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世的人们大都认为,司马懿看准了诸葛亮的软肋,所以才坚守不战而拖跨了蜀汉,熬死了诸葛亮取得了胜利。

那么,司马懿能否利用曹魏在经济和军亊上的优势而主动和诸葛亮开战,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个宿敌呢?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直接交锋有两次,分别是诸葛亮发动的第四,笫五次北伐。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发动了笫四次北伐,曹魏西线总指挥,大司马曹真病重,司马懿以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的身份指挥对蜀作战。手下大将有名将张郃,后起之秀郭淮,这两个人都是令蜀汉一方忌惮的人物。

张郃主张分兵应战蜀军,司马懿不同意,他让为应集中兵力和蜀军开战。

诸葛亮让王平攻祁山,自已亲率主力迎战司马懿。

诸葛亮兵出上邽,打败郭淮,占领上邽。司马懿赶到上邽东据险防守,诸葛亮求战不能撤回祁山,驻扎于卤城,司马懿尾追而至,仍然是只追不击。对于张郃建议的主动进攻罝之不理。

诸葛亮求战不能,再退,司马懿紧逼而至,仍然是不战。

五月十日,在诸将纷纷请战的情况下,司马懿下令出击。他命张郃带一支人马进攻南围的王平,自带主力攻打诸葛亮。

此战蜀军胜,斩杀曹魏军士3000人,缴获铠甲500O副,弓弩3100张。司马懿退回营寨。

南围方面,张郃也是无功而返。

后,因阴雨连绵,蜀军缺粮退兵。

看到蜀军撤退,司马懿命张郃追击,结果,在木门道遇伏,张郃被射杀。

这一战的对抗是硬碰硬,司马懿没有占便宜,虽不伤筋动骨,但却结结实实被诸葛亮教训一下。这也说明,诸葛亮敢主动北伐,就是有备而来,要的就是主动作战。而且,一但战事展开,诸葛亮也有能力来消灭掉主动进攻的魏军。

那么,如果司马懿继承死缠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

司马懿决非乏乏之辈,战事胶着下去,曹魏一方的兵力一定不足,必须有后援。但是,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不要忘了后有一个东吴在后边盯着呢?

诸葛亮一生中的每一次北伐都和东吴互通消息,东吴方面也是积极配合。所以,一但北边战事进入胶着状态,孙权一定会全力进攻。

诸葛亮的兵力不多,大概有十万左右,但在他多年的培肓下,蜀军的战力相当强悍。即便是司马懿全力进攻,他也不可能快速地一战解决掉十万蜀军,更何况,蜀军采取的是轮休制。前方战亊吃紧,诸葛亮可以很快地调集更多的援军来。因为,他没有后顾之忧,甚至,和东吴的边界能够做到互不设防。另外,轲比能的十万大军这时所起的作用就不是仅仅敲一敲边鼓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曹魏在多方势力的进攻下有可解馅入四分五裂,汉末的混乱又将开始,收拾残局的有可能是孙权。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太差了,他可能撑不到最后。

最佳贡献者
2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胜是死,败更是死。

3

诸葛亮北伐思想在他给后主的《后出师表》中已经描述得非常清楚了,“现在兵少国弱,但从中原一路转战而来的将士还健在,可以一搏,等到十几年后,这些身经百战之士都走了,那就更加不可能战胜魏国了”。总的来说,蜀国利在速战,但你说诸葛亮认为北伐真能攻城拔寨,荡覆魏国,也不太可信。诸葛武侯也知道蜀魏实力相差悬殊,出征只不过是积极防御,延缓蜀国的覆亡而已。

而司马懿完全没有必要和蜀国硬碰硬,魏国本身国力雄厚,靠拖就能拖“死”蜀国。如果正面作战的话,可以参看姜维北伐。当然诸葛亮更为谨慎,所以套用唐太宗品评麾下名将李世绩、李道宗和薛万彻的话,可以说,“诸葛亮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姜维非大胜,即大败”。既然不能“大胜”,也不能“大败”,那普通的胜利也不过是未效全功、含恨而终。


蜀汉丞相 诸葛武侯


诸葛亮五丈原对阵司马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