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承离不开一个“孝”,上有老下有小,老子传承尊老爱幼,这就是“孝”!在封建社会,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即使到了现代,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行为准则!
封建社会,对“孝”非常推崇,甚至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就是“举孝廉”。所谓“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政。只是这一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到了后面就变形了,正如三字经里说的“举孝廉,父别居”,这也是当初没有想到的!
古代还有一种休假制度叫做“丁忧”,就是官员父母去世以后,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任何人都要遵守!
明末宣大总督卢象升在父亲去世后,曾经连续十次上书要求丁忧,但是由于战事吃紧,都被崇祯驳回了。卢象升不得不强忍悲痛奔赴前线,以至于在战死的时候外罩铠甲,内衬孝衣,这是忠孝两全的千古楷模!
也是明朝还有一位官员拒绝丁忧而被嘲笑和痛斥,这就是著名的张居正。因为刚刚上位,怕三年后朝局有变,年轻的万历搞不定。他的理由是“夺情”,就是皇帝要求,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要尽忠!
到了元代,郭守正把古代二十四个名人的孝道故事编辑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孝》,这个埋儿奉母的故事就出自此书!
据说郭巨父亲死了之后,他把家里的财产都分给了两个兄弟,他独自把母亲接回家奉养!但是不久后他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因为家里比较困难,他怕儿子的出生会加重家里的负担,所以就和妻子商量,把儿子埋了省下开支,好好照顾母亲,于是她老婆就同意了。某天他就和老婆带着儿子来到山上准备挖坑把儿子活埋了,结果挖出来一罐金子,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郭巨一看高兴坏了,于是儿子也不用埋了,带着金子回家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鲁迅先生对这种虚伪的孝道曾经给予无情的批判和揭露,他说这类故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甚至回忆起小时候读郭巨的时候怕自己父亲会把自己埋了,看来是留下了童年的阴影了!
当然了,里面也有很多光明的正面的故事,也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比如后汉陆绩的“怀橘遗亲”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好吃的要想着父母;后汉江革的“行佣奉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也要好好奉养父母等等!
所以封建文化我们要善于甄别,不能一味接受,我们要懂得拿来主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