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可不是曹操做人情,而是对于手下击败华雄没把握,所以只能羡慕刘备手下有关羽了。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兵进汜水关时,董卓命手下骁骑校尉华雄出马,迎战关东联军。华雄也没让董卓失望,一到汜水关就斩杀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接着华雄夜袭孙坚大营,将孙坚击败,还杀死了孙坚手下大将祖茂。

意犹未尽的华雄又到联军营前挑战,先后杀死了袁术手下骁将俞涉和韩馥的上将潘凤。一时众诸侯都面上失色,袁绍感叹手下颜良、文丑不在身边,无人能敌华雄。幸好关羽主动请缨出战,将华雄斩杀,才解了联军之危。

华雄在营外逞威是,曹操并没有派遣手下去迎战华雄,他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

曹操是讨董卓的发起人,不过此时的曹操还只是刚刚起家,手下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六员大将。这六将在演义中身手也算了得,在此后的战斗中表现不错,为曹操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是夏侯惇等人武艺也只是不错而已,以他们在演义中的表现看,大致和张辽、张郃等人武艺相当,属于一流水平,要比吕布、关羽、张飞等超一流武将差着一截。

华雄虽然惨死在关羽刀下,不过他毕竟也是连杀联军四将,战绩辉煌。特别是华雄所杀的祖茂是孙坚手下的大将之一,和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并列。程普等三将此后跟着孙坚、孙策、孙权转战各地,屡建战功,是江东元老级的人物,武艺也不弱。像程普就曾经和太史慈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

祖茂显然也不会太差,华雄能杀死祖茂,其武艺至少有一流水平,可能还要略强一些。曹操手下的夏侯惇等人面对华雄并无必胜把握,他此时实力弱小,自然不敢随便冒险,这才把机会让给了关羽。

最佳贡献者
2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实都是各自有各自的打算,都想借讨伐董卓的机会捞点好处,不会全力以赴,把自己的家底都亮出来,

比如袁绍作为十八路诸侯的总盟主,也没有把自己的大将都带上,要带上颜良,文丑,估计华雄也不是对手。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早有称霸的雄心,不过讨伐董卓的时候实力还弱小,他深知,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多招揽人才,个人觉得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目的有两个,

第一,董卓是国贼,讨伐董卓就是正义之师,表明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在舆论造势。正义的一方才能顺应民心,

第二就是摸清各路诸侯的虚实,看看哪家诸侯有多大实力,??什么样的人才,为以后统一天下做好准备,有机会的话把人才招揽到自己手下扩充实力。

所以曹操在十八路诸侯战华雄的时候没有派自己的大将出战,而是把斩华雄的人情给了关羽。

3

“温酒斩华雄”是关羽初震天下的成名之战。此战之前,关羽只是一介小小的马弓手(只在大兴山之战中斩过一名黄巾军首领程远志),此战之后,关羽堂堂正正地跨入了三国武力排行榜上“超级猛将”的行列。

董卓进京,横行跋扈,擅权滥杀,私行废立,激起朝野共愤。曹操刺之未遂,逃回陈留,树起义旗,矫诏天下英雄会盟讨董,时有十八路诸侯前来赴盟,可谓是兵强马壮,阵势宏大。

虽然看上去人多势众,但这些诸侯却各怀鬼胎,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完全凝聚不到一齐形成合力。从会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勾心斗角和互相拆台的行为。

比如说,在十八路诸侯中,袁术的实力是最强的,他身为南阳太守,坐镇淮南,统治区十分富庶,交通便利,钱粮广盛,同时他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后将军”,拥有合理合法调动辖区内国家正规军的权力,可谓是兵精粮足。袁术身为袁家“嫡出”,家族中“四世三公”,势力遍及朝野,关系网众多。但在会盟时,大家却推举时为渤海太守的袁家“庶出”的袁绍为盟主。这就从实际上激起了袁术的疑嫉,分化了袁家兄弟的关系。

袁绍也很狡诈,他前来会盟时并没有带来自己的主力部队和精兵强将,颜良、文丑这些猛将都不在军中。他成为盟主,指挥别的诸侯人马冲锋陷阵,他却保存了实力。同时,他一掌握权柄,就下令让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夺取了后勤补给的关键位置。

当时长沙太守孙坚尚依附于袁术,军中粮饷都要仰其鼻息,他急于摆脱这种依附关系,抢先夺取实利,所以主动请缨愿为先锋。而在诸侯中地位比较低的济北相鲍信人马最少,实力最弱,他就瞒着众人悄悄派弟弟鲍忠先一步率兵出发,想抢占汜水关,想占些便宜。

像这样各怀鬼胎互不信任,如一盘散沙的联盟,可想而知,战斗效率是极其低下的。战事一开,鲍信和孙坚就都吃了大亏。

西凉猛将骁骑校尉华雄奉董卓之命,率马步军五万直抵汜水关,抵御众诸侯。华雄在城上望见鲍忠率兵在城下搦战,立即开关迎敌,突然冲了出来,鲍忠措手不及,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孙坚兵马屯在城外梁东,粮草不足,袁术又故意拖延,孙坚只得转攻为守。华雄趁夜对其发动突袭,众军“鼓噪直进”,打了孙坚一个冷不防。孙坚刚刚从床上爬起来,披挂上马,就遇到华雄杀至,“斗不数合”,营中四处火起,乱成一团,孙坚无心恋战,仓皇而逃,被华雄穷追不舍,部将祖茂也被华雄杀死。

华雄乘胜到盟军寨外挑战,“战不三合”斩杀袁术麾下骁将俞涉,韩馥派上将潘凤迎敌,“去不多时”,亦被华雄斩了。诸侯们正陷入面面相觑,无人应战的尴尬之时,关羽出列请战,这就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一段千古传奇。

那么,做为矫诏天下会盟讨董的发起者――曹操,他的部将为什么不主动请缨出战呢?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在汜水关和虎牢关两场大战中,曹操都未发一兵一将,只是在上窜下跳地怂恿诸侯们出战。咱们来检点一下当时曹操麾下拥有哪些能堪一战的部将。

曹操在陈留树起义旗起事,最先投奔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另一位是“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他们俩是最早到的。随后,为维护师傅尊严而杀人流落江湖的夏侯惇来了,“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还带来一部分人马。再后来,曹氏宗族中的曹仁、曹洪两兄弟也各领千人来到帐下,“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也就是说,实际在汜水关之战时,曹操有六员可用之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

那这六位战将中,谁可堪与华雄一战呢?咱们逐个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战斗力。

一.乐进

在曹魏军中,小个子乐进是个狠角色,属于那种胆大手黑话不多的愣头青类型,平时沉默寡言,不吭不哈,到了阵前总是二话不说第一个低着头往上冲,“每阵先登”,奋勇突前。

濮阳之战,乐进三十余合与臧霸战成不分胜负;与于禁联手夹攻吕布,被吕布打跑;曹军六将围殴吕布,乐进也是其中之一;冀州之战,一箭射死郭图;徐州之战一箭射死成廉;汝南之战中被关羽击败;合淝之战中单骑快马突袭孙权,刀断双戟;合淝之战与甘宁交锋,战不数合诈败而走;濡须口与凌统五十合战成不分胜负。

我们可以看出,乐进虽有两次斩将记录,但都是靠的弓箭射杀,平臧霸、平凌统,说明他的杀伤力偏弱,属于弱一流猛将。这样的杀伤力很难对华雄构成威胁,而华雄避箭能力极强,乐进与之对战,毫无胜算。

二.李典

在曹魏军中,李典更偏向于智谋而非勇武。随曹仁到新野进攻刘备,他屡次为曹仁出谋划策;随夏侯惇征战博望坡,又是他首先发现了敌人火攻之计。

但李典在阵前厮杀的武艺不及乐进,所以他总是怂恿乐进出战:羊山冲阵,李典生擒黄巾帼将领黄劭;濮阳之战,参与六将围殴吕布;穰山伏击战,李典曾经与许禇、于禁围攻赵云,被赵云突围;出征新野,与赵云交锋十数合,自知不敌,败回阵去;博望坡遇关羽拦截,不敢战,夺路而走;合淝之战,暗箭射杀宋谦。

李典仅十几个回合就被赵云击败,说明只能算是个强二流武将,这样的武力值根本无法抵挡华雄。

三.曹仁

在曹魏阵营中,曹仁是个具备统兵能力的帅才,能攻善守,独当一面。他上阵单挑的次数不多:南郡防御战,部将牛金被围,曹仁亲自挥刀冲阵,击退徐盛,救出牛金;突围时遇蒋钦拦截,曹仁与牛金合力击退之;南郡之战,与周泰交锋,十数合诈败而走;襄樊之战,遇关羽拦截,不敢迎战逃走。

曹仁的战斗生涯以统领军队做指挥官,上阵厮杀无一斩杀,也无一擒获。他的武艺不会强于李典,以这样的武力值,肯定不是华雄对手。

四.曹洪

在曹魏军中,曹洪是个性情暴躁,思维简单,控制住自己情绪的年轻猛将。实际上,他脑袋瓜子不如兄长曹仁,但上次厮杀的战斗力则强得多:羊山步战黄巾军猛将“截天夜叉”何曼,三四十合后诈败拖刀斩杀之;南皮之战中在混战中舞刀乱砍斩杀袁谭;与甘宁交锋,二十余合后诈败而走;与韩当交锋,三十余合后诈败而走;潼关之战,为救曹操,奋力与马超硬拼四五十合,渐渐不支;在下辨三个回合斩杀马超的部将任夔。

曹洪的战斗力还是蛮强,在拼死恶斗的情况下,能够硬顶马超四五十合才落下风,但当时马超主要注意力是在追杀曹操,而曹洪是玩命搏杀。以曹洪的表现看,他的武力值与乐进接近。但汜水关之战时,曹洪年龄尚少,抵挡不住凶猛的华雄。

五.夏侯渊

在夏侯家族中,夏侯渊是个具有领兵能力的将才。夏侯惇未盲之前,很少让夏侯渊出阵厮杀,夏侯惇右目中箭盲目后,夏侯渊才逐步走上战阵第一线:夏侯渊参加过六将围殴吕布的战斗;汝南之战中斩杀刘备的运粮官龚都,随后张飞赶到,杀退夏侯渊;潼关之战中斩杀前来偷营的马超部将成宜;曾与马超交锋,马超转而去追击曹操;汉中平张鲁,在南郑不三合斩杀杨任部将昌奇,杨任出战,与夏侯渊三十合不分胜负,夏侯渊诈败拖刀,斩杀杨任;参加过车轮战庞德,数合诈败;定军山与黄忠战二十合,收兵回营;后来被黄忠突袭斩杀。

以夏侯渊的武力值来看,与张郃、张辽等接近,属于一流武将的中等水平。但前期夏侯渊上阵很少,夏侯惇受伤后才渐露头角。汜水关之战时,夏侯渊还年轻,出战华雄虽保命无虞,却并无胜算,哥哥夏侯惇也不会让他去冒险出战。

六.夏侯惇

曹魏起事之初,缺兵少将,典韦和许禇这样的“超级猛将”并未归附帐下,上阵单挑厮杀,主要靠的就是夏侯惇和乐进。

夏侯惇属于“悍勇型”的猛将。无论遇到何种强敌,都敢奋身而战:荥阳挺枪直取吕布,战不数合,败回本阵;战不数合一枪刺死徐荣;徐州城与曹豹交锋,狂风忽至;濮阳城外与张辽交锋,吕布忿然亲自挺戟出阵;吕布追击曹操,夏侯惇拦截,大雨到来,双方退兵;参与六将围殴吕布的战斗;寿春不三合刺死袁术麾下大将桥蕤;徐州城外四五十合击败高顺,被暗箭射伤右眼,拔矢吞睛,一枪刺死曹性;下邳诱关羽出战,十余合诈败而走;黄河渡口追杀关羽,战不十合被使者叫停;博望坡与赵云战十数合,赵云诈败而走。

以夏侯惇的表现来战,其武艺与张郃、张辽相当,但战斗勇气则远过之,他属于强一流猛将。 曹军中唯一有可能战胜华雄的就是夏侯惇了。

但曹操肯定不会把夏侯惇派上战场去的。一来曹操也不傻,凭什么大家都保存实力,我要去出头呢?再一个,这个华雄出场数战也太惊人了,鲍忠被斩尚不足为奇,“江东猛虎”孙坚都被打败,祖茂被杀,“骁将”俞涉出去战不三合就交待了,“上将”潘凤去不多时也挂了。华雄五战五胜,斩将四人,从他刀下活着回来的只有一个孙坚。这样高效的杀伤率也太吓人了,曹操岂敢轻易让自己的本家兄弟去冒这个险呢?

所以说,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扬威天下,在于他本身武力强悍,也在于众诸侯之间的互相猜疑提防,各怀鬼胎,不肯卖力。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4

不是曹操送人情给关羽,而是罗贯中要让关羽露脸,为什么要先派出骁将俞涉、冀州上将潘凤这俩虚构的人物?因为他没法在演义开端就祭出历史上有名的武将替关公铺道。

所以,类似虚构的情节,是不能把人物性格简单套上去的,而是先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情节。

接下来再分析演义中的情节,这一段故事是很紧凑的。

1、袁氏争功

华雄前来愵战,袁绍作为盟主自然应该先发言,于是他问谁敢出战?袁术身后闪出骁将俞涉请战,结果不三合被斩,众大惊。这时候韩馥立马又祭出潘凤,结果潘凤很快被斩,众皆失色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三国演义第五回》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袁术手下是头一个出战的,为什么是袁术?因为此前刚好发生了袁术拖粮事件,原因则是害怕孙坚功劳太大。袁术这个人,众所周知,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典型的二世祖,平生最大爱好是“作”。凡是这样的人,最在意的是什么?脸面!

所以有理由相信,袁术事后跟下边众将和谋臣开过会,要在下一轮对战中拔得头筹。所以,俞涉不等袁术发话就先自请战,根本就是提前得了袁术的授意

那接下来又为什么是韩馥呢?因为韩馥是袁门故吏,说得难听点就是袁家的狗腿子。袁术战败,不光是二袁脸上无光,他这个躲在他们光芒下的狗腿子也一样难看,所以他便赶紧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出战,以图挽回颜面。只是没想到潘凤如此不济。

当然,这里还得多说一句,从战前袁绍任命袁术总督粮草这样的安排来看,无论这哥俩私下是多么不对付,在面对其他16路诸侯的时候,他们有一个目标是一致的——不能给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丢人。至于事实上到底丢没丢,那就看后边戏怎么唱了。

于是,接下来的戏就好看了。

2、关公出马

所谓输人不输阵,而且,俞涉、潘凤的出战都是得到袁绍同意的,俞涉出战时,书中用的是“绍喜,便著俞涉出马”,潘凤出战时,用的则是“绍急令出战”。这时候他们的先后被杀,袁绍自然要承担用人不利的责任,尤其是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袁术、韩馥先后请战,分明就是想给他们老袁家捞功的。

于是袁绍赶紧给自己往回捞颜面:“可惜啊,可惜啊,我的上将颜良、文丑不在,只要有一个人在,何惧华雄!”

这话既有袁绍为自己挣颜面的意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老子现在手里无将可派,这功劳我不要了,你们谁有本事尽管拿去

本来嘛,按照各路诸侯的深谙政治,这时候恐怕得先捧一捧盟主,劝慰一下,然后再做打算。但谁曾想,堂下有位傲气冲天的关二爷。所以没等袁绍把话说完,关羽先就忍不住了:“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所以,别说曹操现在心思如何,他首先就压根没有机会发言,因为台词已经被关二爷抢走了。

好吧,甭管这位面如重枣的九尺大汉是谁,预备人选有一个了,作为盟主的袁绍得赶紧说话啊,于是他先问这是何人。

说实话,别说关羽当时只是一个马弓手了,即便是一方将领也轮不到他发言,前边的俞涉那是得了袁术授意,又是在老袁家说了算的地盘,自然无碍,关羽越过刘备和公孙瓒说话,已经是严重越权了。

所以,听完公孙瓒对关羽进行的人物介绍,袁术气得就跳了出来,大喊着让人把关羽打出帐去。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曹操是个爱才之人,况且之前已经介绍过刘备,众人也都知道人家好赖是汉室宗亲,面子还得顾及一下的(注意了,在演义的设定中,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设定很有分量,所以竟然直接得到了袁绍赐座,这在历史上基本就是个笑话。因为汉室宗亲如果没有实权,又不是帝王的直系亲属,其实没多少地位,出身远比刘备好得多的刘繇,在正史中也得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入仕途)。

所以曹操赶紧替关羽挡掉袁术,建议让关羽试一试。又在面对袁绍的质问下替关羽请战。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这里得替曹操辩白几句,有人或许会认为,曹操建议关羽出战,与爱才无关,只是不想折了自己手下的战力,赐酒的行为则根本就是为了把戏做足。

这种说法其实不然,因为在此之前,曹操已经替刘备说过好话了,这时候曹操的人设是很正面的,罗贯中没必要打自己的脸。

当时袁绍发现刘关张三人听闻关东联军先后挫败以后暗自冷笑,便询问他们三人是谁。袁绍可不是袁术那个二百五,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怼。他得问明白了这三人的出身,才好针对性地治他们的罪。

公孙瓒才介绍了这是刘备,曹操便赶紧接话,莫非这就是破黄巾有功的刘玄德?曹操接话的用意很明显,要知道,公孙瓒在袁绍等人眼中屁都不是,如果没有曹操这样有分量的人替刘备说话,只凭他们三人的冷笑,袁绍派人将他们斩了都无所谓。所以,曹操这算是替刘备解了围了。

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

再者,这时候的曹操,是一个能够面对不作为的联军敢于独自追击董卓的豪杰,他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在乎,还怕自己手底下的人出战华雄被杀?这就太把曹操抹黑了。

因此,战华雄这出戏,并非曹操有意让人情给关羽,而是在一环紧扣一环的故事中,赶着话把功劳让出去的。同时,这也是为以后曹操对关羽格外欣赏提前铺好了路。

5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因为曹操手下没人打得过华雄,不能白白送人头;

爆发力比较高的典韦许褚,这个时候都还没有被收编呢。

曹操这个时候的武力值是很差的,不然也不会被袁绍搞来搞去抢了盟主啊。

6

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想让自己兄弟送死,同时也没想到关羽能成功


曹操当时起兵不久,身边除了亲戚朋友,战将并不多,华雄前来挑战时,曹老板身边有战将6员:李典、乐进、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这六位在三国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此时还是第一次面临大战的新手,而对面是凶名昭著、刚刚斩杀盟军几员上将的华雄,这种情况下实力能发挥出几成很难说。



我们还是来简单说说这六人,看看有没有斩杀华雄的可能


曹洪,曹操从弟,日后独自领兵的战绩也还不错,但是单挑的战绩不多,和已经年迈的赵云堪堪打成平手;更主要的是曹洪现在年龄还有点小。祖茂都死在华雄手下,曹操当然不会舍得让曹洪一个半大小子去冒险和华雄拼杀。



李典、曹仁。这两位以领兵、治军见长,单挑实力一般。



乐进,以骁勇善战著称,却是五子良将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乐进每战都身先士卒,破袁绍时斩杀淳于琼,又斩杀了严敬,后期还曾逼退过关羽;但是和名将的单挑,在《三国演义》里只有和东吴凌统的一战,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最后被甘宁一箭射脸上了......这种实力面对华雄,大概率是白给。



排除上面四位,还剩夏侯兄弟。这兄弟两在各个方面都要强于上面四人。只说单挑能力


夏侯渊能和黄忠打平,应该归于一流武将。但在虎牢关,夏侯渊还是个经验值为0的小青年,面对华雄,取胜的把握也不大,没必要冒险。



最后就是夏侯惇了,我认为他是有可能杀掉华雄的

按照小说的说法,夏侯惇和吕布过招,能打上半天,打不过还能活着撤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被夏侯惇拦下,双方一场大战也没分出胜负。

当然,不是说夏侯惇能比得上关羽,关羽也知道杀那六个守将也就杀了,杀了夏侯惇曹操就未必能让自己走了。但是,能和武圣打得有来有往,能在温侯吕布方天画戟下活命,夏侯惇也勉强算得上超一流武将了。


关羽能秒杀华雄,夏侯惇费点劲应该也能杀得了。



为什么曹操没有派夏侯惇出战

我觉得有几点原因吧

  • 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实力。
  • 借机削弱其他盟友的势力。死的余涉和潘凤也不是等闲之辈,日后也许都会成为大敌,不如现在借华雄的手多死几个。
  • 对夏侯惇的实力没把握。我们现在讨论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曹操不知道夏侯惇有战平关羽的本事,也不知道关羽能秒杀华雄,如果知道了可能也就让夏侯惇去了。当时曹操能知道的,就是江东四大名将之一祖茂,偷袭华雄却被人一刀砍死,虎牢关前又斩杀了两员上将,风头正劲,各路诸侯都不愿派上将出战,曹操肯定也多少有些畏惧,此时的夏侯惇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 或许曹操是想再等等,看没有人再出战,或者有人出战被杀了,再让夏侯惇去,这样可以抬高夏侯惇的名气,也可以多消耗华雄的体力,降低获胜难度,却没想到关羽捷足先登了。

为什么要送关羽一个人情

这人情不光是给关羽,也是送给刘备的。

十八路诸侯最多也就是四世三公,而刘备是汉皇后裔,甭管真假,名头在那。曹老板看人又准,知道刘关张三人不是等闲之辈。关羽若能取胜,自己则是送了个顺水人情,关羽若不胜,也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死掉了,没什么可惜,还除掉了一个未来可能的敌人。


还有就是,这可能就是冥冥中的缘分吧,我总觉得曹操第一次见到关羽就很喜欢他,直觉认为关羽能胜,解掉盟军之危。后来两个人也发生了很多时期,无论是哪版《三国》的电视剧,我都特别喜欢看曹操和关羽的戏份,不知道有和我一样的没。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白也,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哦

7

十八路诸侯战华雄,曹操不派自己大将,为啥把人情送给关羽? (流誉原创抄袭必究)



呵呵??,真是大开眼界!所谓送人情,应该是具有绝对把握,或者说就是自己掌握的资源,不收取任何好处,人人都看得出,是毫不利己的作为。而斩华雄任务是这样吗?



当时,华雄一举打败孙坚,这是诸侯联军十分看好、给予厚望的啊!先后杀掉鲍信之弟鲍忠,孙坚部将祖茂,又当场杀了俞涉、潘凤,十几路诸侯,个个心惊,人人胆寒,大帐噤声,盟主无言,大有当时就散伙,卷铺盖走人的架势,曹操作为发起人,一个充满事业心,想着干点名堂的枭雄,能看着好不容易,才聚集的优势,就这么烟消云散,白忙一场吗?



关羽挺身而出,勇敢请战时,曹操极力支持,正是这矛盾、纠结,复杂心绪的体现。华雄在营外逞威时,曹操并没有派遣手下去迎战华雄,他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这时的曹操,刚刚起兵,手下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六员大将。这六将,在后来也有表现,但那是经过无数战斗、长期战场历练,进步成长是一点点积累。在当时,只能算是民兵队长,还没经风雨、见世面,十分稚嫩,不能担当大任。



华雄虽然死在关羽刀下,但那是事后才有的结果,曹操不可能预知,当时面对的,是华雄实实在在的威胁。另外,从曹操事后派人,暗中照顾刘备、关羽看,很明显也有拉拢的意思。那时有点本事的,都在寻觅机会,以及适合自己的老板,就这个角度,说送人情也有那么一点。但曹操只是说些好话,撮合各方关系,对曹操来说,比派出亲信,冒很大风险,要合算的多。综合来看,人情主要还是在后面,暗中送羊、酒抚慰,大帐中的斡旋,连一成都占不到,因为能不能成功,没一点把握。

8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有疑问,为什么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各路诸侯帐下名将无数却奈何不得区区一个华雄呢?在这里就要区分演义与正史了,在正史之中,是没有汜水关之战的,甚至没有汜水关这个地方,何谈温酒斩华雄呢?在正史中,华雄仅仅击败过孙坚,最后也是被孙坚率军击杀的。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 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闲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 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我们回到演义来看,“温酒斩华雄”可以说是演义这本书中的一段高潮,不仅仅是关羽的成名之战,更是刘备阵营走上群雄逐鹿舞台的基石。为了成就关羽的威名,罗贯中不得不献祭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也就有了“上将军”潘凤,以及“袁术帐下第一武将”俞涉被华雄两三刀斩于马下的片段了。

那么同在十八路诸侯阵营的将领里,又有谁可以真正的打败华雄呢?青年才俊张郃,此时正在韩馥帐下任职、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也跟随曹操到此、袁术帐下纪灵,孔融帐下武安国,白马将军公孙瓒,江东猛虎孙坚等人皆可与之一战,袁绍帐下颜良文丑其实也在军中,为什么罗贯中不用他们来证明关羽的实力呢?因为他们在历史上都得到了证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是在歪曲历史,而是在原有历史记载的大方向上,加以修饰,所以在这里,后来著名的将领是无法登场的。

汜水关外,关二爷温酒斩华雄的剧情和三英战吕布的剧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因为这样的修饰,才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傲慢忠义的关羽、两面三刀的吕布、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还有仁德爱才的刘备。

小四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关注小四,带给你更多有趣的历史内容。

9

这倒不是曹操有心要“让”。毕竟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个“奸雄”。准许关羽出战,正表现了曹操的“奸”。

必须要说的是,《三国志》里是不存在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事情的。而且,在《三国志》里,杀了华雄的人是孙坚。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在《三国演义》里,把这份功劳让给关羽,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突出关羽的威猛。

这是关羽的“威镇乾坤第一功”,初次在大舞台上正式亮相,如果杀的不过是无名小卒,显不出关羽的水平来,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显露出曹操的奸诈和目光长远。

《三国演义》将曹操定性为“奸”,这是曹操的人设。曹操不派部下出战,而是等其他人出战,用意颇多:

一则是趁此机会看看逆境中各个势力首领的表现,看看有谁沉得住气,谁顶不住压力。毕竟这些路诸侯,日后都会成为曹操统一天下的阻碍。他要先观察一下对手的水平;

二则是看看各路诸侯的实力。这也是为将来做打算,越叫出更多的将军来,曹操就越清楚每个诸侯的军事实力。有华雄当参照物,正是摸诸侯的底的好时机;

三则是不想暴露自己的实力。如果说曹操怕自己手下的武将打不过华雄,这一点倒不至于。毕竟,孙坚不算是个单挑的猛将,但是华雄竟然没能顺利杀了孙坚,可见水平有限。实际上,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都有实力与华雄一战。华雄的水平,绝对高不过夏侯惇、夏侯渊。

但是,如果自己派将斩了华雄,就容易引起其他诸侯的注意和警惕,这一点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三国演义》里描写曹操,其本心就打算统一天下,从最初就是这么计划的。所以曹操此时做的,就是隐藏实力,和探查对手的实力。

最后,曹操支持关羽出战,其实也是想要为自己物色一些武将。就算不是关羽,曹操也乐于看到有这样的大将出现,自己好把他拉拢过来。不让自己手下的武将出战,也是为了不让他们抢戏。

所以说,《三国演义》对曹操的个性刻画可谓“入骨”,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更加丰满了“奸雄”这个人设。

尤其斩华雄之后,曹操对张飞的积极,表示“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又对袁术的自大以及闹不和,轻描淡写“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后又命公孙瓒带玄德、关、张回寨,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这都可以看得出,论起工于心计,其他十七路诸侯加起来,都不如曹操一个人老谋深算。

10

三国演义中,18路诸侯联合起来,对付董卓。

董卓派遣华雄为先锋,华雄勇猛,连杀诸侯军多名将军,士气正旺。

袁绍做为盟主,连连感叹,要是颜良文丑在就好了,由此可知,在袁绍的心目中,颜良和文丑的武力值是高过华雄的。

那么为什么诸侯军这边的将领这么容易就死在华雄刀下?

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之所以把华雄描写的这么厉害,是为后面关羽温酒斩华雄做铺垫,华雄越厉害,说明关羽越牛气。

第二:这么多的诸侯汇聚在一起,看似强大,实则是各怀鬼胎,一盘散沙,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个华雄就把盟军难为住了,那么后面盟军的解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曹操看到这么多将领死于华雄手中,盟军的士气低落,心里也着急,但是没有把自己的将领送上战场,一方面是想看看其他诸侯军的虚实,另一方面是对华雄有所忌惮。

当他听到有人毛遂自荐时,看了看关羽,心里一惊,此人一身英雄气,或许能与华雄一战,故而做了个顺水人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