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中国的房地产,给大家聊透,能明白多少,就看个人自己了。
首先,请大家抛开任何常规的房地产逻辑,什么国家政策、土地供应、人口流向,balabala……,不要带入这些,然后仔细的琢磨下面的文字。
1、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是资本+科技,而这两个因素其实对应同一个东西——劳动剩余。
用微观层面举例子,如果一个工厂,把劳动产出全部都分掉,是没法发展的,工厂需要有研发人员来提升效率,工厂需要购入新的设备来提升产能。所以,本质上相当于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剩余的一部分让渡出来,用于供养可能暂时没有产出的研发人员;同样的道理,购买新设备的资本也是来源于工人的一部分劳动剩余。
记住这个结论,经济要发展,当前劳动者就必须要让渡一部分劳动剩余。
劳动剩余越多,则对发展越有利,劳动剩余越少,则对发展越不利。
2、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
而且,经济发展的成果,每个人享受到的程度并不相同,
于是问题来了,有的人不愿意让渡劳动剩余咋办?
动用国家力量强行获取?恭喜你,每个统治者都想过这种方法。
强取当然可以拿到任何你想要的的比例,但又一个问题来,劳动者的能动性下降了咋办?
最极端的情况,你要是想100%都要拿走,那我干脆就不干了,你毛都拿不到。
如何在基本保持劳动者能动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积累劳动剩余,是一个大课题。
3、建国后,新中国一穷二白,纯农业国家,如何完成积累,如何发展工业?
大道理谁都懂,但真到了要每个人交出劳动剩余的时候,谈何容易。如果直接价税,则会打击生产积极性,并且当时全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农业税征收自古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于是,重点方向放到了如何提高企业利润上面来,企业有利润才能完成积累,才能再投资,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提高利润呢?1)提高收入;2)降低成本。
如何提高收入?国家直接赋予企业垄断地位,而为了确保企业有了利润之后能够继续再投资而不是挥霍掉,并且防止投资的方向不是国家想要的,于是国家全面接管各大企业。这就是垄断国企的来源。
如何降低成本?大幅压低员工的工资。但是员工总要生存对吧,与此同时就要压低员工的生活成本。于是乎,生活必需品开始全面管控。因为人为扭曲价格必然造成短缺,而短缺就必然带来管控,粮票等票证制度随之诞生。
对农民来说,由于管控,由于统购统销,意思就是国家要你种什么你就要种什么,你的产出只能卖给国家,而价格是由国家来定。而国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压低城市工人的生活成本。所以本质上,相当于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全国农民的劳动剩余转移到了城市企业。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剪刀差。同样的道理,人为的扭曲必然造成短缺,什么短缺呢?城市的位置,于是农民纷纷想要进城当工人,但是岗位是不足的,于是,大家都知道的,户口制度诞生。现在碰到跟你说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铁定不是当年的农村人。
农民积极性下降怎么办,基本无解,因为你无法同时满足既要大幅积累劳动剩余还要维系农民的积极性。最后折中的办法——农村合作社诞生,用规模效应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