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思是晋代大才子,一篇《三都赋》万人争睹,以至洛阳纸贵。可惜相貌不扬,举止不佳。听说潘安每次以街上回来的时候,车里都让人扔满了水果干果,心里想,我比潘安才气不知高多少倍,如果冠服走街,肯定收获要比他多。

(左思像)

于是让仆人套上华丽的马车,正襟危坐,沿街徐行。遇有人观看,即问道:我与潘安如何?围观者遂往车上吐唾沫,一路狼狈至家,脸上涶液已如雨洗。

凭什么啊?对了,就是颜值不如人呗!

如果说凭颜值可以获得水果,非常可笑。那么下面我介绍的这位,凭颜值可以干涉朝政,甚至能掌握皇权,他就是董贤。

公元前一年,27岁的汉哀帝刘欣病死在未央宫。临终前,他委董贤为大司马,位三公之首。同时把传国玺绶也亲手交给了董贤,并握住他的手说:“”无妄以予人!”也就是把江山社稷和皇权都交给了董贤。

(哀帝与董贤)

董贤何许人也?为何年纪轻轻就能权倾天下,执掌朝政呢?

原来,刘欣不爱巾帼爱须眉,后宫只一后一昭仪二人,这在古代帝王里是极其罕见的。董贤正是昭仪董氏的哥哥,哀帝为太子时就是他的侍从,生得娇媚粉面,甚得哀帝宠爱。帝登基后,更是出则同车,入则同卧,二人如胶似漆。一日午休时,哀帝先醒过来,发现自己的衣袖被董贤身体压住,不忍叫醒,遂命人用剪刀把衣袖剪断了,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来历,后人用它来代指同性恋。

身为皇帝,不近女色而恋男宠,自然也就无法传宗接代,这在君神天下的汉代,是不能被理解的,更是让太后宗室不能容忍的。可人们费尽心思,甚至把他抬着硬塞进皇后床上,都不能让他动情。并且,他大肆封赏董家亲戚,封侯拜将,甚至在为自己所修的皇陵旁边专门修一座家陵,以示生死相依。朝中三公以下官员任免,令皆出董贤,可谓前古人,后无来者!

够奇葩吧!靠颜值能混到董贤这个份上,宋玉潘安要自愧弗如了!

(哀帝与董贤)

隋唐之后,科举取仕代替了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简单来说就是不再靠裙带关系或者举荐方能入朝为官,而是要靠真才实学。这样,普通寒门子弟本以为只要有学问,长相丑些也可以登科入仕了。

但是错了!经过一级一级考试之后,最后有一场由皇帝和考官主持的殿试,就是在宫殿里进行面试。面试的内容主要是“身言书判”,身,即让你走两步,由皇帝审视一下你的身高长相。言,即和你交流一下看看口齿是否清晰,等等,所以说即使学问再高,长得不行或者结巴嘴还是不能当官的。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就相貌奇伟,并且美髯垂胸,是典型的美男子。万历登基之初,宰辅高拱本应顺利入掌内阁,可太后喜欢张居正的英俊魁拔,尽管高拱资历丰富且为官清廉,可是相貌输给了张居正,最终张居正成为首辅,却也不孚后望,启万历中兴,成为一代名相。

由此看来,颜值有时候还真能成就大事!

(张居正像)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最著名的颜值即正义的案例!

“颜值即正义”是最近很流行的说法。一句在“长得好看”相关语境下的万能口号:长得好看就是正义的代表,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我不管,哥哥说什么都好听,毕竟颜值即正义!

现在人的审美标准趋同,无论对错,只要看着顺眼就支持。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吗?胜利者书写历史,掌握话语权,只要能够撑到最后就是正确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广义上的“颜值即胜利”!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讲,史上最著名的“颜值即胜利”案莫过于这个:

是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个事件中,李世民弑兄,杀弟,欺君,诳父,无论哪一件拿出来都是不折不扣的禽兽行径,无论怎么讲都是不择手段的卑劣行为!但是,那有怎样,所有这些无损李世民在人们群众心中“天可汗”的高大形象,他仍然是历史上史诗级的英明领袖!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长的是在太“英俊”了。

登基前,李世民打了两场仗,堪称唐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两场:一是收复山西,消灭刘武周,宋金刚;二是洛阳之战,一举消灭当时北方双雄的王世充,窦建德。这两场仗,对于李唐王朝夺取天下,几乎是决定性的。

登基后,他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此外,他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稳固了边疆,让大唐王朝声名远播。

在唐太宗执政的627年至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就这些功绩而言,他的颜值史上罕有,颜值即正义,谁也别不服!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3

1、首先我们来说说诸葛臣相,如果不是长得帅,还有才华,他不一定比庞统厉害。

说起三国时的“卧龙凤雏”,为什么“卧龙”诸葛亮就那么出名呢?“凤雏”庞统就没有诸葛亮那么受欢迎呢?其实两个并列的人,才学智谋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当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描述,其正史里并没有庞统丑陋的记载,但是不得不说诸葛臣相的颜值肯定在线,据说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这就符合一个帅哥的标准就。《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形容他,“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虽然正史没有说庞统怎么丑,但是才智与诸葛臣相并列,而并没有受到刘备的重视,可以想见,刘备也是一个颜控。

2、大明朝选状元,也看颜值

别看朱元璋经常被人黑,动不动被说成斜拔子脸,可是他选状元还把颜值做为加分项的。

特别是状元,这也是帝国的门脸,如果状元丑陋不堪,怎么能作为代言人,所以明朝的状元是看颜值的。殿选其实才是状元能不能走到最后的关键。

在洪武四年就出现了一件这样的事,状元郭翀因为长相不佳,被降为榜眼,而仪表堂堂的吴宗伯被升为了状元。

才华横溢不是最后的标准,长相英俊也会为人生的逆袭带来机遇。

3、女性以“颜值取胜”的事情数不胜数

杨贵妃就是以颜值,打动了两代人,寿王李瑁,还有唐玄宗。

本来她与唐玄宗的恋情,属于让人不耻的行为,可是唐玄宗宁愿为了得到她,而犯下这样的错误,这也是“颜值”在起着作用。

帝王见识的天下佳丽不少,玄宗时代甚至有“三千白头宫女”,他们坐下面吹牛时,还时不时的谈起玄宗。

本来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却因为颜值还被歌颂了,因为“三千宠爱于一身。”

还有汉代的李夫人,本来是一个歌女,但是因为长得漂亮,一曲“北方有佳人”深深的打动了汉武帝。

女性因为颜值得到荣华富贵的事情,数不胜数。

4、男性也会因为长得好看,得到机遇

女性因为漂亮,得到想要的东西,很正常,那么男性也会因为漂亮,得到女性的赏识。

比如潘安,他出门时,妇女们争相观看,可是当左思效仿他时,却被人们吐了唾沫,这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啊。

人家长得不好看就不能出门了吗?还手拉手的去吐人唾沫,也不知道历史记载有几分真实。

诚然,颜值会带来很多机会,但是空有颜值,没有内涵,其实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当时光无情的摧残曾经娇美的容颜时,颜值总会成为过去,而品德、才华才会愈久弥新,在岁月中绽放光彩,哪怕脸上爬满了皱纹,也会从骨子里透露出高雅来。

4

公元599年,隋文帝把义成公主嫁给了突厥的启民可汗。义成公主是隋朝宗室之女,并不是隋文帝的亲女儿。

义成公主在突厥地方生活了30余年。她最大的功劳是救过隋炀帝杨广。

公元615年,杨广巡游天下,到了北边雁门关。此时突厥可汗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突发十万骑兵,包围了雁门,隋炀帝被困。

当时按照胡族收继婚的习俗,义成公主此时已经是始毕可汗的妻子了。

隋炀帝随即派人去向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于是派人告知始毕可汗说,北方边境有敌人攻过来。始毕可汗于是撤围而去,隋炀帝才得以脱身。

没多久,始毕可汗死了,处罗可汗(始毕可汗的弟弟)继位,义成公主又成了处罗可汗的妻子。

又过了不长时间,公元620年,处罗可汗死了。处罗可汗临死时,想要传位给他的儿子奥射设。

请注意,这时“颜值即正义”定理发挥作用了。

可惜这位奥射设,长得面貌丑陋,身体虚弱。

义成公主于是废掉了奥射设,改立了处罗可汗的弟弟莫贺咄设为可汗,这位就是“颉利可汗”,也就是后来带兵到长安城下与唐太宗在渭河边见面的那位。

这里,奥射设因为颜值低,而没有当上大汗,这是“颜值即正义”再好不过的注脚了。

可惜的是,义成公主因为唐朝夺了隋朝的天下,她就一直鼓动突厥颉利可汗与大唐为敌。

公元630年二月,李靖在阴山大破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义成公主也在乱军中被杀。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5

颜值即正义、长相就是战斗力,这一规律对男人同样适用,比如传闻帅到戴面具的兰陵王高长恭: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战让他扬名立万,甚至因此诞生了《兰陵王入阵曲》;但实际上,真正力挽狂澜、率领北齐军获胜的,是名将段韶。

邙山之战的背景:北周20万大军围洛阳

南北朝期间,北齐、北周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双方几乎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大战;而中原要冲洛阳附近的邙山,时常成为他们的主战场;两边的开国者——宇文泰与高欢,都曾几乎在此地丧命。北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期间,此地再次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

当时,北周在位的皇帝是宇文邕,但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护,他们与北方新兴游牧政权突厥走得挺近。公元564年,双方合计从西、北两面对北齐进行夹击,突厥甚至派了十万大先行进入幽州掠夺一番,以试探北齐底细。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同年8月,北齐将流落在晋阳的宇文护之母送回北周,以期缓解双方的关系。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宇文护一时间思想有些动摇,但突厥人可不跟他讲究这些。九月,突厥大军再次集结大军进入幽州,并派使者联络北周出兵。

担心惹恼盟友,宇文护不得已如约东征。十月,北周征集了2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北齐,主攻方向仍是中原重镇洛阳。

当时北齐在西线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周军顺利杀到洛阳城后开始围攻,北齐武成帝高湛则派出了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前去救援。

两人率军到达洛阳外围后,远远望见周军的庞大阵势后,直接怂了:“畏周兵之强,未敢进”;而城内已经被围攻了近30天,形势岌岌可危。洛阳若失,则整个华北平原就会暴露在周军眼皮之下。此时的高湛,想起了另一位名将——段韶。

段韶力挽狂澜,大出风头的却是高长恭

段韶时任并州刺史,正在北线抵御突厥人的入寇。为了解决洛阳的困境,高湛紧急将其召回晋阳商议对策。段韶认为,洛阳对北齐而言更加关键:

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

这与高湛的意见不谋而合。段韶随即动身,带着1000骑兵赶往洛阳。但高湛还是不踏实,几天后他也亲自前往。

段韶日夜兼程抵达前线,并立即率领高长恭、斛律光等将领登上邙山查看敌军情况。双方在太和谷不期而遇,正式拉开大战。

当时的局面是周军在下、齐军在上,前者仗着兵力优势,派遣大量步兵往山上强攻;段韶则率军且战且退、逐渐诱敌深入,待到对方体力消退、势头放缓时,齐军却突然发力、骑兵发动猛攻。北周军无力应对,阵型迅速崩溃,大量将士甚至被赶到山涧中摔死。

北齐军队趁势往洛阳城外的北周军队猛攻,高长恭亲自率领500骑兵突入金墉城(洛阳城西北角的小城)下,为了让城内人辨认自己的身份,他摘下头盔:“免胄示之面,(城内)乃下弩手救之”。

最终,北周军队全线溃退,北齐大获全胜、渡过了危机。随后高湛赶到洛阳后论功行赏,提拔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高长恭为尚书令。

由此可见,段韶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但实际上,在民间迅速成为红人的却是高长恭:

兰陵武王长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为《兰陵王入陈曲》

但是,被军人们封为偶像,并不会带来好果子。齐后主高纬上台后,对高长恭的威望极为忌惮。公元573年,他派人将其毒杀。一带帅哥就此香消玉殒。

由此看来,不仅“自古红颜多薄命”,男人长得太帅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6

题主,我是老实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说到“颜值即正义”,我一个想到的就是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件事,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并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周的灭亡。


根据《史记》记载: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让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褒姒听了周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

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在古代科举,皇帝觉得哪个人长得好,便会更关注他,潜意识里就更欣赏他的文章,明朝第一任状元就是靠长得好夺了别人的第一名。

本来第一名应该是郭翀,但是“郭翀第一,貌寝,改伯宗”。意思就是他长得不好看,因此第一名成了吴伯宗。朱元璋对于吴伯宗的评价是“王光剑气,终不可掩”。因为这是大明的第一位状元,朱元璋就更看重长相,吴伯宗就成了状元。

其实从汉代开始,朝廷选拔人才,就很看重相貌,还有身材。男子也需要长相好啊。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仪态端庄四字就包含很多,仪容仪表,长相,举止,都考虑在内。

唐朝时期,吏部的铨选也看重长相。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选拔人才看长相和身材,这是一脉传承下来的。

古代官员升迁也看皇帝是否相中你了,(刘敬)巡抚宣府、大同。七年议事入觐,帝(明英宗)壮其貌,留为兵部右侍郎。文官看脸也就罢了,明代武举也要看相貌,这是选择的标准之一。

在课文上还学过邹忌的故事,开头就是和城北徐公比美,其实古人是光明正大地欣赏美,尤其是欣赏男子的容貌,史书中对于很多名人都有关于容貌的赞美。

古代选拔人才看中的容貌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气质,不仅看容貌,还看身高体态等,所谓相由心生,未必是很好看,但是看着就很奇特,与常人不同,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记载,对样貌的评价就是一个奇字。还是要要有特点

8

颜值即正义:就是一个人脸蛋的好看程度,长得好看的,就可以说颜值很高,其实这与之前的外貌协会很像,同样都是看脸认人,以貌取人。长的好看做错什么都可以被原谅,长的丑的做的再好也会被挑剔。

颜值就是正义在古时候被写进了制度里。汉武帝时期发展教育,设立五经博士,博士的弟子可以免除赋税,而成为博士弟子的硬性条件之一是”仪状端正”,所谓人帅可以当饭吃。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唐朝时通过科举考试后还需要通过吏部的铨选才有资格做官,铨选考察四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看外表,所谓人帅才有官当。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在日本平安时代宫廷女官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里,连和尚讲经也要找长得好看的来,丑和尚讲经都有罪过。说经师须是容貌端丽的才好。人家自然注视他的脸,用心的听,经文的可贵也就记得了。若是看着别处,则所听的事也会忽而忘记,所以容貌丑陋的僧人,觉得使听众得到不虔诚听经的罪。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古代看脸的事还真不少:

1、娶老婆只需要一张脸

《史记·陈丞相世家》: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三国志·魏书八》:(陶谦)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兒童皆随之。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兒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

《北齐书·列传第一》:(娄昭君)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及见神武(高欢)于城上执役,惊曰:“此真吾夫也。”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而许焉。

2、买东西不花钱

《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王濛)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拾遗记?后汉》:(王溥)於洛阳市佣书。美於形貌,又多文辞,来僦其书者,丈夫赠其衣冠,妇人遗其珠玉,一日之中,衣宝盈車而归。积粟於廩,九族宗亲,莫不仰其衣食。

3、找工作不用愁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太常令所徵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公孙)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汉武帝),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李)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

4、升职有保障

《元史·列传第四十》:帝见其(刘敏)貌伟,异之,召问所自,俾留宿卫

《明史·列传第六十六》:(刘敬)巡抚宣府、大同。七年议事入觐,帝(明英宗)壮其貌,留为兵部右侍郎。

5、连犯了法都可以不用死……

《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新五代史·吴世家第一》:(杨)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

《宋史·列传第十四》:(王凯)以践蹂民田,捕至府。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全斌取蜀有劳,而审钧(二人为凯之先祖)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

《明史·列传第三十八》:(师逵)以国子生从御史出按事,为御史所劾,逮至。帝(朱元璋)伟其貌,释之,谪御史台书案牍。

6、还能自动获取主角光环

《南齐书》:(褚)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史记》:(莒)太史敫女奇法章(齐闵王太子,时避祸为园丁)之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与私焉

《宋书》:范阳祖翻有医术,姿貌又美,殷氏有疾,翻入视脉,说之,遂通好

《新五代史·列传第三十五》:(华)温琪走滑州,顾其状貌魁伟,惧不自容(参加黄巢起义失败),乃投白马河,流数十里,不死,河上人援而出之。又自经于桑林,桑辄枝折。乃之胙县,有田父见之曰:「子状貌堂堂,非常人也!」乃匿于家。

在颜值即正义的年代,如果化妆只算是作弊,而整容简直就是造假。将大众审美全部特征体现在同一张脸上,无论这种改造是否适合原来的基础,是否保留个人特色。因为只有符合审美,才利于在市场上变现。不过因为这样一来,很多人都有一张同样的脸,撞脸变得越来越常见。美丽本无罪,但过分追求外表的美丽,折射出的一定是心灵的空虚和时代的浮躁。

审美是很复杂的事情,古今中外,审美无时不刻在变。但不变的却只有一点,就是对权贵的模仿。几乎所有的装扮,都是为了显得更像个上层阶级。在底层人追逐化妆伪装成上层人士的时候,上层人士也更加倍的努力把自己和模仿者区分开来。逻辑就这么简单,有钱,有权,就是美,因为美由他们来定义,曾经有句话很经典,种族歧视,歧视的从来不是肤色,歧视的是贫穷。

9

在明清两朝,做官可不仅仅看学识、才干,还得看长相,长得丑的不要,长的帅的优先,这可不是颜值即正义吗?

其中因为长相原因最出名的要数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参加科举考试的王艮。

王艮天资聪颖才学过人,经过会试后,即省级考试通过后,来京城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在殿试中,他写的文章才华横溢,其他人的策论都不如他,美滋滋的考了第一名。讲道理来说考了第一名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爹妈给了他一张丑脸(能参加殿试的应该都不丑,怪只怪帅的不明显),建文帝竟然嫌他长得不好看,于是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第二名胡广(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于是王艮因为长相而与状元失之交臂,相反,胡广因为颜值意外的喜提状元。

看来长得好看真的是一种基因优势,是老天爷赏饭吃啊。

10

首先理解颜值即正义,意思是说长得好看就是正义、成功的代表r

古有西施,深明大义,助越灭吴;李清照,一代词宗,奇气横溢,今有王德民爷爷,深耕大庆,创新油田开发的励志事迹。但是我认为,颜值只是美最基本的环节,因为还有很多“其貌不扬”,但是成就非凡的伟人。r

1、古龙,虽然没有超高的颜值,但是并不影响他才华横溢的一生。他的江湖与众不同、奇谲诡丽、一波三折,他的小说风格从最开始的模仿到最终的独树一帜,最终成为与金庸齐名的一代宗师。r

2、王粲,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据史书记载荆州牧刘表认为他其貌不扬,身体孱弱,但这并不影响他一生取得的成就。他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不仅在文学方面著有《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作品,而且在官场中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r

3、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