到他那里,雍正自然放一百个心。

如果没有李卫这样的人,那邬思道还真要在费一番脑筋。

年羹尧那里是去不得的。为什么?

从江夏镇事件开始,邬思道就知道年羹尧他日必有祸端,后来升任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后,没人看着了,就开始飞扬跋扈,无视朝廷了,还在西北搞拥兵自重的把戏。

邬思道深知雍正用年羹尧内心是挣扎的,但是无人可用也没有办法。

可以说,自江夏镇后,年羹尧实际上在雍正的心里就不稳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用关系,你看纳娶年秋月为侧福晋拴住年羹尧就知道,当一种关系需要通过政治婚姻来解决的时候,这种关系恰恰是最不稳定的关系。

况且,为了拴住年羹尧,邬思道舍弃了自己的爱情年秋月。

如果连旁人都看出来年羹尧这个危险的系数,那像邬思道这样的人更加能够看出来,除非他脑子进水了,怎么样他也不会选择跑到年羹尧那里去找麻烦的。

雍正即位后,邬思道其实是功成身退,为了让电视剧更为精彩,所以才有这种设计。

邬思道为了躲开雍正,实际上也对自己如何功成身退做了布局,设计了最终归隐的路线图。

第一站,当然就是李卫处。在李卫处其实他并没有闲着,为雍正推行新政也算是出力不少。待到清查番库的时候,便有了他的第二站,也是关键一站,田文镜处。

帮助田文镜查清诺敏番库造假案,更大的功劳在于,在西北最关键的年羹尧处,邬思道刺激了年羹尧出战,为雍正稳定局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些其实都是他在帮助雍正,兑现“半隐”的承诺。

有了这些,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当然也是进一步增强,所以最后消失在黄河之边,也是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

5

导读:皇四子胤禛得以有惊无险地接过大清皇位以后,为了维护皇帝形象,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负面信息和阴谋使用的“智囊”邬思道。但邬思道到底是“大智近妖”的人物,一番“功成身退,绝不留恋”的说辞和一个能够让雍正皇帝严密控制和监视自己的“半隐”计划,让雍正皇帝暂时对自己放下了杀心。

所以,用“半隐”计划侥幸脱离虎口的邬思道,在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以后,也并没有落得一个轻松的状态,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再次唤醒雍正皇帝对自己的生杀予夺。

于是,邬思道离开京城、离开雍正皇帝之后的目的地选择,就至关重要!


在邬思道的“半隐”计划设定中,有这样的说明: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第二,臣和皇上君臣遇迹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一定会想念臣的,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想起臣来,却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呐。因此,臣想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隐起来。既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

如此合情合理、不容辩驳的“半隐”计划,再加上邬思道在这句话以后的哭腔,雍正皇帝能够对邬思道暂时放下杀心,也是人性所致、君臣情感使然。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邬思道将原本用以自称的“邬某”改成了以“臣”自称。

邬思道为何刻意改变自称?

这也是邬思道用以“自我救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邬思道用以和自己“半隐”计划的相互呼应。

“邬某”乃系孑然一身、独来独往乃至被皇四子胤禛封为座上宾客,略带自豪的自称;而“臣”的自称,则让邬思道充分表明了对昔日“亦徒亦友”之雍正皇帝的充分尊重,还表明了不会远离雍正皇帝,始终做雍正皇帝臣子的打算。

为何将这个自称单独拿出来说明,这和雍正皇帝刚刚接过皇位,对于“我”“朕”的自称之词使用还不习惯一样,自称乃系一个人出自下意识的心理表现,能够直接探知一个人心里真实的想法。

邬思道对于自称的精确把握和变换,也很大程度上让雍正皇帝看到了邬思道的“真实想法”,也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全了邬思道的性命。

我们再说回邬思道的“半隐”计划。

在邬思道对于“半隐”计划的详尽说明中,可供邬思道选择的地方并不多,能够满足既让雍正皇帝随时掌握邬思道动态,又能防止邬思道制造雍正皇帝“负面舆论”的目的地所在,只有选择出自雍正皇帝潜邸的臣属所在地。

而且,从邬思道“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必须保证能够吃上饭”的条件限制中,“半隐”之处的选择,就必须能够支付起自己幕酬的较高官职。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地方,只有两个:

1、出身雍正皇帝潜邸、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李卫处;

2、出身雍正皇帝潜邸、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处;

结果我们都很清楚,邬思道选择了李卫处,舍弃了条件更为优渥的年羹尧处。

邬思道为什么这样选择?

一个目的,消除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猜疑和忌惮,达到自保的目的。

李卫作为一个出身江湖、流氓行骗的小混混,被皇四子胤禛收在身边以后,经过胤禛和邬思道的可以培养,逐渐成长、成熟起来,成功逆袭成为一省省级领导,主管钱粮、民政的分管省长——承宣布政使。

李卫对于雍正皇帝的忠诚和感恩之心,可以预见。

而且,早在李卫步入仕途,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邬思道就已经对于李卫看待忠诚的态度,进行过了解。

担任四品粮道以后,李卫返回京城述职,来到了四爷府。从高福的房间中出来以后,邬思道和李卫之间有过一次深入的谈话。

邬思道说道:

“多少人十年寒窗,求这个顶子而不可得啊。狗儿,你可要好自为之啊!”

李卫回道: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个理,就是不能忘本。”

然后,就是李卫对于“忠于四爷、以四爷为本”的完美解释,邬思道给予了“孺子可教也”的高度评价。

这是李卫能够在仕途一帆风顺并且步步高升的关键因素所在,更是邬思道看重李卫的原因所在,只有忠于雍正皇帝的臣子,才是雍正皇帝给够给予绝对信任的所在。

而对于年羹尧,早在皇八子胤禩举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的时候,皇四子胤禛就已经开始了对年羹尧忠诚度和其站位观望态度的质疑和不满。再加上,年羹尧后来在“血洗江夏镇”以后刻意隐瞒巨额财富的表现;出任陕甘总督后,年羹尧绕开皇四子胤禛,先行拜会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现;都让皇四子胤禛将年羹尧这个潜邸奴才当成了一把“双刃剑”,时刻提防、刻意管控。

利用李卫上演一出“苦肉计”后,将李卫派往四川监视年羹尧,就是皇四子胤禛对于年羹尧不再绝对信任的最好证明。

邬思道在“半隐”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何才能被雍正皇帝随时掌握,并且深信不疑?

只有从雍正皇帝绝对信任的臣子口中得到相关消息,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所以,邬思道只能选择雍正皇帝绝对信任的李卫,而决不能选择相对信任的年羹尧。

另外,皇四子胤禛为何硬生生拆散了暗生情愫、两厢情愿的邬思道和年秋月,将年秋月纳为了自己的侧福晋?

注意:皇四子胤禛是在年羹尧刚刚出任陕甘总督之时,在邬思道保媒的前提下,将年秋月纳为侧福晋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皇四子胤禛用迎娶年秋月的方式,拉拢和安抚年羹尧,将其牢牢的绑在自己的大船上。

只是这一个目的吗?

如果只有这一个目的,还需要邬思道“保媒”吗?

当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用“联姻”的方式拉拢和安抚年羹尧的目的,邬思道非常清楚,反正年秋月“早晚是四爷的人”,邬思道还不如主动“保媒”,做个顺水人情。

但更重要的是,邬思道明白,皇四子胤禛对于自己和年羹尧这“一文一武”可能会结成联盟的忌惮和怀疑,早在自己和年秋月之间发生感情纠葛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年秋月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如果邬思道和年秋月结成连理,肯定会和年羹尧发生直接亲属关系,一个年羹尧,皇四子胤禛尚需费力费心防范和管控;如果再加上一个“大智近妖”的邬思道从帮协助,皇四子胤禛还能不能应付?还不能控制住年羹尧,可就真不好说了!

所以,邬思道必须用“保媒”的方式,撇清和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尧之间的关系,证明和年羹尧之间不会结成联盟的可能。

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才完成的自我证明和自我保全,邬思道还会主动选择年羹尧处,让雍正皇帝对自己和年羹尧之间联盟的忌惮和怀疑之心,再度生出吗?

当然不会!

另外,李卫虽然出身江湖,但其秉性正直、一心为国;而年羹尧虽然出身科甲,但其野心勃勃、头生反骨;既然选择做别人的幕僚,食人俸禄、为人出力,如果年羹尧让邬思道给出威胁皇权甚至谋逆乱政的建议,邬思道该如何选择?不照办,又会不会被年羹尧怒而杀之呢?

而李卫就断然不会有这样,超出邬思道辅助范围的要求。

所以,离开雍正皇帝而选择投奔李卫处,乃系邬思道基于雍正皇帝、年羹尧、李卫三人的过往了解和秉性掌握做出的理性选择,其目的只有一个——保命!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6

导读:乌思道是《雍正王朝》前半部九龙夺嫡中的主要配角,在四王爷胤禛夺嫡过程中的许多关键阶段起到过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基本上是胤禛登上皇位的幕后推手。更难的的是他智商高,情商也高。在雍正顺利登基后,他急流勇退回归民间。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邬先生采用了半隐的方式让君臣彼此都放心。而选择李卫而不是年羹尧作为半隐的去处,邬先生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乌思道半隐的历史背景

乌思道半隐也是无奈之举:虽然他确实不想在掺和到新皇的事务中,但是还是希望无忧无虑的做个自由的富家翁。但是乌思道也知道,这只能是奢望。首先雍正是个刻薄寡恩的君主,在通过黑暗手段登上皇位后自然会和原来的过程做切割。虽然雍正做皇帝确实不错,但是如何登上皇帝这个过程和其他夺嫡阿哥一样腹黑。

其次,雍正登上皇位也很勉强。虽然有张廷玉和隆科多共同见证传位诏书,康熙也确实表明了传位给雍正。但是八爷党怎么能心甘情愿的放弃这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呢?如果不是十三阿哥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军队杀入畅春园,雍正能顺利的继位?所以老八等人总想板回来,所以乌思道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因为乌思道是雍正登基的总策划,这个老八等人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为保证安全,要么乌思道被杀,要么归隐。

雍正对这个门清,所以继位当夜就赶回雍亲王府处理这件事。乌思道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方面用三不可用表明自己无意为官,打算归隐。另一方面则是往日的君臣恩情和十三爷的交情来做砝码求得半隐的归宿。

既然君臣达成了半隐的协议,那么下来就是去哪儿半隐?

邬先生在获得雍正恩准后,第二天一早就赶紧起身。但雍正还不放心,让老十三趁送行的机会送来了丫鬟如月。至于去哪里半隐,其实乌思道早就想好了那就是李卫处。其实乌思道既然选择了雍正宠臣作为半隐的目的地,那他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四王爷做雍郡王时,夹带了里人并不多。除了家生奴才年羹尧以外,只有李卫、高福他们三个从江南收的小叫花子。即使是后来的心腹大将田文镜还是半路捡来的,就这几位你说乌思道有多大的选择空间。


那么我们来看乌思道选择李卫的道理。首先我们排除田文镜,因为田文镜把名声和官位看的很重。说白了所谓雍正的心腹,田文镜绝对算不上。他只是雍正推行新政推出来的样板,但是雍正的心里话或者私事田文镜一件也没有参与过。所以即便是乌思道帮了田文镜一段,那也是乌思道的脱身之计。


半隐的归宿?年羹尧VS李卫

咱们先说年羹尧,他是个私心很重的人。说白了在剧中他是以利益为先的人,即使在九龙夺嫡的时候他都还想着脚踏两只船。到获悉将要担任陕甘总督的时候,在没有告诉四王爷的情况下进京去拜见老十四和老八。左右下注的情况很明显,只不过被胤禛敲打加利益诱惑才最后站到了四王爷一方。因为他也知道,因为包衣的原因别人也不可能把他当心腹,只能利益交换。

除此之外血洗江夏镇数百万两银子私自运回四川,这事一点都没跟四王爷说。在担任抚远大将军后飞扬跋扈,不但杀了孙嘉诚还贪墨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饷。这些乌思道都是亲历者,他清楚的知道年羹尧和雍正只不过是互相利用。年羹尧的僭越,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虽然乌思道和年秋月有情,但是涉及到军国大事也无法徇私。况且年羹尧手握重兵,桀骜不驯。雍正不可能不做提防,如果多智近乎妖的乌思道去年羹尧处半隐?那就是不是半隐了,那就是赤果果的逼雍正杀他。你们俩打算干啥?一个手握重兵;一个智谋高绝,雍正是不允许的。如果乌思道去年羹尧处半隐那是找死。

咱们再说李卫,李卫是雍正的铁杆心腹。雍正对李卫是非常放心的。首先李卫从叫花子步步升职到两江总督都是来自雍正的提拔。李卫自己都说“四爷是我的根本”。而且李卫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雍正:李卫的儿子叫李忠四爷;李卫进京惊喜的说“到家了”;李卫看到雍正吃不了一碗米饭,心疼的流泪;甚至连弘时参与夺嫡暗害弘历的情况,雍正都和李卫分享。

除此以外,李卫草根出身没有任何势力。他的所有权利都来自雍正,别人拉都拉不走也不敢拉。而且李卫来到四王爷府后,受到邬先生的屡次教导。他对邬先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另外就在李卫在康熙寿诞回京因狗儿(高福)的死触发心事的时候,他和邬先生有过一次交心。虽然很简短,但是非常的深刻。两人交谈浅尝辄止,但是都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交流中明白了双方的表达的忠诚四王爷的意味。李卫也知道邬先生是个难得的智谋大家,所以非常欢迎邬先生到他那里半隐。


小结:

乌思道去李卫那里本来就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他早就清楚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印象,所以不可能去年羹尧那里。去李卫那里,邬先生既舒服还让雍正放心。这样一举两得,所以邬先生选择了李卫作为半隐的地点。

至于后来去田文镜处,不过是乌思道打算真正归隐山林耍的小花招。以八千两银子的年薪逼得田文镜赶走了乌思道,从此逍遥江湖。以至于后来雍正巡幸河南要见邬先生的时候都见不到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7

雍正未登上皇位前,他的智囊团的主要代表邬思道先生可谓是阅人无数。邬先生知道,随着雍正的登峰造极,登上皇位,他也该谢幕了。


雍正登基前的一天晚上,借着怕有闪失的借口,回到潜邸,首先去探邬先生的口风。

”与君王共患难易,同享乐难”,邬先生深谙这个道理,他早就想好了自保的方式。雍正说,你的事我在考虑。意思是说你具体干什么,我还没有考虑好,你好让我为难。邬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地说,自己有三不可用。

一是自己是戴罪之身,是前朝朝的罪臣,如果雍正任用自己的话,非常不合适。

二是自己身体有残疾,拖着病腿,在朝廷上有碍形象。

三是自己在四爷府已经十几年,尽心尽职,灯尽油枯,已经没了利用的价值。而且自己的计策都是阴谋小计,现在皇上是光明大业,需要用光明之计。


(邬思道)


说到最后第三点的动情处,邬先生老泪纵横,深情地呼唤一声”皇上”,像是哀唉,像是无奈的抗争。雍正被他所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十几年间,邬先生为他全心的付出的场景历历在目。雍正缓缓道,那就依了你吧。

之后,雍正还是让十三爷追上正在赶路的邬先生,送给了他一名贴身的丫头,美其名曰伺候邬先生,其实邬先生什么都明白,此人在伺候他的同时,一定是同时肩负着监视他的责任。心领神会的邬先生呵呵一笑,说自己以后有人管着了。

最后邬先生说自己会选择“半隐”,因为如果“全隐”的话,雍正想自己了,找不着自己会伤心的。而自己也会想雍正的,他们要对得住自己的这一段君臣的感情。而且由于身体的原因,两袖清风的他,会饿死的。其实更深层的隐义是,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雍正会更不放心。

邬先生还说,选择“半隐“还会让自己发挥余热,同时混口饭吃。

当然最主要的是让雍正放心,找一个雍正相信的人来监视自己,直到对自己不再心存芥蒂,放自己全身而退。


(年羹尧)


邬先生离开雍正府,为什么不选择年羹尧?

选择是一门艺术,选择对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不对,惩罚加倍,相当于自取灭亡。邬先生选择年羹尧就相当于飞蛾扑火。

年羹尧大将军手握兵权,虽然对雍正开始也是忠心耿耿,雍正待他也是一个黄马褂又一个黄马褂的赐予。但是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历朝历代的皇上都敬畏手握兵权的武将。岳飞为什么被杀?袁崇焕为什么被杀?因为他们都是手握重兵,同时遭到皇上猜忌的大将。

邬先生是有教训的,当年自己与年羹尧的妹妹的恋情之火,就是被雍正所掐灭的。如果邬先生再想找年羹尧避难,那只能让雍正抓自己的小辫子,是自己活得不耐烦了。

邬先生是出谋划策之人,相当于刘备的诸葛先生。雍正正是靠着对他的言听计从,按着他的思路出牌,才在九王夺嫡中胜出,如果邬先生去了年羹尧的府上,按同样的出牌方法给年羹尧指明道路的话,年羹尧会不会举起造反的大旗?只要邬先生敢去年羹尧的府上,雍正立即就会如此地猜测。

邬先生离开雍正的府上,就是为了免受猜忌,让雍正放心。如果邬先生去了年羹尧那里,只能是南辕北辙,自投罗网。


(李卫)


邬先生选择李卫,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个人同样为雍正当差过,相互合作过,配合默契过。可以说李卫的成长史就是邬先生的教导史。

李卫善良,忠心,知恩图报,他一定会尊重并善待邬先生的。邬先生在选择投靠谁这个问题上,肯定不是思考了一天两天。邬先生想的是万全之计,这个地方必须是一个可让自己不但发挥余热,而且能够确定的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地方。

李卫头脑机灵,他也明白邬先生为什么会选择投奔他。在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李卫就是那个像邬先生伸出橄榄枝的人。是的,雪中送炭之情是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情。

邬先生明白几乎大字不识的李卫,太需要像自己这样的出谋划策之人。既然有需要,就不是白白去求别人赏赐一口饭吃。不至于使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被施舍的境地。

邬先生更明白,小名是狗儿的李卫,早早就入了雍正的法眼,是雍正最相信的人之一,绝不会遭到雍正的猜忌。历史漫谈君觉得他对雍正的忠诚度应该不亚于铁帽子王十三爷允祥。

邬先生投靠到李卫的府中,让雍正放心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不论到谁那里自己都是被监视的,让李卫把自己的一行一动告诉雍正,雍正自然是更放心了。后来,李卫告诉雍正,邬先生到了自己府上,雍正听了后,果然龙颜大悦,非常开心。

历史漫谈君说,邬先生不但智商高,情商也非常高。他明白识时务为俊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不贪慕虚荣,不居功自傲,只有让雍正放心,自己才能全身而退。

8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雍正的谋士,年羹尧与李卫算是雍正的左膀右臂了。早期邬思道在狱中度过,出狱后受到雍正的重用。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可以用神机妙算来形容,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还是成功的退隐了。

年羹尧从早期的一个跟班,到西北抚远大将军,基本都是雍正一手提拔。有人说雍正成就了年羹尧,也毁了年羹尧。不过李卫从早期的乞丐,到雍正的心腹大臣,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

今儿长城君便谈谈,邬思道离开雍正之后,为何没有到年羹尧处,而是到李卫处。

先来说说,邬思道为何没有去年羹尧处?

邬思道离开雍正之前,雍正打算想把邬思道除掉,此时,邬思道提出“半隐”,这让雍正改变了初衷的想法。对于邬思道来说,他肯定知道雍正对自己的打算。因此,雍正在没有行动之前,邬思道就做好了打算。

其一,由于年羹尧是掌管兵权的,雍正又知道邬思道的能力。如到年羹尧处,会让雍正更加起疑心,反而邬思道会招来杀身之祸。对于兵权来讲,是清朝最根本的命脉,雍正肯定知道这一点。雍正本来对年羹尧就不放心,这一点邬思道非常清楚。

邬思道离开雍正,原本是想“半隐”,而后在“全隐”。邬先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肯定不会选择去年羹尧处。再说,年羹尧在带兵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如邬思道去年羹尧处,所帮到的忙比较少。

总之,邬思道肯定会找一个让雍正相信的人,再把他的行踪报告给雍正,让雍正放心,那么,邬思道就可以安全的“半隐”。

其二,雍正对年羹尧不完全相信,对邬思道的行踪,如报告给雍正,他也不会相信,更对邬思道不放心。邬思道很清楚,要让雍正放心,自己的“半隐计划”,乃至“全隐计划”才能成功实现。

雍正既然让邬思道“半隐”,肯定会有人监视他的行踪。要监视邬思道的行踪,毕竟会找一个可靠的人。那时,李卫算是雍正比较可靠的人,由李卫监视邬先生,雍正肯定会放心的。在雍正登基之前,邬思道就对雍正说,一定要找人监视年羹尧。

可见,邬思道在很早,就知道年羹尧早晚会出事,那邬先生在雍正没有登基之前,就已经做好退路了,所以,邬思道不会选择去年羹尧处。

长城君再来分析一下,邬思道为何选择去李卫处?

李卫从做乞丐时,为人比较聪明机灵,对雍正非常忠心,一心为主子着想。出身比较低微,又不识字,通过雍正的培养,小有成就。雍正也十分欣赏李卫,对李卫做事更加放心,不管何事,李卫就会想方设法的办好。

首先,李卫让雍正比较相信,由李卫监视邬思道,雍正比较放心。聪明的邬思道,知道这些后,就会按照雍正的想法去做。只有这样,邬思道才能保住性命。

雍正对年羹尧的信任,与对李卫的信任,那可是不一样的。李卫比较忠心雍正,没有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更没有兵权在手,雍正对李卫更加放心,而邬思道选择去李卫处,正好满足了雍正对他的打算。

其次,李卫忠心雍正,比较欠缺经验,以及培养的老师。邬思道到李卫处,可以帮助李卫处理事务,还可以培养李卫,让李卫好好跟着邬先生学习。等李卫学完之后,就可以给雍正效力了。

这应该是雍正想要的,邬思道肯定也知道雍正所想,经过综合考虑,邬先生便选择去李卫处。以后,为雍正培养一员得力帮手,让李卫以后好好为雍正效力。出发点是为雍正着想,雍正肯定知道的,因此,雍正才不对邬先生下手。

邬先生也才会选择李卫处,为以后的“全隐计划”打下基础。

长城君曰:邬思道在之前,就已经为自己做了打算,也已经预料到年羹尧以后会有杀身之祸。李卫以后,会得到雍正的重用,让雍正较为相信,再说,李卫对邬思道非常客气。以后,邬思道“全隐”的话,李卫会帮上大忙。从整体来看,邬思道提前已经计划好了。

【文:长城说历史,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侵权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长城君创作最大的动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9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邬思道在雍正登基的当天夜里离开了雍正,在他后来和十三阿哥的对话中可以体现出邬思道是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最终伴君如伴虎,自己遭遇不测的命运,所以自动选择离开。电视剧在这段情节的处理中要比小说高明的多,小说中明确表示出了雍正要狡兔死,走狗烹他回到潜邸就是把帮助他夺位的一干人全部杀掉。电视剧却没有这样明确的表示,只通过演员的对话和眼神中引起读者无限的猜测。

邬思道离开雍正,按邬思道自己的说法:他曾是个有罪的人而且是个瘸子,擅长的是阴谋,所以出将入相,有失国体。离开雍正只是半隐,在皇上需要他的时候,他还在身边。邬思道离开雍正以后选择了两个地方长待一个是李卫,一个是田文镜,在年羹尧处只是短暂的停留片刻。李卫,年羹尧,田文镜都是雍正宠幸的大臣,其中年羹尧最受宠幸,势力最大,也最富有,那邬思道为什么不选择年羹尧呢?反而选了李卫后来又找了脾气差的田文镜。其中他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我,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离雍正越来越远。

不选年羹尧的原因就是:从李卫口中我们可以得知,邬思道说年羹尧迟早会惹出天大的乱子来。说明年羹尧的秉性邬思道是知道的,不是久居人下又狂妄自大之人,邬思道在他身边给好的建议不一定会听,可能反而得罪年羹尧。自己既然已经预判到年羹尧肯定会惹出事情来,那么在他身边很可能就会受到牵连,所以未雨绸缪还是不选年羹尧为妙。但是邬思道为什么没有到年羹尧处出谋划策呢?一方面他是为了让雍正安心,自己一直在身边帮助他,并没有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另一方面,年羹尧在西北,久久找不到叛军,朝中怨声载道,雍正登基,位置不稳,选了年羹尧这个汉人当抚远大将军,各种声音让雍正的新江山岌岌可危。这时候急需一场胜利来摆平这样不安稳的事态,所以邬思道就以“灯下黑”来指导年羹尧。

邬思道选择李卫的原因,主要是李卫对雍正是掏心掏肺的忠心,这一个雍正是了然于心的,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第二个李卫这个人机灵会做事做人,心怀感恩之心,对邬思道十分谦虚。电视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李卫在年羹尧处当官,升到了四品粮道,他回到雍亲王府里看望雍正的时候,得知坎儿死去的消息十分伤心。但是他依然谦逊着,听着邬思道的教诲,要永远的忠于四爷。潜邸的奴才里边除去秋月,李卫,坎儿应该是和邬思道关系最好的两位,也是多次得到邬思道教诲的两位。李卫一直对邬思道很尊敬,李卫这里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么邬思道为什么又从李卫处到了田文镜处呢?一方面邬思道想借李卫之口,告诉雍正,我一直周旋在你的几个宠幸的大臣旁边,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帮你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天下第一巡抚诺敏案非同小可,打赢这场官司,对于雍正,李卫,田文镜都十分重要。还有一点这里也可能是作者为了与历史相符合,因为在一些野史笔记中,邬思道本来就是田文镜的幕僚。还有一点邬思道是为了避开雍正,李卫马上就要进京升职,李卫进京,邬思道如果不去必然会折了雍正的面子,但是他又不想见到雍正。

所以借此机会到田文镜处担任幕僚,帮助田文镜打赢官司,雍正也不会说什么。雍正微服私访的时候到了田文镜处,邬思道正好在前一刻,稳稳当当的离开,没有和雍正碰面。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邬思道能够知道雍正要来并且能很快离开?这就涉及到邬思道身边一直有一个丫鬟叫如月,这是雍正和十三爷送给他的丫鬟。雍正几乎对邬思道的行为了如指掌,李卫几乎什么也没有说,雍正就知道了邬思道的去处。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月给雍正报的密,所以雍正要来,也可能是邬思道从如月的行为中推测到的。所以邬思道才在雍正来的前一天,吵着闹着非要和田文镜要到他的8000两的工资。这就逼着暴脾气的田文镜最后赶走了邬思道,所以一切都在邬思道的掌握之中。

文/红雨说历史

10

首先要纠正一个说法,那就是雍正即位后要杀了邬思道。

这是阴谋论,即便是雍正害怕邬思道跑出去像他的原型戴铎一样口无遮拦,炫耀己功,也要形成事实了才可以开斩啊,况且雍正并不是什么君君暴君。

很多人都认为,雍正要鸟尽弓藏的害死这位谋臣,其实是阴谋剧看多了,雍正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

咱还是回到《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雍正即位后的当晚,和雍正有过一席谈话,表达了自己“半隐”的思想。

实际上,邬思道是摸准了雍正即位时的时局脉搏,所以他才有这番想法的。

一是雍正以孤王身份即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很辣其他皇子的眼睛,尤其是遍布朝野的八爷党。雍正几乎都不敢呆在乾清宫为康熙皇帝守灵而回到府邸,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是很复杂晦暗的。

二是康熙皇帝晚年给雍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吏治腐败,国库空虚,边疆不宁,朝野党派丛生。这些还需要雍正皇帝花大力气,花精神去一个个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人才的。

邬思道在说“半隐”的时候有意提醒雍正:

要是皇上想念臣,臣也想念皇上,所以.........

雍正为什么要想念邬思道?因为他需要人才解决国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恐怕邬思道能帮上大忙,就和他帮助雍正夺嫡期间一样。

但是邬思道还摸准了雍正的脾气,从高福被杀这件事开始,邬思道就知道雍正多疑和狠毒的性格,他知道雍正不放心自己,所以他还要亲自为雍正提供一项“担保”,担保他邬思道不会出什么事危及到雍正的统治。

其实这项“担保”任务和当初年羹尧任四川提督时候一样,江夏镇的故事让年羹尧出了名,但是也惹了祸,邬思道建议让李卫去将年羹尧盯起来,以免年羹尧闯出更大的祸端。

此刻,邬思道实际上重演了这一招,亲自跑到李卫那里,实际上是主动让李卫把自己看起来,以让雍正放心。

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忠诚有加,能干非凡,机灵程度自然不必说,邬思道跑到他那里,雍正自然放一百个心。

如果没有李卫这样的人,那邬思道还真要在费一番脑筋。

年羹尧那里是去不得的。为什么?

从江夏镇事件开始,邬思道就知道年羹尧他日必有祸端,后来升任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后,没人看着了,就开始飞扬跋扈,无视朝廷了,还在西北搞拥兵自重的把戏。

邬思道深知雍正用年羹尧内心是挣扎的,但是无人可用也没有办法。

可以说,自江夏镇后,年羹尧实际上在雍正的心里就不稳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用关系,你看纳娶年秋月为侧福晋拴住年羹尧就知道,当一种关系需要通过政治婚姻来解决的时候,这种关系恰恰是最不稳定的关系。

况且,为了拴住年羹尧,邬思道舍弃了自己的爱情年秋月。

如果连旁人都看出来年羹尧这个危险的系数,那像邬思道这样的人更加能够看出来,除非他脑子进水了,怎么样他也不会选择跑到年羹尧那里去找麻烦的。

雍正即位后,邬思道其实是功成身退,为了让电视剧更为精彩,所以才有这种设计。

邬思道为了躲开雍正,实际上也对自己如何功成身退做了布局,设计了最终归隐的路线图。

第一站,当然就是李卫处。在李卫处其实他并没有闲着,为雍正推行新政也算是出力不少。待到清查番库的时候,便有了他的第二站,也是关键一站,田文镜处。

帮助田文镜查清诺敏番库造假案,更大的功劳在于,在西北最关键的年羹尧处,邬思道刺激了年羹尧出战,为雍正稳定局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些其实都是他在帮助雍正,兑现“半隐”的承诺。

有了这些,雍正皇帝对他的信任当然也是进一步增强,所以最后消失在黄河之边,也是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