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隋朝为什么短命?

隋朝为什么短命?

2020-08-07 19:31阅读(79)

隋朝为什么短命?:说起盛唐可能大家都知道,曾经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后世所称赞,但有个被低估的王朝就是它的前朝隋朝。它对后世的意义还是很大:-隋朝,短命

1

说起盛唐可能大家都知道,曾经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后世所称赞,但有个被低估的王朝就是它的前朝隋朝。它对后世的意义还是很大的,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十年,和秦朝并称中国最短命的两个王朝。

隋朝的发展要从隋朝的建立者杨坚说起,他之前是北周的一位将领,早在周武帝时期就在朝中担任官职,后面北周灭北齐后不久周武帝宇文邕过劳而死。紧接着杨坚趁着幼主继位自己撺掇北周大权,后面建立大隋取代了北周。紧接着南边灭掉了陈朝,彻底统一了全国。

首先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后面接着大唐盛世。可大隋开国皇帝杨坚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隋朝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受到万国来朝的朝代,首次推行科举制度,垄断了隋以前氏族为官的气象,现在要通过科举考试穷人也可以进京城当官。

短短三十几年的大隋江山就只有两个皇帝,一个是隋文帝,一个是隋炀帝。隋文帝在位期间,倡导节俭,节省了一定政府开支、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后,一方面躬行俭朴 ,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杨坚明白”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 ,所以由他统治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躬行节俭,使人民负担得以减轻,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 ,制定隋律,简要刑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经济方面,沿袭北魏的均田制,颁布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八百二十万,比唐朝的最高值略多)。为积谷防饥,隋朝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鉴于前代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口显著增加,府库较为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该时期为隋朝的鼎盛时期。

隋文帝死后就是隋炀帝继位,关于他的继位很多人说他是篡逆杀得隋炀帝当的皇帝。不管咋样他在位初期隋朝国力还在蒸蒸日上,隋炀帝继位之初便决定营建东京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

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 。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大业三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大业四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最后由于天灾不断再加上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又是疏通大运河大大消耗了隋的国力,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先是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造反,后面起义军就想团团烈火成了不可逆抗之势。各地起义军占领各自的地方,最后在618年大隋丞相宇文化及杀掉杨广自立为帝,隋朝基本上灭亡。后面虽然李渊和宇文化及都离了隋帝但只能说是傀儡。所以在杨广时代隋就已经灭亡了,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但对后世的影响不可磨灭!

2

导入语

秦朝虽二世而亡,给后世留下了各种先进的制度,如郡县制等,还有很多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诸如灵渠、万里长城、驰道等。隋朝和秦朝一样是二世而亡,给历史做出的贡献也和秦朝一样令人瞩目,如科举制、京杭大运河等。

都说秦朝是亡于暴政,那么隋朝又是因何而亡?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隋炀帝本人的原因

隋炀帝这个人,现在很多人为他平反,认为他的功绩大于他的过错,但是理智地来分析他的话,他的功绩虽有,但是过错确实不小,隋朝在他手上而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执政有问题。

第一,他急于求成,不恤百姓,继位第一年就征发200万老百姓修建东都、紧接着又征发数百万开运河造行宫,把老百姓给折腾的太苦了,自古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二,他好大喜功,耽于享受,作为皇帝追求功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他一样没有理智是不行的,比如三征高句丽,每次都是百万级大军出征,最后还灰头盖脸的,第一次失败之后就应该总结经验,缓缓而图。另外,就算是天下烽烟四起,他还不忘大起楼阁,饮酒作乐。

二、关陇贵族的原因

秦朝末年的大泽乡起义、汉朝末年的黄巾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宋朝末年的方腊起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失败了。老百姓在古代历史上起义成功实在是太难了,贵族们有钱、有粮、有资源、有文化,他们一旦作乱,威胁会大得多。

第一,隋朝是从杨坚从北周手上夺到的,北周又踩着西魏而来的。西魏主导人物宇文泰在和东魏主导人物高欢的战争中发现自己这边因为兵制的问题导致军队战斗力凸显不出来,他就推行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二十个人全部出身于世家贵族,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得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最后以这二十个人为核心就形成了庞大的关陇贵族集团

第二,隋炀帝的爷爷杨忠就是当时的二十人之一,他们家是地道的关陇贵族,也正因为他们家有这样的身份,才很容易地就取北周而代之。然而皇帝就是皇帝,不允许有威胁自己地位和权力的任何势力或者个人存在。隋文帝坐稳宝座之后就一直在致力打压关陇贵族,还未达到理想效果的时候他就去世了,隋炀帝继位之后依然在不断打压关陇贵族,诸如取消大部分关陇贵族的爵位世袭、推行科举等。

结果在隋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的时候。关陇贵族中的杨玄感在后方起兵,打开了关陇贵族的动乱之门,李密、李渊,包括后来江都兵变中的大部分将领也都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

结语

如果隋炀帝只是一个喜欢享受的皇帝,隋朝不会在他手上而亡,如果隋炀帝只是一个有进取心的皇帝,隋朝反而会在他手上更好。偏偏他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皇帝,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留下一生功过让后人叹息。

参考文献:《隋书》

3

杨广弑父杀兄,野心勃勃,但是贪功冒进,透支了大隋江山的命。

尽管隋朝短命,二世而亡,但是我们仍不能否定其伟大。事实上,大隋王朝做出的贡献,时至今日,仍有地方,对我们有着有利影响。

为何她如此短命呢?

1.杨广性格原因

杨广的能力在天子里面,还是比较突出的,他曾为大隋江山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他根据杨坚夫妻喜好,刻意讨好,并暗中联络大臣,陷害原太子杨勇,终于如愿以偿。

待事情败露后,他当机立断,杀了父亲杨坚,当上皇帝后,又赐死大哥杨勇。如此终于地位稳固。在夺得皇帝宝座这件事上,可以看到杨广很有城府,且能驾驭人心,且为人胆大。

杨广曾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科举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方式传承久远,一直到今天的高考,也有着当年科举的一些影子。杨广也开通了京杭运河为我国南北水运交通和农业灌溉提供了较为有利的一面。

事实上,杨光前期确实励精图治,但同时他也乐于享受。他有着雄心壮志,希望超越父亲杨坚的功绩,他也希望趁着大好年华,享受尽人间所有美好的人和事。

这就造成,杨广性格的复杂性,他将复杂性带到了整个朝政。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倒没什么,但是对一个皇帝来说,如此不稳定的性格,变数就太大了。

2.贪功冒进,过于急躁

杨广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很快便让人建造洛阳城,征得大量徭役。

这个工期还未完成时,他又开始修建京杭大运河。杨坚在位时提倡节俭,为国家储存了大量的粮食。然而由于杨广大量修建行宫、水利设施等,造成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很多人没有了种地的时间,让田地白白荒芜。

杨广只得用库存了。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引发了朝野上下,从地主阶级到老百姓的强烈不满。

如果这些政策慢慢来的话,杨广的名字估计能流芳百世。但是他就是心急吃热豆腐,造成遗臭万年,亡国人亦亡的悲剧。

3.三征高丽

本来上面的徭役已经让人出于崩溃的边缘,但是杨广还三征高丽,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背后,是士兵的伤亡,和军粮的筹备。再深层次来看,打了败仗国家要拨钱给百姓家庭抚恤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他最终还是让百姓出钱,也就是说,打败仗还要在百姓家添加更加繁重的税收。

杨广开槽大运河的确方面运送粮草,然而这个前提是,老百姓家里有余粮才是。如果老百姓都没有粮食可吃了,你运输渠道再方便又有何用?

况且在他三征高丽期间,主要粮食供应极低的河南山东,还发生了涝灾,造成粮食欠收。本来就没有粮食可吃了,杨广还让人加大对税务的征收,这就造成“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情发生。

4

隋文帝杨坚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然而,隋朝短命和隋文帝有很大的关系,毛泽东在读《隋书》时回首写下四个字——“蕴藏大乱”隋文帝杨坚为何“伟大”,而毛泽东又为何批评他“蕴藏大乱”呢?这说来话长。



杨坚的“伟大”体现在建立了大一统隋朝,体现在他不同寻常的个人才略和作为之上,毫无疑问,他是历史上有功之人,但这一切却不能说隋文帝杨坚就是“圣君”,事实上,隋朝只经历37年就“早夭”而亡,与杨坚的许多弱点和失误有着直接关联的。

01隋文帝晚年践踏法律,喜怒无常,法外用刑,过于杀戮

杨坚灭南陈,诛北周,统一中国。看到南陈北周都是因为严刑峻法而失去人心,杨坚登皇帝位后,在开皇元年(581年)令尚书仆射郑译等更定新律法,这就是有名的《开皇律》,《开皇律》不仅减轻了刑法,而且使“刑网简要”。这在法律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也正是因为杨坚具有免除苟法,依法办事的思想,才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成功

然而,这一切由于隋文帝杨坚性猜忌,临下以威猛,自己违反自己制定的法律的事屡见不鲜,不仅不听劝谏,反而把劝谏之人当庭杖杀,杀戮过剩,对他自制法律的无情践踏

隋文帝喜怒无常,不仅在殿廷之上滥施刑罚,法外用刑,而且公然令有司于律法外行杖。如此,各级官员有了主心骨,有了法外用刑的依据,不必再依法办事,可以滥施淫威,同时各级官员也笼罩在上司残酷刑法的阴影之下




隋文帝晚年,已不再依法办事,盛怒之下,草菅人命,滥施淫威,已经不亚于暴君所为。再加之重用杨素,杨素办事高下由心,使“公卿股栗,不敢措言”,直弄得“天下懔懔”,人心惶惶,使得盛世隋朝蕴藏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也为隋炀帝坏法乱纪开了先河,提供了依据

02隋文帝猜忌苛察,信受谗言,黜陟失当,自毁长城

隋文帝在用人方面的致命弱点是“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难以保全,许多元勋宿将难的善终。特别是隋文帝对高颖,杨素这两位重臣黜陟失当,更是给自己亲手缔造的大隋帝国留下巨大隐患

高颖为开创和巩固大隋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宰相,却不贪恋权位,曾“上表逊位,让与苏威”。在平定南陈时进献平定计策,使得大隋顺利完成统一大业,但在随杨广灭陈时,因劝阻杨广纳张丽华为妾而得罪杨广,后又在废立太子的事件上得罪了独孤皇后。独孤皇后常常在隋文帝耳边吹耳边风,大进谗言,隋文帝听信一面之词,借故罢免了高颖之官,后又革职为民。最终被隋炀帝所杀


隋炀帝听信妇人谗言,贬斥高颖而倚重杨素,是杨坚用人上的重大失误,放着良相不用,反用阴险自私的杨素,自毁长城,隋文帝实在难辞其咎

03隋文帝废长立幼,坏帝王家法,子女被祸,殃及自身,国破家亡

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都是一母所生,那就是独孤皇后,他曾经对群臣自豪的说:“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纷争,遂有废立,或至亡国。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有此忧邪!”当他如此得意的说出这番话的同时,又怎会料到在晚年及身后会出现“父子兄弟矢相猜忌,五子皆不以寿终”的惨痛局面呢!恰恰导演这出惨剧的主使者就是隋文帝自己一手缔造的,

家庭的悲剧和王国的悲剧的核心问题是由废立太子引发的。杨勇当太子时隋文帝是让杨勇参与军事国政的,在诸多事情上也提出自己的意见,可是,对于很多事杨勇这个太子只有“参”的权力,却没有“决”的权力。“决”的权利在他老爹杨坚手里。公元594年,起皱发生灾荒,刺史卢贲借机抬高米价,大发横财。隋文帝大怒,将其除名为民。杨勇跟他老爹杨坚说:卢贲一直跟随您,有佐命之功,倘若就这样废为平民,其他功臣该如何想?隋文帝大怒训斥杨勇,说卢贲狡诈至极,不可不废,你替他求情,难道他曾经和你很熟吗?要知道隋文帝可是一个猜忌成性的皇帝,因为他的皇位是篡来的,总担心别人也像他一样想篡权。这件事发生让隋文帝觉得杨勇着急“干预”朝政,怀疑杨勇有野心。对人更是格外防范,现在一看太子不懂得谦虚谨慎,谱摆的比自己都足,他的猜忌心越来越重,对杨勇这个太子忍无可忍了!




其次,杨勇也不得母亲独孤皇后的欢心,独孤皇后的“枕边风”并不是只可以搬到大臣的,太子也照样能搬到,这“枕边风”可是直指太子品德劣行,隋文帝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太子杨勇的未来

再者, 就在杨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二儿子杨广跳了出来烧了一把火

杨广有战功,有威德,更有缜密运筹的心机,更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谋。

杨广在隋文帝,独孤皇后面前树立正人君子的高伟形象的同时,还一直巩固自己的势力,他结交了宇文述,郭衍,杨约,杨素等大臣。利用亲信大臣时常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诋毁杨勇颂扬自己。如此一来,隋文帝时常拿两人做比较,对杨勇越来越失望,越来越厌恶。终于公元600年11月2日,杨勇迎来了颠覆他人生的一天,隋文帝在武德殿宣读了废太子诏。


在封建社会,立嫡以长一向是帝王之家法,隋文帝偏信谗言,加之杨广的矫饰,而废长立幼,坏乱家法,隋文帝五子未有一个得以善终,一系列的悲剧皆以更立杨广为太子所造成的,从此使得家无宁日,国因以乱。

结语

综上可知,隋朝的灭亡,隋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一些列举措,早已为后来的“大乱”埋下伏笔,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读《隋书.高祖本纪》过程中,对杨坚的一些列殃及后世的失当的做法,做出了“蕴藏大乱”的评语,可谓仔仔千钧,含义深广。

5

说点不一样的隋朝二世为何亡国。

隋炀帝其实有三个谥号,杨广的孙子越王杨侗追谥号为“明皇帝”,通俗的称呼应该为“隋明帝”;李渊给杨广追谥号为“炀皇帝”,统称为“隋炀帝”;窦建德给杨广追谥号为“闵皇帝”,通俗称谓为“隋闵帝”。李渊建立唐朝,自然大多数人称杨广为“隋炀帝”了,其他谥号自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往往由后世王朝来写,杨广被杀亡国了,自然可以随便扣屎盆子了,将他的历史功绩淡化、抹杀,所以才有了现在很多人心目中“隋炀帝”不堪的形象。(清代木刻画《隋炀帝下江南》)

隋炀帝几个值得商榷的大问题。

其实杨广执政时期,最让人诟病的是三征高句丽、开掘大运河、修筑北方长城等大型国家工程,其实这也是造福后世的大事,不过杨广太操切了一些。

为何三征高句丽的新解释

杨坚、杨广父子出身于关陇集团,得以建立隋朝也依赖这一集团,不过太依赖这一集团对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但是又不能急于摆脱关陇集团,杨广的政策和行为操切了。

杨广继位之后,长期巡行南方江淮地区,驻扎地也大都在洛阳,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长安显得冷落了很多。东都洛阳还是东都洛阳让关陇贵族们头疼不已,这难道是隋炀帝要逐渐抛弃了关陇集团了吗?起码关陇集团的贵族们是这样想的,离开了发家之地总归心里非常不踏实!

对于劳民伤财的三征高句丽众说纷纭,其实最本质的出发点要从杨广的角度出发。高句丽是居于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势力,这个小国家两面三刀,一面向东北侵占,一面和突厥联合,随时扩大自己的疆域。(隋朝的北方、西北方局势图)

再者,杨广对河东地区、山东地区的豪门也非常不放心,河东地区的割据势力尉迟迥投降的最晚,而杨广继位之后,他的弟弟汉王杨凉在并州造反,不承认杨广的合法地位,费了一番功夫最终才平息了叛乱。

杨广对河东、山东地区不放心,高句丽不放心,怕他们和强大的突厥联合对隋朝造成威胁,于是就有了一石三鸟的三征高句丽。

征召河东、山东地区的兵力和民众,攻打高句丽,疲惫山东、河东地区的势力,同时也是敲打削弱高句丽,使得两者不能和突厥形成一个联合体,从而威胁隋朝的安定。

不过隋炀帝在操作层面出现了不少纰漏,即便是这样,如果隋炀帝没有被杀的话,这些地区的势力也非常难以形成统一全国的势力的。(突厥骑兵形象图)

修筑大运河的意图何在

修筑大运河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工程完成之后,江淮地区和关中地区连成一片,经济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东都洛阳成了物资集散地。

这一工程十分浩大,不能一蹴而成,但杨广的政令却非常紧迫,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损耗了江淮和山东地区的巨大的民力,使得各地的小起义不断,纵使如此,也难以撼动大隋朝。

其实,杨广一直逗留东都的目的就是监控中原、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各方势力,防止他们大规模造反,非常有意识的厚待江淮地区的民众。这也是杨广在动乱之后不去长安,也不去洛阳的根本原因,江淮地区的民众基础应该是倾向于杨广的。事实也证明,江淮地区的反叛隋炀帝的人也非常少。

隋炀帝杨广最大的纰漏——禁卫军造反

当天下大乱之时,隋炀帝没有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巢长安或者洛阳,为何?其实隋炀帝对关陇集团的贵族们已经没有了最基本的信任,一旦入主长安或者洛阳,除了要提防内部可能的反叛,还要提防突厥对长安和洛阳地区的突袭。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就被突厥突袭了,也间接证明隋炀帝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隋炀皇衡量再三,决定去江淮地区的江都,定都在哪里,哪里的民众基础比较好,暂时不可能形成较大的反叛势力,况且有十万精锐跟随进入,整体是比较妥当的。

错就错在,十万禁卫军大都出身于长安地区,家眷财产全部在哪里,禁卫军的人心不安定。(许国皇帝宇文化及形象图)

杨广的禁卫军虎贲朗将元礼等人思念家乡,于裴虔通等推举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为首发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杨广,10万禁军北归。假如隋炀帝杨广不死,李渊、王世充等人都不敢自立新皇帝,顶多是是一个割据势力而已。

躁动的关陇集团,揭竿而起的各地豪强,在杨广死后纷纷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6

一说到隋朝,感觉大家都会想到昏君隋炀帝,但其实隋炀帝并不是昏君,相信大家都看过《隋唐英雄传》。在里面,隋炀帝也是一名贤明的君王,但到后来因为奸臣的挑拨而逐渐变得昏庸,最终堂堂偌大的隋朝在他手中灭亡,像秦朝一样统一全国,最后却二世而亡。

可是谁又有知道他的另一面?在他统治的时间里,修长城、建东都、开运河、游江南、巡西域,三征高句丽,他在短短的30年中,做到了其他朝代300年都未曾做成的事情。但也正是他急于求成而忽略了自身国家的情况,在接连征战以及修建工程的情况下青壮年男性被征兵而导致土地被荒废,粮食连年歉收,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导致群雄割裂,最终灭亡。

但是隋朝对中国的历史具有巨大贡献,隋朝统一了全国,而隋朝的统一与秦朝统一并不相同,隋朝的统一是将多个少数民族一起并入了统治版图,真正的实现了民族大一统的政策,为我们现今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历史基础。

而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中最突出的还是创建了科举制,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打通了中国南北水上交通,完成了一项厚今薄古的伟大工程,为促进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直到现在,大运河仍然为南北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动力。

隋朝有两个皇帝,一个是隋文帝,一个是隋炀帝,别看隋炀帝在位时取得的成就有很多,那都是在隋文帝基础上进完善,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天可汗”,是普天之下各民族共同的皇帝。其实,在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并非李世民,而是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曾带领15万军队与40万突厥骑兵进行决战,并在而胜之。最后突厥大汗被其以武力慑服,与周围国家共同尊称其为圣人可汗。

说了这么多,即使隋朝这么强大,依然只存在了38年。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他们的经验,接受他们的教训,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共同的建设我们美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7

杨坚建立了隋朝。可是就是特别的短命!只有37年,就夭折了。

说起原因有以下几点:

1、杨坚死了以后,其儿子杨广继位。

就是这个杨广,偏偏好大喜功,刚刚坐上大位,就急于迁都。

我们知道迁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挪个地方,而是,在落阳从新建一座新的皇城。从施工到完工很短的时间,根本就无法完成。

在加上耽误工期,就有掉头的罪。

2、征罚朝鲜,三次讨罚朝鲜,花去了大量的国库金银。

3、修大运河,动用全国之力,从现在北京,到落阳,在转弯到杭州。綿延几千里。花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为了去江南游玩!

4、搜集全国美女,只要飘亮,必须拿到皇宫,供皇帝享受。

这样一个花天酒地的浪荡皇帝,激起了全国百姓的愤怒!

各地揭杆而起!全国各地都起来造反,有压迫就有反抗!

大一统的隋朝就这样,很快就被起义的浪潮推翻了!

8

隋朝为什么短命?

隋朝由杨坚建立的,史称隋文帝,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隋文帝励精图治使社会安定繁荣,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死后由太子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为了实现加强南北交通加强统治也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做了几件应该二三十年或更长时间,该做而慢慢做的事件如开通了南北运河,发动对高丽旬战争修长城驰道。隋朝为什么短命原因如下开通了为洛阳为中心的南北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市)南至余杭今(杭州市),运河与驰道虽然能加强南北经济和促进商业发展也有利于统治可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隋唐运河可以功在千秋但罪在当代。修长城更让百姓服摇役,发动对高丽旬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反抗隋朝的残暴的统治。如河北窦建德,河南瓦岗军李密,翟让,后者有王世冲,江淮地区杜伏威,辅公祏,李渊在晋阳起兵,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统治瓦解,隋炀帝逃到江都今(扬州市)被大臣发动兵变杀害后,隋朝灭亡,隋朝为什么短命是隋炀帝不爱惜民力和国力不认清现实与理想,治国家不能靠理想还要考虑现实能不能实现。

9

纵观中国历史,两次大的统一,一次大秦一统六国,一次大隋结束漫长的南北对立。

然而不管是大秦还是大隋,皆是两世而亡,这就很让人费解。表面看起来,如此强大的帝国,不应该这么短命啊。但细品之下,却能发现许多因素都是潜在的祸根。

首先,开国皇帝过于伟大,导致接班人拼命想要证明自己,结果根基不稳,祸起萧墙。

其次,祖国大一统看似是一个壮举,但一统天下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攻城容易,攻心难。就拿大秦来说,嬴政是横扫了天下,但六国贵族他也不能尽数杀绝,难免会有余孽心怀不轨。但摄于秦始皇威名,嬴政在位期间都在隐忍。等到嬴政一死,那颗躁动的心立马就活络了起来,一直到二世末期,项羽率十八路诸侯讨打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言归正传,大隋朝二世而亡,也是一样。杨坚辛苦打下一个偌大的江山,交到杨广手里。杨广这人呢,平时除了喜欢吟诗作赋外,还喜欢将自己比作一代明君。而作为一代明君,怎么能不为国家开疆扩土呢?先是向西攻打吐鲁番,然后再向东三征高丽,搞得国内苦不堪言,接着又是迁都又是修大运河,杨坚留给他的基业都被他挥霍一空了。然后,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那些豪门贵族也早就看杨广不顺眼了,于是随着瓦岗寨的起义,其他世族也都各自扯大旗搞反动,杨广作为一个皇二代,从小养尊处优,哪经历过这些,所以短短几年间,大隋朝就被除名了。

10

隋朝短命还是因为杨广这个人太过折腾了,本来可以慢慢来,结果杨广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自己把国家给推倒了,不是杨广能力不行,是能力太行了,超过了现实,所谓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伤了自己!

杨广接过来的江山是不错的,他老爸为他留下一个富足的家庭,也许钱多了,人就任性了,杨广太想做事了,做的都是大事,完全不顾及国家所能承受的压力,超过了压力就是自己崩溃的开始!杨广修大运河,修大兴城,甚至三次攻伐高句丽无果而终,这些都严重损耗了国家精力,而后果就是把社会矛盾给放大了,民众实在承受不住也就爆发了,民众的起义推倒了隋朝统治的根基!修运河,攻打高句丽等大工程是好事,只是这效果要长时间才能出来,可你杨广一件事已经让民众疲惫了,还连续干几件,这能不让人反抗吗?大工程都需要人力啊,攻打三次高句丽更是消耗人力物力,你都抽掉了大部分的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停滞,农民没有饭吃,加上官府盘剥严重,大家活不下去了,也就纷纷起义了,而镇压起义,更是激起大家的反抗,恶性循环下,隋朝不灭亡才怪呢!

杨广自己作死,而关陇门阀背后补刀,更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当时社会的财富和人才几乎集中在关陇门阀手中,那些世家大族具有很强的实力,本来杨广要用修运河削减门阀的财力,三次攻打高句丽削减门阀的军力,开科举削减门阀的知识人才垄断,只是作过头了,门阀和杨广变成了死敌,不是你亡就是我死,没有妥协的空间。隋朝各地农民起义,门阀煽风点火,暗地里支持农民的武装打击隋朝的军队,当双方自相残杀,两败俱伤时,门阀扶持李渊这个代言人出台了,李渊凭借门阀的财力,迅速壮大了势力,成功灭掉各路诸侯,建立了唐朝,直到武则天用血腥的手段才消灭了门阀!

杨广不是个没有能力的人,而是过于急躁了,成大事者不能太急躁,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有限的目标,能力不够却要做到超越自己能力承受的范围,那就是愚蠢了,最终损害的是自己,杨广是作死了自己,当然还有门阀在背后补刀,隋朝就二世而亡了,如此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