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朝历史:四川的民族关系——改土归流,

明代“踵元故事”,在西南民族地区设置土司,而清又沿袭明制,凡明代上司于清初归附入贡者,一律承认他们原有的世袭称号。但清王朝对土司的管理更加严密,高度统一的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和割据一方的土司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尖锐。

清朝四川地图

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司制度,改设流官,这在明代已经开始,但仅限于个别地区,而没有普迫实施。清康熙四年和六年,水西、乌撒先后改流,三十一年,东川也在“献土改流”的名义下废除了土司制,但习俗仍泊,改革并不彻底。土司之间互相仇杀,争夺地盘,掳掠人口,拦截商旅等诸种情况,依然存在。而且,从历史上讲,诚如魏源所说:“明代播州、蔺州、水西、麓川,皆勤大军数十万,弹天下力而后铲平之,故云、.贵、川、广恒视土司为治乱。”。所以,吴三桂失败之后,西南的边防大计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清王朝的议事日程,而改土归流便很自然地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乌蒙、镇雄、东川三土府,地居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改土归流,首当其冲。雍正四年,部尔泰奏请将三府从四川划归云南,尽撤东川土目,八年,乌蒙、镇雄两地土司叛乱,清廷派重兵征剿,并在东川、乌蒙设府,在镇雄设州,巩固了改土归沈的成果。此时,乌蒙米贴土目禄永孝兼有四川马湖府磨坡长宫司属地,于雍正六年袭杀清军将领,黄螂、雷坡等也纷起响应,清世宗即诏四川建昌永宁官兵听鄂尔泰节制,于是清军从滇黔分路入川,俘获雷坡土司杨明义、“自小金沙江外、沙马、雷坡、吞都、黄螂诸土司地,直抵建昌,袭千余里,皆置营汛,形联势控”。清军在凉山地区掌握了主动权,扫除了改土归流的障碍,乃升建昌为宁远府,以卫地置西昌县,改宁番卫为冕宁县,盐井卫为盐源县,并设会理州与越嵩厅。此外,在凉山东部,雷坡、黄螂也呈缴土司印信,由清廷改置了流官。不久,酉阳土司冉元龄老病不能治事,二子互争袭职,当地百姓又开列土官违法事实,具呈上控.清王朝乘机派兵将冉元龄软禁,元龄迫干形势,遂自请改流。西阳邻近重庆,土司的这一举动当然是清王朝乐意接受的,于是在雍正十二年,改酉阳为县。

清朝文物

藏族和羌族地区,康熙二年,平定石泉、茂州之上下五族爵寨时,即置抚夷官一员,“输婚认粮”,“近茂州者,责之茂州陇木司管束,近石泉者,责之石泉县唐、李二土司管束”。其后,土官被革,“于是石泉有抚夷,无土官,番民大小讼狱,归县办理”。又如天全于雍正七年改流,设知州一员驻扎碉门。在巴塘和里塘,清王朝以两地土官“原无世代头目承袭”为借口,规定此后“照流官例,如有事故,开缺题补”。在杂谷土司地区,清廷多方削弱土宫势力,改其地为杂谷屯寨、乾堡屯寨、上孟董屯寨、下孟羞屯寨和九子屯寨,均设屯守备。这种屯守备制度实际上;是改土归流的另一种形式。道光初,茂州土百户所辖各寨,或编入民户,或改为“里”,里设保长,这也属丁局部改流的性质。

清朝文物

改土归流涉及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诸省,情祝复杂,斗争尖锐,改流任务不可能一跳而就。雍正时,在某些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地区,工作做得比较彻底,但在另一些地区,仍有很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在名义上改了,而实际上未变,如黄螂土司早在雍正时已追缴印信,但后来仍占地360余里,有土户640余家。有的地方还长期保持土流兼治.局面,如九姓土司,“长官率纹挎子”,道光初,四川总督仍旧奏请“户口地丁钱粮归长官司经理,其考试讼狱归p州兼理”。据魏源《圣武记》卷7附录所记,雍正大规模改流后,四川保留的土司,计有宜抚便3,安抚使21,长官使260嘉道时期,虽然对他们有所触动,但进展甚微,而川边藏区的继续改流,已经是清末的事情了。

清朝文物

无论在明代还是在清代,改土归流都包含着民族压迫的一而.但改流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它消除了土司割据,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防建设,也适当减轻了土民遭受的剥削压榨,并有助于加强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这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最佳贡献者
2

很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