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史料。
史书对于娄圭的记载很少,经常看到的多是《吴书》所记载的事迹。
但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一些细节,特别是《魏略》的作者有个评价,基本可以推测曹操诛杀娄圭的原因。
我认为,曹操诛杀娄圭,不是钱的事,而在于娄圭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曹操是不想留下后患,因为诛杀了他。
01
娄圭其人
娄圭,字子伯,荆州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人。曹魏势力著名谋士、将军,娄圭年青时与曹操有交情,曾经随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刘表,击破马超,立有功劳,连曹操都感叹他的计谋。史料记载,娄圭年轻时与曹操有交情,就说明曹操对娄圭一开始就是了解的。
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不仅是很会用人,而且更会识人。
据《吴书》记载:
娄圭年轻时就有雄才大略,对人说“男子汉在世,就要得到千军万马,驰骋天下。”
后来,因藏匿囚犯被捕入狱,趁机越狱逃跑,蒙混逃脱。
初平年间(190--193年),在荆州北边招募军队,依附刘表。
王忠率领流浪部队击败了娄圭,而且夺走了娄圭千余人的队伍,投奔曹操而去。
娄圭无奈也投奔了旧相识曹操。
曹操任命娄圭为大将,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不让其掌管兵士。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娄圭是有想法的人,也是不安分的人。
曹操因为对其熟悉了解,就不把军队让他带领。
但曹操也知道娄圭是有能力的人,因而遇到军国大事常常请教他。
02
屡有战功
建安五年(200年),娄圭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及之后平定冀州时,立下了功劳。
建安十三年(208年),娄圭跟随曹操南征刘表,刘琮投降。
曹操的诸位大将都怀疑有诈,但娄圭却说:“现在天下纷乱,为求自保,刘琮以礼节归顺,这一定是真诚的。
曹操表示赞同,遂进兵接受刘琮投降。
建安十六年(211年),娄圭随曹操在关中进击马超。
娄圭建议曹操利用天寒,浇水结冰筑城。
一夜之间,曹军在渭河南岸筑起一座沙土城,为战胜马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娄圭的功劳,曹操也是大加赏赐,给与其优厚的待遇。
对娄圭的才能,曹操也是非常赞赏,曾经感慨地说:“娄圭的谋略,我比不上啊。”
03
娄圭被杀
曹操对娄圭的评价有两点:
一是子伯之计,孤不及也;
二是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从这两点就看出,曹操与娄圭的关系就是雇主与雇工的关系,曹操从没有把娄圭看作是自己信任的人。
充其量就是一种交易,你替我出力,我付给报酬。我不亏待你,你也别有其他任何想法。
曹操不会因为娄圭比他更有谋略就杀了他。
否则,那么多的谋士还能有活路吗?还有人敢给他出个主意吗?
从第二点就完全暴露了曹操的心理:你可以比我更有财富,也可以更有机会享受快乐,但你不能有权势,你的一切还得我说了算。
可娄圭不明白啊,实力在,逼迫他低调不下来啊。
娄圭跟习授同乘一车,看到曹操父子乘车外出,习授很感慨。
娄圭说:“父子如此,看上去都很开心啊。"而且还说:”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别人呢?“
这还了得,明目张胆地想鼓动别人造反啊。
习授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娄圭心怀不满,就把他杀啦。
上面说了,曹操跟你做得就是一种交易,当他认为你已经失去作用,或者对他已经构成威胁时,就离死不远啦。
《魏略》的作者,魏末晋初时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鱼豢有一段评价,很能说明问题。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目之罗,终不得鸟矣。鸟能远飞,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虽有功臣,亦未必非兹辈胥附之由也。鱼豢说得很清楚,大魏能成就霸业,是许多人的功劳。譬如没有羽毛,鸟是飞不起来的;但一只羽毛自己也是不能飞翔的。
有种观点认为,娄圭跟许攸等人一样,自恃与曹操有交情,而且立有功劳,自以为很了不起,经常嘚瑟,不能保持低调,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我认为此观点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