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史料。

史书对于娄圭的记载很少,经常看到的多是《吴书》所记载的事迹。

但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一些细节,特别是《魏略》的作者有个评价,基本可以推测曹操诛杀娄圭的原因。

我认为,曹操诛杀娄圭,不是钱的事,而在于娄圭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曹操是不想留下后患,因为诛杀了他。

01

娄圭其人

娄圭,字子伯,荆州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人。曹魏势力著名谋士、将军,娄圭年青时与曹操有交情,曾经随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刘表,击破马超,立有功劳,连曹操都感叹他的计谋。

史料记载,娄圭年轻时与曹操有交情,就说明曹操对娄圭一开始就是了解的。

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不仅是很会用人,而且更会识人。

据《吴书》记载:

娄圭年轻时就有雄才大略,对人说“男子汉在世,就要得到千军万马,驰骋天下。”

后来,因藏匿囚犯被捕入狱,趁机越狱逃跑,蒙混逃脱。

初平年间(190--193年),在荆州北边招募军队,依附刘表。

王忠率领流浪部队击败了娄圭,而且夺走了娄圭千余人的队伍,投奔曹操而去。

娄圭无奈也投奔了旧相识曹操。

曹操任命娄圭为大将,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不让其掌管兵士。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娄圭是有想法的人,也是不安分的人。

曹操因为对其熟悉了解,就不把军队让他带领。

但曹操也知道娄圭是有能力的人,因而遇到军国大事常常请教他。

02

屡有战功

建安五年(200年),娄圭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及之后平定冀州时,立下了功劳。

建安十三年(208年),娄圭跟随曹操南征刘表,刘琮投降。

曹操的诸位大将都怀疑有诈,但娄圭却说:“现在天下纷乱,为求自保,刘琮以礼节归顺,这一定是真诚的。

曹操表示赞同,遂进兵接受刘琮投降。

建安十六年(211年),娄圭随曹操在关中进击马超。

娄圭建议曹操利用天寒,浇水结冰筑城。

一夜之间,曹军在渭河南岸筑起一座沙土城,为战胜马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娄圭的功劳,曹操也是大加赏赐,给与其优厚的待遇。

对娄圭的才能,曹操也是非常赞赏,曾经感慨地说:“娄圭的谋略,我比不上啊。”

03

娄圭被杀

曹操对娄圭的评价有两点:

一是子伯之计,孤不及也;

二是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从这两点就看出,曹操与娄圭的关系就是雇主与雇工的关系,曹操从没有把娄圭看作是自己信任的人。

充其量就是一种交易,你替我出力,我付给报酬。我不亏待你,你也别有其他任何想法。

曹操不会因为娄圭比他更有谋略就杀了他。

否则,那么多的谋士还能有活路吗?还有人敢给他出个主意吗?

从第二点就完全暴露了曹操的心理:你可以比我更有财富,也可以更有机会享受快乐,但你不能有权势,你的一切还得我说了算。

可娄圭不明白啊,实力在,逼迫他低调不下来啊。

娄圭跟习授同乘一车,看到曹操父子乘车外出,习授很感慨。

娄圭说:“父子如此,看上去都很开心啊。"而且还说:”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别人呢?“

这还了得,明目张胆地想鼓动别人造反啊。

习授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娄圭心怀不满,就把他杀啦。

上面说了,曹操跟你做得就是一种交易,当他认为你已经失去作用,或者对他已经构成威胁时,就离死不远啦。

《魏略》的作者,魏末晋初时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鱼豢有一段评价,很能说明问题。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目之罗,终不得鸟矣。鸟能远飞,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虽有功臣,亦未必非兹辈胥附之由也。

鱼豢说得很清楚,大魏能成就霸业,是许多人的功劳。譬如没有羽毛,鸟是飞不起来的;但一只羽毛自己也是不能飞翔的。

有种观点认为,娄圭跟许攸等人一样,自恃与曹操有交情,而且立有功劳,自以为很了不起,经常嘚瑟,不能保持低调,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我认为此观点很有道理。

最佳贡献者
2

一、娄圭投曹

娄圭,字子伯。东汉未年名士。

娄圭本来过着富足而平静的日子,有一天有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前来投靠,类圭不知他是一个朝廷通辑犯,就收留了这个人。

没想到事情败露,娄圭被下了大狱。娄圭在牢里呆了一段时间,挖了一条地道就逃跑了。官兵知道他逃跑,就在后边紧追不舍。娄圭在半道上换了衣服,随便往脸上抹了些泥巴,把自已打扮成了一个逃荒的难民,这才逃过官兵的追捕。

娄圭眼见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自已却毫无立锥之地,自觉惭愧。后来听说刘表割据荆州,实力不容小觑。娄圭就散了些家财,聚集了一部分兵马前往荆州投奔刘表。

也该娄圭和刘表无缘,眼见快到了荆州地界,娄圭遇到马贼王忠,打了一架,队伍被冲散了。娄圭没有了“见面礼”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刘表,一打听曹操就在附近,只好去投曹操。

二、娄圭炫富

娄圭是曹操麾下有名的谋士、将军。

少年时娄圭很有志向,经常对人说:大丈夫在世,一定要带领着千军万马才显得有气魄。

因为娄圭年轻的时候和曹操有私交,所以曹操对娄圭还是比较了解。不知是出于忌讳娄圭那句志向远大的话,还是对于娄圭压根就不很抬举,虽然娄圭是一位在职将军,奇怪的是曹操用娄圭在军中效力,常常只用其计谋,却很少让娄圭带兵。

大汉宗亲刘表去世,其子刘琮请求率荆州部众归顺。曹操的谋士大多人认为这么大一块肥肉喂到嘴边,唯恐有诈。娄圭据理力争说:试问当今天下谁不想找棵大树做依靠,如今主公实力雄厚,刘琮无能之辈能来投降是很正常的事,切不可怀疑而寒了所有归顺者的心。于是曹操亲自前往迎接刘琮,果然收复了人心。

曹操吃了肥肉不忘娄圭,厚赏娄圭。为何说厚赏,总之赏赐了非常多的财物。曹操打冀州,征刘表多次采用娄圭的主意,每次都是很豪爽的厚赏。娄圭本来就是有矿之人,追随曹操时间久了,就肥的流油了。

曹操平生节俭,不喜铺张。娄圭见曹操一副穷酸样,见人就得意忘形的叽讽曹操,到处说自已如何如何比曹操富有。曹操知道了这件事,只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没有子伯钱多,子伯没有我权大。

三、祸从口出

关中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和马超决战关中。曹操占据渭水之南,马超、韩遂在渭水之北。

马超的西凉兵擅长骑兵作战,对曹操的兵力形成优势。曹操大营扎于旷野,多次遭到骑兵突袭,曹操着急想建立一座简易城池用于防御,无奈沙土堆不起来就垮了。

当时北方天气严寒,娄圭建议曹操在沙土中掺水,趁着夜色掩护连夜筑城。第二天一早,一座冰城就砌成了。马超看到曹操一夜之间建了一座防御工程,以为有神灵相佑,所以不敢越雷池半步。曹操叹道:子伯之谋,孤不如也。

有一次,娄圭和同僚习授(荆州南郡人士)同乘一车。他们看见曹操和几个儿子整装待发,很是威风。习授感叹道:看他们多快活潇洒,比我们强多了。娄圭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要靠努力争取,不能只看别人。

习授把娄圭的话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娄圭本来就有才气,这是不愿屈居人下的表现,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娄圭。


走着聊着有话说: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娄圭自恃和曹操有旧交,言行不加检点,岂不知曹操本就多疑,对他始终不很放心。曹操想用重金来满足娄圭的欲望,一旦发现娄圭不满足于现状就会痛下杀手。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留言、转发!

3

汉末三国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宛如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辉。在这些奇人异士当中,曾让曹操自愧不如的娄圭,堪称典型代表。


在罗贯中的笔下,娄圭被设定为京兆人士,隐居在终南山,道号为梦梅居士,在下山之前跟曹操并不相识,但史实却并非如此。其实,娄圭是荆州南阳郡人,早年间并未修仙学道,而是游学京师洛阳数载,并在此期间跟曹操结为好友。青年时期的娄圭志向远大,曾叹息着对同学们讲:“男儿在世最畅快的事情,是能统率数万军队,让千万匹宝马跟在身后,建立一番大事业”



志向远大之人往往有过人之处,娄圭最值得令人惊叹之处,便是他的随机应变能力超强,总能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到破解难题的“出路”。例如,娄圭曾因藏匿亡命之徒被判死刑,并关入牢狱之中,但不久便想方设法逃出。当发现追捕他的官吏后,娄圭急中生智,在隐蔽处更换衣服,看起来像是帮助捉拿逃犯之人,从而迷惑住官吏并得以逃脱。


宗室大名士刘表出任荆州牧后,娄圭因为仰慕他的德行,便在荆州北部招募了一支军队,然后带领他们投奔刘表。刘表统治荆州期间,重用外戚蔡瑁家族及大谋士蒯越、蒯祥兄弟,但出于嫉妒或防范的心理,对跟他关系一般的才能卓绝之士,却采取疏远的态度,其中便包括娄圭。因而,娄圭在刘表手下做事并不开心,每日郁郁寡欢



娄圭投靠刘表后,被委以笼络、招降北方流亡士人的工作,但成果并不明显。尤其是扶风郡流民首领王忠,因为不愿归顺刘表,竟然率领部众袭击娄圭,夺走他麾下大量的士兵和马匹,然后将他们作为“见面礼”,献给此时已出任兖州牧的曹操。“光杆司令”娄圭进退失据,由于没有脸面再见刘表,加之本来就不满意于受轻视的处境,于是在犹豫一番后,也北上投靠老朋友曹操


对于老友的归顺,曹操欣喜异常,即刻任命娄圭为将军,命他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不亲自领兵作战。由于为人低调内敛的缘故,娄圭的名气虽然远不及荀彧、郭嘉、程昱等人,但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能力,跟以上三人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建安五年(200年)平定冀州的系列战事中,娄圭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郭嘉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薨逝,幼子刘琮继承职位,曹操认为有机可乘,遂亲率大军南征。在出兵之前,曹操已做好打一场恶战的准备,然而他刚刚进入荆州境内,刘琮便派人上递交降表。对此,诸将都有怀疑之心,纷纷劝说曹操不可中了对手的诈降之计,唯有娄圭拍着胸脯保证,刘琮此举乃是出于畏惧的本性,绝无欺诈之理。曹操觉得很有道理,遂接受刘琮的归降,使荆州避免战火。


3年后,马超、韩遂在凉州举兵造反,兵锋直逼长安,曹操闻讯后率娄圭等人平叛。时值寒冬时节,曹军虽然顺利地抢占渭河南岸,但是一到南岸便遭遇马超骑兵的轮番骚扰,加之岸边皆是沙地,根本没有办法扎营。有鉴于此,娄圭提议用沙土筑城,然后灌水使之结冰,以此来快速扎稳营寨,抵御马超的进攻。



曹操依计行事,使得军队在沙城的掩护下全部渡过了渭水,最终变被动为主动,一举大败马超。事后论功行赏,娄圭因献策之中独占鳌头,甚至连曹操都由衷地赞叹道:“子伯(娄圭的表字)谋略出众,连孤也远远赶比不上啊。”(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曹公常叹曰:“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引文见《三国志·卷十二》)。


娄圭虽然功勋卓著,并且备受曹操的器重,但结局却很惨,因为说错一句话而遭遇杀身之祸。原来,娄圭某日与同僚习授结伴出游,恰巧看到曹操父子外出时声势浩大的场面,习授不禁感慨道:“父子皆是如此,是何其快乐的事情啊!”娄圭听后,却说了一句暧昧模棱的话:“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别人呢?”



娄圭说这句话的本意,大约是劝慰习授要安于现状,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不要攀比别人,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习授却认为娄圭的话有讥讽曹氏父子之意,遂将其告发。此时的曹操,早已失去当年对臣下的宽容态度,而是变得雄猜阴刻、喜好诛戮,容不得一点逆耳声音。所以,曹操也误以为娄圭心怀不满,竟然不容老友辩解,便将其下狱赐死。一带盖世奇才,最终却因为说错话被杀,实在令人唏嘘。


后与南郡习授同载,见曹公出,授曰:"父子如此,何其快耶!"子伯曰:"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授乃白之,遂见诛。”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4

娄圭还是不了解曹操,曹操生性多疑(被害妄想症),娄圭祸从口出,自爆了!

娄圭与曹操外出,习授感叹曹操父子的权势,对身边的人说道:“父子如此权势,多么让人快活。”娄圭则说:“人生在世,便要达到这样,怎么能光看别人呢?”习授将娄圭的言语报告给曹操,曹操认为娄圭有异心,于是将娄圭杀害。

娄圭此言,犹如当年项羽刘邦之观始皇,难怪曹操会疑其不臣

娄圭早年与曹操便有交情,而少有大志,曾言"男儿居世,就应该统率千骑万兵"

娄圭初平年间归附刘表,负责接纳躲避战乱的北方民众,但却被王忠袭击夺其兵众,投靠曹操。娄圭无法向刘表复命,于是也去投奔旧友曹操。

曹操很器重他,经常同他商量国家大事,但却从不让他领兵。娄圭也很有智谋,从平冀州,荆州,因劝曹操速纳刘琮投降被曹操厚待,家累千金,曹操曾夸其家富。

征马超时,因天气寒冷,献计以土沙筑基,灌水,则天明时便坚如石铁,曹军才得以稳住阵脚,事后曹操曾感叹“子伯之计,孤不及也”。

如此贤才,因说错话便让曹操疑心,便杀之,实在可惜,但是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便是好朋友许攸得瑟两句,也立马玩完,更别说谋逆之言了,

况且曹操曾说“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曹操都表明了娄圭做富家翁没问题,但必须仰仗自己的势力,老实听话,说白了就是只有钱的苍蝇能随手拍死那种,平时也不太在意,但偏偏口出狂言,惹曹操生气,又加上智计过人,曹操自然容不下他!



(关注我,有更多三国故事。)

5

娄圭的死,史书上说是因为说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就被曹操杀死了。虞世南所谓“娄生毙於一言,桓邵劳於下拜”,里面的“娄生”就是指娄圭。

陈寿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殊。而(崔)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陈寿意思说,就是娄圭和孔融、许攸、崔琰一样,仗着自己跟曹操关系好,不把自己当外人,“恃旧不虔”,因而被杀。

但是我觉得这话有问题——许攸之死,确因“不虔”,孔融则不是。他的死因,不是“不虔”,而是“作对”。崔琰呢?既无“不虔”,也不曾“作对”。所以,曹操杀人的原因,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态度不恭敬,而是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开始扫清继承人曹丕的潜在威胁了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