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是清朝著名的贤后,一生辅佐三代帝王,亲手培养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和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孝庄在清初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运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周旋于王公大臣之间;她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奠定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基业。
姑侄三人 共侍一夫
孝庄文皇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贝勒寨桑之次女。因姑姑哲哲嫁给后金四贝勒皇太极后多年未育,1625年,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以求绵延子嗣。此时的皇太极已经34岁,见到侄女如花骨朵般的少女娇颜,极为宠爱,先后为皇太极诞育三女,即皇太极的四女、五女和七女。
1634年,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一时宠冠后宫,姑侄三人共侍一规的局面就此形成。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册封后宫妃嫔,哲哲为中宫皇后,海兰珠为关雎宫(东宫)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布木布泰为永福宫(西次宫)庄妃,为五宫妃嫔之末。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皇太极并没有厌弃她。1638年,庄妃诞下皇九子福临,这个儿子最终使她扬眉吐气。
儿子登基 母凭子贵
1643年8月,皇太极暴卒于盛京,死前并未指定皇位继承人。皇太极的几个儿子中只有皇长子豪格颇具战功,受封肃亲王,因而受到正黄、镶黄二旗的拥戴。
豪格的竞争对手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是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背后有正白、镶白二旗支持。在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的局势下,多尔衮提出折衷方案,主张拥戴皇九子福临继承帝位,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这一决议得到一致通过,庄妃母凭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称为孝庄太后。姑姑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称为孝端太后。
第二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殉国。多尔衮被年仅7岁的小皇帝任命为大将军,统率八旗劲旅入关参战,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军,随即占领北京。
多尔衮奉迎两宫入京,并主持迁都事宜。此时的多尔衮独揽军政大权,孝庄太后为保母子二人性命,多番周旋,忍辱负重,甚至可能搭上了贞操,才换得多尔衮手下留情,没有废帝自立。但却迫使顺治帝一再加封其头衔,从摄政王到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1650年,多尔衮在关外狩猎,坠马受伤,伤重不治而亡。孝庄母子二人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少年天子 母子失和
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将多尔衮从坟墓中拉了出来,挫骨扬灰,以泄其愤。对于孝庄太后当年忍辱负重、虚以委蛇的作法,顺治帝并不认同。
在顺治看来,他宁肯不做这个皇帝,也不愿母亲忍辱负重,四处周旋,母子二人为此失和。此外,顺治帝在情感方面也不尽人意,他先是将多尔衮指配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由皇后降为静妃,后来又对孝庄安排的新皇后多有不满。
1656年,董鄂妃入宫后,顺治才总算找到一丝做人的乐趣。只可惜这段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仅四年之后的1660年,董鄂妃因丧子之痛而一病不起,不久后香消玉殒,顺治帝悲痛欲绝,万念俱空,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其后虽经劝阻,未能成行,但心如死灰。1661年,顺治命内宫太监吴良辅做为替身在悯忠寺出家为僧,顺治亲临观看剃度仪式。回宫后染上天花,留遗诏传位于皇三子玄烨后,英年早逝,年仅24岁。
老年丧子 抚育孙儿
顺治帝驾崩之时孝庄太后已经49岁,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何其不幸。可孝庄没有时间去伤感、去哭泣,她要振作起来,教导孙儿玄烨。
孝庄太后之所以被称为贤后,便在于她从不揽权,而是在皇帝困惑不解或无法抉择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一点上,孝庄太后和二百多年后实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有着天壤之别,历史对她们的评价也有着云泥之别。玄烨在孝庄的精心指导下很快成长起来,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鳌拜,之后平三藩、收台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皇祖母慈爱的目光注视下完成的。西征噶尔丹期间,孝庄太后病危,康熙亲侍汤药、昼夜不离,并向上天祷告,请减自身寿命以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祭天祝文中写道:“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以75岁高龄病逝,按照她生前所留遗嘱,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昭陵,最终归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称昭西陵。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