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故奸贼欲正名?

忠奸早辩已分明。

千年铁案岂能改?

渭水浊来泾水清。







最佳贡献者
2

说秦桧有功,是处于当时的大环境。

当时金兵横扫北方,摅钦、徽二帝及群臣家属,又主了张邦昌的伪政权,宋高宗狼狈一逃再逃,从南京、扬州,苏州最后在海上呆一月有余,最终在杭州建立小朝庭。无财政,军事等支撑,就连封赏大臣和大臣的工资都打白条,拿什么抗衡金兵?所以为了站稳脚跟才提出议和。既然议和,总得有人去谈判,总不能让越构亲自去谈吧,因秦桧被金人俘虏过,金人对他也认可,他对金人也熟悉,又主张议和,当仁不让,成了首要人选。

作为议和的首席代表,可并不是什么好差事,无论谈得怎样,都要遭人骂的,所以尽管秦桧在谈判过程中竭尽全力为南宋争得一些利益,但也免不得有的地方还得妥协。但人心不是一样的,尤其是民众就认为是卖国,再附加一些附会的东西,以讹传讹,注定要背锅。

其实,真是因为议和成功,南宋才得以休养生息,在宋高宗时期南宋民众生活相对来说还不错,也让宋朝让延续了一百多年,秦桧也是有一定功劳的。

秦想成千秋罪人也拜岳飞所赐!

岳飞,作为武将,当然主张打仗了。打开中国历史,有多少场议和是武将主张的?武官的信条就是能动手的绝不动口,他才不考虑打得赢打不赢,大不了一死,武官注重的是死节与声名,"一将成名万骨枯",武官没仗打,也就谈不上存在感了。岳飞也是如此,先镇压一些义军,如方腊、扬幺,后又与金兵干上。不可否认,岳飞抗金是取得一些战绩,但不算大,并不能让金兵伤筋动骨。但处于当时状态,也急于一些胜仗来鼓舞人心,再大加宣传,人们把岳飞当作神。

太重名,也是岳飞必死原因

象岳飞这样的武将,在那特定历史时期注定必死。首先没有搞清与老板的关系,上面的战略意图没弄清,私作主张岂能被容得下。但武将宁死不屈也是为了名节,不让打,宁可死!他一死不打紧,却害得人们更加憎恨秦桧,所以两人在历史上齐名。

3

有功也有过呀。真实的历史不太清楚,就从评书上了解,他可是祸国殃民的坏人。岳家军骁勇善战,国家栋梁,他都陷害,总体上说他是千秋罪人吧。

4

关于秦桧的这个问题我觉的要分两部分去看。如果是放在宋朝的环境里,秦桧无疑就是陷害岳飞的元凶之一,而岳飞死后南宋也的确也再也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至于收复失地,就更是无从谈起,在这个背景下,无论秦桧是不是金国的间隙,他都帮助了金国做到了金国做不到的事情,而那个时候的金国对于南宋来说就是异族,就是侵略者所以说他是汉奸那么也是正常的。可是到了现在这个社会,我并非是为秦桧洗白,我们已经完成了民族大融合,当时金国的土地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金国的后裔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我们自然就应该和谐相处,这个时候再说秦桧是汉奸倒也没有什么争辩的价值了,也就说不到什么千秋罪人。当然了,秦桧的奸那个我不为他辩驳,这个人确实是奸诈,狡猾,甚至可以说是无耻。

至于说他是建立南宋的有功之人,这一点我是持有否定态度的。秦桧回到临安的时候已经是建炎四年了,这个时候宋高宗早就是皇帝了,南宋也走就建立了,他的功绩从何谈起我是真看不到。而且看看他回到南宋后都做了些什么,秦桧是坚决的主和派,他所奉行的是割地、称臣、纳贡等一系列的议和政策,而且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说他有功这一点我没有看到哪里有功,或许是我本人的知识不够,也希望大家能为我补充。

接下来咱们再重新回到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简单把他翻译为,秦桧对于岳飞一事中,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至于功过千秋的,这个话题太大了,其实我提问者主要想交流的就是有关于秦桧岳飞的这段公案。

这个话题其实时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话题。有些专家学者说秦桧之所以害岳飞是因为岳飞这个情商低,刺激了宋高宗,秦桧只是一个帮凶,好像把责任都一股脑的推到了岳飞不懂政治,没有政治头脑上了,兼职就是一副为秦桧洗白的架势。讨论问题咱们要就事论事,不能说现在民族融合了,秦桧不必要称为汉奸了,那难不成也要把秦桧是奸臣的帽子给他去了么?

关于这件事,我想说的是这么几个观点。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一个主旨方向不能错,秦桧是奸臣,无论怎么样这一点是抹不掉的,他也是陷害岳飞的主凶。

第二个,秦桧是不是受到金国致使而陷害的呢?这一点确切的来说无从考证了已经。但秦桧是主和派这一点没有可辩驳的余地,他就是一味的求和,割地赔款的事他肯定是主张的,岳飞跟他的主张不同,他根本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就是要陷害岳飞。他不仅陷害岳飞,支持主站的朝臣中的胡铨、张九成他也陷害,将领里的张俊、韩世忠他也陷害。如果说他只陷害岳飞一个人那么还可以说出是皇帝指使,两个人的问题,只要是抗金的人他都陷害,那么他就是铁杆的求和派,和岳飞的情商有什么关系啊,难不成所有人的情商都低么?

第三个,秦桧完成了他的一系列陷害之后,尤其是对岳飞的陷害以后,南宋就确实没有组织过兵团级别的作战,别人或许是心灰意冷,或许是有后顾之忧,也许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他起到的负面影响就是这么大。所以,对于宋人来说,尤其是主战派说他是什么千秋罪人这一点站在当时背景下我觉得没有问题。

第四个,咱们再说说宋高宗在这件事上的作用。对于岳飞这件事上,高宗起到的负面作用那肯定是不弱于秦桧的。秦桧是陷害者,可高宗也默许了,甚至说有高宗在背后的指使他也说不定。毕竟岳飞打出的口号的迎回二圣,这个口号到底岳飞心理怎么想的在之前的一个问答里我论证过了,但是在高宗听来肯定是会紧张的。而且高宗已经习惯了南宋这个局势,以高宗后期表现看,他也不是什么中兴之主,能平稳活着就好。所以他自己也是主和派,对于岳飞北伐的战绩如何他根本不关心。但对于一旦迎回二圣后所带来的可能性的负面他却非常担心。所以他也的确是陷害岳飞的元凶之一。

5

秦桧对民族而言系败类,残害有功武将,镇国之宝,亲者痛、仇者快的勾当。在南宋朝庭而言,以岳飞之死,讨好敌国,系弱势自我媚外的体现,对爱国志士是无情的逼迫和伤害,南宋愈来愈弱的结果,耻辱丧权中,维护其苟然残喘的小朝庭。为中华汉族历史之奇耻大辱。

6

宋朝的悲剧。也可以说是岳飞的悲剧。在于专制统治"家天下"及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宋朝君臣在北方、西北強敌圜窥的情况执行的还是"防内重于防外"的国策。为了一己之私,自毁长城、擅杀大将。士大夫们也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助纣为虐"。为了高官厚禄、一味讨好、奉承皇帝。置国家、民族于不顾。投降派说什么"议和"是为了人民"生养生息",但年年的"赔款"钱那来的,还不是收刮民众来的,光赔款的数目,对民众就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些钱皇帝、士大夫们出了多少?底层的民众承受者"赔款"与"纳税"的双层压迫。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值我们为那些"崖山跳海"的皇帝及士大夫们歌功颂德吗?南宋君臣难到不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买单!南宋"议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宋朝士大夫级层,在短暂的和平时间里他们得以广储田产、大量致富。而皇族仅仅得到的是苟延残喘,因为在投降派的"操作"下,战场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地盘及统治民众越小、越少意味着收刮到的钱财就少、"议和"的资源就少。"议和"的资源、资本小,意味着"议和"的难度越大。就这样等待赵宋皇族的"选择"只剩下,怎样的"死法"这唯一的"选择"。

7

南宋建立是在二帝被俘,赵构在群龙无首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情况下被众人拥立的!与秦桧没有什么关系!

8

秦桧本是忠臣,有一颗爱国的心,即使有罪,也谈不上千秋罪人。

归根到底,他其实是为宋高宗背黑锅的人。

(顺便说一句,题主的“干”秋罪人是什么鬼,问题错别字太多了!)

一、秦桧是坚定地主战派

在我们的认知里,秦桧是南宋第一大奸臣,主和派的坚定执行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忠肝义胆的英雄岳飞,致使宋向金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并从此南宋江山只能偏安江南半壁。

但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是,秦桧在北宋朝做官的时候其实是坚定地主战派大臣。公元1126年,面对金军的二次进攻,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文武,都被金人的来势吓得六神无主,此时,秦桧上书说道:“不宜示怯,以自处削”,认为面对来势汹汹的金人,北宋方面不应该表现得太过懦弱,不然就会使大宋军民士气全无,也会让金人看不起。可惜这番话皇帝和大臣们都没听进去。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人包围了北宋都城汴梁,金人对宋朝提出了城下之盟,要求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此时秦桧上书钦宗皇帝《言军机四事》,但是宋钦宗却当这番话如同放屁,并没有给秦桧任何答复。

“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而后,宋钦宗任命秦桧为和谈的随行官员,与割地主使官张邦昌一同前往金军的大营。秦桧认为这个职位是去割地的,与自己的本意相违背,所以连上三道奏疏,请求辞去授职。

北宋原以为割地之后就能让进军息事宁人,可是金军以扣留的肃王赵枢为要挟“金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宋钦宗召大臣们商讨,以范宗尹为首的七十人同意割地,而秦桧等三十六人依然表示不能割地,要与金人死磕到低。

二、有一颗爱国之心的秦桧

同年润十一月,金人攻陷汴京,将徽钦二帝掳掠到金营中,并将徽钦二帝贬为庶人,此时金国人并无心久驻中原,所以就想立一个傀儡做皇帝,金人看中了张邦昌。秦桧大为反对,并给金军元帅上书,乞求立赵姓宗室为帝,以保存赵宋血脉。

张邦昌在上皇时,附会权幸,共为蠹国之政。社稷倾危,生民涂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也。天下方疾之如仇雠,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杰必共起而诛之,终不足为大金屏翰。必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桧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

金军元帅看到这封信之后大为恼火,之后便将秦桧一同扣押在金军大营内。靖康二年,金军将徽钦二帝及宗室百官千余人一同掳至北国,其中就有秦桧。

同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登基,宋徽宗得到消息后就让秦桧给完颜宗翰写信,表示愿意让赵构世世代代向金称臣纳贡,只求放自己南归,秦桧通过重金贿赂将书信送到完颜宗翰手中,可惜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由于金人看到秦桧不但有气节而且还如此效忠徽钦二帝,所以得到了金太宗的赏识,并将秦桧送给了完颜昌做军事参谋。虽然秦桧在完颜昌的麾下有吃有喝逍遥自在,但是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南朝,毕竟那里才是自己的根。

由此我们能看出,秦桧天性并不是一个有负于国的奸臣,至少对于北宋来说他是一个忠臣。在面对金人的强硬态度上,他依然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始终反对割地求和,力主与金抗争到底。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在重归南宋后,对金主张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又是什么使他扣上了千年罪人的帽子哪?

三、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

秦桧在回到南宋朝廷之后,原本是坚定的主战派,却变成了忠实的主和派,始终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并对主战派的大臣进行排挤甚至迫害,他向宋高宗提出:“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 “南北分治的方略,深受皇帝的认同,并且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

秦桧的和谈主张与宋高宗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并且宋高宗评价秦桧:“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君臣二人深知敌强我弱,且都在金人的军营中看到过金军的强大。

从宋高宗的角度来说:首先,和谈有利于自己皇位的稳定,因为金人曾经“搜山检海追赵构”,可以说,自赵构登基以来一直过着跑跑逃逃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且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赵构内心极其渴望和平安稳;其次,国家被宋徽宗大肆挥霍的已经千疮百孔,朝廷不但要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还要解决东南农民起义,在内忧外患之际,如果和金人达成和谈,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东南之患;最后,养兵打仗太耗钱,据记载新春佳节,皇帝理应赏赐群臣以表祥庆,但是南宋朝廷实在是穷,所以赵构只能赐给臣子空头支票,上书“马半匹、衣半衫”等物,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收复失地,而是与民休息。

从秦桧的角度来说:首先,秦桧这个人懂得如何揣测圣意,他深知皇位对于宋高宗的重要性,而且知道皇帝对于和平的渴望,但这一切身为皇帝的赵构不方便直说,所以从金国回来的秦桧就是最合适的代理人;其次,秦桧深知宋朝偏安之局已定,如果还继续强硬和金人作战,只会做到以卵击石两败俱伤,倒不如留存半壁江山实力,所以和谈对于南宋君臣及人民来说,不失为上册;最后,在宋朝重文抑武是从始至终的国策,文臣压制武将也是常有的事,所以秦桧深知如果继续与金作战,只会让武将的势力抬头,到时身文官的秦桧必定会受到武将的压制,所以秦桧从始至终都在打击主战派。

四、结语

可以说,南宋即便没有秦桧,宋金最终的结局依然是和谈。秦桧只不过是宋高宗的代理人,他执行的不过是宋高宗授意的决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和亦奸臣,战亦奸臣,是和是战全凭皇帝决断。与其说秦桧是千古罪人,不如说秦桧是千古背锅人。

9

南宋的建立,血泪斑斑,宋人遭受金军的滥杀和抢劫,到处荒废,经过各路宋军的努力,暂时阻挡了金军,南宋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宋军无法夺回北方领土,金灭不了宋,宋打不过金,无奈,宋向金称臣纳贡。议和,是宋金双方的共同意愿,历史选择了秦桧,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老百姓的基本民生,与最高领导及领导集团保持一致意见,鞠躬尽瘁,基本完成他作为宰相的使命,为后来的国家继承人(宋孝宗)的北伐奠定了基础。宋高宗之后的国家领导人不能北伐成功,是自己无能,岳飞和秦桧都已经死了,难道还要死去的人再来指导和领兵??主和丶主战,都是为国,不能战的时候丶就应该议和,不能议和的时候就应该宣战。秦桧和岳飞,都是为国,都是忠臣。只是后来的一些文人和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私心和利益,强行的把个人意愿丶绑架了岳飞和秦桧,把他二人都绑在道德的庙里。

10

对于秦桧的正面评价早在南宋时就已然出现,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评价道:“秦会之是有骨力,惜其用之错。他是见得这一边难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决为战讨计”。

朱熹用了一个“惜”字,也点名了他对秦桧的所作所为是报以同情理解的心情的,而且言语间将秦桧所犯的错误归结为当时形势的逼迫以及赵构内心的顺从,即错误的主因在于赵构,而秦桧只是一个从犯。

自朱熹之后,历朝历代也不曾缺乏那些试图为秦桧洗白的文人学士,像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更是直言不讳的说“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而清代史学家赵冀也说道“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

张岱和赵冀对秦桧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和议”这一点上,诚然,与金和议在当时确实能让新生的南宋王朝得到喘息发展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对金的屈服也显示了南宋王朝对外的弱态助长了金人的嚣张气焰,而且,张岱与赵冀的评价并不全面,他们认为宋金议和是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一手促成的,却不知在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之后,随着战线的拉长,南宋军民的誓死抵抗,中原沦陷区百姓的奋起反抗,金人单凭自身的实力已经很难消灭南宋,所以基于赵构急切想要议和,而金人内心也非常想议和的这种情况下,主张议和的秦桧才能得到双方的认可,主持议和的一切事宜。

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促成议和局面的难道只是秦桧一人吗?很显然不是,宋朝军民在各个抗金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岳飞,韩世忠,吴玠,刘琦,张浚等抗金名将的优异表现,让金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金国是虎狼之国,他们对于土地财富的欲望是无穷的,如果有足够的实力他们是不会与宋议和的,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金国内部的主战派一直很强硬,他们无时无刻的不在等待机会南下吞宋。

就像宋金第一次议和后不久,主战派将领金兀术便撕毁和约领兵南下,第二次议和后,金国内部出现了内乱,朝政不稳,待金主完颜亮上台后,朝局得到暂时稳定,便立即兵分四路对南宋发起全面进攻。即便是金国到了后期实力大不如从前,但面对蒙古的威胁,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对南宋的征伐,宁愿采取“北失南补”的策略将自己置于两线作战的困境,都不愿与宋朝达成实际上的和平共处,可见金人一直视南宋为可随意欺凌的弱小不堪之国,就算自己面临生存危机都依然想到要欺负一下南宋,而金人对宋朝的这种敌视与蔑视归根结底即来自于最初秦桧等主和派大臣的屈辱求和,卖国求荣。

所以,对于这样的奸臣,又何来有功之说?

当然了秦桧也有过比较不可思议的表现,比如靖康之耻后,金人要另立皇帝治理中原,秦桧坚决持反对意见

必欲易姓,桧尽死以辨

而当秦桧被俘北上后,曾借机逃回南宋,对于这件事,秦桧的解释是他趁机杀了看管他们一家的金兵,然后渡船逃回来的,但大部分人都不信,毕竟秦桧是一介书生,怎么能有这个能力杀掉金兵带着一家老小一个不落的逃回来?所以也因为这件事,很多人都认为秦桧就是金人派来的间谍,至于秦桧是与不是,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争论的必要了,毕竟他作为奸臣被钉在耻辱柱上就是不争的事实,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改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