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始终是既爱怜又忌惮,换句话说,刘邦忌讳的是韩信这个人,这和后来他有兵权无兵权无多大的关系。实质上,从韩信被降为淮阴侯直至被杀的五年内,他手里是没有兵权的。表面上,韩信是被吕后所杀,实际上在当时吕后的势力还没有强大的到敢擅杀大臣的地步。
韩信是一个功名欲望思想极强的人,为了建功立业,他可以接受一饭之恩,也可以忍受跨下之辱。
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韩信开启了他的建功立业之旅。兵出三秦旗开得胜,接下来破魏,平赵,定燕直至平定齐地全境,他建立的赫赫战功已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名望和势力都达到了顶峰,他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遂渐显露出来,甚至表现的有点迫不及待。
平定赵国后,韩信在给刘邦的捷报中另附一笔: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服其国。这个看似光明正大的建议,其实是韩信对刘邦的一次试探。
张耳是韩信的副将,如果,刘邦同意了韩信的建议,下一步,刘邦自然而然就的封韩信为王,韩信把兵法也用上了
可惜,刘邦没上这个当。一年后,刘邦下令封张耳为赵王,刘邦的做法实际上就是要撇清张耳封王这件亊和韩信的关系。也说明,刘邦己经看穿了韩信在这件事上玩的小伎俩,也没有给韩信留下机会。
可惜,韩信没有看穿这一点。下一件事,韩信的表现就有点赤裸裸了。也为他后来的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韩信平定齐地时,刘邦正在和项羽对阵,双方都到兵疲力尽的时候。这时的韩信偏向任何一方,就是另一方的灭顶之灾。
然而,韩信却给刘邦去了一封<<请自立为假齐王书>>:齐夸诈多变,反覆多变,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今权轻,不足以安之,臣请自立为假王。
虽然,这篇文字煞费苦心,用了请自立,假王等字眼,但其内心的真实意图却坦露无宜。他的目就是要裂土封王。这一次,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刘邦封了韩信一个真齐王。
但是,在紧要关头,伸手要王,这就是赤裸裸的要挟,而且,要挟的对象是未来的皇帝,结果会是什么,可想而知。
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决定在固陵设伏全歼楚军,但手中军力不足,决定调彭越,韩信二军来此会回。但韩,彭均没有前来,结果汉军大败。
事后,韩信给出的理由是: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
韩信又一次在关健时刻给刘邦来了一次要挟。其潜在的理由是,虽然,他有了齐王的称号,但却没有实际的封地,况且,还是自已伸手要的。更重要的是,楚军将要灭亡,接下来如何封赐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想要刘邦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韩信又一次为他被杀埋下了伏笔。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向彭,韩作出了分割土地的承诺。垓下之战爆发,项羽乌江自刎,楚汉争霸结束。
接下来,韩信是什么结局呢?他不知道。等到他随萧何到了未央宫的钟室见到吕后时,韩信才明白了,可惜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