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出自元曲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
背井离乡这个成语起源的地理位置应当是中原至关中一带。南方到处都是水,一般走到哪都有水,打井的也有,但不像中原那么多。而中原一带一马平川,人们聚集的地方,往往都会打井,同一个姓的人形成宗族,围井而居,共享一口井水,祖祖辈辈都依着这口井生存。加上古时交通不便,离开难,回来更难,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井的感情,不是现在出门都靠飞机动车的人所能理解的。
所以背井离乡的背,是背后的背,就是背对着家乡的井,离开家乡的意思,并不是动词,不是把井背在身上的意思。所谓井也只是一个代词,指代祖祖辈辈生存生活之所,以及人文和社会环境。不是被生存生活所逼,想来也没有谁愿意离开,所以其中的凄凉凄苦可想而知。
今天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人们对背井离乡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走出去发展才是硬道理!但还是有一些国家的人们在炮火的轰鸣中背井离乡,比如叙利亚等国的难民。同样是离开家乡,一个是求发展,一个是求生存,截然不同。
不知道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人被迫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