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年之内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都不增加,但是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能会增加,此外未来3到5年可能会加息。
央行加不加息主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是经济增速,第二个是通货水平,第三个是汇率压力。 根据这几个因素,我们可以大概来分析下未来央行是否会加息。
首先看下经济增速
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增速缓慢的时候央行一般会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来提高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投资。而在经济增速过快的时候,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央行一般会通过加息等方式来收缩社会资金供应量,已达到抑制社会过度投资的目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这个增速超过了2018年预期6.5%的目标,处于中低速增长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压力上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出口压力上行、社会投资降速,增长动能不足等等等,所以未来几年想要达到预计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一旦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就业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目前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至少未来2-3年会这样。
这一点从7月份推出的1.3万亿刺激计划就可以看出。 2018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其中提到: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安排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的基础上,要加快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争取早见成效。
我们再来看一下通货水平
如果通货水平过高,央行一般会采取加息的措施,目前判断通货水平是否偏高,有一个基本的参考,那就是cpi涨幅,如果cpi的涨幅在3%以上,那就具备加息的条件,反之,如果cpi的涨幅小于3%,那央行基本上不会考虑加息。
而最近几年,我国cpi的涨幅都比较小,基本上都徘徊在2%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也不具备加息的条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和房租涨幅比较猛,所以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内,cpi的涨幅可能突破3%的界限。
我们再来看一下汇率压力。
汇率的压力主要来自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浮动,特别是对美元汇率的浮动。
美元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很多国际交易都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国一旦加息,世界其他国家的央行一般都会纷纷跟进加息。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加息,而且预计2018年剩余的时间,还有可能有一到两次的加息过程。
一旦美国连续加息,那就会给我国的汇率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美国加息有利可图,很多国际资金就会逃离出境,一但大量资金流出,那就会给股市等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破坏,很多金融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到时会造成较大的金融市场混乱,所以为了防止过多的钱流出,如果未来美国连续加息,不排除我国央行也跟进加息的可能。
综合以上三个条件之后,近期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
通过对上面影响央行加息三个加息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经济增长以及通货水平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就算美国连续加息,给我国汇率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目前我国调节金融市场的手段比较多,除了通常使用的基准利率调整之外,目前央行还有公开市场操作,SLF,MLF,定向降准等手段可以使用,因此就算美国加息,我国也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应对国际资金的流出,有足够的办法把资金留在国内。
另外,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开放,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对利率进行调整,可以上浮利率或者是下浮利率,以及上浮多少,银行都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比央行加息或者降息更具有灵活性,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央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有调整基准利率的动作。
当然就算央行不加息,客户实际的存款利率也有可能增加,因为在存款利率市场放开之后,银行可以自主调节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比如目前很多小银行,特别是一些信用社和农商行,就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百以上,这个利息明显要比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高很多。
最后,未来3到5年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目前我国的m2供应量已经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速都很高,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房价猛增。
但是目前m2供应量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缩水,毕竟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震荡期,需要加大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过未来3到5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进入尾声,到时经济逐渐平稳之后,有更多的经济增长动能,央行就有可能通过加息来降低社会货币的供应量,以应付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防止资产泡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