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评弹界历史上的蒋云仙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评弹界历史上的蒋云仙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2020-08-07 20:41阅读(62)

评弹界历史上的蒋云仙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蒋云仙老师,有名评弹名家、评弹表演艺术家,评弹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一说到蒋云仙老师,评弹老听众们就一定会说到

1

蒋云仙老师,有名评弹名家、评弹表演艺术家,评弹大师、国家一级演员。

一说到蒋云仙老师,评弹老听众们就一定会说到《啼笑因缘》,说到刘将军、常熟王妈,蒋云仙的名字早在几十多年前通过电波为广大听众所熟悉。那生动鲜活的表演,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曾使她一度成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书场的弹词明星。三尺书桌、一把三弦,蒋云仙与老听众的“因缘”是怎么断也断不了的。在旧社会,艺人学艺可不是一桩容易的事,蒋云仙出道登台很早,刚学满一个月,就被钱家班班主赶上了书桌,她笑着为自己总结了一个字,“逼”。

不过学艺呢,她觉得就有一点体会。一定要有紧迫感,要有压力,她觉得任何一项艺术都是逼出来的。她从小,虚年龄是15岁,实足14岁。在钱家班里拜师学艺,当时为何学艺,因为要养活家里父母兄弟,她的亲娘,蒋云仙五岁时,她就去世了。她在钱家班里学了只有一个月,她的后娘来看他,叫她弹弹看,唱唱看。她一弹一唱,她叹了一口气,唉,要靠你还早着呢。这一句话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刺了一下,她就是想想,肩上的责任不得了,要靠她吃的呀,那只能拼着命学。

哪怕手指弹得血淋淋,哪怕早上起来吊喉咙吊到喉咙口有血腥味,不行呀,只能逼着上。所以她在钱家班里,她只有一个月就上台了,上去插边花。因为师母正巧怀孕养小孩,所以把她拖上去,那么她就是觉得到了台上,将来要靠她吃饭的呀,那没办法的呀,就是要拼。因此胆子从小就蛮大的,所以从小就这样闯出来的。台上排了一回《果报录》,照样满场掌声下台,尝到甜头了,放单档蛮好嘛,本事蛮大的。那么到后来钱家班里没有顶梁柱了,台柱没有了,那么又是逼着她,叫她放上手了,就在苏州的光裕书场。那么她剪了一头短发,一件士林布的旗袍,一双搭扣鞋子,像个女学生。小丫头一点点做上手,那么师母刘美仙大着肚子抱着琵琶做下手,这一对双档,当时就光裕书场,这对双档大家去看看,小上手、老下手,大家都要来看,当时有一个老艺人叫程鸿奎,程鸿奎听了她的书以后,把他的学生骂得来,你们这些小鬼,你们去听听看,当时叫钱云仙,因为钱家班里都要姓钱,你们去听听钱云仙的书,小丫头一点点大的人在台上叭啦叭啦有多老练,口齿又清楚。

背包囊走官塘,那个时候的说书艺人,也就是说书的为了吃饱饭,经常要跑码头找听客。蒋云仙当年还只是一个小丫头,可是在苏州光裕书场里,小上手老下手的新闻炒作,着实让小丫头红了一把。可是吃饭钱依然还是很少很少。解放以后,蒋云仙的生活有了着落。她一直想拜个好老师,但是找个好老师可不容易了。为了能学到姚荫梅老师的真功夫,她还做了回录音机,为此竟激起了老师的竞争意识。

钱家班里跳出来,她也是逼出来的,什么道理呢?解放以后,她父亲失业了,失业了他们一家人生活靠什么呢,好像一直巴望指望,就在巴望她赚钱养活他们,那么她就跳出钱家班了,跳出钱家班后,自己放单档。这个时候,三天下来生意好的,因为钱家班里搞的是朱耀祥、赵稼秋的拿的剧本,是朱少祥来排书的,那么唱唱歌,唱唱京戏、唱唱大鼓,全是靠这种噱头噱脑。听客们看看这个小姑娘一点点大放单档,总归开头有点号召力,没想到三天下来以后就不行了,没有长力了,书性单薄,是陆澹庵的剧本、朱、赵唱的剧本,后来她到码头上去做,她记得在徐市一个码头,常熟徐市。

有一个听客跟她说,你如果要说《啼笑因缘》放单档的话,你一定要去拜姚荫梅,姚老师的书说得非常生动,比朱、赵的剧本还要好,那么她一直记在心里,她想有机会一定要拜姚老师。

后来,51年或者52年到上海来,那么经过人家介绍,她再投拜姚老师,姚老师开始不收她,他说,你索性像一张白纸头,画起画来方便,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朱、赵的一个蓝本了,现在再要学我,你的书就是不纯,好像有了印子,那么她说先生,我尽量像你这方面学,反正自己还小,虚年龄19岁,实足年龄18岁。那么她白天在维也纳,就是以前叫新城书场。她听先生说书,当时有几档说书,一档书只有半个小时,前面还要说一些新书。

那么她一边听、一边记,叫人家帮忙一道记,她记角色、记书路,他记噱头,晚上她就到维纳斯,后来叫大华收场,也是舞厅改书场的,当时都是舞厅改书场的。维纳斯里她就去放,白天听多少,晚上就放多少,有一些听客也很妙的,当时的听客很起劲。白天听完先生的,晚上到她这里听她说书,听了以后不算,还要到先生那里去说。

姚老师,您现在新收的学生蒋云仙不得了,赛过一台录音机,白天你说多少,晚上就模仿多少。当时还是50年代初,还是单干,她的先生有想法了,这样下去自己要没饭吃的,大家要抢饭碗,那么他就发声音了,云仙是你一个人拜我的,你们两个人来听书,不行的。那么她心里清楚了,她就一个人去听,噱头、角色、书路都是她一个人记了,当时居住条件不好,借住在别人的一个搁楼上,凳子也没有,搁楼上开了一个灯,她就扒在棕棚床上,就趴着记的。这个剧本她后来还放着。

按着蒋云仙自己的说法,她的名声完全是由广播电台造就的。60年代初,她的《啼笑因缘》在电台一炮打红,可以总结成四句话,方言多、角色多、趣味浓、噱头好。因为这个老听众们听得更来劲,新听众们也从这部书开始成为评弹的老听众了。

蒋云仙和唐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