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常说"盖棺定论",但郭沫若先生自1978年6月12日逝世后,反而是对其评价上的分歧越来越大,肯定的声音和否定的声音呈现截然相反的"两极评价。

悼词,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与评价,在郭沫若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称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评价不可谓不高。

此后,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学术界基本是肯定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

但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思想、学术界风气渐宽,加之海外观点进入大陆的影响,对郭沫若的评价呈现多元化,甚至是"两极分化"的现象。

郭沫若无疑将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一生所做的“好事",除政治上的,主要体现在文学成就和学术成果上,有目共赌,这点是抹杀不掉的;那么,他一生又做过哪些"坏事"呢?他为什么要做"坏事"?

郭沫若在政治立场上算是“从一而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期入党。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后,遭到通缉。1942年,中共尚在延安时期,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在政治信仰上郭沫若并未投机。

共和国建立之初,郭位高权重,陈寅恪、吴宓等著名学者为保持自已独立人格采取远离之策。如今,反思那些伤人甚多的运动时,不能不佩服陈、吴等人的高明,与他们对比下,郭沫若却是运动的拥护者和喇叭,当时的言论、表态自然被人诟病。

1955年4月1日,郭沫若发表《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一文。1957年7月14日"郭沫若答记者问",表示要"彻底反击右派"。1966年9月,郭列席参加了毛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活动……

郭曾在一会后即兴表态:"没有把毛主席思想学好,没有把自己改造好"。检讨自己“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表示"现在应该向工农兵好好学习,假使有可能的话,再好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如果这是出于郭沫若这样的大学者的心理话,应该没有几个人相信。对郭在政治上“跟风",不可看成是郭政治上多大的"污点"。当时,很多政治上的大人物都做过违心的事,体制使然,将怨气、怒气发泄在郭沫若等几个文人身上不公平。究其原因,还是对文人所谓的"骨气"要求过高。包括茅盾、巴金、曹禺、老舍,都曾经有过"表错态"。可以说郭沫若“私德有污",但郭并没有越过道德底线去伤害别人,除了睡在定陵里三百多年的万历皇帝。

郭沫若的个人私德也常受人指责,主要是他对待婚姻恋爱的态度。

粱衡先生有一篇文章——《大无大有周恩来》,文中赞颂周总理的人品风格时说:"以总理之权、之位、之才和倾倒多少女性的风采,何愁不能再建家室,传宗接代呢?这在解放初党的中高级干部中不乏其人,并几乎成风,但总理没有。"(见《读者》1998年第5期)由此可见,郭沫若只属于那个时代未能免俗的众人中的一位。因此,在他那三次婚姻生活上并没有多少值得特别指责之处,该受指责的又何止郭一人。

郭沫若在学术研究上的一些失误,笔者始终认为不算是做"坏事",应该更多是学术范畴的争鸣。

解放后,郭沫若写作了大量新诗,如《我向你高呼万岁》、《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今天看来的确不可思议。但解放后郭的身份发生了很大变代,跨入新中国领导人序列,这时侯,己不能用"诗人"去要求他。

郭沫若已作古四十多年,评价历史人物,中外史学家都主张抱“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了解之同情"就是设身处地了解,就是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切不可惯性思维,人云亦云,应建立在科学研究成果上的共识性结论,以一个人的某些“坏事"(短处)去否定一个人的一切长处,这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郭沫若,首先要将他放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不能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

当然,笔者也不是为郭沫若所做的“坏事"推捼,实际上,其主观上的责任是无法推脱的。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图片源自网络,谨表谢忱)

一家之言,欢迎点评!

最佳贡献者
2

郭沫若,对此人争论较多,从影视剧中看到他在北伐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应该堪称之为老革命了,但他对共产党的信念不够坚定,大革命时期喜欢游刃于国共两党之间,善于交际并广交各方面朋友。此人喜好女色,对婚姻不严谨,花边新闻较多。作为一个文人也算做了些有益的事,写过几篇攻击国民党(蒋介石)的正义文章,对新中国文化事业有一定的贡献。

3

郭沫若都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该如何评价这个人呢?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典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他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

邓小平说:郭沫若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的典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1921年他发表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典基之作;1926年7月,他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判变国家,叛变民众,叛变革命。遭通缉,隋后参加南昌起义,加入共产党;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

郭沫若因在考古学,甲骨文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当选中央研究院士;在书法艺术方面,他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独树一帜,被人们誉为:郭体;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辉煌和巨大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至于郭沫若几段婚姻,由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造成了人间悲剧;但与他在学术上成就相比,那也只是浪花一朵,我们作为后来人,要从当时情况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更不应该对郭沫若污蔑和谩骂,歪曲事实。

总之,郭沫若是一个才华横溢,功成名就,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4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那怕伟人也如此。一代大师郭沫若启是几个小丑可评点的?

5

这个人八面逢源,政治嗅觉敏锐会交朋友。冷灶热灶都会烧。所以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女人,二是偷坟掘墓。

6

郭沫若(1892一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近代诗人,学者。青年时期开始他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探寻救国道路,从新民主主义开始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旋涡中,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大潮紧密相连,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刻,他毅然放弃自已在事业,怀着科学救国、报国济民的思想东渡日本留学。

1919年,他在日本织组了救国文学社,与“五、四”运动的爱国、反封封建、反帝制的大潮遥相呼应,写出了大量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品以唤醒国人危机感和斗争精神。当时主要作品有:《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后来陆续创作出新诗《女神》等作品。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之一。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事变,郭沫若义愤填膺,毅然写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批蒋介石的反动、独裁政策,揭露蒋介石的丑恶嘴脸,同时公开与蒋决裂,蒋被迫下野。后此不久,郭沬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创作了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和《南冠草》等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和爱国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是历史和教育的重要领导,他任中科院院长、兼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期间确立了以学习辨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史学工作者自我教育和社会大众普及教育的双重目标,参与创建了中国史学会等史学团体和机构,奠定了历史教育和历史主义。总之,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古文学等广阔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

但人无完人,郭沫若却因晚年政治太过于跟风和献媚给自留下败笔,使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矮了一大节。到底他做了什么呢?小编这里简单介绍一、二事例。解放后大陆批判胡适思想,中科院和中国作家协会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文革后由郭沬若任主任。肃清异端思想,对待敌人要象冬天一样残酷无情这很正常。可1955年运动开始"胡风案件"中他见风使舵,对战友也出口诬蔑,还撰文大骂董鼎堂,其实解放前他和罗振堂董鼎堂并称"三堂"。“三堂"之前还是朋友呢。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献媚江青那首怪诗: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形象。

1976年粉碎"四人帮"才九天,他又马上跟风写出《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前后二诗使国人大跌眼镜。究竟他为什么这样?我们想想文革那个年代就不难理解了,高处不胜寒吧。总之,郭沬若这一生贡献大,但论人品也就是不怎样了。

7

郭沫若是中国的大文豪,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是中国文人心中敬仰大家。郭沫若在考古,尤其是甲骨文研究上有突出成就,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独领风骚,成就斐然,主持中科院长,深受院士们的拥戴。在文革中不跟风,不落井下石,光明磊落。当然,人无完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现在有人,吹毛求疵,抓住某些枝桠蔓节,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实属不该。我觉得这些人是在按西方的旨意,砍掉中国的文化旗织,否定孔子,否定鲁迅,否定郭沫若,否定岳飞,否定中国历史上优秀人物,摧毁中国的文化,摧毁中国人心中经神支柱,为推崇西方的意识形态而卖力。

8

了解他的人赶快说一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