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加坡曾是英国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旧称星洲、星岛,别称狮城,是位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上的一个岛国,与马来西亚相隔着柔佛海峡,与印尼相隔新加坡海峡,而面积只有屈屈的719平方公里,可以算作袖珍国家之列。



虽然新加坡国家很小,但却是东南亚不可忽视的国家,因为他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也挤进发达国家的行列,GDP总量高达3239亿美元(2017年),人均GDP也达到5.7万美元,在发达国家之中都是属于高收入的国家。然而就是这样富裕国家,当年曾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邦,为何后来马来西亚要逼迫新加坡独立出去呢?下面就具体解析一下原因:

(一)马来人和华人争夺主导权。

新加坡在二战后逐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与1963年9月,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算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这时马来西亚内部的族群矛盾就尖锐了起来,因为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马来人没有绝对优势,然而马来人掌握大部分政权,执行一套“马来人之上”的国策,想要享受特权,自然要与华人群体产生冲突。



而新加坡邦的总理李光耀就坚决反对马来人这一套政策,称“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且全体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马来人高层对此很恼火,最后决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才能削弱华人的势力,最终通过政治斗争后,马来人最终获得胜利。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被迫成为独立国家,本来李光耀是不愿意的,但也无法改变已成的事实,仅仅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两年的新加坡“脱马”了。

(二)新加坡人口众多。

新加坡历来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人口就有180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华人,加上马来半岛和砂拉越、沙巴等地华人,和马来人人口不相上下,马来人为了保障在马来西亚的绝对主导权,只有把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去,马来人才能保证绝对人口优势,不然无法实现马来人的绝对特权,事实上证明马来人胜利了,华人却失败了。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最佳贡献者
2

马来西亚独立于1957年8月31日,当时还不叫马来西亚,而是叫“马来亚联合邦”,面积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国土范围仅相当于现在的“西马”地区。包括现在的“东马”地区和新加坡在内,在当时还都不是“马来亚联合邦”的领土

1959年,新加坡也获得英国的同意,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新加坡独立后,出于对发展的不自信,非常希望加入“马来亚联合邦”。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和刚刚独立的砂拉越与英属北婆罗洲(沙巴),一起组团加入了马来亚联合邦。

由于新成员的加入,所以原先的马来亚联合邦自动解散,四个地区联合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即现在的马来西亚。

上面说那么多,只想说清楚一个概念:新加坡和马来西联合邦合并之前,它们都是从英国的殖民体系中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是平级关系。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时候,享有相当高的自治权



但是我们知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还不到两年时间,它就在1965年8月9日被马来西亚给踢出去了。

那么,为什么马来西亚要踢出新加坡呢?

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时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政府,不赞成马来西亚联邦当局提出的“马来人”优先的政策,认为不管什么民族,都应该是一视同仁才对

马来当局害怕李光耀的这种主张,认为留着新加坡是个祸害。而且,马来人的政党连选举都选不过华人政党

因而马来人也就抱着宁可不要新加坡,也要把李光耀踢出去的观念。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版图内给踢了出去。

这里稍微多说一点,所谓马来人优先,就是除了马来人之外,马来西亚境内生活的其它民族都是二等公民。比如说,华人要想在马来西亚办企业赚钱,就必须要出让一部分股份送给马来人。马来人可以白吃白喝白拿华人的钱,而华人不能有意见。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是五五开,人数差不多。马来当局搞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政策,李光耀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新加坡有高度自治权,马来人无法控制新加坡

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双方在政策上的分歧,所以马来当局和新加坡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情况,又跟美国的政治制度差不多。马来首相和新加坡总理不是上下级关系,马来联邦政府无法干涉新加坡的内政策略。并且,当时英国在新加坡又有驻军,马来当局也不能来硬的。

如此一来,新加坡便成了马来人政党眼中的一颗眼中钉。



因此归根到底来说,马来西亚踢出新加坡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和马来联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的结果。

马来人要搞种族主义,新加坡不同意;

马来联邦大选,马来人也选不过华人;

新加坡高度自治,马来联邦无可奈何;

来文的,斗不过。来武的,又不敢。如果长此下去,马来人在联邦的统治地位会受到华人的动摇。于是,马来联邦也就只有把新加坡踢出去这一个选择了。

3

感谢邀请。我们都知道马来西亚分为东马和西马两个部分,西马主要是与亚洲大陆相连的部分,周围是泰国来述、老挝等国家,有时被称为陆地马来亚,西马主要指与印尼、文莱相连的海岛部分,主要是沙捞越和沙巴两个洲。在马来西亚一开始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马来西亚,只有西马即马来亚部分,过去这些地区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陆续获得自治权,并相继宣布独立,新加坡和马来亚都是其中的代表,后来马来亚联合新加坡等洲组成一个新的国家叫马来西亚,全称:马来西亚联邦。

从国名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联邦制的国家,各个洲的自治权非常大,加上马来西亚各州刚刚才经历殖民统治,对外来的干涉非常敏感,这就导致中央政府的正常行政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作是外来压力,很容易激起当地百姓对殖民统治的记忆,加上制度上的不健全,虽然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已经成立,但与各州的联系远没有一般联邦制国家紧密。中央政府与各州,各州之间都存在矛盾,在矛盾可以调和和控制时尚且可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但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分手”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新加坡在成为英联邦自治领后就一直追求与马来亚的联合,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新加坡更是想好了死心塌地融入马来西亚,渴望建立一个各州之间没有隔阂相互友好往来的联邦国家。但事与愿违,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新加坡在发展理念上差距过大,根本想不到一块。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希望各州按传统方式上缴税收,以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由于新加坡的发展较好,中央政府就一直希望提高新加坡上缴的数额。但新加坡不希望这么做,希望建立马来西亚整个国家的共同市场,打通各州之间的市场障碍,把马来西亚全国统一成一个市场。双方因此就相互扯皮,互不配合。政治上由于新加坡大多数为华人,而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为了保障主体民族的利益,中央政府规定马来西亚人不能到新加坡从政,新加坡人也不能参与马来西亚中央的选举,这样做貌似可以寻求平衡,但实际上却造成了华人与马来人在整个马来西亚国家的隔阂和对立,新加坡被实际上视为二等公民,无法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无法有自己平等的发言权。加上当时国际上冷战正酣,苏联阵营开始咄咄逼人,造成了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的恐惧和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

4

“逼迫”两字用得没错。当年针对新加坡的文书中,马来西亚官方用的就是“驱逐”(expel)一词。

要说一个国家独立建国,那肯定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儿。然而,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时候,首任总理李光耀在记者招待会上,却曾经几度哽咽,不停的拿手帕擦拭眼泪。(下图为当年录像截屏)

能让一个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情绪如此失控,可见,想当年,“独立建国”对新加坡而言,并不属于一个理想的选择。

毕竟,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关键又敏感,很多国家对其都有觊觎之心,像对岸虎视眈眈的印尼,一直都想找机会下手。更有淡水供应方面,几乎全靠马来西亚输送。按当年的眼光,新加坡一旦脱离了马来西亚这个“大集体”的支援和保护,别说什么发展,连“生存”下来,貌似都很难保障。

所以,整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虽然跟马来亚/马来西亚矛盾重重,但始终没主动提出过要“独立建国”。


那么,马来西亚又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会主动放弃这种世界顶级“黄金水道”地段?

要说清楚其中缘由,得先简单捋一捋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

马来西亚也是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是马来族,另外两个占比很高的民族是华人和印度人。

(华人和马来人混血的娘惹和峇峇,因为多传承了华人衣钵,所以也习惯被计入华人概念。后来新加坡空姐的标志性服饰,就是“娘惹装”)

其中,马来族往往自诩为马来西亚的土著,祖先大多是在10—11世纪从印度尼西亚各岛上迁徙而来的。

而第一次大规模华人移民马来西亚要晚了好几百年,他们的祖先多是17世纪中后期的明朝遗民和为了躲避战乱、饥荒而选择定居东南亚的华人。

这时正赶上荷兰人殖民马来西亚。他们发现,跟马来人相比,这些来自北方东亚大陆的华人,学习能力强,不怕吃苦,异常勤奋,为人诚信。

于是,欧洲殖民者都喜欢雇佣华人当基层管理人员,用以组织、监督管理那些马来人进行重体力劳动,给他们发放报酬,或者执行各种奖惩措施等等。

到后来,马来西亚群岛又被转手给了英国人,英国新老大也沿用了这套“管理模式”。

再往后,就是近代的19世纪末,以潮汕和闽南人为主的“下南洋”浪潮。虽然这批华人移民起点都不高,但凭着智慧和个人奋斗,他们中的大多数从“苦力”和底层小商贩做起,最终还是成了让马来人眼红的富裕阶层。

试想,在那个年代的马来人眼中,一种华人属于西洋人的“狗腿子”,仗着洋大爷的势力,对自己进行“欺压”;而另一种华人呢,来了没多久,就混的比自己这种“坐地户”要好得多,时间长了,一股子“仇富”心理油然而生。

此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宗教方面的隔阂,马来族多信奉伊斯兰教,规矩多、排斥性明显。

因而,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两族之间,积怨历已经非常深了。


1957年,马来亚联邦(注意,非“马来西亚)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宣告独立。两年后,新加坡也和平取得了完全自治权。同年,经过大选,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几乎同时,马来亚联邦政府提出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口号——“建成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即,一个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团结强大”的马来西亚的宏伟设想。

此番忽悠下,新加坡非常心动,认真搞了一个大型全民公投。最终,以71%的赞成票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在1963年成为了它的一个地方自治州。

只是,没高兴多久,华人们就感觉出了“异样”。

所谓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只是口头上的“漂亮话”,实际操作上,堪称妥妥的‘“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凡事马来人有绝对优先权,其次是印度人等其他族裔,华人被“名正言顺”歧视和限制,不能享受和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尤其是军政界,全由清一色的马来人把持,作为第二大族裔的华人,很难说得上话。而新加坡作为一个经济强势的自治州,在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中,甚至连个联盟党席位都能没争取到。

此外,联邦政府还把新加坡上缴中央的税收比重,由40%提升到了60%;而在增加新加坡人义务的同时,还限制他们的权益,明确立法规定,马来西亚联邦的各种投资、贷款优惠政策,不适用于新加坡。

此情此景下,占有明显经济优势的新加坡开始努力联合马来本土华人,多方途径争取平等权力。

毕竟,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马来人多属于印尼群岛移民的后代,华人是下南洋创业的,印度人是英国殖民者带来干活的。非要追根溯源的话,大家原本都是移民后代,而且,要论贡献,华人在经济建设、国家发展方面的作用显然更大,凭什么马来人非要享受特权。

更何况,真正意义上的马来半岛土著原住民,那得去山里面找,他们统称为Orang Asli(下图),长期被边缘化。那个时候,大多数人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状态。

所以,要说哪个民族才属于国家真正的“主人”、最应该掌握“优先权”,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很难站得住脚。

此时,面对新加坡方面的不满和质疑,以马来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马来族人政客们很是着急。他们考虑到,光新加坡人口就有180万人,绝大部分都属于华人,再加上马来半岛和其他周边岛屿的的华人,计算起来,就有可能和马来族人口差不太多了。

这种情形下,如果开放平等的民权和政治权力的话,经济实力强大的华人,必将通过经济优势来主导马来西亚的军政界。

那么,为了保障马来人的绝对主导权,必须得把华人占比最高的新加坡“开除掉”。这样,马来人才能保证绝对人口优势,进而维系自己的各项特权。


1964年9月,一名马来族车夫死于意外,在联邦政府和一些媒体的引导与“教唆”下,马来人都认为幕后凶手是华人。紧接着,马来西亚全境掀起了一股反华人热潮,各地还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形式的报复活动。

趁热,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通过马来人把持的国会,着手紧急修改宪法。最终,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绝对一致”的结果,用立法的形式,将新加坡公开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就像本文开头说的那样,马来政府官方对新加坡,就直接用的“驱逐”(expel)一词,一刀两断的毫不留情。

显然,在当年的他们看来,新加坡的经济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还有“黄金水道”的地理位置,跟马来人的特权相比,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也不知道,当今的马来西亚回忆起这段过往,看着新加坡人发达的小日子,会不会后悔。


总之,马来西亚虽然也属于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但却很难说是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国家。

近二十多年来,为了笼络本国的华裔精英人才,马来西亚的法律政令已经做出了诸多矫正,但马来人在各行各业依旧掌握着“优先权”,而华人在马来西亚,仍不能享受和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各种隐性歧视,还是无处不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半个多世纪前,在新加坡“被逼”独立的同期,另外一个原属马来西亚联邦,当年看上去又小又穷的地方,也因为马来人过于纠结民族问题、患得患失,最终被毫不留情的甩掉了。

它现在的名字叫做——文莱,公认的一个“漂在石油上的土豪国家”。

5

这个原因至今仍然在马来西亚存在,而且是困扰马来西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马来西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度,明确在国家宪法上写明以马来族优先,赤裸裸的保护种族主义,最有意思的是,不应该是少数种族才要保护的吗,然而,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种族。

一个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保护人口最多的种族,而且明确写明,这个多数人口的种族一切优先,是不是很有意思?

1965年新加坡独立出去的原因主要有:

(1)新加坡华人人口太多。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口号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而新加坡的口号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马来西亚人=马来人+华人+印裔+其他种族;马来西亚华人=祖先是中国人的华裔。

一字之差,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旦新加坡停留在联邦政府,那么马来西亚华人人口的比例将超过马来人,严重威胁到马来人的利益,所以,联邦政府不会让新加坡留下。

(2)新加坡独立权太大。

当时,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还保留着总理的称谓,自然让联邦总理东姑阿曼感到不安。

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很有政治力量,联邦政府里面也有一个华人政党(马华),马华打不过人民行动党,联邦政府认为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将来会打败他们得马华,甚至是他们,这肯定不是他们所愿。

(3)政治色彩。

联邦政府当时是反共产主义的,至今仍然保留这部分条例,而当时的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有相当程度的共产主义色彩。

这里说的是人民行动党有共产主义色彩,不是说李光耀本人的政治色彩。

(4)当时的新加坡是个鸡肋。

新加坡那个时候是个小孤岛,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经济落后,土地贫瘠,喝个水都要靠马来西亚联邦供应,还有着很强的共产主义色彩,在马来西亚联邦看来,说是累赘也差不多。

(5)分离出去的导火索:印尼暗中挑唆的新加坡种族暴乱。

印尼一直在马来西亚联邦搞破坏,在1964年9月,印尼暗中派特务杀掉一名马来车夫,并引导马来人认为这是华人做的,马来人展开了报复行动,这场行动导致12人死亡,109人受伤。

联邦政党巫统趁机大做文章,一些人将李光耀比喻成马来西亚的全民公敌。

1965年8月,新加坡正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

6

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大英帝国殖民地,二战后,民族主义觉醒,纷纷要求独立。英国肯定不乐意,以自治为诱饵让这些地方消停了一阵,不过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反殖民主义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地方的人也没有满足于自治,最后英国没有办法,成了这些地方独立,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按说这是好事儿,共同斗争之后大家应该共享胜利果实。不过还是那句话,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这刚一独立,马来西亚私心就起来了,马来西亚的当政者是马来族人,想要让马来人在整个马来西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民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而新加坡的存在,让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几乎持平,马来人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同时华人善于经商,吃苦耐劳,握有大量社会财富。这样一来,华人人数上不逊于马来人,同时在经济上占有,如此很难确保马来人的政治主导地位。

而如果把新加坡踢出去,那马来西亚华人会大为减少,马来族人口上就占据了优势。于是,世间神奇一幕出现了,马来族主导的马来西亚政府出于私心,通过决议,将新加坡轰出了马来西亚,让新加坡自生自灭。世人无不称奇,只听过想独立不让独立了,甚至不惜动武,这非逼着独立的还是第一次见,估计世界上也找不出几件这样的事儿了。

7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新加坡创始人李光耀一直说,新加坡不愿意离开马来西亚,但是马拉西亚不要新加坡,不得以李光耀宣布了新加坡独立,开始靠自己奋斗。历史上新加坡也属于马来联邦的一部分,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因为新加坡港位置的重要,英国在这里设立了军港。但是二战中,日军占领新加坡,继而占领马来西亚,对新加坡华人大屠杀,新加坡遭受了空前的灾难。战后,英国重新回答新加坡,但是给与新加坡高度自治的权利,相对马来本岛,新加坡华人为主,当时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新的政府推行马来人第一的政策,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产生矛盾,并且马来西亚人口中,华人占很大的比例,如果公正选举,华人在马来西亚有很大政治权利,但是马来政府不愿意这样做,也不想给新加坡这样的权利,要求高度自治的新加坡也要像马来西亚一样实行马来人第一的政策,否则就离开马来联邦。这就是马来西亚逼迫新加坡离开的原因。


经过痛苦的选择,李光耀决定新加坡独立,这个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面对强大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就是一个毫无分量的地方。马来当局认为新加坡独立后支撑不了半年,会乖乖地回到马来联邦,但是,新加坡没有,在李光耀领导下,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成立国家后,马上成为英联邦一员,并且与美国也建立了特税关系,迅速发展经济,最终走出了困局。当年的新加坡与马拉西亚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相似,但李光耀走出了困境,而阿巴勒斯坦还在继续苦难。


新加坡国家稳定以后,马来当局出尔反尔,希望新加坡重新回到马来西亚,但是这时的新加坡已经不是当初的新加坡,要求与马来西亚位置对等,这也不是马来当局可以接受的,最终重回马拉西亚的话没有实现。但是新加坡也认为自己在防卫上虽然有美国,英国的保护,但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就实施“毒蝎计划”,防止外国对其有企图。

8

1963年9月,新加坡通过人民直接投票最终脱离了英国的统治加入了马来西亚。但在1965年时候马来西亚却把新加坡踢出来了,简直让人匪夷所思,送上门的土地也不要!

但细看,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说到底它还是把新加坡当外人了,有利益矛盾,无法站在整体视角上去看问题,吃不得亏,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华人、马来人之分立足在国家之上。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们只是支离破碎的联邦,一个由马来亚、新加坡、沙巴、砂劳共同构成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华人众多,弹丸之地却有上百万华人。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华人比例从将从37%上升到42%,直接暴涨五个百分点,超过了马来人。在这之前一直是马来人垄断政治,新加坡加进来了,按照比例选,就该换成华人垄断了,这马来人不能接受。

新加坡虽小,但经济发达,马来西亚则是很落后了。新加坡加进来了,必定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关税啥的都没了,自由市场上经济好的兼并经济弱的很容易,新加坡在经济上控制整个马来西亚就容易了,这马来人更不能接受。

在马来西亚看来,新加坡加入相当于政治、经济上兼并了马来西亚,也可以说是华人战胜了马来人,这在马来西亚看来毫无益处。

而华人、马来人矛盾日益激化,甚至产生了诸多暴乱,在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时,马来人就曾对华人发动了袭击。马来西亚认为再这样下去,只有害,没有利,于是选择抛弃新加坡。

9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二战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马拉西亚的西马地区与新加坡同属于英国的海峡殖民地,而新加坡则是海峡殖民地首府。

由于英军在二战时惨败给了日军,导致在英国殖民者在当地人心中的形象暴跌,因此在二战后,海峡殖民地的独立呼声越来越高。

起初英国是不愿意放弃海峡殖民地,毕竟这里濒临马六甲海峡,是欧洲和中东通往东亚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但是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国迫于美国压力撤离了苏伊士运河,为此国际威望大跌,这迫使英国政府彻底放弃了维护其海外殖民体系的想法,于是英国同意了海峡殖民地独立的要求。

1957年,西马地区成立了“马来亚联合邦”,正式从英国独立。1959年新加坡也获得了自治权力。

1961年5月,时任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致电新加坡自治邦总理李光耀,东姑阿都拉曼表示希望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马来西亚国家。对此李光耀表示高度赞同。

对于李光耀而言,他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大国梦。可无奈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在国际上人微言轻,因此李光耀也希望组建一个大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大国。

于是在李光耀的推动下,新加坡组织了一次全民公投,最后71%新加坡人赞成加入马来西亚。到1963年9月,新加坡正是脱离了英国的统治,随后便加入马来西亚。

至此除了文莱以外,马来亚(西马)、沙巴砂拉越(东马)和新加坡共同组建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不过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之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关系并不融洽。李光耀这个人是主张种族平等的,他的理想是将马来西亚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公民国家。但是马拉西亚中央政府却一直是由马来人把持着,新加坡华人经常抱怨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打压。

对此李光耀多次与中央政府进行交涉,希望吉隆坡能改变“马来人至上”的政策,给予华人以平等权力。但马来西亚政府不仅无视了李光耀的请求,还试图在新加坡夺权,只是没有获得成功。

在1964年7和9月,新加坡的华人和马来人相继爆发大规模冲突,由于华人在新加坡是第一大民族,人数占优,且控制着新加坡的执政权,因此马来人在两次冲突中没有占到便宜。

这次种族冲突极大地刺激了马来西亚政府,在当时包括新加坡在内,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占到总人口的40%,这么多华人一旦都闹腾起来,马拉西亚政府肯定是吃不消的。而且华人工作勤奋聪明,在商业上非常成功,马来西亚经济命脉几乎全部都是由华人控制。吉隆坡担心长此以往,马拉西亚的政权恐怕很难留在马来人手中。

不过由于华人实在是太多了,马来西亚政府也不敢对华人动粗,于是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决定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

1965年8月8日,马来西亚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的的投票结果将新加坡从联邦中开除,次日新加坡被迫宣布独立建国。(马来西亚首任总理东姑阿都拉曼)

对于马来西亚开除新加坡的举动,李光耀是非常难过的,他甚至在独立大会上潸然落泪。毕竟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邦岛国,总面积不过719.1平方公里(独立时更小,只有578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丰台区+海淀区的面积。这么一个小国,真是要啥没啥,要资源没有资源,要土地没土地,甚至连淡水都不够喝,怎么在国际上立足呢?(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仪式现场失声落泪)

不过在新加坡政府的精心规划下,新加坡通过产业立国,并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港口贸易,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转运港口和重要的金融中心,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一举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

然而时至今日,新加坡似乎仍旧保留着回归马拉西亚的想法。虽然新加坡最大的民族是华人,但独立之后的新加坡一直尊马来语为国语,即便是马来人只占全国人口的13%。

10

题主的提问很不准确。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的时间不过2年,但是从未真正融入过马来西亚,独立的基因很强大。最后独立成功,也是局势迫使马来西亚做出的选择。所以,要说逼迫,是双方互相逼迫的结果。

1819年,英国人莱福士踏上新加坡岛,从此这里成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港口。1858年东印度公司的一并事务交给英国政府后,新加坡也成为了皇家直辖的殖民地。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新加坡,将其更名为昭南岛。

二战结束后,新加坡重新成为英国的海外直属领地,但总督的权力已被大大削弱,民族主义意识迅猛发展。此时,疲惫的老牌帝国英国自身已被二战的恶果压得喘不过气来,无力兼顾其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只得允其纷纷独立。

194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但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国防、外交、金融事务,都还在英国人手中。1957年,马来西亚及其周围的邦,联合成为独立的国家。1961年,马来西亚又出台了将新加坡等地并入马国的方案。

当时的自治邦领导人李光耀坚决反对这一合并方案,但公民投票的结果,却是远超过半数的人口,同意合并。于是,1963年,新加坡正式脱离英国,并入马来西亚。合并协议明确规定,各邦之间的市场,是一个统一、自由的市场,新加坡为其他邦提供贷款。

马来西亚以马来人为主,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从合并之日起,新加坡邦政府与联邦政府的矛盾、几大族群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种族冲突,社会局势极其不稳。马来人认为自己比华人和印度人高贵,又担心马来西亚未来的经济和政治会被华人控制。

而新加坡邦方面,认为中央政府没有平等对待各邦和所有族群,如对新加坡投入不足,征税过高,于是拒绝提供贷款。双方由政治骂战发展为族群冲突,1964年7月21日,街头暴乱导致2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交通瘫痪,连运输食物的车也被拦下、砸烂。

其间双方也展开了谈判,但谈判未果,邦政府与联邦政府关系进一步恶化。马来西亚的激进份子甚至呼吁逮捕李光耀,武装部队开进新加坡,但这一提议被执政党中的温和派否决。在越演越烈的冲突中,双方都认为,避免新的流血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新加坡独立。

马来西亚国会召开紧急会议,以126票同意,零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新加坡独立的决议。当时的地区局势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有冲突。马来西亚内部,也有反对让新加坡独立的强硬派。新加坡内部,也有少数马来人不同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

因此,新加坡担心刚一独立会受到印尼的军事攻击,或者被迫重新回到马来西亚,于是立即寻求国际承认。马来西亚率先官宣承认新加坡的独立,随后,中国、印度、英国等国也予以承认。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这便是新加坡独立的过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