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绪皇帝(清德宗)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9位君主,不过他终其一生都只是慈禧太后麾下的傀儡。尤其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两人的关系便彻底破裂,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成了阶下之囚,至死也未能与慈禧太后缓和关系。那么,光绪皇帝如果杀了慈禧,清朝还会灭亡吗?

事实上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从1874年底光绪皇帝登基,再到1908年离奇去世,从未掌握过实权的他性格十分懦弱,根本没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去刺杀慈禧太后。

而且,光绪继位多年来一直忍气吞声,所以就连李鸿章、荣禄等实权派也只听命于慈禧,而淡化了光绪皇帝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势单力薄的光绪皇帝想要去刺杀慈禧太后、夺回实权简直是难上加难。

还有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亲疏关系导致光绪皇帝不敢痛下杀手。慈禧是光绪的姨母,也是把他推上皇位的人。公元1874年,慈禧与咸丰所生的同治皇帝暴毙。为了继续推行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将自己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与醇亲王奕譞所生的载湉立为皇帝,这就是清德宗光绪皇帝。

由于慈禧太后是光绪皇帝的亲姨母,她的妹妹又是光绪的生母。如果光绪皇帝杀掉慈禧,就必然背上恶名。更何况,文弱的光绪皇帝连顶撞慈禧太后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是杀掉慈禧、自己亲政了。

而且,即便是光绪皇帝真的杀了慈禧,也不能挽留清朝。从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来看,他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并没有真正的治国的才能。如果慈禧太后更早地去世,清朝或许会更快解体也说不定。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光绪真的那样做我认为清朝并不会灭亡,会像英国和日本一样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光绪皇帝一直都是一个心怀国家心念百姓的有志君主,他不想看到国家在他的手里一步步沦为外国列强任意宰杀的羔羊。甲午战争结束之后光绪为了一雪前耻,决定效法日本实施维新改革,为此他一天都要下达十几道关于维新变法的奏折,可见他对国家快速富强的心理是多么的强烈。

也正因为此光绪皇帝变法心切没有切实考虑到当时国家的状态,更没有平衡朝中各种势力的利益分配,导致变法遭到守旧派的严重阻挠和破坏,最后在慈禧等人的干预下将维新变法扼杀在摇篮之中,维新派人士惨遭屠戮,光绪也被慈禧囚禁在瀛台,维新变法的各种政治举措被全部废除,大清国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倘若当时光绪派人将慈禧秘密杀死了,整个国家的权力就都会掌握在光绪手中,成为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权人。既然没有了慈禧这个阻碍变法的最大障碍,那光绪就可放开手脚实施自己远大的报复,而且变法还会受到西方人的支持,因为当时的西方人很希望清朝能够开放全国市场,让他们呢能够赚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为此光绪皇帝会聘请很多洋人来辅助他实施改革。

同时光绪的改革不但会受到洋人的支持也会受到洋务运动等人的支持,特别是李鸿章,张之洞甚至是光绪的对头袁世凯的支持。这些人都是晚清的国家柱石,他们也不想国家一直受到外国的欺压。因此随着改革的推进对于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也会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整个国家最重大的事情,依据当时清朝自身的条件和数千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政治体制,清朝一定会选择和英国或是日本相似的政治体制,其中选择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最有希望的,如果光绪那样做了,他还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那么清朝也就不会灭亡,而是新的清朝的诞生!

3

清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就是光绪真的杀了慈禧,由自己亲政了,其实也不能改变什么!虽说慈禧统治之下的清朝显得十分的窝囊,但总得来说没出过什么大的乱子。

那么换做是光绪呢?清朝又会怎样?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事光绪是一个有才能且有抱负的皇帝,更不是一个昏君,我们从一个一品大臣因帮助考生作弊,被光绪下令直接给砍了,这件事就能看出来。

所以光绪有抱负、有才能,那么或许他真的动过除掉慈禧的念头。但是,这只会是一个念头,因为他压根连除掉慈禧的可能都没有。

皇宫中的侍卫一直都由上三旗的人担任,也就是说这是皇帝的亲兵,但慈禧发动政变后,宫中所有的侍卫都被换成了自己的娘家人,也就是正蓝旗的人,至于原来那些上三旗的全部被慈禧给驱逐回家了。

也就是说整个宫廷,都在慈禧的控制之中,光绪无人可用,不可能杀得了慈禧。

可能会有人会说,当时清朝还有百万的

军队,光绪作为皇帝还是有人有兵可用的。那么这些军队真的听光绪的话么?慈禧的手段可没那么简单,从慈禧政变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慈禧在很早之前就有谋划了,那个时候就能看出远至山海关、近至天津、紫禁城,军队都已牢牢掌控在慈禧手中。

所以光绪帝真的想杀慈禧的话,他没有任何的外力可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由光绪亲自动手,因为整个皇宫之中只有光绪才能接近慈禧。

但,很可惜,光绪帝没有选择这样做,其次就算光绪真的这样做了,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我们从光绪与慈禧的用人来看!光绪帝比较看重的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但这批人至死都没有享受过权利;慈禧看重的则是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等人,对比起康有为等人不论是受人诟病的李鸿章还是左宗棠,个个都是能臣。

康有为虽然饱读诗书,但只会纸上谈兵,且从成绩上来说并没有实质成果,为人所诟病,无法与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相提并论!

虽说光绪皇帝有着戊戌变法的“功劳”,但实际并无太大作用,甚至比不上慈禧,我们对比洋务运动留下的遗产与留下来的北洋军阀,就可以看出光绪比慈禧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就算光绪真的除掉了慈禧,也不能改变什么,清朝该亡还是会亡,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

4

这个问题挺好玩的,虽说历史不能有太多的假设,但这样也能开发我们的思维。

首先不知道题主是否也跟大部分人所认为一样,就是觉得慈禧阻碍戊戌变法,一定是属于顽固派和守旧派的。其实这还真有些冤枉了慈禧,慈禧不是守旧派但也不是改革派的,在她眼中,她不需要是哪个派的,她要的是平衡朝堂,保证自己的权利。洋务派的大臣其实也是慈禧为了保证满清的统治才扶植起来的,而且也能平衡守旧派的实力。

慈禧为何有那么大的权利,就是因为无论是洋务派还是守旧派,都是在她的制约之下。

现在我们来做个假设,且不说有没有杀慈禧,就考虑光绪夺权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有能力延续清朝的统治吗?

个人认为不能,首先光绪和改良派的人所主持的戊戌变法就不会成功,戊戌变法重点就是学习西方,倡导科学,废除八股,裁除冗员,就单单废除八股和裁除冗员这两条就直接得罪了全国所有的利益阶层。

第二点,满清的灭亡虽然有一部分跟外国侵略者有关,但其根本还是军阀。太平天国运动逼出了个湘军,洋务运动弄出了李鸿章,张之洞大大小小的实权总督,乃至到清最后的十多年里,慈禧都是小心翼翼地平衡着各个实权总督之间的关系。清政府的统治力度也越来越薄弱,待到了一定时候,灭亡就是一定的了。

其他的不说,就简简单单地这两条,就没有人能挽回清政府的灭亡。

5

光绪杀慈禧?机会肯定有,腰里揣把匕首就行,意志上够坚决一些,行动上更麻利一些,事情能成!

关键是杀了之后,光绪就能掌控大权了吗?

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班臣工,还有各省的封疆大吏,蠢蠢欲动的汉族军头,各怀鬼胎的帝国主义列强,层出不穷的农民运动……

但凡朝代末世,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乱局都能出现。

光绪能掌控的了这个局面吗?天下精英会听其号令吗?

显然不会。

这个庞大的统治集团,慈禧经营了几十年,她是帝国唯一能控制局面的人,集团里的高级官员几乎都是她的人,而分离性不断加强的封疆大吏们碍于慈禧的权威,勉强对清廷听从号令。

慈禧若死,局面的混乱速度可能就是崩坍性的,电报的普及可以让这个消息迅速传遍海外内,以光绪的能力,恐怕还没颁出一道像样的圣旨,已经天下大乱了。

接下来的形势,很可能就是地方割据,与洋人势力狼狈为奸,中央一片混乱,臣子们要么提前寻找出路,要么联手再搞什么政变……

无论任何局面,以光绪皇帝的能力和阅历,都是无法应对的。

这种情况,绝对比当年康熙皇帝面临三藩之乱更为艰险。

在洋务运动已经搞了几十年的清末,西方的诸多思想早已掏空了那些官僚们的“忠君爱国”思想,为了自己的利益,谁还来管什么家国天下呢?

实事求是的说,清朝早该在太平天国那一阵子就灭亡了,国不像国了,可它居然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一直活到1911年才偃旗息鼓,这里面,慈禧的“功劳”不可谓不大。慈禧玩弄权术的本领相当强悍,先通过叔嫂联盟搞掉顾命八大臣,接着又让奕?靠边站,接着东宫太后也去了,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整合,慈禧实现了对大清权柄的绝对掌控,她已经成为各方利益集团的最高代表和仲裁者,清朝的一切大事,只有老太后发话了,才能算定数。

而太平天国之后,虽然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干汉族地主阶级崛起,并逐渐掌控了南方多省的实权,但碍于老太后的权威,他们至少表面上还是服从清廷的指令,不敢过于“放飞自己”。

但随着老太后西去,大清王朝仅仅3年就分崩离析,完了。

这不过就是一群军人造反,这要是老太后还在,还会让这事儿按着历史书的剧本去演吗?

当然,老太后活的再长,也只是给这个病入膏肓的王朝徒劳续命而已。

而对于光绪皇帝来说,他还真不敢对慈禧下手。

说白了,光绪这个皇位还是慈禧扶的,两人之间是准母子关系,面对慈禧那翻江倒海的权术表演,光绪皇帝除了诚惶诚恐恐怕再无任何“非分之想”。

光绪皇帝一没兵权二没班底,他实在没什么资源和慈禧抗衡,而已慈禧敏锐的政治嗅觉,恐怕光绪皇帝刚有“杀慈禧”的念头,慈禧就能感觉到了,以慈禧在戊戌政变时的快准狠,恐怕一两天内光绪就成了废帝。

对于慈禧来说,废立皇帝不是麻烦事,麻烦在于合法性和如何使自己能长期的名正言顺的把持朝政而已。

6

清朝灭亡的原因是它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这个根本原因不改,谁亲政也没用。

7

不要把慈禧说的太坏,真正历史上的人慈禧还是个非常不错,有能力的人。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平衡收碗是很高的,任何一个人或集团想篡权或者谋杀她都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无人能比。这也是她能统治中国半个世纪而屹立不倒的原因!

清朝到了光绪时代已是千疮百孔,已到了行将就木的阶段。即使是光绪帝能亲政,也已只是稍微延续一下死亡时间而已。清朝的体制问题是整个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崛起而使其走向没落的原因。

当年甲午战争是光绪皇帝主持打的,投降也是光绪皇帝主张投降的。然而最终战败的原因归到慈禧身上,有点冤枉慈禧。

光绪主持人问戊戌变法,慈禧其实是支持的,只不过光绪皇帝听信康有为之言,要杀慈禧,慈禧才彻底对光去皇帝寒心。

再者说,光绪就是杀了慈禧也不起什么作用。自己当了三十多年皇帝,没有一个忠于自己的臣子,连身边太监宫女都是慈禧的人,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实力。一旦慈禧不在,他的执政基础是什么?能压得住群臣吗?戊戌变法他把地方大员和满清贵族得罪了个精光?他上台这些人能拥戴他?肯定不会,他们会以弑母之大逆不道之罪除掉光绪然后另立新君。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现实!担不了大任的庸人,永远也改变不了历史。唯大任者必须具备政治家的魄力,运筹帷幄的头脑,心狠手毒加奸诈,方能成就霸业,凌驾于万民之上,成为风流人物!

8

首先来说光绪根本没有必要杀慈禧。慈禧本来年纪就很大,而光绪那个时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年轻的,这种情况光绪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慈禧的规划,慢慢熟悉政务,培养自己的人,树立自己的威望。等到慈禧去世,光绪不就顺理成章的掌握了权力吗?那有什么必要去杀慈禧?光绪能做上皇帝就完全是因为慈禧选择了他,加上慈禧又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光绪是不该杀掉慈禧。另外一点,当时各地封疆大吏实力已经很强了,假如慈禧死了,光绪能稳住局面吗?

慈禧之所以权力大,是因为手底下的高官都听她的。她从26岁就开始掌权,几十年下来,朝廷地方有多少人是她提拔上来的,她的关系可谓是盘根错节。杀了慈禧,手底下那些官员还在呀,难道光绪能把下面的人全都杀了。

再退一万步讲,假如这些官员真的被杀了,光绪上哪里去找人顶替他们?指望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经验不足的人是不行的。

更何况从礼法上来看,光绪是不能杀慈禧的。现代的人可能觉得慈禧祸国殃民。可是在当时的大清子民心中,慈禧可是老佛爷,可是大清朝真正的当家人,威望无人能及。更何况慈禧名义上还是光绪的母亲,对光绪有养育之恩。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尚且没有杀掉李渊,光绪那里有这个胆量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历史上的权力的斗争绝不是简简单单通过杀掉某个人就能够解决的。通常情况下某个人都是一个集团的代表,只有两个集团的实力相近,才可能真正一个集团战胜另一个集团。如果皇帝冒然杀掉某个权臣,唯一的结果就是逼反了他的手下,最后还是弄乱了局面。这就好比汉朝的汉献帝和曹操的关系,哪怕汉献帝找人杀掉了曹操,汉献帝能重新掌握权力吗?

看看汉武帝,一个多强的君主,可是窦太皇太后在的时候汉武帝说话能算数吗?汉武帝能力这么强,尚且没有办法,只能等着老太后去世,自己才真正掌握权力。

光绪皇帝除了等,还能干些什么呢?

历史上光绪其实并不想逼宫,只是手底下那些人尽出馊主意,坑害了光绪。

9

慈禧和光绪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但是二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清朝的江山社稷。

慈禧代表的是封建王朝小农思想的守旧顽固派。在清王朝末期,西方列强的突然叩关,令大清朝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但是统治阶级内部却始终不认为是自身制度礼法层面落后于西方,而是将战败的原因全都归咎于器物层面的落伍和军队战斗力的羸弱。所以在慈禧当政期间,清廷也不断的通过外交渠道,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洋枪洋炮,包括自建军工厂等方式,以图弥补晚清器物层面的缺陷。然后再试着变革军制,裁汰武备废弛的旧军,提拔湘军、淮军,甚至是后来的北洋新军,晚清统治阶级内部都认为这样就能够避免被西方人的再度武力侵略,从而维系大清朝传统的皇权统治。

而光绪则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改良派。年轻的光绪皇帝有着很强烈的国家荣辱观,尤其是在清廷轰轰烈烈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之后,器物层面的战船巨炮都拥有了的情况下,依然败给了小小的日本,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此后光绪逐渐对传统的器物革新富强之法不再视如圭臬,而是对维新派的改良方案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经验十分认同。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引导下,他逐渐认同大清是制度上的落伍,应该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所有领域的变革,甚至愿意适当的放出点权力,赞成君主立宪。

根据现在的观点来看,光绪的想法应该更有利于清朝的发展,因为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在生产力和政治制度层面更加高级先进,所以如果按照光绪的那一套维新思想可能更有利于时代发展。其实则不然,要知道上层建筑必然是要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二者是因果关系,但晚清的经济基础依然是牢不可破的小农经济,虽然受到了西方商品经济的冲击有瓦解之势,但这个过程是较为缓慢的,而且还集中在了单一的棉纺织业,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生活方式依然是以小农为主导的传统经济模式,因此很难落实制度转型。
仅仅是靠着光绪和几个维新派书生,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从上而下强力推行新政,暴露的各种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从高层到基层官僚队伍中,有能执行新政的可靠官吏吗?就算强力推行下去了,基层百姓能接受西方的那一套吗?还有,满清的遗老遗少们,这些既得利益群体会支持光绪动自己的蛋糕吗?那些新军的将领们,他们又能够诚心受制于光绪吗?恐怕一件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改良失败,这不是把慈禧换成光绪就能解决的事,相反,如果没有了慈禧来制衡协调各方权益,只会更快令清王朝崩溃。

10

不管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将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归结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上,王朝的兴衰更替是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的历史规律,而这一历史规律是我国特有的土地分配与阶级划分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咸鱼曾在以前的文章中做过相关解答,这里便不再赘述。

所以,如果当年光绪皇帝真的能杀了慈禧太后而使新政得以继续推行的话,清朝是否真的会在光绪手中得以中兴?对此,咸鱼是持以否定态度的。

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当时的清王朝腐朽落后,积重难返,行将就木,任谁都不可能挽救这个“天朝上国”的命,雍正再世也没用。

为何咸鱼会如此肯定呢?因为光绪皇帝自身的性格弱点以及所支持的维新变法与当时的整个社会格格不入,这两个原因就注定了变法一定会失败,而且即使没有慈溪太后从中阻挠,也依旧会失败。

光绪皇帝的性格

纵观古代变法成功的实例可知,那些支持变法的皇帝他们的性格都是沉稳老练,善于隐忍,而光绪皇帝却完全不是这样,光绪皇帝的性格非常复杂,他有懦弱的一面又有暴躁的一面,懦弱的光绪皇帝面对慈禧太后从来都是“每日必至太后请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罚令长跪”,光绪皇帝四岁便被抱入宫中,在慈禧太后的管教下当了皇帝,由于慈禧太后的严格要求,光绪皇帝从来都是对慈禧太后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违逆冒犯之言。但同样的,贵为九五之尊的光绪从小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又是别人对他的尊崇,所以光绪的内心也有对权力的渴望,他也会有很多官二代所具备的暴躁易怒,目无一切,自大等性格特点,像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就曾在日记中提到过这一点,光绪皇帝有时会无故打骂太监,而对此,翁同龢只能写道:“圣性如此,令人恐惧”。能让身为两代帝师纵横官场几十年的翁同龢感到“恐惧”,试想一下,光绪皇帝暴怒起来究竟有多可怕。

所以,这样一位既懦弱又容易暴怒的皇帝来支持变法,变法又如何能长久?

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

历代变法最大的阻碍自然就是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光绪皇帝和当时的维新派所面临的最大之困难亦在于此,而慈禧便是保守派的典型代表。

那么维新变法为何会遭到保守派的极力阻挠呢,根本原因是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一个朝代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后,国家机器早就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运转,这个“既定的程序”就是百年来所形成的官场规则与国家准则,而制定与贯彻官场规则与国家准则的便是这些所谓的保守派,即国家的权力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如果推行变法,那么这就意味着要让他们交出手中的权力,这也是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大臣推行变法的目的所在,所以变法伊始,他们便迫不及待的以精简机构为名下令撤销众多官府机构,并陆续起用一批支持变法的新人。据不完全统计,变法开始后,仅京师遭到裁撤的官员就有万余人,而这些裁撤的官员,光绪皇帝和他的维新大臣也根本没有给予任何的补偿,要知道被裁撤的全都是京官,都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属于地主阶级,这些人被无故裁撤,心中自然会有怨愤,就如同当年李自成入京后对京官大肆抢掠一般,没有他们的支持,李自成没多久便逃出京师,历史就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断重演,如此相似。再加上变法又直接取消了八股文和科举考试,兴办西学,这让当时天下所有读书人感到迷茫与不满,他们寒窗苦读十数载甚至数十载目的就是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人生命运,然而这条路被彻底废弃,因此维新变法又如何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

如此一来,天下的官员和学子竟都成了维新派眼中的保守派了,可见,维新变法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

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后,将维新变法彻底扼杀,并处死戊戌六公子,当时六人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沿途观看的百姓没有对他们产生丝毫的同情,眼神中所流露的是漠然,甚至是好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普通大众对此前的变法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更体会不到变法究竟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或者多大的变化,而这也说明了此前的变法非常失败,因为没有得到广大的农民阶级的支持。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变法的失败不在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即便是没有慈禧太后,还会有别的太后或者保守派从中阻挠,慈禧太后只是保守派们推举出来的代表,变法的失败在于一个懦弱又容易暴怒的皇帝带领一群丝毫没有治国经验的年轻臣子进行了一场操之过急的变法,不成功是必然的,如果成功了那才是遇见了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