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出路,在于走集体主义的康庄大道,在于农民的团结一心,小农经济形式的农民不会有发展前途的。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的一直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解决温饱永远是中国农村的大问题。
在中国的大地上,自从有了人民公社,农民才有了真正当家做主人的感觉,在政治上有了响亮的话语权。特别是进入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农村的气象一派繁荣兴旺。(我说的是我所在的地区)青年人在一起说的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每个大队里有赤脚医生,小痛小病能及时就医,那怕是半夜三更,还是刮风下雨,赤脚医生随叫随到,就算水平不高,却能让人感到温馨。在大队的俱乐部一年四季欢声笑语不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表演者。人与人之间若有一点小矛盾,就有大队的调解主任及时解决。若是偷鸡摸狗者,就会有大队的治保主任及时处理。一家若有难,大家齐帮忙。不但口粮足,队队都建有储备粮仓,少说也有半年的余粮。那时候的过来人应该都知道,京剧“龙江颂”里卖余粮的那场戏,农民去卖余粮时,首先要问清楚:社员的口粮留足了吗?种子粮留足了吗?储备粮留足了吗?不是现在有一部分人在说的那样,是強交的。那时候的人民公社是很人性化的,一到农忙季节,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村。现在的村书记都不下地,那时的公社书记在农忙时带头下地。
那个年代才是农民最扬眉吐气的时代。是农村最生气勃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