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起义时太平军主要兵器是刀矛和旧式枪炮。韦昌辉家曾经是太平军打造兵器的地点,为了掩盖打铁声韦昌辉养了很多鹅,建国后曾在韦昌辉宅后的池塘里找到很多旧铁渣。
桂平金田村韦昌辉故居,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在这里大量打造铁质冷兵器
太平军的铁制冷兵器主要有刀(长刀为中国旧式朴刀型,称云中雪,短刀为仿西式双柄马刀型,称顺子),矛,三指叉,四指叉等,因为铁兵器数量不足,还大量使用竹矛,称“竹军装”,因为起自广西,太平军很善于使用藤牌,尤其善于把藤牌和枪炮混编。
收藏在金华侍王府博物馆内的太平天国藤牌
太平军在金田时期起就铸造旧式前膛铜铁炮,1851年初清军已在战场上缴获过带“太平左右军“铭文的炮,显然是太平军自己铸造的。除了火炮,太平军还制造抬枪(称抬炮或长隆)、鸟枪(称“小枪”),以及土造前膛手枪,还有喷筒、火球、炸弹等旧式土造火器,除了自造,很多也依靠缴获。
太平军自制的火器质量不高,火炮炮管含杂质较多,设计也比较粗糙,容易炸膛,准确性也不高,因此虽然从品种上和同期清军差不多,但质量则相差很远,后者在鸦片战争后更强调制式化,火器品质较为规范平均。
除此之外,清军后勤搞得比较好,火药、弹丸供应充足,质量较好,而太平军自制的火药“有硝无磺”,且硝也是自制的土硝,因此爆炸、燃烧性尚好但发射性能很差,结果就是同样的枪炮,太平军比清军的射程要近得多,穿透力则差很多(阜城战役中太平军名将吉文元就因此在和清将比枪时吃亏,两人同时开枪但子弹先击中了吉文元)。正因为土炮、土药质量太差,因此1852年底在岳州无意中获得清初吴三桂窖藏火炮、火药后太平军居然如获至宝,而清军也登时感到对手战斗力大增,。
南京太平天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太平军武器
定都天京后双方都开始使用洋枪洋炮,湘军1854年在靖港之役中已能识别出太平军悬挂白洋呢旗帜的船为“洋炮船”,同年底在九江、湖口之役中太平军黄文金部已使用洋枪,这个进程和清军大抵相当。
太平军这一时期控制长江若干个港口,又一度占领宁波,加上许多中外商人、外国军舰甚至清朝兵痞为牟利冒险走私,因此获得了许多西式新武器,包括洋枪、洋炮和军刀等。
这一时期太平军对新式枪炮的称呼和清军差不多,将用西式反射炉制铁法铸造的前膛炮称作“洋庄”,西式后膛加农炮称“大炮”,西式后膛榴弹炮称“炸炮”,后二种通称“洋炮”,西式滑膛枪、双管枪、线膛枪称“洋枪”,带弹仓的洋枪称“连珠枪”,手枪、左轮手枪称“短洋炮”……
1863年太平军嘉兴守将廖发寿铸造的铜炮,属于旧式前膛炮
这一时期太平军火器装备数量非常多,《行军总要》叙述的是1854年前后的情况,说一个“两”装备抬枪两支,鸟枪5支,一个“两”编制只有25人,实际上一般不满编,这样的装备密度和同期清军差不多。后期太平军中洋枪洋炮极多,李秀成部有多达三千人的直属洋枪队,而他的部将陈炳文在最后期居然有多达七千人的洋枪队,级别略低于陈炳文的邓光明,洋枪队数量也达四千人之多。这个密度已超过淮军以外所有清方正规军(常胜军等和洋人合办的雇佣军例外)。
但实战中太平军很少能在枪炮火力上占上风,除了前面说到的“制式化不足”、“火药质量不过关”外,还有弹丸不行(土制枪炮有用回收弹丸、卵石、铜钱甚至萝卜当炮弹子弹的,洋枪则用熔点低的锡代替铅弹,炸炮经常因为没有开花弹而发挥不了全部效力),以及走私等渠道来源的枪炮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是滥竽充数骗钱的劣质货(英国舰长吴士礼、何伯,翻译富礼赐、外交官密迪乐,以及曾为太平军服役的英国人呤唎、美国人白聚文等都吐槽过“不法洋人”和“奸商”兜售的劣质枪炮如何误事),这些劣质枪炮听上去挺响,但根本达不到合格枪炮的杀伤力。
除了陆军,太平军水师前期曾经很有威势,但因为大量使用民船,且缺乏优秀水师将领,经常把大小船混编作战,加上损失后难以补充,中后期就只能靠小船小艇凑合,太平军自制的水簰、龟船和八桨快船,以及仿制湘军的快蟹、长龙、三板,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对方,火力差距更大。后期太平军曾靠缴获或投奔洋人携带,获得过几艘武装轮船,如“高桥”号和“飞而复来”号等,但数量太少,难以改变大局,李秀成尝到武装轮船甜头后曾让俘获“飞而复来”号的呤唎等人设法再去上海“采办”(其实就是抢),结果未能得手。
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采用的插图,描绘的是太平军“飞而复来”号轮船在太湖击败清军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